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黑熊

熊科棕熊属哺乳动物

亚洲黑熊学名Ursus thibetanus)是熊属哺乳动物胸部有白色新月形斑纹,又称为月斑熊月纹熊月牙熊新月熊月熊狗熊,别名黑瞎子藏语译音为“董”,门巴语译音为“欧目虾”,白语称“jinl”([IPA ʨĩ55])。

亚洲黑熊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熊科 Ursidae
属: 熊属 Ursus
种:
亚洲黑熊 U. thibetanus
二名法
Ursus thibetanus
G. Cuvier, 1823
    现存分布     可能分布     绝迹
异名

Selenarctos thibetanus (Cuvier, 1823)

为获取其皮毛而进行的过度捕猎,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丧失,都使其数量逐渐减少,因此目前亚洲黑熊处于易危状态。

分布 编辑

亚洲黑熊喜欢在海拔1000到3000山林居住,到了冬天就迁移到低海拔地区。它们的分布地区分为两处:从中国东北地区和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泰国,现多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特征 编辑

体型比棕熊Ursus arctos)小很多,身体粗壮。头阔,吻较短。除胸部具有白色或黄色倒人字斑纹外,全身被著富有光泽的漆黑色毛;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颈侧部毛较长,成毛丛状;胸部毛最短;前足腕垫发达,与掌垫相连;前后肢趾呈黑色。通常以四肢行走,为跖行,但是也能用后腿站起。擅长上树和游泳。

外形 编辑

体型比棕熊稍小,通常肩高70—100 cm(28—39英寸),体长120—190 cm(47—75英寸),成年雄性体重60—200千克(130—440磅),成年雌性体重40—125千克(88—276磅)。肩部较平,臀部稍大于肩部。头部宽圆;吻较短;鼻端裸露;眼小;耳长约10至12厘米,被有长毛。颊后及颈部两侧的毛甚长,形成两个半圆形毛丛。胸部有一明显的倒人字形白色或黄色斑。尾很短,约长7至8厘米。四肢粗健,前后肢都具五趾,爪弯曲呈角黑色,前足爪长于后足爪。前后足均肥厚,前足的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掌垫与趾垫间有棕黑色、灰黑色短毛;后足跖垫宽大肥厚,跖垫与趾垫间也有棕黑色、灰黑色的短毛[2]

编辑

体毛黑色而富有光泽。因东、西部地域差异,毛的长度有些区别。东部的黑熊毛较短,背毛长4至5厘米,颈侧毛长6至10厘米;西南部的黑熊毛较长,背毛长4至6厘米,颈侧毛长6至14厘米。黑熊胸部的毛较短,一般都未超过4厘米。毛皮一年脱换一次,旧毛的脱落和新毛的长出,为连续而缓慢的过程。一些黑熊的毛皮没有绒毛,一些黑熊毛皮进入冬季时有绒毛。

毛色 编辑

东、西部的黑熊的毛色均为富有光泽的漆黑色。其中鼻部毛呈黑褐色、棕褐色;眉额处常有稀疏白毛。胸部由白色、淡黄色、赭色短毛形成“V”字形或“U”字形,部分黑熊胸斑较小,且多呈黄色和赭色。背部毛基灰黑,毛尖深黑,绒毛也呈灰黑色。幼体毛色黑褐,头部颜色稍淡,呈棕褐沾灰黑,四肢毛色较深,胸部的白斑极为明显。

头骨 编辑

黑熊的头骨略呈长圆形,与棕熊相比,前短后长。吻部较短,鼻骨长度约等于头骨在第一上臼齿前的横宽;眼眶前缘至中央门齿齿槽前缘的距离小于左右眶后突之间的距离。额骨平缓,中央不下陷。顶骨较宽;即使老龄个体也达不到顶骨的三分之一处;乳状突很发达,致使头骨后部显得宽大。颧弓较弱。腭骨延伸到后臼齿的后面。鼓室扁平。下颌骨短,最后下臼齿位于眼窝前缘的后边。

生态 编辑

黑熊是典型的林栖动物,杂食性,春天以山毛榉等的新芽为食,夏天主要以蚂蚁、蜜蜂等昆虫为食,秋天主要橡树、栗子等果实为食。秋天会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冬季在大树的树洞、岩洞或地洞等冬眠。交配在6~8月左右进行,一次约产1~2头幼仔。

它们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有垂直迁徙的习惯,夏季栖息在高山,入冬前从高地逐渐转移到海拔较低处,甚至到干旱河谷灌丛地区。

亚种 编辑

  • 俾路支黑熊 U. t. gedrosianus :分布于伊朗东南部及巴基斯坦西南部的俾路支省的高海拔地区,目前的主要栖息地是位于库兹达以南的丘陵地区,在塔克苏里曼山(Takht-e-Suliman)、托巴-卡卡尔山脉(Toba Kakar)、加拉特(Ziarat)及卡拉特(Kalat)也都有发现。
  • 西藏黑熊 U. t. thibetanus: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及中南半岛地区的热带雨林或橡树林里,涵盖尼泊尔及越南。
  • 四川黑熊 U. t. mupinensis: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此外本亚种在西藏东部横断山区的昌都和那曲也有分布。
  • 东北黑熊 U. t. ussuricus:又称满州黑熊,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部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省的小块区域,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也有发现。
  • 台湾黑熊 U. t. formosanus:分布于台湾。
  • 日本黑熊 U. t. japonicus:分布于日本本州、九州、北海道及四国地区的原始落叶林或混和林里,目前本州东部地区是其主要栖息地。
  • 喀什米尔黑熊 U. t. laniger:分布于阿富汗、伊朗东南部和中国南部,以及分散于喜马拉雅山的不丹及巴基斯坦,主要栖息在山区及丛林里,夏季时,可在较温暖的尼泊尔、中国俄罗斯及西藏,于海拔10,000至12,000英尺,接近树带界限地区发现;冬季时则会下到5,000英尺以下的热带林。

参考 编辑

  1. ^ Garshelis, D.L. & Steinmetz, R. Ursus thibet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7 January 2009].  Listed as Vulnerable (VU A1cd v2.3)
  2. ^ Macdonald, D. The New Encyclopedia of Mamm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1. ISBN 019850823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