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

明朝武将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志辅虚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濠市河格头村(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河市村)人[1]祖籍南直隶凤阳府霍邱县(今安徽霍邱[2]。是明代嘉靖年间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名将,亦是武术家、军事家诗人。曾任浙江总兵、福建总兵,追赠左都督,谥武襄

俞大猷
俞大猷
现代的俞大猷半身雕像
都督佥事、福建总兵官
国家大明
主君明世宗(1535-1567)
明穆宗(1567-1572)
明神宗(1572-1579)
俞姓
大猷
志辅
虚江
祖籍大明南直隶凤阳府霍邱县
出生1503年
大明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晋江县濠市河格头村
逝世1579年
谥号武襄
墓葬俞大猷墓
嘉靖十四年武进士
名将、南拳名家
剑经》《续武经总要》

生平 编辑

嘉靖十四年(1535年),参加武科会试,中武进士第五名,授千户,守卫金门

 
“明嘉靖癸丑季秋(嘉靖三十二年),副使李文进、参将俞大猷、都司刘恩至,督兵灭倭于此”

嘉靖三十四年,俞于浙江嘉兴倭寇约二千人。

嘉靖三十五年接任浙江总兵,先后平定浙西倭患,以及盘踞舟山的倭寇巢穴。

嘉靖四十一年,俞从江西伸威营副总兵被调任福建总兵。[3]次年,会同戚继光等人攻克福建莆田东南平海卫,再度给予倭寇强烈打击,并收复兴化城(今莆田)。经过俞大猷和戚继光的努力,至嘉靖四十五年,基本消除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与祸害。

嘉靖四十五年,俞大猷奉命带兵征剿惠州潮州一带的盗匪,但出师不利,遭致广东士人的非议。

为官清廉正直,不知逢迎赠贿予东厂。曾遭构陷入锦衣卫诏狱数月,为陆炳救出。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纪念 编辑

为了纪念俞大猷抗倭的成就,现浙江丽水有一条街道以俞大猷的名字命名:大猷街。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的俞大猷墓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家族 编辑

次子俞咨皋克迈,以父功袭卫指挥佥事,历官福建、浙江、广东武官,亦曾出任水师提督天启四年(1624年),俞咨皋时任福建南路副总兵官,曾率军发动澎湖之役,包围位居澎湖风柜尾的荷兰城堡,并顺利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澎湖驱往台湾而闻名。[4]

天启六年(1626年)因澎湖战功,接替谢弘仪升任福浙总兵都督同知。俞咨皋结交李旦心腹许心素,授予许把总衔,并招降海寇杨六,排挤郑芝龙。许多官员疏参俞咨皋“受贿通贼”、“民争欲脔其肉而寝其皮”,又以千斤大炮六十门资助海贼锺斌[5]

天启六年至天启七年(1626年至1627年),福建泉州同安县发生饥荒,翌年崇祯元年(1628年),时任福建巡抚朱钦相颁布米禁,并下令禁止民间由水路运送米粮,仅时任福建水师总兵的俞咨皋以派送蓬船前往广东收购米粮,垄断水路航线,趁隙大发灾难财;俞咨皋曾因此被多位朝中官员(颜继祖李鲁生等)参本,也导致不少灾民窜逃至海盗郑芝龙麾下。[6]:102-109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初一,郑芝龙集结九十艘战船,先在漳州东山岛朝福建水师发动第一次攻击,嗣后进攻厦门,击溃俞咨皋舰队、攻陷厦门,顺利解除米禁,许心素被杀,俞咨皋逃跑。同年六月崇祯帝降旨:“俞咨皋离汛失守,罪在不赦,仍速提正法,不得借端观望延缓”。夏末,俞咨皋及其部下则被入狱治罪。至四年(1631年)十二月仍未处刑,后遇赦,卒年不详。[6]:102-109[5]

武术贡献 编辑

俞大猷和戚继光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中,丰富了遗留在福建的少林拳,现称南拳,突显与少林拳之差异。(南少林也正在泉州之中)。

传下“荆楚长剑”、“杨家枪”混合而成之“俞家棍”法,编写了《剑经》,详言棍法要义,授于各兵将,在对抗倭、虏战争中,连战皆捷。俞大猷早年师从赵本学,习兵法武功。

剑经》成于1557年,俞大猷将《剑经》与《兵法发微》连同他的老师赵本学所著的《韬钤内外编》合辑成《续武经总要》。

《剑经》实际上是讲“棍”法及长兵器的用法。内容,包括“剑”(棍)、“射”、“阵”三法,俞认为“棍为艺中魁首”。强调随时以“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打他第二下”。‘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泉州市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5月: 第一章 人物传. ISBN 7-5004-270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5). 
  2. ^ 《都督俞公生祠记》 载“原籍直隶凤阳霍丘县人,世泉州卫前所百户,以魁武科授正千户,累迁都督同知,虚江其别号云。岁嘉靖甲子冬十月之吉,赐进士出身、南京户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同安南洲许廷用撰。”
  3.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五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己酉,改伸威营副总兵俞大猷,为镇守福建总兵官,令其仍驻本营,兼辖全省。而以镇守福建副总兵,改为分守听总兵节制。初,伸威镇城之建,专辖漳州一府。至是,巡抚游震得,荐大猷才勇,可任大将,乃即其地,改设总兵,以大猷为之。”
  4. ^ 汤, 锦台. 《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Taiwan in the age of exploration" (台北市: 如果). 2011. ISBN 9789866702792 (中文(台湾)). 
  5. ^ 5.0 5.1 黄一农,《红夷大炮与明清战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页103-104。
  6. ^ 6.0 6.1 郑, 维中.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 "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 蔡耀纬(翻译). 新北市: 卫城. 2021 [2013]. ISBN 978986993816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