万叶集

(重定向自万叶集

万叶集》(日语:万葉集まんようしゅう、まんにょうしゅうまんえふしふ*/?)是现存最早的日语诗歌和歌[a]总集,收录由四世纪至八世纪中4500多首长歌、短歌,共计二十卷,于八世纪后半编辑完成,按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编者,或者说诸位编者中的最后一位,今日一般认为是大伴家持,也有许多其他理论。《万叶集》的最晚一首和歌写于759年(4516首),[1]大部分和歌写于7世纪至8世纪初。完本中,被推定为镰仓时代后期的西本愿寺本《万叶集》是最古老的[2]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万葉集
假名まんようしゅう
平文式罗马字man'yōshū
日语旧字体萬葉集
额田姬王,《万叶集》第一卷

《万叶集》的编写还保留了早期日本诗歌总集的名称,如《类聚歌林》;有几篇据称来自《古歌集》;还有一些来自家族或个人的收藏,被称作《家集》。[3]

名称 编辑

 
元暦本《万叶集》一页

据20世纪学者久松潜一的说法,《万叶集》这一名称的可能解释有:

  1. 收录大量诗作的书;[4]
  2. 为所有世代而写的书;[4]
  3. 用了大量纸张写成的诗集。[4]

第一种解释又可分为:

  1. “叶”相当于“话”(言の叶字面意思即“话语的叶子”),题名相当于“万言”即“很多和歌”。[4]赞同此说者有仙觉[5]下河辺长流、[6] 荷田春满[6]贺茂真渊等人[6]
  2. 将树叶比作诗,[6]赞同此说者有上田秋成[6]木村正辞、[6]冈田正之、[6]铃木虎雄、[6]星川清孝、中西进等人。[6]

第二种解释又可分为

  1. 应永传万世的作品[6]契冲提出,[6][b]鹿持雅澄、[6]井上通泰、[6]山田孝雄[6]小岛宪之、[6]大久保正[6]等人支持)。此说目前为主流,因为其取《古事记》为旁证:其序文中写道“欲流于后叶”,应是将“叶”取“世”意,即“应永远流传到万世的歌集”;
  2. 为祝愿天皇皇后长寿[6](折口信夫[6]);
  3. 为表示包含所有世代的诗歌[6](山田孝雄[6]提出)。

武田祐吉在《万叶集新解上》[6]中提出了“使用大量纸张的诗集”的解释,但他也接受第二种解释。该理论没有得到其他学者支持。[6]

另外,“万叶”一词在当时除了指《万叶集》之外几乎不见任何用例。有一例见于延暦25年(806)4月16日,五百枝王平城天皇请求赐姓春原朝臣时的上表文中,可见“荣宗枝于万叶”这样一句话(《日本后纪》)。有一说认为五百枝王是今日所见《万叶集》的最终编者(后详),上述上表文是五百枝王参与了《万叶集》编篡的决定证据。[7][8]


编者与成书时间 编辑

本集中所收录的和歌,作者上至天皇,下至不具名民谣,其中主要是由柿本人麻吕山部赤人山上忆良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等著名歌人所作。《万叶集》的成书过程不详,自古以来就有敕撰说、橘诸兄编纂说、大伴家持编纂说等,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家持编纂说最有力。《万叶集》编者绝非一人,不同卷的编者也不同,但经由大伴家持最终总结为二十卷。据《大日本史大伴家持传云:“家持善和歌,撰万叶集二十卷。上自雄略,下迄废帝朝,所收凡四千余首,搜罗该博,足以观民风。先是篇咏未有成书,后世言和歌者,取为模范焉。【○万叶集撰人,诸说纷纭,无所适从。今考本集,且据拾芥抄所载藤原定家说,定为家持所传。】”

和歌创作的年代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阶段自雄略天皇 (约456–约479)到用明天皇(585–587)、皇极天皇(594–661)、大化改新期间的天智天皇(668–671)和藤原镰足(614–669)时。第二个阶段覆盖7世纪末,与日本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柿本人麻吕的活跃时期吻合。第三阶段约是700-730年,作者主要为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山上忆良等。第四阶段约是730-760年,包括本集的编者——大伴家持本人的诗歌。他不仅写了许多原创诗歌,还编辑、改写了数量不详的古诗词。

虽无明确记载《万叶集》二十卷的年代,推测大致按以下顺序增补:

  1. 卷1前半部分(1 -53)…
    原本《万叶集》:将各天皇称作“天皇”。可以说是《万叶集》的原型。据推测,持统天皇柿本人麻吕可能参与了编写。
  2. 卷1后半部分+卷2增补…2卷本万叶集
    持统天皇称作“太上天皇”、将文武天皇称作“大行天皇”,可能写于元明天皇在位期间。据推测,元明天皇太安万侣可能参与了编写。
  3. 卷3 - 卷15+卷16的一部分增补…15卷本万叶集
    契冲提出万叶集二次撰成说(第一次完成万叶集第1 - 16卷,之后增补了第17 - 20卷)以来,相关问题曾有过激烈讨论。但随着元历校本、尼崎本等第15卷才有目录的古写本的发现,以及同时代的万叶集引文,也有很多史料可以证明《万叶集》应在16和17卷之间分开。据推测,元正天皇、市原王、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等人可能参与了编写。
  4. 残卷增补…20卷本万叶集
    延暦2年(783)左右,由大伴家持完成。

但是,《万叶集》在延历2年之后,并没有马上公开。延历4年(785),大伴家持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大伴継人暗杀藤原种継的事件,家持也遭连坐。由此可以推测,《万叶集》的编篡是在平城天皇即位之后,恩赦了大伴家持的罪的延历25年(806)之后才完成的。《古今和歌集·真名序》中有:“昔平城天子诏侍臣令撰万叶集”,也被认为是反映了大伴家持获得赦免后,才最终完成编篡的记述[9][10]。但也可能有代替大伴家持,补完遗稿并得到公众认可的“编者”,一个可能的人选是五百枝王(臣籍降下后是春原五百枝[7][11][8]。五百枝王是参与了编篡的市原王之子,藤原种継暗杀事件中,由于和大伴家持的亲密往来而遭连坐。此说的证据是现存记录中“万叶”一词的早期使用者(前述),但疑点过多。

《万叶集》在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这可能是因为785年的事件后,大伴家持遭到抄家,其中就有歌集。以此为契机问世之后很快流行起来,到平安中期已被认为是史料[12]

《万叶集》的绝大多数诗歌都创作于一个世纪内[c]额田姬王的诗歌被归入第一时期(645–672),[13]柿本人麻吕的诗歌被归入第二时期(673–701),普遍认为他是日本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4]高市黑人的诗歌被归入第三时期(702–729)[15]唐纳德·基恩认为他是这一时期初“唯一重要的新诗人”。[16]当时藤原不比等正在大力推广汉诗创作。[17]其他“第三阶段”诗人有:一度与柿本人麻吕齐名,但现代名声受到了影响的山部赤人[18]最后几位伟大的长歌诗人之一高桥虫麻吕,记录了许多民俗传说,如浦岛太郎[19]高级朝臣、长歌诗人笠金村,他的诗稍逊色于前两人。[20]第三阶段最突出、最重要的诗人是大伴家持的父亲大伴旅人,也是大宰府诗坛的领袖[21];以及大伴旅人的朋友山上忆良,可能是来自百济的移民,他的诗在语言和题材上都有很大的特异性,在现代受到了大力赞扬。[22]大伴家持本人是第四时期(730–759)的诗人,[23]据基恩所说他“主宰了”这个时期。[24]他在759年创作了最后一首带日期的诗。[25]

万叶集的构成和内容 编辑

《万叶集》全书共有二十卷。因为编撰者在编辑时,将数卷零散的和歌整理成一册,因此它的内容并不连贯。

而从分类上看,《万叶集》可分为三类:杂歌、相闻歌和挽歌。

  • 杂歌:“种类繁多的歌谣”的意思。在这一类别中,收录了除相闻歌和挽歌以外的和歌。包括具有公家性质的,与朝廷有关的和歌,以及吟咏旅途、品吟自然和四季的和歌。
  • 相闻歌:所谓相闻,指的是彼此之间互通消息。这一类别中,主要是吟咏男女爱情的和歌。
  • 挽歌:在葬礼时唱的歌谣。这一类别中,收录了哀悼死者,倾诉哀伤的和歌。

从表现方式上看,又可分为:

  • 寄物陈思:举自然景物为例子,表现恋爱的感情。
  • 正述心绪:直接表现内心情感。
  • 咏物:吟咏四季中的特色景观。
  • 譬喻:将所思所想寄托于客观事物。

从歌体看,可分为短歌、长歌和旋头歌。短句有五个音节,长句有七个音节。

  • 短歌的句式:共五句,每句音节分别为:五七五七七。
  • 长歌的句式:长度一般从十句到二十几句。开头两句的音节分别是五和七,而最后的三句,音节是五七七。而跟在长歌之后的一首或几首短歌则被称为反歌。
  • 旋头歌的句式:以五、七音节的两句为一组,再加一句七音节的句子构成“片歌”,再将“片歌”的句式重复两回,整体构成一首旋头歌。头三句和尾三句形式相同,这也是它被称为旋头歌的原因。

各版本 编辑

《万叶集》各个版本可大致分为“古点本”“次点本”“新点本”三类。这一分类由镰仓时代学僧仙覚最早提出。“点”指万叶集汉字正文中附带的训读,据其年代可分为三挡。古点来自天历5年(951)梨壶五人的附训,加训了《万叶集》和歌的九成以上。虽然没有确实的现存古点本,但武田祐吉小川靖彦认为桂本可能保留了古点本的相当一部分。此外,久松潜一还认为蓝纸本可能也保留了一些古点。山田孝雄上田英夫认为,《古今和歌六帖》和平安时代中期的歌集中引用的万叶和歌可能也保留了古点,但目前认为它们不太有力。

总之,古点本是指梨壶五人一次写成的内容;次点本是古点以后、新点以前漫长时期的成果,注者主要有藤原道长大江佐国大江匡房惟宗孝言源国实源师赖藤原基俊藤原敦隆藤原仲实藤原清辅藤原长忠顕昭等人。属于次点本的现存诸本,主要有嘉历伝承本、元历校本、金泽本、类聚古集、广濑本等,但都没能以完本传世。其中,广濑本被认为是藤原定家校订的冷泉本定家系《万叶集》。1993年,関西大学教授木下正俊神堀忍于元同大学教授广濑舍三的收藏中发现,以藏者之姓,称作广濑本。但广濑本的跋文中有甲府町年寄春日昌预(1751-1836、山本金右卫门)和本居宣长门弟的国学者萩原元克(1749-1805)等甲斐国出身的国学者们校订痕迹的文言,也依据贺茂真渊《万叶考》对正文和注释进行了修订。

新点本指仙覚校订的诸本,大致分为宽元本系统和文永本系统。宽元本没能传下来,据上田英夫考证,神宫文库本是最接近寛元本的版本。另外,据桥本进吉田中大士,纪州本的前10卷十分接近宽元本。根据西本愿寺本第1卷的跋文,宽元本是通过校对源实朝本(镰仓右大臣本)等数种古写本,再加上仙觉自己的校订的书。

文永本系统以最古的西本愿寺本为首,学习院大学本、阳明文库本等齐备的各本数量很多,特别是西本愿寺本保留了最多的歌数。因此现在基本指定其为底本。

古点本 编辑

本节如无特别说明,均据岩波书店出版的林勉《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万叶集”条目。

桂本 编辑

皇室御物。推定为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的抄本,是现存最古老的抄本。除了收录第4卷三分之一篇幅的109首外,还有以断简形式(也称“栂尾切”)保留的66首和37首的目录。写者有源兼行纪贯之源顺藤原行成源俊房等说。受次点影响很小,保留了古点本的面貌。使用了描绘花鸟草木的継色纸,纸背接缝的花押表示是献给伏见天皇的御物。之后为前田利家芳春院所有,其子前田利常献给桂宫家,“桂本”由此得名。1881年,因桂宫家血脉断绝而进入皇室。断简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図书馆五岛美术馆出光美术馆梅沢记念馆

金砂子切 编辑

写于平安时代后期的类桂本。现存第13卷8页13首。长歌无训。书页为散有金砂子的鸟子纸,因而得名。现藏于醍醐寺、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等处。

嘉历传承本 编辑

有嘉历3年(1328)由増充传给庆俊的字样,因而得名。第11卷大部,472首诗被收在一帖里。以定家仮名遣加注次点,但与《拾遗和歌集》所收的万叶和歌一致,反映了古点。松坂高尾家旧藏,从本居、松本、中山、佐佐木家经由文化厅,现存于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三村家藏有7首第11卷中缺失部分的临摹断简。

次点本 编辑

蓝纸本 编辑

蓝纸本万叶集
蓝纸本万叶集 第9卷

平安时代中后期的写本,可能为藤原伊房藤原公任所写。写在淡蓝色抄纸上,上散有银砂子,由此得名。现存有第9卷五分之四左右的110首和111首目录组成的一卷。除此之外还有

  • 卷1的2首
  • 卷9的23首
  • 卷10的4首
  • 卷18的27首

的断简残留。与下节所述元历校本属同一系统。经会津松平、原、中村家,现存于京都国立博物馆。断简藏于日本学士院、石川武美记念図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逸翁美术馆五岛美术馆徳川美术馆书芸文化院等处。

元历校本 编辑

元历元年(1184)校对完毕。平安时代中后期数次编辑的合写。其中17、18卷是同笔,6卷当为镰仓时代初的补写。除3卷、5卷、8卷、11卷、15卷、16卷外,现存14卷,计2617首和2129首的目录。断简(又称难波切有栖川切)除3卷、5卷、8卷、9卷、13卷、15卷、16卷外还有13卷148首和201首的目录。现存15卷的全部和歌保存了6成以上,十分珍贵。

江户时代初(17世纪初)减到15册,又减到14册。1卷、4卷、6卷、10卷、12卷、19卷6册各一部分从有栖川宫家转移到高松宫家,剩下的大部分从伊势富山家、神户俵屋在天保初年(1830年代)转移到桑名松平家,1843年转移到水野忠邦家,1911年转移到古河家,之后都为文化财保护委员会收藏。高松宫家旧藏6册和古河家旧藏14册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26]。断简は藏于仁和寺宫内厅侍从职东山御文库、常盘山文库、国学院大学图书馆、石水博物馆白鹤美术馆MOA美术馆等处。经荒木田久老加藤千荫桥本经亮鹿持雅澄等人校订。

金泽本 编辑

现藏于三之丸尚藏馆[27]。书者有藤原定信源俊赖藤原公任等说。第2卷约五分之四的129首及150首的目录、第4卷约四分之一的79首,合在一起为一帖。除此之外,还有第3、4、6卷的24首和76首的目录的断简留存。正文和训注最接近元历校本和纪州本。曾藏于金泽前田家,由此得名。1910年由前田家献给皇室。断简藏于逸翁美术馆等处。又被收录于古笔手鉴《笔林翠露》中。

天治本 编辑

跋文成于天治元年(1124),由此得名。这是万叶集最古老的书写记录,后述卷2断简写于1129年。现存第13卷的完本和第15卷58首,及

  • 卷2的6首
  • 卷10的42首
  • 卷14的10首
  • 卷15的25首

的断简(也称仁和寺切)。属仙觉本底本系统。藏于福井家和贺川冠缨神社。断简藏于加藤、熊沢、角田、沢泻、武田、冈村、池上、久曾神家及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天理图书馆、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冈山美术馆、五岛美术馆等处。

1845年,伴信友影抄京都曼殊院所藏零本5卷(现已亡佚),成《検天治万叶集》,残有:

  • 卷2的9首
  • 卷10的4首
  • 卷14的10首
  • 卷15的11首
  • 卷17的4首

共存306首,现存京都大学。

传壬生隆祐笔本 编辑

写于镰仓时代中期(12世纪)。据书写者的传承得名,没有确证。以原册子本为卷子本,现存第9卷前半部分85首,还有后面紧跟4首的断简。与天治本同,属仙觉本底本系统。旧藏于四日市高尾家,经由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尼崎本 编辑

写于平安时代末(12世纪后半叶)。留有卷16全1帖(缺1张)101首、卷12的61首的断简、11首的临摹。属天治本系、仙觉本底本系统,与《类聚古集》相近。断简出土于尼崎,由此得名。京都大学自仓敷某家收藏。断简藏于池上、亀井、反町、渡辺、酒井、沢泻、田中、辻坂家及円照寺京都女子大学、天理图书馆、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白鹤美术馆、出光美术馆等处。临摹藏于东洋文库。收录于古笔手鉴《桃花水》《心画帖》《鸾凤帖》《笔鉴》《笔林》中。

传冷泉为赖笔本 编辑

几乎记载了第1卷全部83首,目录中含有后面的补校。训读为片假名,长歌的训注位于正文右侧,短歌则在左侧。江户时代初的冷泉为赖所写,但假名有古体写法,应是传承自室町时代底本。经尾张久米家、阪家、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春日本 编辑

跋文写于1243年及翌年,作者为春日神社若宫神官中臣祐定,由此得名。其中很多都是春日若宫神官的和歌懐纸的背面所用的断简,因此也称作春日懐纸切

  • 卷5的24首及书翰2
  • 卷6的37首及30首的目录
  • 卷7的100首及217首的目录
  • 卷8的54首及38首的目录
  • 卷9的8首
  • 卷10的15首
  • 卷13的14首
  • 卷14的37首
  • 卷19的16首
  • 卷20的77首

现存合计382首,及285首的目录和书翰2以上。

为欣赏懐纸的和歌,删去了部分和歌,所以有很多内容难以辨识。原文右边以片假名为训,是仙觉以前的次点本。旧藏于前田家,明治初期分散到松冈、関戸、福井、吉永、谷村、八木家及浄照坊、国学院大学图书馆、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石川县立郷土资料馆等处。

纪州本(神田本) 编辑

前10卷为次点本。镰仓时代末的合写。卷7缺2首,卷10重出1首。训读以片假名标注在原文右侧,新点的训读在左侧追加。卷10的跋文可见是藤原忠兼源光行行远系统的本,与天治本不一定一致。11卷之后是1542年之前依文永三年本系新点本补写的。经后藤家,由公益财团法人后藤报恩会和昭和美术馆收藏。与水户德川家《四点万叶》校合,也被契冲《万叶代匠记》引用。

《类聚古集》 编辑

依题材和体裁对和歌进行了分类。写于平安时期末(12世纪后半叶)。现存3834首。经中山家、大谷家,现藏于龙谷大学

《古叶略类聚钞》 编辑

依题材和体裁对和歌进行了分类。写于1250年,现存1934首。现藏于奈良兴福院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其他断简类 编辑

伝俊寛笔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1的2页2首,但正文、训注都与元历校本相近。藏于竹田家。
定家様切:写于镰仓时代莫至室町时代初。只有卷1的1页3首。以书风得名。与为赖本同系统。藏于滋贺县正禅庵。因桥本经亮的影写而闻名。
桥本経亮影写中臣祐春笔切:只有卷19的1页3首。春日本中臣祐春祐春的影写,现藏于稻叶家。
后京极様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7的4页8首。原来是小册子的样式。训读为片假名,本来在正文右边,追加的在左边。系统不明,但第二本与纪州本和《类聚古集》相近。有后京极摄政藤原良经的书法风格,由此得名。经佐佐木家,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和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传解脱上人笔切:写于镰仓时代初。现存卷9的1叶2首和卷10的1叶4首。与二条院御本有关。虽然题为《古笔名叶集》,但因书风也被称作为家様切。经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及小西家。
传教家笔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3的1叶3首。片假名旁训中,有与纪州本、细井本一致的。名称传承自弘誓院教家的写本。经加藤家,收于伊东家手鉴。
桥本经亮影写无名氏笔切:写于镰仓时代。只有卷10的1叶4首。片假名旁训中,有与《类聚古集》相近的。名称取自开头。现藏于稻叶家。
传为家笔切:写于镰仓时代中期。只有卷1的1叶3首。旁训以平假名写就。得名自签名。现藏于天理图书馆。
柘枝切:写于镰仓时代末期到南北朝初期。只有卷3的1叶2首。本为卷子本。旁训用古体片假名写就,与京大本赤字训注相近。名称取自词句。经佐佐木家,现藏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万叶集目录》:写于平安时代后期。只有卷16的1叶5行。藏于近卫家。本应是全卷的,但残存的2卷2页于関东大震灾中烧毁。只剩1页。原本的影写本由《万叶集丛书10》收录。

新点本 编辑

新点本中,大多数都是以旁训形式在正文右侧用片假名注训。其中文永本在斟酌古点、次点、新点时,会用颜色区分后记在右侧。相对地,宽元本会将古点和次点写在右侧,将新点写在左侧。

神宫文库本 编辑

  • 卷1的1叶3首
  • 卷2的1叶1首
  • 卷19末尾左注以下的尾题

。写于1546年之前的室町时代后期。是最古的宽元本系写本。经外宫宫崎文库,现藏于神宫文库,由此得名。

细井本 编辑

缺卷4后半273首,代以卷3后半107首的重复。整体是写于江户时代初的宽元本,卷4、5、6是写于室町时代末,与为赖本同系统的次点本。1797年细井贞雄将其与温故堂本互相校对并写了跋文,因此得名。经木村正辞,现藏于东洋文库

林道春校本 编辑

林道春在江户初年将细井本抄写了一遍,即是林道春校本。现藏于内阁文库。后述版本的活字无训本以此为底本。

学习院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基本上是宽元本系,卷5、6属次点本系。现藏于学习院大学图书馆,因而得名。

今出河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基本上是宽元本系,卷4、5、6属文永本系。现藏于宫内厅书陵部

西本愿寺本 编辑

据推测写于镰仓时代后期的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分20册。长约32.1cm,宽约24.8cm,有“大和缀”装帧。这本抄本属于1266年仙觉完成的《仙覚文永三年本万叶集》(原本已佚)系统。镰仓幕府灭亡后,足利义满遣使前往北条实时所造横滨市称名寺收集珍贵书籍时,与《尾州家河内本源氏物语》(大小、装帧酷似)一起获得,后年献给皇室。名称来自后奈良天皇赐给本愿寺第10世的证如,成为西本愿寺的藏书,因此由佐佐木信纲命名。1917年交到佐佐木手中,现作为佐佐木捐赠的“竹柏园本”内的一点,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28]

田中本 编辑

翻抄西本愿寺本。文永本将训注拆成黑色、绀青、红色,但此本中绀青分为朱、黄、绿。写于室町时代末期,每卷的书写者都不同。得名于收藏者。

河野本 编辑

1677年,河野公业抄写了西本愿寺本。与水户德川家《四点万叶》互相校对,将训注分为黑、青、朱、黄四色。《万叶代匠记》中也引作“幽斋本”。现藏于彰考馆。

金沢文库本 编辑

虽然写于室町时代初期,但也有说法认为是飞鸟井雅世尊円法亲王所写。本为大型册子,后做成卷子本。现存卷1、9、19全4卷(卷19被一分为二)和

  • 卷7的10首
  • 卷12的84首
  • 卷13的18首
  • 卷14的3首

的断简,以及卷13中3首的影抄版。此外,卷11毁于关东大震灾,但《校本万叶集》和木村正辞《万叶集书目提要》中记载了卷4。属文永三年本系,卷11、19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题词写得很低,卷7、9、11、12、13、19的训注分为黑、绀青、朱三色。藏于金泽文库,由此得名。

巻1、19为大口鲷二旧藏,经佐佐木家,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卷9为马越家所藏。断简现藏于久曾神、酒井、久松、渡辺、池上、藤井家及真如堂金刚证寺、天理图书馆、奈良县立万叶文化馆、京都国立博物馆、MOA美术馆、山川美术财团等处。另外,在古笔手鉴《笔鉴》中,硬抄本被收录于东洋文库《万叶切》。

阳明文库本 编辑

全卷20册,缺卷10的152首。是阳明文库旧藏,由此得名;卷9有作于元亀2年(1571)的跋文,因此也称元龟本。属文永十年本赖直本系,残有黑、绀青、朱三色训注。温故堂本的底本。自曼殊院经近卫家,现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

温故堂本 编辑

蝴蝶装,全20卷合本10帖。其中缺

  • 卷6的目录开头28首
  • 卷10的152首
  • 卷19的1首

卷6是木村正辞从温故堂一传所藏东京帝国大学本补写的。抄自文永十年赖直本系的阳明文库本,但没有绀青训,其部分空白较多。由木村正辞藏于东洋文库。

东京帝国大学本 编辑

袋缀,全卷20册。光明寺覚雄等抄自温故堂本。为东京帝国大学旧藏,由此得名。毁于関东大震灾,相比于温故堂本,欠缺的部分被校对为《校本万叶集》。

大矢本 编辑

室町时代末期数人合作写成。袋缀全20册,缺

  • 卷12的1首
  • 卷19的6首
  • 6首的训

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作为弥补宽永本卷7的错简资料十分重要。是大矢透旧藏,由此得名。本为京都木田家藏,经大矢家、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近卫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大型袋缀,全20册。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有见于中院本的禁里御本卷1、20的跋文。与大矢本同系,但无训歌只有5首,字型勾画了了,是更善本。藏于近卫家阳明文库,由此得名。

京都大学本 编辑

写于江户时代初期。袋缀全20册,缺卷19的1首。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卷1、2、9、13、20有禁里御本的跋文,全卷都有以红墨写的与禁里御本的校对。卷1的跋文是记载了古万叶集序的中院本之一,是能了解宽元本内容的珍贵写本。藏于京都大学图书馆。

其他诸本、断简 编辑

谷森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袋缀。缺卷1,共19册。中院本系。题词较低,卷3、4以蓝墨写训注。取名自所藏者,毁于关东大震灾。
谷森氏一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袋缀。全20册。中院本系。后半抄自谷森本。取名自所藏者,关东大震灾中卷1、2亡佚。
多和文库本:写于江户时代,中院本系。是谷森本的一传本。藏于松冈家多和文库,由此得名。
传空性法亲王笔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属中院本。得名自传承名。藏于前田家。
岩崎文库一本:江湖初年的寄合书,属中院本系。曾藏于岩崎文库,由此得名,现藏于东洋文库。
图书寮一本:写于江户时代初期,各卷由不同人写就,大型袋缀。缺卷1、2、14,17册。属文永十年本寂印成俊本系,除黑、朱外,卷5之外还有青绀训。除卷5、19、20以外,与禁里御本校合,但无跋文。由收藏处得名。
传清辅笔切:写于镰仓时代中期。只有卷10的1叶2首。片假名旁训有青绀训。与西本愿寺本相近。藏于久曾神家。
八田切:写于镰仓时代末期,有绍巴写就的说法。只有卷10的1叶2首。以片假名旁训。与神宫文库本相近。名称取自歌词。经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为氏様切:写于镰仓时代末期。只有卷10的1叶2首。以片假名旁训。与西本愿寺本等相近。名称来自书写风格。经佐佐木家,现藏于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
传贯之笔切:写于镰仓时代或平安时代末期。只有卷19的1叶3首。以片假名旁训,有文永本特征。名称取自签名。收于《日本之书》(讲谈社、1978年刊)。
桂様切:写于室町时代。现存卷7的4叶18首、卷8的4叶11首。属文永本系,有模仿桂本的金银泥下絵,由此得名。现藏于团、酒井家及东山御文库、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京都国立博物馆等处。
传慈镇笔切:写于室町时代。只有卷3的1叶3首。旁训为片假名,推定为新点本系。现藏于天理图书馆。
传为継笔切:只有卷4的目录1叶6首。系统不详。收于古笔《凌寒帖》。

版本 编辑

活字无训本 编辑

刊行于江户时代初期,是万叶集的首个活字版本。涵盖全卷,但分10册和20册。一面是8行×18字,上下左右有二重界线。题词和左注低1字。整体属宽元本系,但卷4、5、6依细井本系的林道春校,卷4后半残缺,卷3后半重出。另外,卷3末尾刊登了大伴旅人、大伴家持、藤原不比人等人的传说。藏于内阁文库、东京大学図书馆、大阪府立中之岛图书馆、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尊经阁文库大东急记念文库穗久迩文库大英博物馆等处。

活字附训本 编辑

以文永十年本系的寂印成俊本(现已亡佚)校对后加训而成。木版袋缀,全卷10册。一般认为是江湖初年的庆长到元和(1596-1624)年间刊行的。另外附有以下跋文:

  • 卷1:文永十年及三年的仙覚跋文
  • 卷20:文永三年的仙覚跋文、寂印及成俊的跋文

现藏于国会图书馆、石川武美记念图书馆、天理图书馆、东洋文库、宫内厅书陵部、东京大学图书馆、大谷大学图书馆、龙谷大学图书馆等处。

寛永本 编辑

刊行于宽永20年(1643),有京都三条寺町安田十兵卫的刊记。木版袋缀,全卷20册。虽然是活字附训本的整版本,但进行了若干增补改订。自江户时代开始作为流传本,明治时代到战前作为各种版本的底本。现藏于国会图书馆。

宝永本 编辑

刊行于宝永6年(1709)。藏于国会图书馆。

旁注本 编辑

在宝永本原文上加旁注形成。木版袋缀,全卷20册。刊行于宽政元年(1789),注的作者常陆国惠岳在契冲、贺茂真渊说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有出云国寺和泉掾和同文治郎的刊记。现藏于国会图书馆。

《古万叶集》 编辑

木版袋缀,全卷20册。1803年由和泉寺等发行。土佐国今村楽横田美水对宝永本进行了改订,只出版了正文,附有今村的序和横田的跋。现藏于内阁文库。

校异本 编辑

全名为《校异本万叶集》。木版袋缀,全卷20册。将校异记在上栏。刊行于1805年,有出云寺文治郎刊记。去除了旁注本的注,在元暦校本等桥本经亮的校异中,藤原(山田)以文进行了再校。现藏于国会图书馆。


语言学意义 编辑

万叶假名 编辑

除艺术上的出色外,《万叶集》的意义还在于它最早使用了书写日语的文字——万叶假名[29]全书采用汉字,部分用来表意,部分用来表音,有时既表意也表音,使用情况十分复杂,甚至超出实际用途,用汉字来作文字游戏。假名的始祖万叶假名以此书为名,尽管在《万叶集》以前已有日本作品用汉字来表音,如《古事记》(712)。

万叶假名的特点是,虽然使用汉文的题材,但语顺则符合日语的规则。

因为《万叶集》在编撰的时候还没有假名文字,所以才使用万叶假名这一独特的标记方法。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和汉字本身的意思没有关系,只采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标记日语的方法。因此,万叶假名虽然使用汉字,但它却是第一个由日本人为了自己民族表情达意而创造的文字系统。

即便到现在,日本也有使用万叶假名的情况。比如难读的地名中,有很多就是来自万叶假名的。

这种用汉字来表示日语音节的做法最终催生了假名,假名即来自简化过的万叶假名。[30]

方言 编辑

与几乎所有上古日语文献一样,《万叶集》的绝大部分都是用上古日语西部方言写成的,即京都奈良周围的近畿地方的方言。但在文集中,特别是14卷和20卷,则有不少诗是用其他方言写成的。[31]一共有超过300首来自东部,即中部地方关东地方东北地方南部。

汉译 编辑

最早的汉译是钱稻孙在1940年代开始做的选译,1957年在日本问世,曾在日本和中国多次再版。

1984年问世的杨烈译本是史上第1个汉语全译本。

影响  编辑

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5月1日将即位之皇太子德仁亲王的新年号为“令和”,典故自《万叶集》,为日本史上首次以本土典籍作为年号的典故。其典故为《万叶集·卷五·梅花歌卅二首·并序》汉诗文句:“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熏珮后之香。”[32]。取自奈良时代的政治家与诗人大伴旅人在神龟5年(728)因朝廷政争牵连被贬,前往九州大宰府任九州都督时所写的"梅花之歌"。

木简 编辑

古代日本的官员会使用各种尺寸的木简,用于记录备忘录、简单新建和官方文件。[33]现已发掘出3份含有万叶假名文本的木简。[34][35][36][37] A mokkan excavated from an in 京都木津川市一处考古遗迹中出土了一份木简,上面有用万叶假名写的第10卷2205号诗(《咏黄叶》)。定年结果为750年至780年,尺寸为23.4×2.4×1.2cm。用红外线照相机检查发现了其他字符,说明该木简可能是用来练字用的。另一份木简于1997年出土于滋贺县甲贺市宫町遗址的木简包含第16卷3807号诗,定年结果为8世纪中叶,宽2cm,厚1mm。奈良县明日香村石神遗址出土的木简上游第7卷1391号诗(《寄海》)的前14个字,尺寸为9.1×5.5×0.6cm。定年结果为7世纪末,是三者中最古老的。

相关作品 编辑

电影 编辑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汉诗选集《怀风藻》要比《万叶集》早数年,因此《万叶集》并非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
  2. ^ 契冲也认同第一种说法的可能性。[6]
  3. ^ 有少量的诗托古人名号,如雄略天皇等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atake (2004: 555)
  2. ^ 伊藤博. 図説 日本の古典2 萬葉集. 堀内末男. 1978-04-04: 28. 
  3. ^ Man’yōshū • . A History . . of Japan . 日本歴史. 日本历史. [2022-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4) (英国英语). 
  4. ^ 4.0 4.1 4.2 4.3 Hisamatsu 1973,第16页.
  5. ^ Hisamatsu 1973,第16–17页.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Hisamatsu 1973,第17页.
  7. ^ 7.0 7.1 安田喜代门‘万叶集の正しい姿’(私家版、1970年)P130.
  8. ^ 8.0 8.1 木本好信“志贵皇子系诸王と‘万叶集’の成立”‘奈良平安时代史の诸问题’和泉书房、2021年(原论文:‘龙谷大学日本古代史论集’3号、2020年)2021年、P95-104.
  9. ^ 伊藤博‘万叶集释注’十一(集英社、1998年)P248.
  10. ^ 朝比奈英夫‘大伴家持研究-表现手法と歌巻编纂-’(塙书房、2019年)P243-249.
  11. ^ 大森亮尚“志贵家の人々-五百枝王の生涯と万叶集成立をめぐって-”(‘山手国文论考’6号、1984年)
  12. ^ 上田正昭(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13. ^ Keene,第92–102页.
  14. ^ Keene,第102–118页.
  15. ^ Keene,第118–146页.
  16. ^ Keene,第119页.
  17. ^ Keene,第118–119页.
  18. ^ Keene,第123–127页.
  19. ^ Keene,第127–128页.
  20. ^ Keene,第128–130页.
  21. ^ Keene,第130–138页.
  22. ^ Keene,第138–146页.
  23. ^ Keene,第146–157页.
  24. ^ Keene,第146页.
  25. ^ Keene,第89页.
  26. ^ 国宝 元暦校本万葉集. 东京国立博物馆. [201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27. ^ ‘皇室の名宝日本美の华’(展覧会図录)、东京国立博物馆、2009、p.183
  28. ^ 小松靖彦“ことばの宇宙”‘现代思想’2019年8月临时増刊号
  29. ^ Shuichi Kato; Don Sanderson. A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Manyoshu to Modern Times. Routledge. 2013-04-15: 24. ISBN 978-1-136-61368-5. 
  30. ^ Peter T. Daniels. The World's Writing Syste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12 [2022-12-24]. ISBN 978-0-19-50799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31. ^ Uemura 1981:25–26.[来源请求]
  32. ^ 新元号は「令和」(れいわ)万葉集典拠、国書由来は初. 朝日新闻. 2019-04-01 [2019-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33. ^ Piggott, Joan R. Mokkan: Wooden Documents from the Nara Period. Monumenta Nipponica (Sophia University). Winter 1990, 45 (4): 449–450. JSTOR 2385379. doi:10.2307/2385379. 
  34. ^ 7世紀の木簡に万葉の歌 奈良・石神遺跡、60年更新. Asahi. 2008-10-17 [200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0). 
  35. ^ 万葉集:3例目、万葉歌木簡 編さん期と一致--京都の遺跡・8世紀後半. Mainichi. 2008-10-23 [2008-10-31]. [失效链接]
  36. ^ 万葉集:万葉歌、最古の木簡 7世紀後半--奈良・石神遺跡. Mainichi. 2008-10-18 [200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0). 
  37. ^ 万葉集:和歌刻んだ最古の木簡出土 奈良・明日香. Asahi. 2008-10-17 [2008-10-31]. [失效链接]
  38. ^ 関原のり子. アニメ『君の名は。』監督・新海誠 繊細な映像文学. 日本経済新闻. 2016-08-31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39. ^ 関原のり子. 《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講述「光影文學」.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 2016-09-12 [2020-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