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

受日本文化影響產生的文化轉型

日本化,是一种文化同化,指受到日本文化影响,产生的文化转型,在这种转型下,可能会产生对于日本文化认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曾在自己的殖民地,包括韩国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以增强这些殖民地人民对于日本的政治认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以和平方式,输出自己的文化,主要包括工业制品、流行文化、音乐及料理等。[来源请求]

中原文化的日本化 编辑

甲午战争后,大清帝国改行日式近代化,并大量派遣留学生(日语:清國留學生)前往日本。而后日式汉文大量传入中原,而中国赴日留学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学习范围之广,开展活动之频繁,在世界留学史上都是罕见的。此留学潮不仅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而且对于近现代中国革命运动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科学的发展,都产生很大的影响。[1][2],使时文流传于官方文书与新闻稿中,后渐与日本文学融合,演变为口语或称白话文,代表作为鲁迅的《狂人日记》。[3][4]

日本文化时代及衍生政策之影响 编辑

日本在首相大平正芳提出‘文化时代’概念后,中曾根康弘首相提出把日本文化向国际推广的文化政策,使日本文化产业欣欣向荣。80年代大量的日本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影视文化作品在中国上映、播放、出售,引起巨大轰动。其后日本的文化产品,向其他东亚国家行销,获得广泛欢迎,亦造成哈日族现象。1999年韩国文化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5年计划’,吸收日本成功的经验,提高韩国文化创造力,并成功推广韩国的文化商品如电视剧、音乐也开始畅销东亚,亦造成哈韩族现象。[1]

流行文化的影响 编辑

流行文化的日本化,诸如偶像剧及漫画等作品之改编,较著名的例子有台剧流星花园麻辣鲜师等作品,美国电影七龙珠全新进化七夜怪谈等作品。[5] 其中日本动画风格及特殊性在欧美已有“Japanese Animation”之专有名词,以及音译的“Manga(漫画)”,俨然成为日本动画全球化的象征。其动画作品宝可梦受到全球欢迎,2001年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甚至出现30米的皮卡丘模型,其游戏销量和动漫衍生作品亦持续推出(近期较新的作品是名侦探皮卡丘)。日本动漫画的流行亦影响美国漫画之创作,开始出现日式风格的美国漫画,并举办了日本动画国际研讨会,及发行专门介绍日本动漫画的杂志。[6]

艺术 编辑

19世纪中叶在欧洲掀起和风热潮,盛行了约30年之久,特别是对日本美术(如浮世绘)的审美崇拜,代表画家有梵高[7]

经济 编辑

 
日本GDP成长率
 
日本政府债务

经济日本化,又称日本病(日语:日本病),是相对于另一种经济问题荷兰病的用语,日本病的表征为流动性陷阱的表现,伴随长期经济低迷通缩或接近通缩,和为改善经济环境产生之巨大国债,多数人实质薪资倒退等现象综合,即使政府使用所有金融工具改造社会、推动经济政策来提振景气,亦无有效作用,严重时甚至还会负增长金融海啸后欧美经济衰退不振,逐渐出现日本化的名词于主流讨论中。[来源请求]

特征 编辑

宏观面

  • 经济成长低迷:例如在2008年到2010年三年平均,欧(欧元区)美日分别为0.08%、-0.26%和-1.17%[来源请求]
  • 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率升高:2011年欧美日分别为88%、100%和233%(欧元区内的德国也高达83%)[来源请求]

微观面

成因 编辑

 
日本产业外移后留下的废工厂
 
没有证据表明发达国家再投入基础建设(例如图中的输水干管)对经济有拉动效果,很多都成为闲置多余建设。除非人类开始继续开发大自然山区、或甚至新殖民地,否则无法产生更多的经济,只会造成成功者能轻易擸夺更多现有资源,而大多数人将陷于贫困

日本病成因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甚至美国经济学家罗比尼(Nouriel Roubini)认为日本病本质不是病,而是晚期资本主义的必然结局,没有任何相似发展的国家能逃脱。当未来各国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终全世界都将一一逐步走向日本病。

从表象而论,日本病在经济全球化后被凸显出来。来自低所得国家廉价劳动力可以轻易抢走高所得国的生产型工厂职缺,使高所得国的总体工作数量下降,劳动力供过于求。于是,较低技能的中下阶层蓝领劳工开始薪资下降或停滞,无法支付高物价国的生活开销,陷入贫困和支领政府救助。此外,中产阶级消费力下降,导致更多服务消费类的职缺也开始裁员。两者形成恶性循环[10]

可能的解决法 编辑

目前日本病现象主流经济学界有诸多“药方”分散于各学派,但还无任何现实中的国家范例能实证解决,从而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挑战之一。主流解决方法在政府面分裂成左右两派,右派认为必须削减支出和增税终止举债黑洞,改善政府债务,因为并无任何证据证明减税和公共支出能解决任何问题,过度建设造成闲置、无意义的公共设施,而减税的钱流入资本家炒作房地产的弹药或是流向海外,所以终止无效药方本质也是一种有效药方。左派则认为可以增税但不能削减支出;那只会造成更大衰退,因为大量家庭已经依靠政府过度支出的建设和福利金在生活和消费,中断他们的补给等于社会上立刻出现又一批失业和消费力衰减,但是增税倒是左右两派的共通点,尤其是增加富人的税赋。 [来源请求]

减税促产论 编辑

更右派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则认为增加富人税赋也不可行,因为并不能阻止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减税,哪国先加税等于造成资本外流和投资缩手,同时政府与私人相比,利用金钱的效率较低,所以让钱留在私人手中较能创办新事业。[来源请求]然而该学派并不能解决政府不会炒作房地产惟富人会的问题,还有某些资本家或财团事业日益兴旺,缴纳予母国之税款却不增反降。例如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11][12]所以金融海啸后,新自由主义学派受到的抨击声浪甚大,甚至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敌对对象。

 
机械化炼铁厂自动化的创新只产生少数新工作却取代大量旧工作,所以创新并不保证能让失业率下降。

教育改革论 编辑

至于创新产业和个人技能提升的措施,各学派目前也视为长期性解决方案,高物价国家必须创新,透过更高价值的新产业新产品来创造高收入工作机会维持人民能在高物价环境生活,同时加强人民教育训练,以适应进入高端产业。德国显然是此论之模范生[13]

但是左派则是对此持有最大疑问,因为创新一个产业可能百年才有一次的机遇并非可以任意创新,而很多新产业其实人力雇用极少,只需要少数特定领域专家对社会失业没有帮助,甚至很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新创工作机会很少却还砍掉社会上其他大量工作,加剧贫富差距。而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在诸多国家更需要付出大量学费和时间,这都要劳工本身负担,很多人无法负担而形成机会不均等的壁垒,且不是人人都有读高阶学问的聪明才智、尤其许多年纪较大的中年失业者,就算是高学历者、有些人只是在大学读错领域(就读领域与产业流行不合、个人对该领域的严重的不适应,都容易造成浪费及高学历失业)[14],因此不能归类为个人不努力因素。所以左派普遍认为创新产业和个人技能提升是一厢情愿的做法,没有可预测的普遍性原则。

提前继承论 编辑

一般来说,老人的消费欲望是低于年轻人的、没钱会打击年轻人的生育欲望;但日本有很明显的财富集中于老人的情况,再加上日本的老人多有李尔王情结(过度不信任子女而不愿意提前将财产赠与子女),因此日本人继承遗产的平均年龄已达67岁;这代表者日本有消费欲望及生育可能的年轻人,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让他们依照本能进行有益社会的行为(生育及消费)。所以一种观念是鼓励孙辈而非子女辈继承遗产,或鼓励父母提前把财产赠与子女,就可以增加消费及生育而提高内需[15]

本质无解论 编辑

较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左派经济学家则认为,任何政府债务的改善与否讨论都只是治标性质,日本病成因来自资本主义本质的终极问题,不可能靠任何财政政策来解决,资本主义假设人不管生在何处的机会都均等,生长环境也均等,聪明才智也均等,这种“假象公平”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依附其上的理论最终也将失效。事实上阶级和财富世袭的问题导致赢者圈和败者圈的M型社会分化是社会的大漏洞,人人立足点并不平等,赢者再透过土地持有和生产资本的持有不断轻松聚积更多财富,当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多数人消费力不断下降,经济本身就不可持续。最终不论任何解决方案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需要巨大且痛苦的改革,并且影响到很多既有得利阶层的利益,然而2011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和美国政党恶斗可以发现,这种改革的政治困难度,所以纵使有了确实有效的解药可以遵循,也不保证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能实行无误,这也是诸多悲观论的成因。[16]

日本失落的一代 编辑

2010年日本出现了“失落的一代”的名词,作为金融海啸后的反思。该失落的一代专指出生于1989-1992年间的年轻人,到2010年为止他们大约刚好20岁,是成年和进入社会的阶段。而在2010年日本的成人礼仪式中佐世保市的成人礼会场;有一年轻人喝醉酒闹事,正在致词的市长就脱口而出“社会冷酷啊!守点规矩吧!”随即成为报纸头条,也引发了社会上对这一代年轻人的反思和“失落的一代”名词的出现。

如下表为日本调查21世纪前10年间收入阶层分布变化表,日本总劳动力4500多万人中年薪400万日圆以上的中产人数十年来皆为下降共400多万人,低薪群的人数却也增加400多万,而同时收入2000万日圆以上的巨富却增加2.2万人,而此表统计的09-11年间日本受到世界衰退影响又减少了一千一百万个工作机会。[17]

大量的现今青年人成为低薪就业者,是为飞特族,与父辈时代过往低薪不同之处乃自身薪水几无大幅增加可能。而尼特族为无工作者,但并非精神或身体上之障碍而不可做工,并且飞特族与尼特族现象成为现在日本的一大困扰。是日本沉痾不起的代表。[18]

日本所得阶层别人数推移情况
(单位:千人)
区分 1999年 2009年 增减
〜100万日圆 2,961 3,989 1,028
100〜200万日圆 5,076 7,010 1,934
200〜300万日圆 6,875 7,899 1,024
300〜400万日圆 8,046 8,149 103
400〜500万日圆 6,600 6,163 -437
500〜600万日圆 4,788 4,074 -714
600〜700万日圆 3,210 2,464 -746
700〜800万日圆 2,284 1,695 -589
800〜900万日圆 1,584 1,148 -436
900〜1,000万日圆 1,070 710 -360
1,000〜1,500万日圆 1,894 1,303 -591
1,500〜2,000万日圆 431 268 -163
2,000万日圆〜 164 186 22
合计 44,984 45,056 72

資料出所:日本民間給与実態統計調査(國稅廳

大致而言1990年前后出生的日本青年刚好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是日本经济崩溃的历程,他们出生的时代是泡沫经济的最高点还被称为“金蛋”,那时是日本的高成长期,各项经济指标创新高。但是经济随即反转一落千丈,股市和房地产价值同时暴跌。当他们升上小学二年级时,山一证券的倒闭使传统日本社会相信的“大金融机构永不会倒闭”的神话破灭;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的职场文化倒塌;成年的时候金融海啸崛起和日本航空破产被接管。[19]

而正当他们要踏入社会时,却承担了长达20年灾难的最后总结:

且所有数字都还持续往恶化走。[来源请求]

参考 编辑

  1. ^ 1.0 1.1 真理大學人文學報 2014年第15期 1-31p 葉泉宏 (PDF).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02). 
  2. ^ 日文对中文提供的现代语词 人间福报 作者:许映钧[永久失效链接]
  3. ^ 中国文明的历史:非汉中心史观的建构 ISBN 9789869556149 八旗文化出版
  4. ^ 现代散文论稿 ISBN 9789864781775 万卷楼图书国文天地杂志社出版
  5.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湾与亚洲 ISBN 9573246007 远流出版
  6. ^ 日本动漫画的全球化与迷的文化 ISBN 9789867748539 唐山出版社 2004年
  7. ^ 李锡佳. 東西藝術之交會與感通 --日本浮世繪版畫對十九世紀西洋繪畫之影響. 中国文化大学. [2019-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9). 
  8. ^ 日本生育率.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9. ^ 日本所得.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10. ^ 村松岐夫、奥野正宽编《平成バブルの研究》东洋经济新报社2002年4月出版
  11. ^ 蘋果逃稅.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5). 
  12. ^ 失控的未来 史迪格里兹 2010. p78
  13. ^ 德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14. ^ 生技科系畢業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15. ^ 日本总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藻谷浩介(Kosuke Motani),出版《通缩真面目:经济随着人口变化》(デスレの正体経済は“人口波”で动く)
  16. ^ 失控的未来 史迪格里兹 2010. p144
  17. ^ 飛特族與尼特族.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18. ^ 東京自由打工族Tokyo Freeters(2010 PTS View Poin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19. ^ 日本“失落的一代”20岁悲哀成人礼. 2010-01-12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