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岛灯塔,古称西屿塔灯,是一座位于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外垵村西南端吃仔尾的灯塔,为台湾最古老灯塔之一,隶属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管辖。该灯塔下辖3座灯塔及灯杆,为查母屿灯塔、浮塭灯杆以及海墘岩灯杆。

渔翁岛灯塔
地图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澎湖县西屿乡外垵村西南端
坐标23°33′45.72″N 119°28′7.81″E / 23.5627000°N 119.4688361°E / 23.5627000; 119.4688361坐标23°33′45.72″N 119°28′7.81″E / 23.5627000°N 119.4688361°E / 23.5627000; 119.4688361
启用年份 大清乾隆43年(1778年):
原始建筑
 大清光绪元年(1875年):
现存建筑
构造外观漆白,顶层外有环绕阳台
塔高11米
焦距60.7米
目前灯器4等旋转透镜电灯
光度800,000支烛光
光程25.1浬
灯号频率英语Light characteristic每5秒闪白光1次
(明3秒、暗2秒)
英国水文局英语United Kingdom Hydrographic Office编号P4652 编辑维基数据
NGA编号112-13872
ARLHS英语Amateur Radio Lighthouse Society编号TAI037 编辑维基数据
管理机构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
西屿灯塔
官方名称渔翁岛灯塔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灯塔
参观费用免费
详细登录资料
开放开放游客参观
总工程师韩得善铭记
西屿塔灯碑记
葫芦石座,最初用来放置燃火油锅

历史沿革 编辑

清乾隆时期 编辑

  • 该塔位置原为西屿古塔之旧址,依“西屿塔灯碑记”所载西屿塔灯始于乾隆43年(1778年)由台湾知府蒋元枢与澎湖通判谢维祺捐资,与船户及厦门郊行共同捐募,就于西屿外垵高地杙仔尾小庙原塔址重建浮屠形制七级石塔,每夜燃灯,光照海上,是为灯塔之始。[1][2]

清道光时期 编辑

  • 道光3年〈1823年〉灯塔再经澎湖通判蒋镛水师提督陈化成发起筹款重修。
  • 道光8年〈1828年〉重修庙宇,并在该七层八角形花岗石塔内装置楼梯,上装3尺高之三段玻璃制灯笼,遮蔽东北面,灯笼顶架于梁上,梁下吊一根1尺8寸之8号铅丝,下端装设直径大约1尺之金属铁环,扎置铁锅一只,内部再盛花生油,以5分粗1尺长棉纱芯点火,利用聚光透射原理强化光线射程。并派人看守,所需维持经费由进入马公港之船舶多加征收50文至100文规费以为支应[1]

清同治时期 编辑

  • 同治13-14年〈1873年-1874年〉英国人韩得善(David M. Handerson)与福州关税务司重新勘查基址,之后将旧塔庙拆除重建洋楼。另在旧址左侧方重建铁板式新塔,界址前后长200呎,宽154呎[1]

清光绪时期 编辑

  • 光绪元年〈1875年〉由海关哈尔定总工程师另建新式灯塔,塔身为圆形铁造,底部直径2.5米,塔顶塔身高度比为1比2。灯塔自台座至顶为38尺(11.52米),自海平面起高15丈8尺(47.88米)。装4等旋转透镜灯,点二芯煤油灯,亮度500烛光,每30秒连闪白光2次,光达15海里(27.76公里)。另配备3座铸铁雾炮(大中两座为英国前膛炮,小座为德国后膛山炮)。并建有宿舍,派人驻守。[3]
  • 光绪5年〈1879年〉建气象观测所,所收资料按月汇送上海徐家汇气象台[1]

台湾日治时期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灯塔结构与行政诸元 编辑

灯塔结构诸元 编辑

  • 塔高:11米。
  • 塔身涂色・构造:圆形铁塔、外观漆,顶层外有环绕阳台
  • 灯高:60.7米〈以高潮面至灯火中心计〉。
  • 灯器:4等旋转透镜电灯。
  • 灯质(频率):每30秒白联闪光2〈电石闪光灯〉。
    • 明1.0秒,暗7.0秒。
    • 明1.0秒,暗21.0秒。
  • 光力:800,000支烛光
  • 公称光程:25.1
  • 雾笛:电雾号1组座。雾天或能见度不良时使用。
    • 频率:300赫
    • 音符:每30秒发放一次(鸣3秒钟,静27秒)
    • 音达距离:约3浬
  • 连络配备:无线电对讲机配置。
  • 灯塔座标:北纬2333分45.72秒、东经119度28分7.81秒。

灯塔行政诸元 编辑

  • 管辖机关:灯塔原为中华民国财政部关务署管理,已于2013年1月1日转交由中华民国交通部航港局管辖。
  • 人员编制:主任1人、管理员6人,(三班轮守,日落点灯、日出关灯)[4]
  • 开放参观与否:可,但有时间限制(1992年1月起采半开放式)。
  • 守灯人(灯塔管理工作人员)任用资格:需经“中华民国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关务人员考试”及格始能晋用。

考据 编辑

  • 有记载可考之澎湖最早设立的灯塔。
  • 本塔1985年4月17日经内政部指定为二级古迹列管。
  • 灯塔庭院内立有3座石碑,及1座十字架碑依次如下:
    • 乾隆43年〈1778年〉立“兴建西屿塔灯碑”石碑一座。
    • 乾隆44年〈1779年〉立“修建西屿塔灯落成碑记”石碑一座。
    • 道光8年〈1828年〉由各方共捐佛银伍佰元,经(福建澎湖水师协镇府孙得发,暨侯补州牧借补澎湖通守蒋镛)立“西屿塔灯碑记”石碑一座。
    • 光绪16年〈1890年〉在西侧外墙立有洋人十字架碑一座,撰有“娜莉·欧德利斯科尔”“Nelly O'Driscoll”(1882-1890)之氏名。据推测为1881年至1895年之守塔员籍哈拉利夫妇女儿之墓,1890年哈拉利夫妇育有一女儿玛莉八岁病逝[5]。玛莉之名可能是Nelly(娜莉)中译之误、而哈拉利可能为英籍守塔员之名(全名推测为“哈拉利·欧德利斯科尔”)。当时亦有另一对守塔员为俄罗斯籍比斯蒙斯基夫妇[5]
  • 灯塔庭院内亦有3座铸铁雾炮,均为光绪元年〈1875年〉立:

相片集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张洋培著,〈炫光回转照暗岬─台湾第一座灯塔〉《故宫文物月刊》(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4年,第1卷第12期),页80-88。
  2. ^ 连雅堂著,《台湾通史》(台北: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1997年),页536。
  3. ^ 龙骧著,《澎湖县志稿》(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页145。
  4. ^ 联合报╱陈信利blog,"渔翁岛灯塔 全台最老的灯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09.15.
  5. ^ 5.0 5.1 黄中坚,"海上丝路澎湖湾:方壶志",高雄复文,1995年. ISBN 9575552318.

参考文献 编辑

  1. 张洋培 著,〈旋光回转照暗山甲:台湾省第一座灯塔〉,《故宫文物月刊》,1984年3月,第1卷第12期,pp. 80-88。ISSN:1011-9078
  2. 李素芳 编著,《台湾的灯塔》,远足文化事业,台北县,2002年12月,pp. 162–167。 ISBN 957-28031-2-3
  3. 叶伦会 著,《海洋领航者-台湾灯塔展》,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高雄市,2000年12月,pp. 83–86。ISBN 957-02-7455-7
  4. 财政部关税总局编撰,《中华民国海关简史》,台北市,1998年7月。 ISBN 95700486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