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战略是一份关于大英帝国的海军国防政策,这个政策涉及到了从1919年到1941年间的一系列的战争计划英语Military operation plan,计划主旨是在远东进驻一支英国皇家海军舰队,遏止日本南下侵略印度澳大利亚;为此1919年起英国选定在马六甲海峡东端的新加坡建设舰队基地,此后20年不断强化该地战斗能量。

新加坡战略
A formidable line of warships with big guns heads straight toward you, trailing smoke
反击号战斗巡洋舰带领着她的姐妹舰声望号战斗巡洋舰英语HMS Renown (1916)和其他皇家海军舰艇在1920年代的演习
时期1919–1942
作战空间海上

构想 编辑

英国想定中,认为和日本的战争会以三阶段进行:一、守卫住新加坡要塞的英军等待英国本土增援舰队抵达;二、舰队北上拯救或夺回香港;三、对日本本土进行海上封锁,重创仰赖海上贸易的日本,迫和对手。反攻日本本土的想法则因不切实际而不在考虑内。但英军没估计到日本愿意投注兵力主动挑战英军,并有击败英军的实力。

巩固新加坡成为英国在1920年代起的远东国防根本,在1937年,就海军上校斯蒂芬·罗斯基尔英语Stephen Roskill所言,驻新主力舰队的概念也许是通过反复验证,已犹如圣谕般地不容置疑[1]。但是政治、经济和实行上的困难令这个战略难以成功执行。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海外对这项战略批评不断,尤其是澳大利亚常以其为借口来削减自己的国防开支。英国最终实行该战略,在新加坡部署15吋口径大炮,派遣了“Z舰队”驻进新加坡。

失败 编辑

1941年12月10日,日本空袭新加坡,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斗巡洋舰北上拦截日本舰队,却在马来亚海战被日军飞机用鱼雷击沉,日军同时在马来半岛长驱直进,防守的英军毫无招架之力,吉隆坡槟城相继失守,英军不断后撤到马来半岛南端的柔佛,及后经长堤撤退至新加坡。1942年2月8日,日军进攻新加坡,新加坡战役爆发,日军用不足一星期时间攻占半个新加坡,因为粮食及淡水开始短缺,负责新加坡防守的最高指挥官白思华决定停战,于2月15日带领超过八万人的英军向日军投降,被温斯顿·丘吉尔称其为“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和最大规模的投降”[2],大部分投降英军死于日军劳役及疾病。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McIntyre 1979,第214页
  2. ^ Churchill 1950,第81页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