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十六岁(台语偏漳腔:tsò-tsa̍p-la̍k-huè;偏泉腔:tsuè-tsa̍p-la̍k-hè/tserè-tsa̍p-la̍k-hèr),为闽南人虚岁十六岁为成年的成年礼习俗。民众会在小孩十六岁生日时,摆设神案,炊煮油饭麻油鸡酒圆仔汤等,祭祀七娘妈临水夫人床母等神,感激神佑孩子平安健康,成为大人,但只是民宅简单举办,少见由庙方统一盛大办理。

七娘妈生,做十六岁
出鸟母宫-台南做十六岁的特色
位置台南市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风俗
评定时间2008年6月18日
详细登录资料

台南此习俗盛行,起源清治时期五条港工作的苦力,在十六岁成年前仅能领半薪,故在十六岁当年的七夕时分,敬谢儿童守护神七娘妈而衍生的民间传统文化,故以主祀七娘妈开隆宫最为鼎盛,台南市政府近年推动成为重要观光节庆之一。

起源 编辑

做十六岁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致上是袭用泉州旧俗,并与七夕习俗结合,由于做十六岁习俗在台南经过长期演变,已与其他地区成年礼有显著不同,成为特色文化。 据传,五条港苦力工人以十六岁为成人,满十六岁即为成人,领全薪;未满十六岁则为童工,薪资差距极大。

发源 编辑

16岁举行成年礼,据考据在1754年(乾隆十九年)《福州府志》即载:“近世于冠礼鲜能行者,郡中惟一二礼法之家偶一举行。民间则男女年十六延巫设醮,告成人于神,谓之做出幼,是失礼愈远也[1]。”由此可知,行于祖庙、男[2]的古礼,在当时早已式微多时。

另一方面,道教味浓厚的成年式大为风行,在闽浙方志中屡见做出幼出童子等风俗,学界认为做十六岁可能与之有同源关系[3]

 
七夕当日的开隆宫

泉州 编辑

台南部分庙宇自认做十六岁袭承泉州习俗成丁,民间称做做十六岁晋江惠安南安安溪一带皆有,但是在该小孩的生日,而非七夕举行。其余习俗如祭祀七娘、拜床母搓圆仔汤、炊油饭、烧纸桥等类似,也设有出鸟母宫等仪式。[4]

五条港 编辑

七夕即为儿童守护神七星娘娘诞辰,台南很早就有祭拜的记载。康熙年间巡台御史燕京黄叔璥曾在《台海使槎录》赤崁笔谈中提及:“家供织女,称为七星娘。纸糊彩亭,晚备花粉、香果、酒醴、三牲、鸭蛋七收、饭七碗,命道士祭献毕,则将端午男女所结丝缕剪断,同花粉掷于屋上[5]。”今日彰化县鹿港镇仍有七夕拜七娘妈的风俗[6],但在台南尚有出鸟母宫等仪式,为最大相歧处。

相传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五条港[7](今中西区一带)贸易兴盛。因当时河港苦力需成年(16岁)方可领全薪,故发展出在16岁成年的七夕,祭拜七星娘娘以感谢16年来顺利成长的习俗。[8]

五条港没落后,做十六岁的仪式反而逐渐繁复,一度成为有钱人家才有能力举办的习俗。连横台湾通史》:“富厚之家,子女年达十六岁者,糊一纸亭,祀织女,刑牲设醴,以祝成人,亲友贺之。入夜,妇女陈花果于庭,祀双星,犹古之乞巧[9]。”台湾通史同卷冠婚篇更称“成人之礼,男冠女笄,台湾多以婚时行之。唯富厚之家,子女年达十六岁者,七夕之日,祀神祭祖,父师字之,戚友贺之,以纸制一亭,祀织女,以介景福。”这里可以看到连横明白表示“唯”富厚之家做十六岁。连横即为府城人,其家距离五条港甚近,若此俗起源于五条港之工人,很有可能顺带一提风俗之起源。

直至近年经济水准提高,做十六岁[10]已经普及且不分男女贵贱。市政府甚至会在少年16岁时,寄函邀请参与活动。

程序 编辑

做十六岁早期并未有固定仪式,而是随着家中贫富或行业有所不同。甚至在家中举行,或是不做的家庭亦不在少数。直至1991年开隆宫才提出一套祭祀程序如下:

祭品铺张 编辑

祭拜七娘妈 编辑

祭拜七娘妈(求子平安)需准备的供品:竹篾纸糊的“七娘妈亭”、油饭、麻油鸡、糖粿(汤圆中央指压成凹状,代表用来“装织女的眼泪”)、胭脂水粉、千日红(为祈求多子多孙)、鸡冠花、茉莉花、树兰。[11][12][13]

出鸟母宫 编辑

父母手持七娘妈亭立于神案前,由将满16岁的未成年子女匍匐穿过供桌及七娘妈亭,男孩起身后须往左绕三次,女孩则往右绕三次。又由于台语中,白读的“宫”与“间”同音,故也作出鸟母间,另有出婆姐间之名。

传播 编辑

做十六岁原先仅是台南城外五条港一带的习俗,城内不流行此俗。现在十六岁则以城内的开隆宫为主,并接受市府辅导。而临水夫人庙则是由民间主动发起,直到文化局积极推动后,才改由庙方主办。

随着近年政府部分的提倡,其他地区也开始仿效类似做法,并稍稍淡化宗教色彩。1999年,安平天后宫始办做十六岁,形成府城三庙同时举办做十六岁局面,并在同年由文化局开始主办做十六岁及七夕节。及2002年时,除上述三庙,尚还有五条港发展促进会[14]。而在台南市县合并之后,原属台南县境的寺庙也开始举行类似活动。例2011年下营区上帝庙开始举办做十六岁,改以百年历史的玄天上帝、观音妈两座神轿,供学生钻轿脚[15]。2012年,东山碧轩寺有150年历史的“迎佛祖”活动也增加做十六岁活动[16]

除此之外,五条港当地的基督教也加入类似活动。例如看西街基督长老教会也有举办。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彭美玲,《台俗“做十六岁”之渊源及其成因试探》
  2. ^ 生涯之旅的起點–做十六歲. 民俗思想起. [201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5). 
  3. ^ 同上
  4. ^ 新华网-泉州在线,《民俗典故》,http://www.fj.xinhuanet.com/dszx/2005-12/21/content_5868374.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台南七夕故事馆
  6. ^ 进学采风队,《做十六岁专题网页》,真相大公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李仲维. 遊南台灣古城 台南大力推廣“做十六歲”. 中国评论新闻. 2008-08-09 [2010-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中文). 
  8. ^ 【台語原來是這樣】七夕除了過情人節之外,還可以做什麼?. [2015-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5). 
  9. ^ 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三
  10. ^ 府城做十六歲 傳統習俗成年禮. 公视新闻. 2008-05-12 [2010-03-09] (中文(繁体)). 
  11. ^ 七夕要吃油飯、雞酒 原因是‧‧‧ (新闻稿).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中文(繁体)). ,自由时报
  12. ^ 台灣民俗兒童的守護神-如何拜七娘媽、床母.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中文(繁体)). 
  13. ^ 【七夕】七娘媽生,教你求子怎麼拜!台灣七夕求子廟宇大公開.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中文(繁体)). 
  14. ^ 府城开隆宫拜契与做十六岁仪式之研究[永久失效链接]》,方雅玳,国立台南师范学院乡土文化研究所,2003
  15. ^ “下营首做16岁”钻轿脚 上帝庙送证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
  16. ^ 东山碧轩寺迎佛祖 新增转大人仪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时电子报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