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使用的军事编制,曾在衡阳保卫战中守城47天。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存在时期1926 - 1930年代初
1939 - 1949
国家或地区 中华民国
效忠于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华民国
军种陆军
兵种步兵
规模
隶属于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华民国
参与战役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王天培
方先觉

概述 编辑

第十军并不是一个被国民革命军中央系所长期运用的编号,直到抗日战争中期才开始成为中央军系化。在国民革命军建军史中第十军这个编号曾组建7次,分别为:

1.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民国十五年3月下旬,吴佩孚宣布建立四川讨贼军,指挥官为袁祖铭[1],袁祖铭的军力则是贵州陆军(黔军),不过袁祖铭看衰吴佩孚的声势,而私下向广州国民政府输诚。[2]最后四川讨贼军在7月北伐军攻入长沙后宣布易帜,贵州陆军第2师在8月于湖南湘西洪江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下辖28、29、30师。

2.民国十八年(1929)4月。蒋桂战争后,由西北军方振武第45师扩编

3.民国十八年(1929)10月。浙军、国民军各一部组成,下辖第47师、48师。

4.民国十八年(1929)12月。直鲁联军残存部队所整编,军长徐源泉,下辖第41、48师。

5.民国二十八年(1939)7月。中央军、陕西军阀部队合组。下辖第3师、第190师、预备第10师。

6.民国三十七年(1948)1月。重建整编第三师,后扩编为第十军,淮海战役遭歼灭。

7.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浙江重建。

沿革 编辑

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

1926年5月,由贵州陆军(黔军)为核心的四川讨贼军在得到广州国民政府的收编意向后由綦江移动到湖南省湘西一带。8月初,在湖南省洪江,贵州陆军第二师接受国民革命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原部队的高级指挥官皆被续用,军长王天培、副军长金汉鼎、参谋长高冠吾,唯一由外部引进的编制是政战部门,由周仲良担任军党代表,甘嘉仪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此时第十军下属单位有28师(师长王天钖)、29师(师长杨胜治)、30师(师长王天生)、教导师(师长吴国梁)。[3]

改编后的第十军,隶属于唐生智指挥的北伐左翼军朝湖北省开进,王天培任前敌总指挥。[3]9月中旬,第十军沿粤汉铁路攻击武汉,先后攻占荆沙、津市松滋等。[3]10月初,川军杨森直系卢金山于学忠部组成川鄂联军,企图反攻鄂西。[3]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国民革命军第八军配合下,第十军先后攻占石首公安沙市宜昌等,击败川鄂联军5万人,并收编其残部,每师原三团扩编为四个团,以投降的北军增设教导第2师(师长颜德基)、教导第3师(师长潘善斋)、炮兵团,全军六个师又四个团,约4.5万余人。[3]部队此时编制有6个师。

1927年1月末第十军调鄂东黄梅武穴广济,列入中路军李宗仁江左军第2纵队序列。[3]5月1日,蒋介石决定三路北伐,第十军隶属第三路军继续北伐。[3]至5月底,攻克舒城怀远等。此时,该军收编直军章兢武部为新编第4师,师长章兢武。[3]6月,第十军攻占徐州后,沿津浦铁路山东进击直鲁联军,先后攻占临城滕县,进逼兖州[3]此时,武汉国民政府攻打南京蒋介石急调山东前线部队南下,直鲁联军反攻,第十军从徐州溃退,损失甚巨。[3]教导第三师、新编第四师被全歼。教导第一师被唐生智收编,改编为教导第二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4]8月初,第十军退守合肥后,蒋介石召王天培去南京,以作战不力,轻失徐州为由枪决。[4]第十军军长由杨胜治代理。[4]此时,第十军下辖第二十八师、第二十九师、第三十师。[4]不久,该军奉命拨归第2路总指挥白崇禧指挥。10月,白拟将该军缩编成两个师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遭第十军官兵反对。12月,28师因不满王天培遭到处决,在安徽当涂哗变,28师师长周志群率领部队大部分人员脱离第十军指挥,将部队移动至南昌投靠金汉鼎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28师因此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29师,在武汉国民政府效力,所以在当时的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中同时皆存在29师之编制。

28师哗变后,第十军军长仍由杨胜治担任,参谋长李伯华,该军下辖29师(师长陈克逊);30师(师长裴正鑫)。1928年3月,该军编在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向山东进攻。4月,先后攻占峄县、济南。5月,该军改编为莱芜山口界首东阿肥城5个支队,担任济南警戒。

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从民国十七年(1928)8月开始整编第一集团军(指挥官蒋中正,中央系)麾下部队。第十军与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黄埔军校留守部队与地方部队合组之部队)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师长方鼎英),下辖28旅(师长兼任)、29旅(旅长杨胜治)、30旅(旅长李亚芬)。[5]

中原大战时期

1929年3月,蒋介石为讨伐新桂系,以第10师和原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缩编的国民革命军第11师组成第10军,由方鼎英任军长,在山东方向投入蒋桂战争。由于该军作战不力,且方鼎英从北伐战争结束后就拒绝就职,不久该军番号撤销,第10师师长由卫立煌副手、黄埔军校第一期生李默庵接任,28旅旅长也由黄埔一期的刘戡接任,第10师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成为该军核心部队,11师遭解散,与后来成立陈诚系11师无承袭关系。

1929年4月,国民政府将冯玉祥西北军系投降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44、45师在天津编成第十军,方振武任军长。下辖44师(师长阮玄武)、45师(师长鲍刚)。9月,方振武因与西北军通联试图发兵反蒋被察觉拘禁,鲍刚在10月8日自行起兵反蒋战争,歼灭了韩德勤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旅。随后45师被调集的中央军给歼灭。因鲍刚的反叛,由西北军系组成的第十军被南京政府视为缺乏忠诚度的地方武力。因此遭到解编遣散。

1929年10月,由直鲁联军投降国民革命军的部队重组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副军长由国民革命军第44师师长萧之楚兼任。下辖国民革命军第41师(师长张振汉)、国民革命军第48师(军长徐源泉兼任)。

中国抗日战争

南京保卫战时,48师与41师在栖霞山设防,在作战中遭到重创撤退至安徽六安。武汉会战期间,第十军作为大别山的防御部队,牵制日军。但是在武汉会战中后期部队开始撤退时,军委会要求第十军续留大别山开设游击区,军长徐源泉与48师师长徐继武抗命将部队后撤至江陵、襄河,军委会将徐源泉、徐继武遭到撤职,仅有原先按命令撤退至襄河的41师(师长丁治磐)未受惩罚,48师残存部队编入41师序列。第十军军长由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兼任,而后41师编入二十六军,第十军在民国二十八年(1939)中撤销。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为了补充耗损战力,在江西省高安成立第十军,最初下属部队仅有由预备第4师转正的国民革命军第190师,军长梁华盛。为了强化第九战区战力,薛岳决定将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与第十军合组,人事编成续用第八军,但编号为第十军。军长因此由第八军军长李玉堂,下辖第3师(师长周庆祥)、190师(师长余锦源)、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

国民革命军第3师为民国十七年第一次编遣时由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二军所缩编的部队,其前身为黄埔军校教导师,为一支最初即中央化的野战部队。190师为1937年抗战后在湖南与广东招募而成的预备第4师,在第九战区进行敌后袭扰作战有充分经验。预备第10师则是抗战前的浙江省保安部训练的地方民团,但因为浙江省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核心地盘,因此省保安团的战力与训练并不劣于正规军。在民国二十八年后的第十军,在人事构成与战历上已经不存在地方军阀的特征,而是标准的中央军一线部队。因此在民国二十八年后此单位成为第九战区重要的野战武力。

重建后的第十军,曾投入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第九战区经历的重大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第十军作为长沙城的守城部队,在作战初期虽然犯下了陈家山遭奇袭夺占的失误,但是在后续守城战斗中扛下了日军3个师的攻坚压力,使得第二次长沙会战得以迫使日军撤退,此会战中第十军的防御表现让军长李玉堂获颁二等宝鼎勋章,并升任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之后李玉堂决定军长一职由其方先觉接任,但方先觉为黄埔三期,第十军内有资历更资深的师长,为此李玉堂将副军长一职交由黄埔二期的190师师长余锦源升任,190师师长由该师原副师长朱岳升任,预10师师长一职由孙明瑾接任。

但对第十军来说,其最广为知名的战役则是第四次长沙会战后的衡阳战役。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后,第十军在战力未能恢复的状况下被第九战区司令部下令固守衡阳城。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第十军在衡阳城坚守47日,最终投降,但投降前第3师副师长何竹本仍带领了约300人突围。城破前师长周庆祥葛先才荣获青天白日勋章。首先提议投降的师长周庆祥后被降职使用,最终于1948年以作战不力遭军法枪决。6日晚第一个同意方先觉周庆祥投降计划的师长葛先才后任职遭冷冻,直到国军撤台前才启用仍任师长。未参与密谋但随大流的师长容有略到1946年2月才发青天白日勋章。杂牌部队暂编第54师师长饶少伟,在破城前一度反对方先觉、周庆祥投降提议,虽迫于形势跟随,脱险后,蒋介石立即手谕陈诚安排工作,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并将饶同王牌主力军副军长张灵甫一同破格招入陆军大学将官甲级班。

投降后的第十军人员在军统局的协助下陆续逃脱,也由于第十军的战名,在主要指挥官陆续归建后军事委员会宣布重建第十军,军长赵锡田(顾祝同的外甥)、副军长胡蕴山、参谋长何竹本。

国共内战 编辑

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进行军队整编,尚未完成部队重建的第十军与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部队整并,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更名为国民革命军整编第3师,师长赵锡田。该师下辖整编第3旅(旅长何竹本)、整编第20旅(旅长谭乃大)、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旅(旅长黄永瓒),同年9月整3师被派往山东省,在定陶战役中遭到晋冀鲁豫野战军歼灭,赵锡田、谭乃大遭到俘虏。

民国三十六年(1947)7月,国民政府在河南省北部重建整编第3师,师长李楚瀛,下辖第3旅、第20旅。同年年底豫西平汉战役在河南省西平县遭解放军包围歼灭,整编第3旅旅长雷自修、整编20旅旅长谭嘉范战死,副师长路可贞、师参谋长饶亚伯遭俘虏,李楚瀛因此次战败被调入国防部高参冷冻。

民国三十七年(1948)1月。重建整编第3师,师长覃道善、副师长张占魁,此次重建与整编第11师对调整编第20旅和整编第18旅,与此同时土木系部队整编第18军也开始编入该师,此次重建下辖整编第3旅(旅长夏建勋)、整编第18旅(旅长尹俊)、整编第75旅(旅长王靖之)。1948年9月,因动员戡乱状态,中华民国政府决议所有整编师、旅恢复原先番号与编制,整3师因此重新正名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下辖国民革命军第18师、第75师、第114师(师长夏建勋)。徐蚌会战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遭歼灭,军长覃道善被俘。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浙江重建。1949年2月,张世光被任命为第十军军长,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官胡琏)。十二兵团因兵源枯竭,部队由浙江调到江西征兵的时候,胡琏以整军为理由把第十军所属官兵编给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补充该军战力,成为空壳部队的第十军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遭撤销番号,军长张世光调入第12兵团副司令官,第十军最后仅保留国民革命军第18师,随后与国民革命军第14师合组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九军,投入古宁头战役

古宁头战役后,12兵团被改组为中华民国陆军金门防卫指挥部,胡琏担任该部指挥官,张世光仍留任副司令官。但张世光不久后即决定退役离开军界改行从商。

参考 编辑

  1. ^ 国史馆,刘湘电临时执政顷奉执政命停止军事行动后鄂疆勾结土匪扰陕豫,阎锡山史料:各方民国15年往来电文录存(二十一),1926/03/25,典藏号116-010108-0104-029
  2. ^ 国史馆,周仲良电何应钦可先与周西成接洽再询袁祖铭投诚意,蒋中正总统文物, 典藏号002-080200-00014-021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75页
  4. ^ 4.0 4.1 4.2 4.3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76页
  5.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