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重定向自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第三次十字军
十字军的一部分

十字军的行军路线
日期1189年5月11日–1192年9月2日
地点
结果

雅法条约英语Treaty of Jaffa (1192)

  • 十字军军事胜利,三年休战
  • 在军事行动结束后,十字军国家恢复失去领土
  • 基督徒和穆斯林朝圣者的安全在黎凡特得到保障
领土变更
  • 十字军塞浦路斯王国成立
  • 泰尔雅法的海岸线重归十字军统治
  • 十字军得到如提比里亚等穆斯林土地
  • 参战方

    十字军

    黎凡特十字军国家

    东方基督徒盟友

    逊尼派穆斯林


    东方基督教反对者:

    指挥官与领导者
    狮心王理查
    腓力奥古斯都
    腓特烈巴巴罗萨
    萨拉丁
    基利杰阿尔斯兰二世
    兵力

    总共 36,000–74,000人

    • 8,000–9,000名安茹帝国士兵[1]
    • 17,000-50,00名安茹帝国人 (含水手和非战斗人员)[2]
    • 7,000名以上法国国王士兵 (650名骑士和1,300名侍从)[1]
    • 12,000–20,000名德意志人 (3–4,000名骑士)[3][4]
    • 2,000名匈牙利人[5]
    • 7,000-[6]40,000[7]人来自其他欧洲地区和十字军国家

    总共 80,000人以上


    阿尤布:
    40,000人 (1189年的萨拉丁野战军)[8]
    5,000–20,000人 (1189年的阿卡守军)[9][10]
    塞尔柱:
    22,000人以上 (1190年的野战军)[11][12]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年-1192年)是由安茹帝国法兰西王国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所组成的联军,为收复被穆斯林叙利亚的萨拉丁占领的耶路撒冷。但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小亚细亚坠水而死,日耳曼人军队随即撤退。法兰西人军队经海路到达圣地,前进到耶路撒冷。不久之后,法兰西人的领袖们发生纠葛,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因而下令撤回军队。在狮心王理查的军事行动后,埃及苏丹萨拉丁与十字军立约,准许非武装的基督徒朝圣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朝圣。

    背景 编辑

    穆斯林统一 编辑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后,努尔丁·赞吉便坐拥了大马士革和整个统一的叙利亚

    为急于扩充他的力量,努尔丁将其目光置于埃及法蒂玛王朝上。在1163年,努尔丁最宠信的将领,谢尔库赫正在尼罗河进行军事远征。随同参战的将军还有一位是他的外甥,他便是后来的萨拉丁。

    随着谢尔库赫的军旅于开罗外围扎营,埃及苏丹和上埃及总督沙瓦(Shawar)向耶路撒冷的国王阿马尔里克一世求援。阿马尔里克派遣了一支军队进入埃及以为应援,并于1164在比勒拜斯痛击谢尔库赫的军旅。

    为试图将十字军的注意力从埃及之中挪开,努尔丁进袭了安提阿,结果导致了对基督教士兵的大屠杀,并把当中包括安条克王子博希蒙德三世在内的数位十字军领袖成功俘获。努尔丁甚至将几块基督方守军的头皮送去埃及,让谢尔库赫可傲然地对着那些身处比勒拜斯的阿马尔里克战士眼前炫耀它。此举促成阿马尔里克和谢尔库赫将两者的军队各自领出埃及。

    努尔丁在1167年再一次派遣谢尔库赫到在埃及侵占法蒂玛。沙瓦亦又一次选择了请援阿马尔里克来保卫他的领土。直到谢尔库赫撤退到亚历山大以前,埃及-基督徒的联合军队一直对他展开追逐。阿马尔里克不久违背了他跟沙瓦的联盟,将他的军队逼近埃及并重兵围困比勒拜斯城。沙瓦只好央求他从前的敌人努尔丁把他从而阿马尔里克的背信弃义中救回来。由于缺乏资源去对开罗的努尔丁及沙瓦联合军维持长期包围,阿马尔里克只得撤退。这个新的联盟让努尔丁几乎实际上统治整个叙利亚和埃及。

    萨拉丁的征服 编辑

    沙瓦因勾结基督徒的势力结盟而被处死,跟着谢尔库赫(Shirkuh)继承为埃及的维齐尔。于1169年,谢尔库赫在他刚刚上任两个月后旋即过世。接着谢尔库赫的承继者便是他的侄子萨拉·阿丁·约索夫,即萨拉丁。努尔丁死于1174年,留下这个新的帝国给他11岁的儿子As-Salih。于是唯一有竞争力的萨拉丁脱颖而出支持仍吉德抵抗十字军的攻击,他也领导了整个埃及和叙利亚,及阿尤布王朝的创建者。

    阿马尔里克(Amalric)也在1174年过世,留下了耶路撒冷给他13岁的儿子鲍德温四世。虽然鲍德温四世身染痳疯病,不过他仍然是一位有效率及积极的军队领导,且于1177年的蒙吉萨战役击败萨拉丁,其间他得到沙底隆的雷纳支持,雷纳已于1176年从监狱放出来。之后,鲍德温和萨拉丁达成一项协议即在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领土交接地带能够进行自由的贸易。

    雷纳也突袭穿过这个地区的商旅车队。他不仅掠夺船只而已,更将他的海盗活动拓展到红海地区,也袭击到麦加城本身。他的掠夺行为激怒整个穆斯林世界,就使雷纳的名声在中东地区最令人最痛恨的人。

    鲍德温四世在1185死后,王国便留予他的幼小外甥鲍德温五世,后者于1183年被加冠为王。的黎波里的雷蒙三世再一次成为摄政大臣。但接下来一年,鲍德温五世在他九岁生日前过世,而他的母亲耶路撒冷的西庇拉公主,即鲍德温四世的姐妹,不但自行称后,且封自己的夫婿吕西尼昂的居伊为王。

    正值在这段时候,雷纳再一次突袭了一队富有的商队,而且将这团商旅扣押进监牢中。萨拉丁旋即要求他们的货物和这批“囚犯”获得释放。虽然新任国王居伊命雷纳满足萨拉丁的要求,但雷纳拒绝服从国王的命令。

     
    15世纪的萨拉丁绘稿。他征服耶路撒冷,导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萨拉丁本人武勇过人且充满宽恕的精神与慈悲的胸怀,连欧洲人也赞赏不已。

    耶路撒冷王国陷落 编辑

    正是雷纳这最后一次的暴行给予了萨拉丁一个机会,他需要借采取攻势以抵抗耶路撒冷。他在1187年围攻提比里亚主城。雷蒙倡议忍让,但国王居伊听从雷纳的建议行事,并带领他的军队进军提比里亚外围的哈丁角

    渴水和士气挫败在接着而来的的战斗中毁掉了法兰克人的军队。国王居伊和雷纳被带到萨拉丁的帐篷里,由于过分口渴那边提供了一觚水给居伊。居伊喝一口后,就把水杯递了给雷纳。萨拉丁并没有因为容许他去饮水,而迫不得已保障诡谲的雷纳(这行为已约定俗成为:如果你被提供饮料,你的性命便得保住。)当雷纳接受了居伊的饮料时,萨拉丁告诉他的口译员:“给国王说:‘这就是你让他饮下的(结果)。’”[13]事后,雷纳为过去的背信弃义而被萨拉丁斩首。但他仍对国王给予攸久以来的尊敬;居伊先被送到大马士革及最终被放回妻子身边,成为少数被俘十字军当中得免身死的一位。

    到1187年年底,萨拉丁已拿下了阿克耶路撒冷。据说教皇乌尔班三世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昏倒并死亡。[14]然而在事实上,纵然教皇在不久前已得知哈丁之役和阿克失守,其实耶路撒冷沦陷的消息直至乌尔班三世逝世前的一刻也尚未传到他的耳中。

    筹备工作 编辑

    新教皇额我略八世公开宣布耶路撒冷的侵占是惩罚欧洲各地基督徒的罪。呼号建起了新一轮前往圣地的十字军。安茹的亨利二世法兰克的腓力二世结束了彼此的战争,两国皆给他们的公民强加“萨拉丁什一税”以为登陆筹措资金。在英伦,坎特伯里大主教雅息特的鲍德温说服了3,000名重装骑士背起十字架举行一次横贯威尔士的巡游,事件记录在威尔士的谢拉德旅程日志

     
    古斯塔夫·多雷名画"德皇腓特烈之死"

    巴巴罗萨的十字军 编辑

    中年已过的神圣罗马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立即对呼召作出回应。他于1188年3月27日在缅因斯主教座堂担起了十字架,并于1189年5月率先携带着一支约10万的军队向圣地开拔,当中包括2万名骑士。[15]在一支来自吉萨王子的2千人军队加入,这位匈牙利国王贝拉三世的幼弟亦陪同巴巴罗萨前往圣地。[16]

    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用阻碍腓特烈的前进为条件,与萨拉丁缔结了秘密联盟以换来他的帝国安逸。同时,鲁姆苏丹国承诺腓特烈安全地通过安纳托利亚,但经过多番扫荡的腓特烈早已失去了耐心。在1190年5月18日,德国大军把鲁姆苏丹国的首都以哥念洗劫了。然而腓特烈的座骑却在1190年6月10日涉渡萨列法河时滑一跤,被抛下的他随即撞上岩堆,不久便在河中溺毙。为了预期会即将到来的皇室选举,他大部分的军队在此之后返回了德国。他的儿子士瓦本的腓特烈带领其余5000人到安条克。在那里,皇帝的身体被煮熟后,取走的肉体被安葬在圣彼得教堂;而他的骸骨被放进一个袋子里继续进行东征。不过,在安条克德国军队数因罹患发烧而进一步下降。年轻的腓特烈只得请求他亲戚蒙特法拉特的康拉德的援助引领他经提洛安全地前往阿卡,亦在途中埋葬掉他父亲的尸骨。

    理查与腓力的启程 编辑

    亨利二世被他的儿子理查一世(狮心王)及腓力二世所打败,随之死于1189年7月6日。理查承继了王位并立即开始为十字军筹集资金。在1190年7月,理查和腓力联军由法国的马赛启程到西西里。腓力二世早就雇用了一支热拿亚的船舰把他那包括了650名骑士、1,300匹马及1,300名随从的大军运送到圣地。[15]

    而在前一年善王古列尔莫驾崩后,西西里王位被其堂兄西西里的坦克雷迪所继承,后者囚禁了古列尔莫的妻子也是理查的妹妹英格兰的琼安。理查在1190年10月4日攻占了墨西拿,并释放了琼安。理查与腓力却为了前者的婚姻问题翻了脸——作为腓力同父异母姐姐艾莉丝的长期订婚对象,理查决定要打破约定,并已跟纳瓦拉的贝伦加丽亚成婚。腓力在1191年3月30日直接由西西里开往中东,并在5月中旬抵达泰尔。他在5月20日参与了亚克围城战,但直到4月10日前理查还未从西西理开征。

    英军从西西里制定起航后不久,理查舰队中的100艘船(载有8000人)便被猛烈的暴风雨袭击,有好几首船舰遭搁浅,包括其中一舰载有琼安,他的新任未婚妻贝伦加丽亚,及一笔由十字军一直以来聚敛的大额宝藏。由于塞浦路斯伊萨得以检获宝藏,海难迅速就被发现,年轻妇女们皆安然无恙。理查于5月6日进入了利马索尔与伊萨会面,后者同意将他的500名士兵派往圣地,并归还理查的随身物品。但当一回到他法马古斯塔的堡垒,伊萨便打破了他热情好客的誓言及开始对理查发出离开该岛的命令。伊萨的气焰促使了理查在几天内把岛上征服。

    阿卡围城战 编辑

    主条目:阿卡围城战

    居伊王在1189年被萨拉丁从狱中放回。他试图取得基督教势力在泰尔的指挥权,但该地权力自成功从穆斯林的侵袭中守住城池后蒙特法拉特的康拉德便由其掌管。居伊唯有将他的视线放回阿卡富裕的港口。他集结了一支军队把该城包围并收纳了腓力刚抵的法军为援。然而,他们仍不足以对付反围困围城军的萨拉丁部队。至1190年夏,一些疾病在营中出现大规模爆发,西庇拉女王及她的女儿们亦死于这次疫症。虽然仅藉婚姻权利立为王的居伊致力于保住他的冠冕,然而正当的承继人实为西庇拉的同父异母妹妹伊莎贝拉。经过跟韩福瑞四世 (多伦)进行一次仓促安排的离婚后,伊莎贝拉遂即嫁予宣称她王权之名的蒙特法拉特的康拉德。

    在1190-1191年的冬季,该地进一步爆发了疫情,痢疾和热病相继夺去了士瓦本的腓特烈希拉克略主教 (耶路撒冷)狄奥波五世 (布卢瓦)的性命。当1191年春的航季再度展开后,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抵达亚卡并接下残余的德军指挥权。法国的腓力到五月才他的领着部队从西西里到达。

    理查于1191年6月8日抵达阿卡,并立即开始监督攻城武器的施工以备攻城。阿卡终于7月12日沦陷。

    理查、腓力及利奥波特却为了他们赢得的战利品而争吵。理查为了轻蔑利奥波德而将德国的军旗从市中摔下。此外,在耶路撒冷王位的斗争中,理查支持居伊,而腓力跟利奥波德则支持与两者有关的康拉德。此事确立了居伊会继续其统治,但康拉德将会在他去世后得到冠冕。

    受挫于理查(加上在腓力健康不佳的情况下),菲利普和利奥波德带着他们的军队在八月离开圣地。腓力仅在圣地留下一万名法兰克十字军并向他们支付5000银马克。

    当萨拉丁变得明显不愿意支付阿卡条约的条款后,理查便对萨拉丁营地全景的驻军(包括妇女和儿童)屠杀掉。[17]

    阿尔苏夫战役 编辑

    主条目:阿尔苏夫战役

    占领了阿卡后,理查决定向雅法城进军,他可以藉那处对耶路撒冷展开攻势。但在1191年9月7日,萨拉丁已率先从位于雅法以北约30英里(50千米)的阿尔苏夫攻击理查大军。

    萨拉丁企图引开理查的军力可便逐一剔除,但理查一直维持到他的阵势直到医院骑士团赶到萨拉丁的右侧参战,当圣殿骑士团拿下了左路。理查便随之赢得战役。

    弑君和谈判 编辑

     
    撒拉丁理查保证了朝圣者和商旅在允许到圣地旅游的路线上所有保障和权利

    理查又承阿尔苏夫的余威一并拿下雅法,并以此立为他的新总部。撒拉丁派出其弟阿迪尔与理查会面,后者亦在初步谈判中向阿尤布提出了条件。谈判(内容还包括试图让理查之妹琼安或侄女埃莉诺嫁予阿迪尔)破裂(因阿迪尔无意与天主教徒结亲)以致理查向阿斯卡隆进军。理查的大军曾不下12次被Ayaz al-Tawil指挥下的萨拉丁大军拦下,但这位善战的马木留克领袖亦死于今次战斗之中。[18]

    康拉德被理查请求他加入到战役中,但他拒绝,理由是理查与国王居伊的联盟。前者亦已再次跟萨拉丁谈判,以作为一个针对理查任何为居伊而企图从他手中夺取泰尔的抵御手段。然而到四月,理查被迫接受由耶路撒冷贵族推举出来的康拉德为王。虽然居伊在王室选举中连一票也求不到,但理查亦有把塞浦路斯售予他以作补偿。而康拉德被得以加冕之前,他在泰尔的街头被2名阿萨辛派刺客用刀捅至身亡。八日之后,理查的外甥香槟的亨利一世便娶下了怀有康拉德孩子的伊莎贝拉女王,令人强烈怀疑这些凶手是听从理查的指示行事。

    在1192年7月,萨拉丁的军队突袭并俘获雅法及近千人,但因为迁怒于上次阿卡的屠城,萨拉丁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力。据说萨拉丁甚至通报了周遭的其他十字军部队,直到他回复了对军队的控制前必须先坚守在他们自己的城塞内。

    在1192年9月2日,理查最终和萨拉丁敲定了条约,其中耶路撒冷将维持在穆斯林的控制下,但也允许非武装的基督教朝圣者商旅来访该城市。理查于10月9日离开圣地

    后续 编辑

    双方皆并无法对战争的结果感到彻底不满或满意。作为理查对萨拉丁连串的胜利的一个结果,虽然他剥夺了穆斯林的沿海重要领土,许多西方的拉丁派基督徒对曾当选的理查没有争取耶路撒冷感到失望。[19]同样地,在伊斯兰世界中许多人感到不安的是萨拉丁未能将基督徒从叙利亚及巴勒斯坦撵走。然而相对的贸易却兴盛了整个中东和沿东地中海岸线附近的港口城市。[20]

    萨拉丁的侍从和传记作家巴哈丁忆述了萨拉丁对于十字军取得成功的苦恼:

    '在他的城堡表示:“我惧于缔造和平,不知道我可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的敌人现在已经保住了这些领地,将足以发展壮大。他们会站出来收回其余下的土地,而你会看到他们每个人都能稳坐在自己的山顶上”......' '(萨拉丁)曾宣布:“我将会留在原地”和穆斯林就会被毁掉。'这些都是他的话,而事情就如他所言发生。[21]

    理查涉嫌谋害了蒙特法拉特的康拉德,加上受此前军旗遭理查从阿克城墙摔下所冒犯,他被康拉德的表弟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五世逮捕并囚禁于1192年12月。不久后理查便被转送到亨利六世的监管之下,导致花了足足一百五十万马克的赎金以获取释放。理查在1194年返回英格兰并在1199年以41岁之龄死于弩箭所致的伤病。

    萨拉丁于1193死于黄热病。他的子嗣们就因继承权而不和并最终分裂了他的征服地。

    香槟的亨利在1197年于一次意外性下堕中丧生。伊莎贝拉皇后便嫁与吕济尼昂的阿马尔里克促成她的第四次婚姻,后者继承了其兄长居伊为塞浦路斯国王的地位。他俩于1205年逝世后,耶路撒冷的宝座便由他们的长女蒙特法拉特的玛莉亚(出生在她的生父被弑后)所承继。

    1192年的第三次十字军结束后6年,理查决定不再向耶路撒冷进行一次足以导致号召出第四次十字军的进攻。然而,理查的胜利却促进了一个富裕、以阿克为中心的十字军王国存活下来。历史学家托马斯马登总结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成就:

    ...第三次十字军几乎在任何标准下也可冲量为一场非常成功的远征。萨拉丁随哈丁胜轨的大部分战果被它一扫而空。十字军王国便乘机整愈了其区域,收复了它的沿海城市,并在其最大的敌人面前可保证到和平。虽然他尚未能收复耶路撒冷,理查仍助基督徒把他们的足迹重新拉回黎凡特。[22]

    围绕着第三次十字军事件的记述皆由国王理查所为及朝圣者游记提尔的威廉,旧法兰克延续者(其中的部分可归于安鲁)的匿名作者们与安布鲁瓦兹豪顿的罗杰敢言的拉夫尔威尔士的谢拉尔德所书。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Frank McLynn. "Richard and John: Kings at War." Page 219.
    2. ^ Tyerman, p. 436
    3. ^ Loud 2010,第19页.
    4. ^ Bachrach & Bachrach 2017,第197页.
    5. ^ Hunyadi, Zsolt (2011), A keresztes háborúk világa, p. 41.
    6. ^ McLynn, p. 219: breakdown includes 2,000 Outremer levies, 1,000 Templars and Hospitallers, 2,000 Genoese and Pisans, and 2,000 Danes, Norwegians, and Turcopoles.
    7. ^ Hosler 2018,第72–73页.
    8. ^ Hosler 2018,第54页.
    9. ^ Hosler 2018,第34页.
    10. ^ Pryor, John H. (2015). "A Medieval Siege of Troy: The Fight to the Death at Acre, 1189–1191 or The Tears of Ṣalāḥ al-Dīn". In Halfond, Gregory I. (ed.). The Medieval Way of War: Studies in Medieval Military History in Honor of Bernard S. Bachrach. Farnham: Ashgate. Page 108.
    11. ^ Tyerman p. 422: "After desperate fighting involving the Emperor himself, the Turks outside the city were defeated [by the Imperial and Hungarian army], apparently against numerical odds."
    12. ^ Loud 2010, p. 104: the Seljuks lost 5,000+ men per their own bodycount estimates on May 7, 1190, soon before the Battle of Iconium.
    13. ^ Lyons, Malcom Cameron and D. E. P. Jackson, Saladin: The Politics of the Holy War,(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264.
    14. ^ Hans E. Mayer, The Crusad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trans. John Gillingham, 1972), pg. 139.
    15. ^ 15.0 15.1 J. Phillips, The Fourth Crusade and the Sack of Constantinople, 66
    16. ^ A. Konstam, Historical Atlas of The Crusades, 124
    17. ^ Marshall Hodgson, The Venture of Islam Conscience and History in a World Civilization Vol 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58, pg. 267.
    18. ^ 存档副本. [201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9. ^ Procter, George.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their rise, progress, and results‏. R. Griffin and Co. ‏1854: 112–116 [2012-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7). 
    20. ^ Crompton‏, Samuel Willard. The Third Crusade: Richard the Lionhearted vs. Saladin. Great battles through the ages. Infobase Publishing. 2003: 64. ISBN 0-7910-7437-4. 
    21. ^ al-Din, Baha; D.S. Richards. The Rare and Excellent History of Saladin. Crusade Texts in Translation 7 1. Burlington, VT; Hampshire, England: Ashgate. 2002: 232. ISBN 0-7546-3381-0. 
    22. ^ Madden, Thomas. The New Concise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Lanham, Marylan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6: 95. ISBN 978-0-7425-3823-8. 

    来源 编辑

    • Beha-ed-Din, The Life of Saladin.
    • De Expugnatione Terrae Sanctae per Saladinum, translated by James A. Brundage, in The Crusades: A Documentary Survey. Marquette University Press, 1962.
    • La Continuation de Guillaume de Tyr(1184–1192), edited by Margaret Ruth Morgan. L'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 1982.
    • Ambroise, The History of the Holy War, translated by Marianne Ailes. Boydell Press, 2003.
    • Chronicle of the Third Crusade, a Translation of Itinerarium Peregrinorum et Gesta Regis Ricardi, translated by Helen J. Nicholson. Ashgate, 1997.
    • Peter W. Edbury, The Conquest of Jerusalem and the Third Crusade: Sources in Translation. Ashgate, 1996.
    • Francesco Gabrieli,(ed.)Arab Historians of the Crusades, English translation 1969, ISBN 978-0-520-05224-6
    • Steven Runciman,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vol. II: The Kingdom of Jerusalem, and vol. III: The Kingdom of Ac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2–55.

    外部链接 编辑

    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第六次 | 第七次 | 第八次 | 第九次 | 北方十字军 | 尼科波利斯十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