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母

中古汉语声母

明母m)是中古汉语的一个声母,属唇音帮组,次浊声母。该声母没有开合口对立,可与所有四个配合。

其例字如下(中古汉语拼音采用古韵罗马字):

一等 毛mau、母mux、妹muaih、没muot
二等 埋mrai、猛mrangx、慢mranh、麦mrek
三等 谋miu、尾myoix、问myonh、目miuk、名mjeng、美miix、缪myh、灭mjet
四等 眠men、酩mengx、面menh、觅mek

拟音 编辑

由于在大多数汉语族语言、域外方音和对音中,明母的大多数字对应双唇鼻音[m],因此音韵学界一致同意将明母拟为[m]

各学者拟音
声母 古韵罗马字 高本汉 李方桂 陆志韦 王力 周法高 李荣 邵荣芬 蒲立本 董同龢 郑张尚芳 潘悟云 《广韵》字数
m m m m(mʷ) m m m m m m m m 1109

上古来源 编辑

大多数学者皆认为明母来自于上古汉语[m]辅音,从上古至中古并无重大变化。

各家分类 编辑

守温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 陈澧 曾运乾 白涤洲 李荣 周法高
明、微 明、微 莫、武 莫、武

现代方言、语言中的读音 编辑

在相当多的方言中,唇音三等字的一部分(有些学者认为是合口字,还有学者认为是主要元音为后元音,或者由于某些介音)转变为唇齿音。音韵学上称这部分字为轻唇音,而仍保持双唇音发音的字为重唇音。在三十六字母中,《切韵》系统中明母的重唇音仍称明母,而轻唇音称微母。同帮、滂、並三母比较,明母轻唇化的字较少,如北京音系东韵三等、锺韵尤韵字,在帮、滂、並母读轻唇,而明母为重唇。而在广州话中,尽管帮、滂、並母有轻唇字,明母全部为重唇。

粤语广州话中,明母字全部读粤拼m [m],如“慢”(中古汉语mranh,二等字,北京音系重唇)和“万”(中古汉语myanh,三等字,三十六字母属微母)同音,皆为[ma:n²²]。而在台山话等四邑方言中,明母字去鼻音化,成为略带鼻音双唇浊塞音[mb]。

在大多数吴语中,明母字重唇读[m],微母文读唇齿浊擦音[v],同奉母,而微母白读字(不断退化中)仍读[m]

北京音系中,明母重唇字为普拼m [m](上表例字除尾、问二字),轻唇字(微母)为普拼w [w]或唇齿通音[ʋ]。有证据显示,在近代汉语早期,如元代的《中原音韵》音系中,微母发音为[v],不同于零声母合口字的[w],以后二者合并,又在北京话中根据韵母性质重新分化。多数汉语官话方言的轻重唇分化情况类似北京音系。

多数闽语客语如同广州话,皆保持[m]辅音。闽南语的情况较为特别,大部分明母字去鼻音化变成了双唇浊塞音[b],但在鼻化韵和其他少数字依然保持[m],例如"马"[ma](文读,可比较其白读念法[be])。这种情况尚可见于晋语,此外,根据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所记载的西北方音中,明母字亦有塞音化的现象。

域外方音 编辑

朝鲜语中无唇齿音,明母字发音均为双唇音ㅁ[m]

日语明母字不分轻重唇,吴音仍为ま行[m],而在汉音中塞化为ば行[b]

越南语中明母字多数保持为m [m],微母字为轻唇音v [v],同云母合口,如“文”(中古汉语myon,văn),而重纽四等字变为d [z],如“民”(中古汉语mjin,dân)。

参见 编辑

中古早期汉语(切韵音)声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全清 全浊
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