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是一首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民歌,在明清时代很流行,此歌是一首民间小调。其中一首歌词中讲述安徽省凤阳县于明朝初期居民生活的苦况,暗讽朱元璋未照顾故乡的百姓,使他们无法在家乡安身立命。[1]

外部视频链接
video icon 凤阳花鼓(伴奏) - 优酷网

此说法值得商榷。事实上朱元璋于建国之初即减免凤阳十年徭赋,洪武十六年比照刘邦永免家乡赋役[2],而且在明朝帝制社会鲜有人敢直讽“朱皇帝”。[原创研究?]

清人赵翼陔余丛考》载:“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其唱歌则曰:‘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以为被荒而逐食也,然年不荒亦来乞食如故。”乞食版的凤阳花鼓第一次见于文献是在号称盛世的乾隆年间,戏曲剧本选辑《缀白裘》,而明代实行“路引”管制户口流动,因可得知土壤不算贫瘠的合肥凤阳(凤庐等地),在所谓康乾盛世,因皇帝十数次南游江南,兼巡辅凤庐诸府的漕运总督加派税额讨好满足皇帝,老百姓不堪负荷,出外要饭都要出了习惯。[原创研究?]

流传《凤阳歌》的原版歌词是:“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赤龙升天金凤翔。数数天上多少星,点点凤阳多少将。说凤阳,道凤阳,手打花鼓咚咚响。凤阳真是好地方,皇恩四季都浩荡。不服徭役不纳粮,淮河两岸喜洋洋。” 凤阳的一些有血性的文人在暗中也编写了一首花鼓歌词,来揭露满清统治者篡改凤阳花鼓歌词的内幕,歌词为:“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来了鞑子兵,十年倒有九年荒。先有高原蒙古匪,后有满洲鞑子帮。烧杀抢掠和奸淫,汉家儿女遭了殃。 一般人家卖儿女,无儿无女去逃荒;编个小曲诉苦难,满洲鞑子不让唱。 清兵强迫把词改,要骂祖宗心发凉。 凤阳花鼓传四方,一代明主泪流淌。” 而这样的歌词在清朝是不能公开传唱的,被清朝统治者篡改过的花鼓歌词也很少有人演唱。[来源请求]

由于百姓中表演凤阳花鼓的人越来越少,到了清中期以后,凤阳花鼓逐渐走向没落。[来源请求]

其他语言版本 编辑

香港歌手汪明荃1978年有粤语版,收入《山歌情谊长》专辑。1994年郑秀文在TVB剧集《大头绿衣斗僵尸》剧中有演唱粤语版。此亦为香港街头歌手常见的国语歌演唱曲目,包括龙婷沈阳人)。

歌词 编辑

左手锣 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儿来呀~呀
得郎当飘一飘 得郎当飘一飘
得飘 得飘 得飘得飘飘一得飘飘飘一飘


我命苦 真命苦 一生一世嫁不着好丈夫
人家的丈夫做官又做府 我家的丈夫只会打花鼓
打打花鼓来呀~呀
得郎当飘一飘 得郎当飘一飘
得飘 得飘 得飘得飘飘一得飘飘飘一飘


我命薄 真命薄 一生一世讨不着好老婆
人家的老婆绣花又绣朵 我家的老婆两只大花脚
量量就有一尺长
得郎当飘一飘 得郎当飘一飘
得飘 得飘 得飘得飘飘一得飘飘飘一飘

现今 编辑

现在这首民歌在大中华地区农历新年时会用作新年歌

参考 编辑

  1. ^ 世界民谣(27)凤阳花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2008-08-13
  2. ^ 《明史》朱元璋谕旨:凤阳实朕乡里,陵寝在焉。昔汉高皇帝丰县生,沛县长,后得了天下,免其丰、沛二县之民粮差。今凤阳、临淮二县之民,虽不同我乡社,同钟离一邑之民。朕起自临濠,以全乡曲。凤阳府有福的来做我父母官,那老的们生在我这块土上,永不课征。每日间雍雍熙熙吃酒,逢着时节,买炷好香烧,献天地,结成义社,遵奉乡饮酒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