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的爱情[1]印尼语Asmara MoerniIPA读音:/asˈmara mʊrˈni/精确拼音英语Enhanced Indonesian Spelling SystemAsmara Murni)是一部在1941年上映的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爱情片,由翁福林监制、由拉登·阿里芬执导,并由友联影业发行。该片剧本由沙伦撰写,故事讲述医生爱上自家的女仆,而女仆和同村村民的感情则以失败告终。这部黑白电影阿德南·卡保·加尼朱瓦莉亚和S·优素福主演,选角和宣传工作目的是吸引人数日渐增加的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知识分子观看本片。本片所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不过从商业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和荷属东印度大部分电影一样,这部电影如今可能已经散佚

纯洁的爱情
Asmara Moerni
基本资料
导演拉登·阿里芬
监制翁福林
编剧沙伦
剧本沙伦
主演
制片商友联影业
产地 荷属东印度
语言印尼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41年4月29日 (1941-04-29)(荷属东印度)

故事大纲 编辑

巴迪医生(Dr. Pardi,阿德南·卡保·加尼饰)在婆罗洲山口洋市实习4年后返回爪哇岛执业。在此之前,他首先回到芝格丁(Cigading)探望家人,并向他们赠送伴手礼。一回家,他就看见自己的儿时玩伴达蒂(Tati,朱瓦莉亚饰)已经长大,变成一个美女,还成为了自己家里的女佣;他为此大感愕然。之后他就开始偷偷讨好达蒂,不过他没有对达蒂说出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巴迪知道自己的母亲绝不会准许自己突破阶级隔阻,和一个女佣成婚,因此当他的母亲叫他尽快成婚的时候,他只是说自己已经有心上人。他的母亲又挑选了几个女子待他迎娶,不过他拒绝与当中任何一人成婚。

达蒂的未婚夫阿米尔(Amir,S·优素福饰)留意到她受到别人的关注,而没有时间陪自己,并为此感到妒忌。他计划离开芝格丁,到荷属东印度的首都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找工作;达蒂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又跟着去。达蒂到了巴达维亚之后,在自己姨母的家里居住,并以洗衣维生;而阿米尔则与一个当地人同居,还学会了驾驶载客三轮车(becak)的技能。两人又开始一起储蓄,来筹措结婚经费。他们不知道的是,巴迪缩短自己在芝格丁的行程,到巴达维亚执业,并在同时寻找达蒂。

阿米尔在婚礼前夕吹起笛子;当时一个名为奥美小姐(Miss Omi)的歌手走近他,请他加入自己的剧团,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阿米尔没有答应;奥美为了说服他加入剧团,便包租了阿米尔的载客三轮车,请他载着自己环游巴达维亚,不过他还是拒绝了。奥美下了车以后,有一个人走近阿米尔,叫他送一个包裹,不过他没能把包裹送给收件人,反而被人拘捕,并面临走私鸦片的指控。

阿米尔没有回来的事令达蒂和她的姨母忧心忡忡:达蒂曾经看见阿米尔和奥美一起相处,生怕他们两个人一起私奔。她因此感到悲痛不已,还打算回到芝格丁。一次她和姨母一起探望她们的雇主阿都西迪(Abdul Sidik),遇到了阿都西迪的医生巴迪,不过她们对此毫不知情。巴迪回家以后,便叫阿都西迪收留达蒂,把她当成亲生女儿看待,并为她提供教育。达蒂的学习速度很快,不久之后她便可以和来自富贵人家的妇女相比。

阿米尔坐牢18个月期间一直未有受审,最终他获判无罪释放,并返回巴达维亚。他回来以后找不到达蒂,只好在街上流连。奥美发现了他,然后再次请他为自己的剧团表演。这次阿米尔答应了;过了不久,报纸上提及他的名字的广告就变得铺天盖地。达蒂和阿都西迪看到了一则这样的广告,便前往观赏阿米尔的表演,不过他们却发现阿米尔因车祸受伤。巴迪在医院救治阿米尔,而达蒂则在此时得知阿米尔不知行踪的真正原因。阿米尔临死的时候在病榻上叫巴迪照顾着达蒂;而巴迪和达蒂两人后来也结婚了。[a]

制作 编辑

《纯洁的爱情》演员朱瓦莉亚(左)和阿德南·卡保·加尼的剧照

《纯洁的爱情》的导演拉登·阿里芬以前当过记者,曾积极参与民族主义运动劳工运动[2]。之后他投身电影业,在1940年加入友联影业(《纯洁的爱情》的制片商),并于同年完成导演处女作《溢血财产[3]。《纯洁的爱情》的出品人是友联影业的东主翁福林[4],编剧是记者沙伦[5],他在1937年为阿尔贝特·巴林克英语Albert Balink执导的《月光曲》担任编剧,结果大收旺场,之后他先为陈氏影业效力,再加入友联影业[6]

这部黑白电影由阿德南·卡保·加尼、朱瓦莉亚和S·优素福(S. Joesoef)主演[7],是加尼和优素福的长片处女作[8]。而朱瓦莉亚则在该片上演一年前在《用性命偿还》一片中演出,并成为友联影业的演员[9]

当年荷兰殖民政府营办的学校培育了一群土著知识分子,社会上有一个运动吸引、鼓励他们观看本土电影,声势越来越大。不过人们普遍认为当地电影的质素比进口的好莱坞电影差得很远[10],原因之一是当年本土电影起用的大多数演员和制作人员都接受过戏剧训练[b]。正因为这样,阿里芬便邀请当时的民族主义运动要人加尼医生参演这部电影。虽然一些民族主义者认为加尼参演《纯洁的爱情》一片会损害独立运动,不过加尼认为这样做是有必要的:他相信观众要对本土的电影作品给予更好的评价[12]

发行与反响 编辑

1941年4月29日,《纯洁的爱情》在巴达维亚的好丽安戏院(Orion Theatre)进行首映;首映观众以当地土著英语native Indonesians华人居多[13]。本片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而该片广告则注重介绍加尼的教育程度和优素福的上等阶层背景[14]。宣传广告提到这部电影突破舞台剧的传统规范(例如音乐),而在当时的印尼电影,这些标准都是无所不在的[14]。及至1941年8月,该片已在新加坡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上映,当地报纸的广告形容这部电影是一部“现代马来戏剧”[15]。当年稍后,总部位于日惹的考尔夫-比宁出版社(Kolff-Buning)把这部电影改编为小说,予以出版发行[16]

这部电影成功赢利[12],不过影评家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巴达维亚新闻报英语Bataviaasch Nieuwsblad》一篇匿名影评认为这部电影“引人入胜”[c],演员演技精湛[13]。该报另一篇影评则认为,这部电影虽然比《五色》、《七重天》这些同期的电影作品好,不过在评论这部电影是否如宣传广告所说,摒弃了舞台规范的时候,就要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d][17]。总部设于泗水的《泗水商报》也刊登了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这篇影评认为该片富有戏剧色彩,并形容这部电影具备了“西式的叙事母题和富有巽他特色的本地叙事环境[e][5]。”

后续 编辑

友联影业在制作《纯洁的爱情》一片之后,又制作了另外三套电影[18];当中只有《女人与斗士》一部电影是由拉登·阿里芬执导,他在拍完这部电影之后不久便离开了友联影业[19],沙伦也是一样[20]。《纯洁的爱情》上映之后,加尼没有参演其他电影[12],而是重返民族主义运动。他在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期间(1945-1949年)以军火走私者的身份闻名,并在印尼独立后成为政府部长[21]。2007年11月,印尼政府向加尼追授印度尼西亚民族英雄头衔[22]。朱瓦莉亚则留在电影业,但戏份越来越小,直至她在1950年代重返舞台剧界为止[9]

《纯洁的爱情》至少放映到了1945年11月[23],但如今很可能已经散佚。荷属东印度的电影胶卷以非常易燃的硝化纤维制成,1952年印尼国家电影制片厂英语Produksi Film Negara的仓库失火,大部分物品毁于一旦,后来为了消除火灾隐患,所有存放老电影的硝化纤维胶片都被销毁[24]。因此,美国视觉人类学家卡尔·G·海德英语Karl G. Heider推论,所有在1950年前制作的印尼电影均已散失[25]。不过,J·B·克里斯坦托(J.B. Kristanto)在《印尼电影目录》中表示,印尼电影资料馆把好几部荷属东印度电影保存下来。米斯巴赫还指出荷兰政府新闻处英语Netherland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收藏了几部日本宣传电影,使之留存至今[26]

注解 编辑

  1. ^ 本片故事大纲由考尔夫-比宁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电影改编小说改写而成。
  2. ^ 包括鲁姬亚英语Roekiah卡托罗英语Kartolo菲菲·杨阿斯塔曼英语Astaman勒娜·阿斯马拉英语Ratna Asmara安查尔·阿斯马拉英语Andjar Asmara[11]
  3. ^ 原文:“... boeiend ...”
  4. ^ 原文:“... moet men dit wel met een korreltje zout”
  5. ^ 原文:“... een geheel naar westersche motieven opgezet scenario, spelend in het inheemsche milieu met specifiek Soendaneesche decors.”

注脚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Asmara Moerni.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6)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Sejarah Film 1900–1950: Bikin Film di Jawa. Jakarta: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Biran, Misbach Yusa. Film di Masa Kolonial [Film in the Colonial Period]. Indonesia dalam Arus Sejarah: Masa Pergerakan Kebangsaan V.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2: 268–93. ISBN 978-979-9226-97-6 (印度尼西亚语). 
  • Djuariah, Ng. R.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3-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印度尼西亚语). 
  • Filmaankondigingen Orion: 'Asmara Moerni'. Bataviaasch Nieuwsblad (Batavia: Kolff & Co.). 1941-05-01: 11 (荷兰语). 
  • Heider, Karl G. Indonesian Cinema: National Culture on Screen.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2014-10-26]. ISBN 978-0-8248-13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8). 
  • Iets over de Maleische Film. Bataviaasch Nieuwsblad (Batavia: Kolff & Co.). 1941-05-08: 10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荷兰语). 
  • Mufid, Fauzani. Menyelundup untuk Kemakmuran Republik. Prioritas. 2012-07-23 [201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 (印度尼西亚语). 
  • Pilem. Soeara Merdeka (Semarang). 1945-11-07: 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1) (印度尼西亚语). 
  • Presiden Anugerahkan Gelar Pahlawan Nasional. Suara Merdeka. 2007-11-10 [201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3) (印度尼西亚语). 
  • Rd Ariffie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30) (印度尼西亚语). 
  • Saeroen. Asmara Moerni. Yogyakarta: Kolff-Buning. 1941. OCLC 29049476 (印度尼西亚语).  (book acquired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useum Tamansiswa Dewantara Kirti Griya, Yogyakarta)
  • Saeroen. filmindonesia.or.id. Jakarta: Konfiden Foundation. [2012-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2) (印度尼西亚语). 
  • Sampoerna: 'Asmara Moerni'.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Kolff & Co.). 1941-06-27: 6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荷兰语). 
  • (untitled). Soerabaijasch Handelsblad (Surabaya: Kolff & Co.). 1941-06-24: 4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0) (荷兰语). 
  • (untitled). The Straits Times (Singapore). 1941-08-29: 6 [2014-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 夏基安, 巴赫迪亚. 印度尼西亚民族电影的发展道路.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