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文循环(英语:Calvin cycle,或简称卡氏循环,又译作开尔文循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梅尔文·卡尔文安德鲁·本森英语Andrew Benson詹姆斯·巴沙姆英语James Bassham 3 人发现。梅尔文·卡尔文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循环是光合作用碳反应的一部分,反应场所为叶绿体内的底物,分为三个阶段:羧化还原二磷酸核酮糖的再生。

卡尔文循环内部架构
卡尔文循环

卡尔文循环是一种类似克雷伯氏循环新陈代谢过程,其可使起始物质以分子的形态进入和离开这循环后发生再生。二氧化碳形态进入,并以的形态离开。整个循环是利用ATP作为能量来源,并以降低能阶的方式来消耗NADPH,如此以增加高能电子来制造糖。其制造出来的碳水化合物并不是葡萄糖,而是一种称为3-磷酸甘油醛的三碳糖。为了要合成1摩尔这种碳,整个循环过程必须发生3次的取代作用,将3摩尔的二氧化碳固定。

过程 编辑

碳的固定 编辑

卡尔文循环将每个CO2附着在一个称为二磷酸核酮糖(ribulose bisphosphate;简称RuBP)的五碳糖磷酸酯上。催化这起始步骤的酵素是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 carboxylase,又称rubisco,简写RuBisCO,是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同时也因另一个反应而称为1,5-二磷酸核酮糖加氧酶)。这个反应的产物,是一种含6个碳且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其立即就会分裂为二摩尔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1]

3-磷酸甘油醛的合成 编辑

每个3-磷酸甘油酸会从ATP接收一个额外的磷酸根,形成中间物1,3-二磷酸甘油酸(1,3-bisphosphoglycerate;DPGA)。而后,DPGA接收由NADPH所捐出的电子对,并释出一号碳上——也就是刚才接收的——那一个磷酸根,变成甘油醛-3-磷酸(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G3P;又称3-phosphoglyceraldehyde, PGAL)。由NADPH而来的电子还原了3-磷酸甘油酸中的羧基(carboxyl group),使PGAL生成一个羰基(carbonyl group),如此可驻留更多的位能。

G3P是一种由葡萄糖经过糖酵解所产生的三碳糖。每3摩尔的CO2可产生6摩尔的G3P,但是只有1摩尔的这种三碳糖能够真正被获得。循环一开始是以具有15个碳的碳水化合物去形成3摩尔的五碳糖RuBP。现在具有18个碳的碳水化合物形成了6摩尔的G3P,1摩尔脱离了循环而被植物细胞所使用,但是其他的5摩尔则被回收以形成3摩尔的RuBP。

核酮糖二磷酸(RuBP)的再形成 编辑

在一连串反应中,5摩尔G3P碳骨架,在卡尔文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被重新分配为3摩尔的RuBP。为了完成这个步骤,此循环多耗费了3摩尔的ATP,接着RuBP又准备好再度接收CO2,使整个循环又可以继续。为了合成1摩尔G3P,卡尔文循环总共需消耗9摩尔的ATP和6摩尔的NADPH,然后借由光反应可再补充这些ATP和NADPH。G3P是卡尔文循环中的副产品,并且又是整个新陈代谢步骤的起动物质,可以用来以合成其他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单独的光反应和单独的卡尔文循环,都不能直接利用CO2来制造葡萄糖。光合作用是一种在完整的叶绿体中会自然发生的现象,而且叶绿体整合了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育百科,国家教育研究院辞书_卡尔文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