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为表现太极意义的图案,不同的哲学家对于太极有各自的阐释方式,因此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图案来表现太极的意义。最早的太极图,出自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后来又有杨甲书中的太极图、熊良辅的熊氏太极图等。一般所指的太极图则是☯,俗称为阴阳鱼,出自赵㧑谦的《六书本义》。

太极图,道教的宗教符号,也是古代的一种《》图。

周子太极图 编辑

 
无极
 
汉上易传卦图上·太极图

最早的太极图,出自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用○表示太极化生万物之前的状态,又称为“太虚”[1]。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变化而生五行;阴阳五行之精交感孕育,化生万物。

无极图 编辑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处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隐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等人;种放又有传《河图》、《洛书》给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则传〈太极图〉传给周敦颐[2]。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3]

《太极图》,和原图《无极图》的图形一样,但读法不同。

涵括内丹修炼之理的“无极图”。读它的顺序是从下而上。 最下一圈称为玄牝之门,是内丹修炼的起点,指人身丹田命门两肾空隙之处。这是人身祖气、即元气所在之地,一切内丹根基,都从这里开始。内丹术语,又称为得窍。

第二圈称炼气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气,进行化炼,将后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再将先天之气化为先天之神。这一层功夫 ,叫做炼己,主要在炼去后天的阴质,透出先天之神。

第三层,是五行之气混合之象,指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五脏之气攒簇为一,称为五气朝元,五气调和,故又称为和合。更上一层,系由坎离 二卦变形而成,叫做取坎填离。到这一境界,已经获得体内的精华,炼丹之药成熟,叫做得药。坎卦中爻为阳,为实。离卦中爻为阴爻,为虚。它们代表内丹中的肾水与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将坎卦中的阳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变成纯阳之体。最上一层圆圈,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指在得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回返到无极 ,那便是虚空大道了。整个炼内丹的过程便告完成,脱出炼成的圣胎,成为仙人,所以叫做脱胎求仙。

至于太极图,是从上往下读的。道教认为,从大道化万物的顺序看,是从太极分阴阳开始的,炼内丹则是逆着来路返回到大道,与道同体,自然长生不死成神仙。所以顺化逆化方向相反,但所沿着的路径则是同一条 。

周敦颐写下《太极图说》,解释太极的奥秘。前半段基本上符合道教的思想。后半段比较多地讲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 他的解释,第一句是“自无极而太极”,意思是从无极生出太极,但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整理注解《太极图说》时,删去了“自”字,改成“无极而太极”,认为无极只是形容太极 ,说明它之上没有更高的本原。这并不符合陈抟所传《太极图》的原意,而且抹去了它出自道教的事实。同时,朱熹对图也有个别改动。

道教界人士,从宋以后也认同周敦颐的观点。比如南宋时的萧应叟就将之采入自己的重要著作《元始无量上品妙经内义》,以后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也都采纳其图与说。

古太极图 编辑

 
天地自然河图,出自赵㧑谦的《六书本义》
 
古太极图,出自章潢的《图书编》

古太极图 ,收录于章潢的《图书编》和赵仲全的《道学正宗》。其符号标志是由黑色白色的半圆形泪珠状曲线组成,内有对反颜色的圆点,俗称为阴阳鱼,也有人称为“太极阴阳图”、“太极两仪图”、“两仪图”[4]。该图案最早见于赵㧑谦的《六书本义》,书中不称为太极图,而称为“天地自然之图”,视为秘传河图[5]

解读 编辑

在这一图中,一条曲线将它分为两半,形成一半白一半黑,白者像阳,黑者像阴,白中又有一个黑点,黑中又有一个白点,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分开的两半,酷似两条鱼,所以俗称阴阳鱼。这一图,与周敦颐太极图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前者的更加简明的表述。它说明了世界由阴阳二气、二元对立相互联结的统一体。这一图,过其圆心作任何一条直线将之分成两半,任何一半中都包含阴阳两个因素,绝不存在孤立的没有内在矛盾的成分。有时人们又在其外面围以先天六十四卦,表示太极是一切运动的发动者。

刘力红认为“太极”是阴阳两分前之混沌状态,只有外面之圆圈,代表宇宙周而复始之本质[4]。另有说法是只有圆圈是“无极”、圆圈内有点点是“太极”,代表事情开始成形、然后是“两仪(一般所说之‘太极图’)”、阴阳中有阴阳是“皇极[6]

Unicode 编辑

太极记号如下:

太极符号()的Unicode编码是U+262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十六进制),在网页HTML当中可以写成☯&9775;,名称是YIN YANG。

藏文的Unicode编码中也收录了太极符号(),其编码是U+0FC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十六进制),在网页HTML当中可以写成࿊&4042;,名称是TIBETAN SYMBOL NOR BU NYIS -KHYIL。

近似图案 编辑

在公元前五世纪凯尔特艺术古典时代晚期罗马帝国军服的纹章中有近似类型的符号。但是这些图案的颜色并不是黑白反色,两个小圆的颜色也是同一颜色。

道教 编辑

道教的太极图据传是宋朝陈抟所创。原叫“无极图”。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太极图”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如今的太极图还是一些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标志之一。韩国国旗的图案也是源自太极图。

徽章与旗帜 编辑

徽章 编辑

旗帜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子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朱子语类·孟子·尽心》:问:“太虚便是太极图上面底圆圈,气化便是圆圈里阴静阳动否?”曰:“然。”
  2. ^ 宋史·卷435·列传第194·儒林五·范冲朱震胡安国子:寅 宏 宁》记载,“震经学深醇,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惇颐,惇颐传程颢、程颐。””
  3. ^ 北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上·太极图》记载,“右太极图,周敦实茂叔传二程先生。茂叔先生曰: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户为其根.....斯其至矣!”
  4. ^ 4.0 4.1 刘力红,《思考中医》,台湾:2004,ISBN 986-7863-61-5
  5. ^ 《六书本义》:“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者也。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之蜀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尝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
  6. ^ 一、太極源起. [201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9)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