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节,或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a],是中国佛教的节日。这节是在三个月结夏安居的最后一天(农历七月十五)供养这些参与的修行人,以其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回向,能解救过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亲属亡灵超脱苦痛。在古摩揭陀国佛世时及现今的南传佛教并没有此节。

北京广化寺的盂兰盆节法会
大稻埕霞海城隍庙盂兰盆节法会
香港的盂兰文化节

盂兰节正日有二说︰一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二为七月十四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乃至华南地区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为正日;而由于盂兰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同属“鬼节”,故七月十五为正日之说并行。

盂兰节为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节日,僧侣于这天集会,无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见和看法,从而作自我改善。因此,佛家又称为“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盂兰”的梵文是“avalambana”,意思为“救倒悬”,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饿鬼[2]

烧街衣 编辑

香港澳门常见的活动是烧街衣,最好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十四日,日间也可以烧街衣的。[3]

盂兰节典故 编辑

佛欢喜日 编辑

依照旧时佛教的制度,僧侣每逢雨季时,会集合在一起修行,称为结夏安居南传佛教此节日开始于佛历中的第11次满月后,大约相当于阳历的十月,称为供僧衣节。由于中国的气候与印度不同,汉传佛教的结夏安居就改为农历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经过三个月的修行精进后,僧侣向佛陀报告修行成果,佛陀为此感到欢喜和欣慰,所以七月十五日这天称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4]汉传佛教徒会在这天以盂兰盆供奉三宝,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功德回向累世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传扬孝亲的美德。[4][5][6]

目连救母 编辑

根据汉传《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7]。佛陀告诉他,必须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时,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集合众僧的力量,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8]。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9]。南传佛教巴利圣典没有这故事。

佛家盂兰盆法会 编辑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10]

佛陀的时代,印度婆罗门就会为逝去的亡者举办供养会(巴利语:Saddha,梵语:Śrāddha英语Śrāddha[11]。而在中国,《盂兰盆经》传入后,由于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12][13],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14]

参看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盂兰盆会是汉传佛教地区根据《盂兰盆经》而举行的法会,是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又作乌蓝婆拏,是梵语的音译,《佛祖统纪》记载:“盂兰,此翻解倒悬,言奉盆供于三宝福田,用以解饥虚倒悬之急。”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佛欢喜日:各大寺院隆重启建盂兰盆报恩法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责任编辑:储外明 - 佛教频道 - 大公网 - 2013-08-22
  2. ^ 耀生. 香港風俗及節令文化 香港. 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6年: 115. 
  3. ^ 【农历七月】鬼节何时烧街衣最好?师傅教你农历七月正确烧街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经济日报2018年8月15日
  4. ^ 4.0 4.1 佛欢喜日供:度脱恶趣众生 报答累世父母. 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2012年8月28日 [2014年2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7月29日). 
  5.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6. ^ 佛说盂兰盆经》:“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7.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8.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9. ^ 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10. ^ 盂蘭盆法會. [2017-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11. ^ 增支部10集177经》:“若奴索尼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乔达摩先生!我们婆罗门施与布施,我们作亡者供养会(巴利语:Saddha,梵语:Śrāddha英语Śrāddha):‘愿这布施对亲族、亲属的亡者(petā)有益!愿亲族、亲属的亡者们食用这布施!’乔达摩先生!是否那布施对亲族、亲属的亡者有益?是否亲族、亲属的亡者们食用那布施?……死后往生到饿鬼界,因为那样,饿鬼界众生的食物使他在那里生存、在那里存续,抑或从此处的朋友、同僚、亲族、亲属呈献,因为那样,使他在那里生存、在那里存续,婆罗门!这是可能的情况,布施对该处生存者有益”
  12. ^ 《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
  13. ^ 《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14. ^ 《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