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瀛书院香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书院,位于新界锦田鸡公岭(旧称桂角山),1075年(熙宁八年)由北宋进士邓符协所建[1],约与涵晖书院同期建造。

书院除有正式学舍外,还有书楼、客馆、学田等。据嘉庆王崇熙著《新安县志·山水略》载:“桂角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多产,两山竞秀如角,一名龙潭山,宋邓符筑力瀛书院讲学于其下,今基址尚存”。据香港历史学者王齐乐指出:“由于邓符的努力兴学,致使当时锦田的文化大盛,成为地方上文化和教育的中心。”[2]自力瀛书院后,新界各大小乡村纷纷设立大大小小的书院、馆、塾书室等学舍,令当地文风大盛。

力瀛书院的准确遗址已不可考,1990年有报章专栏指力瀛书院的位置在当年改建成逢吉乡“全兴士多”[3],而桂角山相传多产桂树,双峰如角而得名。相传山上有一块“鳌鱼石”,不少学生爱到这块石附近游玩,取其“独占鳌头”之意。传说邓符协在锦田创立力瀛书院,在旁边修建“圭角泉”,后来力瀛书院和圭角泉都先后失修及倒塌,后人不知这两建筑物在何方,后来在锦田发现“圭角泉”石碑。

参考 编辑

  1. ^ 舒懋官等:《新安县志》(一),145页,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据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刊本影印。
  2. ^ 王齐乐著《香港中文教育发展史》 P37-38
  3. ^ 尚君. 鰲頭獨佔圭角山 飲水思源力瀛泉 (PDF). 1990-01-30 [2023-04-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6).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