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

中國近代軍事人物

刘峙(1892年6月30日—1971年1月5日),字经扶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庙背村人。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参与北伐中原大战等多场战事,甚得蒋介石赏识。抗战时曾任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司令,第五战区司令。1948年,受蒋介石召任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惟南京国防部有解放军间谍泄密,蒋介石所策划通盘溃败,以致刘峙战事惨败。刘峙被撤职后,改任中华民国总统府战略顾问。1949年底,经香港赴印尼。1953年,奉蒋介石允准赴台湾,任职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至1971年病逝。

刘峙
刘峙上将
出生1892年6月30日
 大清江西省吉安府庐陵县
逝世1971年1月5日(78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
国籍 大清(1892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25年)
 中华民国(1925年-1971年)
效命 中华民国
军种 国民革命军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年份1914-1970
军衔二级上将
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统率第二路军总指挥、陆海空军总司令、徐州剿共总司令
参与战争护法时期
北伐
中原大战
对日抗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
获得勋章青天白日勋章
其他工作总统府国策顾问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刘峙出身一农民家庭,其父因放水被地主打死。母亲无靠,只好到吉安街上爆竹店里做爆竹,后嫁给店里老板。老板病死后,又嫁给吉安的卸任统带黄小山。卸任统带把继子刘峙(这时改名叫黄谊本)带到湖南老家泸溪。年幼时在私塾、观澜书院、浦市高等小学堂就读。

1905年冬,随继父赴日。到达东京后,正值中国留学生抗议日本政府的罢课运动,他只好离日回国。虽然没有完成留学梦,但却大大开阔了眼界。

1907年,入读湖南陆军小学第三期。1911年,毕业后,升入武昌陆军中学第三期。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加入了学生军,守卫武昌。后来又离开队伍返回吉安,考入宪兵,到南昌服务。

1912年7月,各军事学校恢复上课后,北上进入北京清河镇的陆军第一预备学校。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发表讨袁通电。刘峙借故请假南下,参加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不久,江西为北洋军阀所占领,他于是重返学校。1913年入保定军校,第二期步科毕业。

1915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被分配到冀东开平巡防营见习排长。因受歧视,回吉安家中闲居数月到广东,刘峙在岑春煊的护国军司令部任上尉参谋,后到滇军朱培德部第四师第七旅步兵三十八团任六连连长,参加了南路讨伐龙济光的战斗,旋被调到援赣赖世璜部第四军第一梯团第四支队任队副兼第一营营长。

1920年,援赣军与桂系陆荣廷的部队发生矛盾,被迫移驻福建,改称赣军

1921年初,刘峙被陈炯明调到粤军总司令部当少校副官,并加入中国国民党,6月,调往粤军第二军任中校副官,不久,又被调到粤军第七旅第十三团任中校团副,参加了反击桂系进攻广东的战斗。

1922年春,孙中山在桂林誓师北伐。刘峙被任命为大本营游击第一支队队长。该支队作为北伐军的先头部队,进入江西与北洋军作战。刘峙部虽仅有一百余支枪,但在当地民众的帮助下,连战皆捷,一直攻到吉安附近。 11月,返回广东,被安排在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任中校参谋兼卫队队长。讨伐陈炯明的战役结束后,许崇智军中非广东籍的军官多遭排斥,刘峙也被改任为少校军事参议。

初年军事生涯 编辑

黄埔军校成立后,1924年夏,何应钦提名刘峙担任中校战术教官,兼参谋科长。

1924年底,黄埔官兵成立教导团,刘峙任第二营中校营长。

1925年2月,刘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因在淡水、棉湖激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8月接替何应钦升为第一团上校团长。10月,又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

1926年2月,教导团扩编为第二师,刘峙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参谋长,旋任师长,下辖蒋鼎文、陈继承等团,驻防广州。3月20日“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召集卫戍部队讲话后,刘峙紧跟着宣读了要逮捕的共产党人名单,随即率部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共产党员并清洗之,从此受到蒋介石信赖。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派何应钦任第一军军长,刘峙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北伐时,刘峙的第二师作为总预备队。

1927年3月16日,刘峙奉命移驻上海,担任交通警备。8月,孙传芳渡江反攻。进逼南京。刘峙奉命从上海赶到龙潭,协同友军把孙传芳打垮。之后,刘峙升任第一军军长率部进驻徐州宁汉分裂时,刘峙奉命进军湖北,把鄂军胡宗铎陶钧等军队打垮收编。在汉口兼任编练区主任,晋升为上将(错,见下,1935年升为上将)。

1928年国民党决定继续"北伐",进攻山东张宗昌部,命刘峙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指挥第一军、第九军、第四军,向枣庄、临城、兖州之敌攻击前进,于5月1日夜进入济南城。

1928年12月,唐生智在河南通电反蒋。湖南的何键态度不明,北方的冯玉祥、阎锡山也跃跃欲动。蒋介石写信叫刘峙能战就战,否则退回南京。刘峙指挥第一军出武胜关与唐生智主力大战于驻马店。并暗中策动陕军一个师出抄唐生智的后路,结果打垮唐生智,使何、冯、阎不敢动。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刘峙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率本师和顾祝同的第二师和蒋鼎文的第九师和朱绍良的第二军,水陆两路,沿长江西上,首战即将胡宗铎击败,直捣武汉。4月5日,桂系弃城而逃,刘峙等部进占武汉后继续追击。夏、胡、陶见大势已去,于4月21日联合通电下野,其余部队全被刘峙等部包围缴械。

1930年“中原大战”,蒋介石晋升刘峙为二级上将(错,见下,1935年升为上将),任“讨逆军”第二路总指挥,从山东回师河南,与冯、阎大军激战于许昌、新郑之间。“中原大战”结束后,刘峙任驻豫绥靖公署(1937年春“西安事变”结束后,扩大为豫皖绥靖公署。)主任,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296。短短7年之间,由中校升到二级上将,38岁就当上省主席,有“福将”、“常胜将军”之称。刘在军事、行政用人方面,凡师长以上的只保荐保定军校同学,先后与黄埔生胡宗南、黄杰、关麟征、陈明仁等不睦。

1932年至1934年,参予对红军围剿,成功击破红四方面军根据地。蒋中正曾以河南新集改名经扶县以志其功。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对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刘峙率领7个军迫使红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离开根据地。

1933年,蒋介石在南昌行营下令调刘峙任围剿中央苏区的北路军总司令,驻抚州。刘峙托词不肯回赣,并亲书长信请何应钦从中斡旋,结果没有调动。蒋介石把刘峙的河南省主席职务给予商震

1935年4月,刘峙因功升为二级陆军上将,与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一起被称为五虎上将,刘峙是五虎之首。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西安事变,驻豫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闻讯后即电南京向何应钦报告,并下令四十六军樊松甫抢夺潼关,并命令陇海铁路停止客运。何应钦派刘峙任东路讨伐军总司令。刘峙全力以赴地分六路进逼西安,并拉走杨虎城部下冯钦哉一个师。宋美龄宋子文端纳乘飞机飞西安时,途径洛阳,宋美龄对刘峙说:“请你停止进攻西安,要注意委员长的安全。”

后期军事生涯 编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抗战初期,刘峙任第一战区副司令,兼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在平汉铁路北段地区指挥作战[1]:296。刘峙从开封进驻保定,负责守卫平汉路,以老一套战术和日军作战,打算防守琉璃河,以孙连仲部守平汉路的良乡,以万福麟军守右翼的固安,以孙殿英军守左翼的门头沟,以中央军守涿州和保定,布成三道防线,刘峙自己坐在保定指挥作战。日军突然猛攻右翼万福麟阵地,只一天功夫把万军打垮,迂回直插保定。刘峙率领总部官兵沿平汉路南撤,孙连仲、关麟征亦而沿太行山撤退。刘峙到石家庄后,把兵权移交商震黄绍竑,自己回到开封。事后何应钦向蒋介石建议把刘峙调洛阳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兵督练公署主任。不久又调宜昌任湘鄂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后武汉陷落,宜昌吃紧。蒋介石派陈诚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驻恩施。1939年刘峙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任不久派出高级参谋,与川军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结为拜把兄弟,并派川军李根固为重庆警备司令。刘自己兼任重庆防空司令,组织工程处,构筑对空防御工事,大挖防空洞。后来又在綦江、涪陵分设卫戍分区司令。1941年6月,日军对重庆发动大空袭,发生隧道惨案,身兼防空司令的刘峙受压被撤去防空司令职务,交中央审讯,由吴铁城担任审判长。后来何应钦、钱大钧电话告吴铁城说:“刘峙是二级上将,你们不要乱来。”因此把刘峙的防空司令兼职撤掉。

抗战末期,蒋介石把李宗仁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升任汉中行营主任,名义上指挥第一、第五两个战区,实际上坐冷板凳。1944年1月,刘峙从重庆到老河口接任五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派参谋长郭寄峤作刘的副手,又派赵子立任参谋处长(后升中将参谋长)。刘峙到任后,日军就攻陷老河口,刘峙退驻草店,与日军在汉水隔岸相峙。

日军投降后,1945年12月21日改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作战不大光荣[1]:296。刘峙把总部从草店迁到洛河准备受降。何应钦任中国最高受降官,在接受冈村宁次投降后,向蒋介石建议秘密布置与中共作战,下辖原第一战区及第五战区,指挥军队沿平汉路向北进攻解放区。1946年6月18日,蒋介石电令刘峙“统一指挥五、六两绥署之部队围歼李先念部”。刘峙率领30万大军围攻位于中原地区的李先念部共产党军队,共产党军队中原突围。1946年9月受定陶战役赵锡田整编第三师被全歼,赵是顾祝同的外甥,到南京国防部哭诉控告刘峙见死不救。受此牵连,被免去所有职务。蒋介石发表刘峙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委员,闲居上海迪化路公馆里过寓公生活。同年在原籍江西省吉安县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1948年6月,蒋以刘峙为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2]:55。下辖80余万人。国军在徐蚌会战中战败,而刘峙再被撤职。

战后岁月 编辑

1949年到香港,1950年到印尼以教中文为生。1953年获准赴台,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获颁青天白日勋章。定居台中。著有《我的回忆》等。1971年1月15日病逝于台中。

评价 编辑

刘峙军事生涯早年颇有战功,在北伐中原大战时皆有胜果,因而甚得蒋中正器重。但到抗战以后则屡战屡败。

一般人对于刘峙,认为他是有著名“福将”而非“能将”,他之所以有福,是因为那时碰上之对手不是劲敌,所以在北伐靖乱多次战役中,他才能有好表现,立下不少战功[1]:296。坐镇中原达7、8年,稳重有余,作为不足,说不上有什么建树[1]:296。暗指他其实庸碌无能。

刘峙在抗战初期之表现,更令他被讥为“长腿将军、长败将军”。刘峙虽屡战屡败,偏受蒋中正重用,连宋美龄都劝道:“外边闲话很多,刘峙恐不能再指挥作战吧?”但蒋中正却不以为然说:“刘打仗是不行,可你说,将领中还有谁比刘更听话?”[3]

1948年5月,刘峙被推荐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然当时国军将士对其能力已多有不服。据其副司令杜聿明晚年所撰写的《杜聿明回忆录》所述,第五军军长邱清泉就不屑的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指顾祝同)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

家庭 编辑

  • 夫人杨庄丽:1892年生。刘峙19岁时,受父母之命和杨庄丽结婚。
  • 二姨太广东石城陈氏:1920年结婚。生育子女六人
  • 三姨太黄佩芬:上海美专毕业后,到北京师范大学念书。在开封时,杨庄丽聘她任家庭教师。1941年与刘结婚。后随刘峙赴台,以教书为生。1965年病逝。
  • 长子刘涤寰,1920年生,曾在台湾农复会担任事务员。与张克瑶之女结婚。
  • 次子刘涤宇
  • 三子刘涤安
  • 四子刘涤定,在台游泳夭折
  • 五子刘涤寅
  • 六子刘涤宣
  • 长女刘涤宙
  • 次女刘涤宁
  • 三女刘涤宸
  • 侄子刘夷:黄埔二期,曾任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长,1938年抗战中被俘投敌,任汪伪军官训练团团长、军事参议院参议。1942年成立汪伪中央警备军后,刘夷被任命为独立警备旅旅长,所部负责南京卫戍任务。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旅由国民政府编入第74军,刘夷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经刘峙说情获释,移居香港,后返江西定居。
  • 外孙刘伟超,与国民党陆军少将舒适存之女舒瑞可结婚,1970年代赴美留学定居

刘峙的曾孙女刘洁(Jessamyn Liu)于2006年5月27日上午8点30分,以美国西点军校当届成绩第一名毕业。该校举行2006年度学生毕业典礼,美国总统布什亲率国务卿以及国防部等高级官员莅临现场。21岁的美籍华裔女子刘洁代表全体毕业生,从总统布什手中接下毕业证书,成为建校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状元。 刘洁从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五、六岁开始就对军事方面的事务很有兴趣,也很独立自主,不需父母担心课业。主修政治美国历史的刘洁对美国历史、宪法非常有兴趣。她在西点取得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双学士,毕业后则前往剑桥大学政治学院继续攻读政治思想与思想史的硕士学位。之后被授以少尉军阶,返美在军队服务。她说在军队服务是她的义务,未来她则希望可以回西点军校教书,将她的所学继续传授给学弟妹。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王禹廷. 〈攸關全局的徐蚌會戰〉. 《大決戰》(下):裂岸. 香港: 中原出版社. 1991. 
  2. ^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 
  3. ^ 李宗仁,《李宗仁回忆录·八年抗战敌我优劣之检讨 》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