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伊朗前总统
(重定向自艾哈迈迪·内贾德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波斯语محمود احمدی‌نژاد‎,罗马化Mahmūd Ahmadīnežād发音:[mæhˈmuːd(-e) æhmædiːneˈʒɒːd]  ( 发音)[注 1][6][7];1956年10月28日[8])是伊朗第6任总统,同时是伊朗保守派政治联盟伊斯兰伊朗建筑联盟的主要政治领袖。

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
محمود احمدی‌نژاد
第6任伊朗总统
任期
2005年8月3日—2013年8月3日
副总统帷尔维兹·达乌迪
穆罕默德-礼萨·拉希米
领袖阿里·哈梅内伊
前任穆罕默德·哈塔米
继任哈桑·鲁哈尼
不结盟运动秘书长
任期
2012年8月30日—2013年8月3日
前任穆罕默德·穆尔西
继任哈桑·鲁哈尼
德黑兰市长
任期
2003年6月20日—2005年8月3日
副职阿里·赛义德卢
前任哈桑·马利克迈达尼
继任穆罕默德·加利巴夫
阿尔达比勒省省长
任期
1993年5月1日—1997年6月28日
前任侯赛因·塔赫里
(东阿塞拜疆省省长)
继任贾瓦德·内加朗德赫
个人资料
出生 (1956-10-28) 1956年10月28日68岁)
伊朗塞姆南省阿拉丹
政党伊斯兰伊朗建筑联盟
(2003年-)
其他政党伊斯兰工程师协会 (1990年-2005年)
配偶阿扎姆·法拉希(1977年成婚)[1]
儿女迈赫迪(1979年出生)
阿里礼萨(1984年出生)
居住地巴列维皇宫(官方)
吉沙 (私人)
母校伊朗科技大学
专业工程师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
签名Signature of Mahmoud Ahmadinejad
网站www.president.ir
各地用词差异
中国大陆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2]
台湾阿赫玛迪内贾德[3]、艾马丹加[4]
艾哈迈迪内贾德[5]

艾哈迈迪-内贾德是一名出身贫寒的工程师及教师[9],他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加入一个名为巩固联合处英语Office for Strengthening Unity的学生组织[10][11]。艾哈迈迪-内贾德在1993年出任阿尔达比勒省省长,在穆罕默德·哈塔米当选总统后被免职,重执教鞭[12]。2003年,他获选为德黑兰市长[13],政治立场保守而且强硬,颠倒了前任市长的改革政策。伊斯兰伊朗建筑联盟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参选2005年伊朗总统选举,结果在第二轮选举当中获得62%的选票,他在2005年8月3日正式就任伊朗总统[14][15],亦成为自伊朗革命以来首位非神职人员出身的总统。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伊朗国内外都是一位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反对派批评他对人权的漠视及其政策导致经济持续衰退[16][17]。他在2007年推行汽油配给计划,以减少国家的汽油消耗,减低公众及私人银行收取的利息[18][19]。另外,艾哈迈迪-内贾德支持伊朗核计划[20]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9年伊朗总统选举中成功连任,但当中涉及的选举舞弊引发极大争议,最终导致伊朗绿色革命的爆发,在国际上承受不少批评[21]。反对派、传统的教士阶层及影响力巨大的政治人物也质疑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的合法性[22][23]

内贾德亦曾宣布参选2021年的伊朗总统大选,但被拒绝参选,后由同为强硬派的易卜拉欣·莱希当选。

早年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塞姆南省加姆萨尔附近的阿拉丹(Aradan)出生,他在七位兄弟姐妹当中排行第四,父亲是一位铁匠、杂货商、理发师、制铁工人及虔诚的什叶派教徒,教授古兰经[24]。母亲卡农是赛义德,这尊称是给予那些被认为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24]。艾哈迈迪-内贾德四岁的时候,举家迁往德黑兰。

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原姓氏是“萨布吉安”(Sabourjian)或“萨巴吉安”(Sabaghian)[25][26],这姓氏意味着社会地位低下,“萨布”在波斯语是指染棉工人[27],染棉工人曾经是塞姆南地毯产业里常见的职业[28]。他的父亲为了免受歧视,改姓为艾哈迈迪-内贾德,以表示他来自穆罕默德一族(“艾哈迈德”是穆罕默德的名字的变体,“内贾德”意为种族)[28]

1976年,艾哈迈迪-内贾德为了进入国内大学而奋斗。根据他的自传提及,他在当年40万考生当中排行第132[29],获伊朗科技大学取录为土木工程本科生,伊朗伊斯兰革命结束后,艾哈迈迪-内贾德成为了巩固联合处的一员[10],巩固联合处是为了防止学生同情或投向正在萌芽的伊朗人民圣战组织而发展出来的组织[10]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1977年与阿扎姆·法拉希成婚,两人在婚后育有两名儿子及一名女儿[30],他的其中一名儿子曾经在阿米尔比尔科技大学就读[31]

许多报导指在萨达姆·侯赛因入侵伊朗后,艾哈迈迪-内贾德加入了伊斯兰革命卫队[13],在革命卫队的情报和保安机关任职[13],但他的顾问马吉塔巴·萨玛莱·哈希米(Mojtaba Samareh Hashemi)称“他(艾哈迈迪-内贾德)从来都没有成为革命卫队的一分子”,他只是当过类似巴斯基民兵那样的志愿兵[32]

一些西方媒体在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后不久声称他是1979年攻占美国驻德黑兰使馆的学生之一[33],引发了人质危机。不过,这说法被伊朗政府、伊朗反对派否认,甚至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就此而作的调查也未能证实这个说法[34]

他在1980年代踏足政界,先后担任西阿塞拜疆省马库霍伊的长官[13],其后两年转任库尔德斯坦省总督的顾问[35]

1986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他的母校攻读一个理学硕士课程,并在1989年出任该系的教授[35]

1993年,艾哈迈迪-内贾德正在德黑兰攻读博士学位课程,他获任命为阿尔达比勒省总督,直至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在1997年将他罢免[35],艾哈迈迪-内贾德只好重执教鞭[13]。他在1997年获颁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的博士学位[13]

德黑兰市长

编辑

2003年,德黑兰市议会任命艾哈迈迪-内贾德为德黑兰市长[13]

他在担任市长时颠倒了温和及改革派前任市长的变革,他在前任市长建立的文化中心的活动当中强调宗教的角色,又在市政办公室推广男女隔离的升降机,建议两伊战争的死难者葬在德黑兰的主要广场上。另外,艾哈迈迪-内贾德致力改善交通系统,热衷于慈善活动,如向贫苦大众分发免费的汤水[36]

他在当选总统后便辞去德黑兰市长的职务,辞职在2005年6月28日获准。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5年成为了世界市长从550位榜上有名当中脱颖而出的65强之一(当中只有9位来自亚洲地区)[37]艾哈迈迪-内贾德在10强名单里更是名列前茅,但辞职使其失去了当选世界市长的资格[37]

总统

编辑

2005年总统选举

编辑

虽然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出任市长时因颠倒前任市长的政策而崭露头角,但他并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只出任过德黑兰市长,为期两年,而之前担任的地方职位都不是经选举产生的),因此在他竞选总统的时候仍不广为人知[38]。他是伊斯兰工程师协会的成员,但政治上最重要的支持来自伊斯兰伊朗建筑联盟[39],而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形容艾哈迈迪-内贾德是他的“门徒”,哈梅内伊的支持也有利于艾哈迈迪-内贾德[40]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他的总统竞选政纲里传达出混和的讯息,大概是希望同时争取宗教保守派及低收入人士的支持[41],他的竞选口号是“这是可能的,我们可以的”[42]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竞选过程当中采取民粹主义的倾向,强调其朴素生活,又将自身与第二任总统穆罕默德·阿里·拉贾伊作出比较。艾哈迈迪-内贾德称他计划构建一个“世界人民的模范政府”。此外,他是原教旨主义者,施政以伊斯兰教旨及革命原则为根据。他的其中一个目的是“将石油收益搬上人民的餐桌上”,意味着伊朗的石油收益将会分摊给贫苦大众[43]

艾哈迈迪-内贾德是唯一一个看淡未来美伊关系的总统候选人,他向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电视台表示联合国偏颇,针对伊斯兰国家[44]。他反对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他说“由少数国家否决全球的事务是不合理的,如果她们可以享有这种特权,那么人口接近15亿的穆斯林世界也应该有权享有”。他又维护伊朗核计划,指责“一些自大的势力”试图阻止伊朗在核领域及其他领域方面的工业和技术发展[45]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二轮选举的过程当中表示“这次变革将试图建立一个遍及全球的政府”,又称会计划运用商贸来改善对外关系,寻求与伊朗的睦邻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指出应该要取消地区内各国的签证规定,他说“人民应该可以自由到访各地,他们在朝圣及旅游时应享有自由”[42]

艾哈迈迪-内贾德形容库姆的资深教士阿亚图拉穆罕默德-塔基·梅斯巴-亚兹迪(Mohammad-Taqi Mesbah-Yazdi)是他的意识及精神导师,梅斯巴-亚兹迪在伊朗建立了哈冈尼学派(Haghani),他本人及其学派强烈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竞选总统[46]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第二轮选举面对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最终凭62%的得票率获胜。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在2005年8月3日对他的当选予以认可[14][15],他在总统就任仪式上亲吻哈梅内伊的手,以表忠心[47]

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支持者称他是生活“朴素”的“单纯男人”[48]。作为总统的他仍居住在家人位于德黑兰的住所,直至他的安全顾问坚决要求他迁出才答应,总统府里的古老波斯地毯被他捐献给地毯博物馆,反而选择使用便宜的地毯。据说他曾经拒绝搭乘总统专机的贵宾座,最后以货运飞机替代[12][49]。他在当选总统后的首次内阁会议安排在马什哈德的伊玛目礼萨神殿举行,被认为是“虔诚”之举[50]

2005年内阁委任

编辑
部门 部长
农业部 穆罕默德礼萨·伊斯坎达里
商务部 马苏德·米尔卡泽米
信息和通信技术部 穆罕默德·索莱马尼
伊朗合作社部 穆罕默德·阿巴西
文化及伊斯兰教令部 侯赛因·萨法尔·哈兰迪
国防及三军后勤部 穆斯塔法·穆罕默德·纳贾尔
经济及金融部 侯赛因·萨姆萨米
教育部 阿里礼萨·阿里艾马迪
能源部 帕尔维兹·法塔赫
外交部 马鲁切赫·穆塔基
卫生及医疗教育部 卡姆朗·巴盖里·兰卡拉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穆罕默德·赛义迪基亚
工业和矿业部 阿里阿克巴尔·梅拉比安
情报与国家安全部 戈拉姆-侯赛因·穆赫辛尼-埃杰赫伊
内政部 穆斯塔法·普尔-穆罕默迪[51]
司法部 戈拉姆·侯赛因·伊尔哈姆
劳工与社会事务部 穆罕默德·贾赫鲁米
石油部 戈拉姆侯赛因·努扎里
道路及交通运输部 哈米德·贝赫巴哈尼
科学研究与技术部 穆罕默德·迈赫迪·扎赫迪
福利与社会安全部 阿卜杜勒礼萨·梅斯利

根据伊朗宪法规定,伊朗总统委任的内阁要得到议会的通过[52]。艾哈迈迪-内贾德在8月5日的一个秘密会议里呈交了初步的内阁名单,接着在8月14日提交了最终名单。议会不接纳艾哈迈迪-内贾德提议的内阁油组候选人,并反对委任其盟友进入重要的政府机关[43]。议会在8月24日敲定了内阁人选[53]。部长们承诺会在德黑兰以外定期举行会议,他们在8月25日于马什哈德举行了第一次内阁会议,4名内阁候选人得不到议会通过,因此4席悬空[54]

2006年城乡议会及专家议会选举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一派在2006年的城乡议会选举里失利[55],他的精神导师穆罕默德-塔基·梅斯巴-亚兹迪在同年的专家议会选举德黑兰选区当中只能排在第6名[56]。这是自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后的首次全国性选举里,其政治同盟未能在地区议会及专家议会里控制大局。选举结果显示选民开始转而支持温和政策。根据改革派独立日报的一篇评论所说,“选举结果显示选民吸取了过去的教训,并认为需要支持温和的政治人物”。一名伊朗政治分析员认为“这对艾哈迈迪-内贾德及梅斯巴-亚兹迪等人造成打击”[55]

2009年总统选举

编辑
 
2009年6月16日,身处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的艾哈迈迪-内贾德

2008年8月23日,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宣称他视“艾哈迈迪-内贾德是未来5年的总统”,这个评论被解读为他对艾哈迈迪-内贾德竞选连任的支持[57]。根据选举总部的数字,2009年6月12日的选举里收到39,165,191张选票,当中24,527,516张(62%)投给艾哈迈迪-内贾德,他的对手米尔-侯赛因·穆萨维获得13,216,411张(33.75%)选票支持[58]。这次选举在伊朗引起了空前的公众关注。

截至2011年4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及穆萨维双方及各自的支持者就选举结果仍争论不休,有人认为选举出现舞弊。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在2009年8月3日已正式认可艾哈迈迪-内贾德为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同年8月5日宣誓就职连任[59]。伊朗宪法规定总统最多可连任一届[60]。多名伊朗政要缺席总统的就职仪式,前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前总统兼现任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阿克巴尔·哈什米·拉夫桑贾尼及反对派领袖穆萨维均没有参加总统就职仪式[61]。反对派在网站及网志号召支持者在就职仪式当天上街抗议[62]。在总统就职当天,数百名防暴警察与反对派示威者在议会外对峙。伊朗国营电视台直播了艾哈迈迪-内贾德就职宣誓的情况,艾哈迈迪-内贾德又称他会“维护国教、宪法及伊斯兰革命体系”[59]。法国、德国、英国及美国称她们不会去信祝贺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59]

2009年内阁委任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新任内阁人选具备争议,埃斯凡迪亚尔·拉希姆·马沙获委任为第一副总统,但受到一些议会议员及情报与国家安全部部长戈拉姆-侯赛因·穆赫辛尼-埃杰赫伊(Gholam-Hossein Mohseni-Ejehei)的反对。马沙遵照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指令辞职,艾哈迈迪-内贾德另外委任他为参谋长,并罢免穆赫辛尼-埃杰赫伊[63]

2009年7月26日,艾哈迈迪-内贾德辞退了4名部长,引起了法律问题。伊朗宪法第136条规定,如果在一个任期内更换内阁一半以上的人员,须得到议会准许才可以继续举行内阁会议及运作。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此前已经更换了11名内阁部长[64]。议会副主席宣布内阁须等待议会通过才可合法地举行会议及作出任何决定[65]

部门 部长
农业部 萨迪克·哈里里昂
商务部 迈赫迪·加赞法里
信息和通信技术部 礼萨·塔齐普尔
合作社部 穆罕默德·阿巴西
文化及伊斯兰教令部 赛义德·穆罕默德·侯赛尼
国防及三军后勤部 艾哈迈德·瓦希迪
经济及金融部 沙姆斯丁·侯赛尼
教育部 哈米德-礼萨·哈吉·巴巴伊
能源部 马吉德·纳姆久
外交部 马鲁切赫·穆塔基
卫生及医疗教育部 玛芝娜·瓦希德-达斯特杰尔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阿卜杜勒礼萨·谢赫侯尔兹拉米
工业和矿业部 阿里阿克巴尔·梅拉比安
情报与国家安全部 盖达尔·穆斯拉希
内政部 穆斯塔法·普尔-穆罕默迪
司法部 莫尔塔扎·巴赫蒂亚里
劳工与社会事务部 阿里·尼克扎德
石油部 马苏德·米尔·卡齐米
道路及交通运输部 哈米德·贝赫巴哈尼
科学研究与技术部 卡姆朗·戴尼斯鸠
福利与社会安全部 萨迪克·马索里


21个内阁委任人选的名单在2009年8月19日公布[66]。议会在9月4日通过了其中18名候选人的委任,3人未能通过,其中包括2名女候选人。苏桑·凯沙瓦茨穆罕默德·阿里阿巴迪(Mohammad Aliabadi)及法蒂玛·阿贾鲁(Fatemeh Ajorlou)分别不获议会通过为教育部部长、能源部部长及福利与社会安全部部长。玛芝娜·瓦希德-达斯特杰尔迪(Marzieh Vahid-Dastjerdi)是伊朗历来首位获议会通过的女内阁部长[67]

经济政策

编辑

在艾哈迈迪-内贾德第一届总统任期内,伊朗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反映出经济的增长。由于良好的经济规划管治及中止了前任政府难以持久的消费及借贷模式,通胀及失业率亦见回落[68][69]。艾哈迈迪-内贾德增加政府开支达25%,又支持对汽油及食物的补贴。在总统的政令下,利率被调低于通胀水平,却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影响。伊朗人寻求将过剩的资金用作投资,使市区的房地产价格较艾哈迈迪-内贾德上任前上涨了2至3倍。房地产价格上升对无房阶层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本来是艾哈迈迪-内贾德民粹政策的预期受惠者[70]。负责规划长期经济及预算政策的管理与规划组织因此而被解散,其资深的管理层也被免职[71]

2006年6月,50名伊朗经济学家去信艾哈迈迪-内贾德,批评他为了稳定货品、水泥、政府服务的价格而进行价格干预,他们又反对最高劳工委员会及劳工与社会事务部颁布工人工资增加40%的法令。艾哈迈迪-内贾德公开严厉回应有关信件,并斥责相关的指控[72][73]。艾哈迈迪-内贾德谋求“中庸之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之间折中。由于受到国际孤立,加上伊朗与美国的政治冲突不断,中央银行担心资本外流。纵使伊朗的经济发展潜力高,这些因素使基础建设的发展停滞不前,资本亦不见流入[68]。在2005年总统选举当中没有投票给艾哈迈迪-内贾德的选民当中,只有3.5%的选民表示会考虑在下届总统选举里投他一票[74]。以往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竞选的选员穆罕默德·霍舍赫雷(Mohammad Khoshchehreh)指“政府的民粹口号很坚决,但成果却微不足道”[75]。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5年当选总统后全面更换负责经济的内阁部长,包括石油、工业及经济事务。刚缷任的经济及金融部部长达乌德·丹纳希-贾法里(Davoud Danesh-Jafari)在2008年4月接受法尔斯新闻社采访时猛烈批评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经济政策:“在我在职时,我感受不到那里对过往的经验及有经验的人有任何正面的态度,对未来也没有计划。一些对国家并非极其重要的琐碎事务却要优先处理,而诸如通胀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等科学的经济理论竟然受到质疑。”[76]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回应这些批评时指责丹纳希-贾法里不是一个“老实人”,他称“殉道文化”便是解决伊朗经济问题的良方[77]

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期间曾经录得2750万亿土曼的石油收益,这是伊朗历来最高的记录,但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也造就了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最高的财政赤字[78]

他在任期内实施汽油配给计划,以减少国家汽油的消耗,并降低公众及私人银行服务所收取的利息[18][79]。他又指令管理与规划组织归入政府架构内[80]。2011年5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暂时托管石油部[81]

计划生育及人口政策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6年10月呼吁取消伊朗现行的生育控制政策,该生育政策限制伊朗夫妇不得生育多于两名子女。他向议会议员陈述伊朗现时有7000万人口,但国家足以应付额外5000万人。到2010年11月,他呼吁伊朗人提早结婚及生育,他表示“男子的适婚年龄应为20岁,女子则是16至17岁”[82]。不过,当时伊朗的通胀急剧上升,失业率升到约11%,他的言论招致批评,被认为是错判形势。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在1979年也曾经呼吁伊朗人生育,使伊朗的人口在7年间上升1600万[83],后来改行相反的政策来遏止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84]

政府在2008年将“家庭保护法案”提交给议会,女权份子批评法案剥削了对妇女的保障,新方案取消了丈夫在迎娶另一名女子之前要先得到妻子同意的规定[85]

房屋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新政府的首个立法工作便是总值12兆里亚尔(约13亿美元)的“礼萨关怀基金”,该基金以什叶派伊玛目阿里·里达(Ali ar-Ridha)命名。政府称这个基金将会利用石油收益帮助年轻人寻找工作、置办婚姻及购买房屋[86]。基金接受捐赠,基金在伊朗30个省份都分别设有受托委员会。这次立法是要应付市区房地产价格高涨,导致婚龄上调(男子28岁、女子25岁)的现象。议会在2006年拒绝接纳这个方案,但艾哈迈迪-内贾德下令行政委员会执行计划[87]

人权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讲话。

根据人权观察报告,“自从艾哈迈迪-内贾德上任以来,爱文监狱及由司法部、情报部及革命卫队秘密营运的羁留中心里被拘留者的待遇越来越差”[88],报告又提及“伊朗对基本人权的尊重在2006年出现倒退,特别是言论及集会自由。政府惯常地向被扣押的异见者进行严刑逼供及虐待,包括长期单独禁闭”[89]。人权观察又指出,伊朗对人权的侵害主要是由阿里·哈梅内伊负责的司法机关及直接向艾哈迈迪-内贾德负责的人员指使的。

政府对待异见者的反应不一,人权观察称“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的政策明显与前任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不同,他对和平示威及集会绝不容忍”[90]。2006年12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阿米尔比尔科技大学演说期间劝戒他的官员不要阻碍在场抗议的学生。不过,一些示威活动的发言人指出自艾哈迈迪-内贾德上任以来,政府曾经对大学的异见者进行镇压[91]

2007年4月,哈梅内伊负责监督的警察严厉打击“没有适当遵守希贾布(伊斯兰着装要求)”的妇女[92],艾哈迈迪-内贾德称政府不应该依据伊斯兰着装要求强迫妇女穿戴面纱,这番言论引来保守派的猛烈抨击[93]

大学

编辑

2006年,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据报强迫许多伊朗科学家及大学教授辞职或退休,事件被称之为“第二次文化革命[94],外界认为政策是要以年轻的教授取代年老的教授。一些大学教授表示他们对于提早退休始料不及。在2006年11月,53名大学教授要在伊朗科技大学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95]

同年,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为医学牙医学药学学系的大学入学试取录设立了规定,男女取录配额各占一半。这个计划被认为是要遏止大学女生越来越多的现象。伊朗卫生及医疗教育部部长卡姆朗·巴盖里·兰卡拉尼(Kamran Bagheri Lankarani)在回应质疑时表示大学未有足够的配套设施提供给女学生,如寝室。扎黑丹大学校长马苏德·萨利希称女学生涌现为交通衍生了问题。巴博勒医科大学校长易卜拉欣·麦简尼基也表示女学生的增加会使设施合适分配上造成困难。德黑兰医科大学校长巴盖里·兰卡拉尼也作出了相似的评论[96]

2006年12月学生示威

2006年12月11日,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阿米尔比尔科技大学发表演讲途中被一些学生扰乱。据伊朗学生新闻社报导,学生纵火焚烧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相片,又向他投掷鞭炮,反复高呼“处死独裁者”[97]。这是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后第一次遭遇的主要公众示威活动。学生网站上的声明指出,他们反对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政治压迫,又指控他腐败、管治不力及偏袒,声明中还提到“虽然政府大肆宣传和鼓吹,学生们的举行显示总统未能欺骗学术界”[98]。另外,有报导指一些学生不满犹太人大屠杀全球视野国际评论会议的举行[99]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回应学生的口号时道:“我们是从独裁专政当中站起来的,所以即使是以民主的名义也没有人胆敢在一千年内建立独裁政府。美国及英国独裁政权的特务对伊朗民族造成的伤疤仍历历在目,没有人能够容忍独裁者再度活跃起来”[100]。有报导指即使示威者打破了电视摄影机及向他投掷土制炸弹,艾哈迈迪-内贾德仍劝戒官员不要阻碍示威者。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网志上形容他对事件的感觉是“高兴”,因为人民可以在革命后享有自由[101]。约1,000名学生在1天前发起抗议,指责政府向大学的改革派份子施加压力,而在1周前的学生日,超过2,000名学生在德黑兰大学抗议。发言人指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后,政府对异见人士严厉打压[99][91]

核计划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声明支持伊朗核计划,又坚称伊朗的核发展是和平用途。他反复强调发展核武器并不是政府的政策,认为发展核武器是“不法和违背我们的宗教”[102]。他在2006年1月的一次会议里又称一个“充满文化、逻辑和文明”的民族不需要核武器,认为那些追求核武器的国家试图以暴力解决一切问题[103]。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里详述那些力求得到核武器的国家是政治落后的国家,而那些拥有核武器并不断精进它们的国家则“更为落后”[104]

2006年4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宣布伊朗成功提炼可进入核燃料循环程序的[105]。在马什哈德对学生及学者的一次演说里,艾哈迈迪-内贾德被引述称伊朗的状况已经完全改变,伊朗成为了有核国家,并可以以此来跟其他国家对话[106]。同年4月13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引述艾哈迈迪-内贾德称和平用途的伊朗核技术不会对任何一方构成威胁,因为“我们追求和平稳定,我们不会对任何人不公,也不会使我们受到不公平对待”[107]。不过,艾哈迈迪-内贾德政府的核计划饱受批评,批评主要来自美国及以色列。指控认为伊朗谋求获得核武器,并发展远程攻击能力,又指艾哈迈迪-内贾德为此而颁布命令阻止联合国调查员自由视察伊朗的核设施及核计划,违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议[108][109][110][111]。伊朗在2009年5月完成一枚长程火箭的发射测试后,艾哈迈迪-内贾德被引述向人群表示伊朗的核计划向西方表达了一个讯息,那就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正在掌管一切”[112]

虽然艾哈迈迪-内贾德明言支持核计划,但总统办公室不是直接负责核政策的。核政策是由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制订[113],委员会由最高领袖委任的两名代表、军官及政府行政、司法及立法机构的官员组成,委员会直接向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负责。哈梅内伊在2005年发布一条反核武的教令[114],他曾经批评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核事务上“太个性化”[115]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8年2月立誓称伊朗不会放弃发展和平用途的核计划[116],又指核技术的和平用途已知有16种[104]。在2009年的一次访谈里,当记者安·库里问及伊朗会否排除在未来制造核弹,艾哈迈迪-内贾德回应道:“我们不需要核武器。”库里又接着说:“我可否假定你的答案是‘否’?”艾哈迈迪-内贾德再次重复了他的回答,并补充道:“即使没有核武器,我们也足够自保。”库里又提醒道:“有人会注意到你没有回答一个‘否’字的。”艾哈迈迪-内贾德回应道:“女士,你喜欢怎么解读便随便你。”[117]

2009年10月,美国、法国及俄罗斯提议由联合国草拟一桩与伊朗核计划有关的交易,以寻求在伊朗需要核反应堆与国际关注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之间互相谅解[118]。艾哈迈迪-内贾德在10月29日回应这桩交易时显得语调不一,他在国营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上说:“我们欢迎燃料交换、核领域上的合作、建造发电站及反应堆,我们随时可以合作。”[119]不过他补充指伊朗在自主进行核计划上“绝不退让”[120]

卸任总统之后

编辑
 
内贾德(Ahmadinejad)在他的总统博物馆中,该博物馆被称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前总统办公室

艾哈迈迪-内贾德离开他在巴斯德街的办公室。于2013年8月3日回到他在纳玛克的私人住宅。

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内贾德(Ahmadinejad)表示,在担任总统职务后,他将重返大学并从政治中退休。但是,内贾德在2013年7月2日的欧佩克峰会期间从俄罗斯宣布,他可能会通过建立新的政党或非政府组织来参与政治。

2023年9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艾哈迈迪·内贾德进行制裁。[121]

贪腐指控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被批评只针对私自挪用资金的“盗贼”及“贪官”而没有在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上作出改变,又“任人唯亲及政治徇私”。他的许多亲属都被委任,但他们明显不具备相关的资历担任这些职位,而“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无投标合同”却判给与他关系紧密的伊斯兰革命卫队[122]

言行

编辑
 
第二届里海峰会的与会者,由左至右分别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土库曼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哈萨克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

2007年6月,一些议会议员批评艾哈迈迪-内贾德对基督教犹太教的评论。根据阿夫塔卜新闻社的报导,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这个世界里,有一些宗教偏离了正道:基督教及犹太教。有一些虚假的言论认为这些宗教可以拯救人类,但伊斯兰教才是唯一可以拯救人类的宗教。”一些议会议员批评他的言论可以挑起宗教战争[100][123]

保守派议员拉法特·巴亚特指责艾哈迈迪-内贾德放宽了对女子希贾布(着装要求)的监督,批评他“在这一方面不够严谨”[124]。艾哈迈迪-内贾德曾经公开亲吻一名以往教导他的女教师的手,被拉夫桑贾尼的亲信批评为下流[125]

联合国与足球场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一些关于联合国的发言及允许女子进入足球场观赏赛事的言论受到宗教团体的批评。他在2005年联合国大会发言后前往库姆与一些阿亚图拉会面,他表示他在发言的时候“感到头上有光环”,又指他感受到伊玛目的存在,迷著了目不转晴的外国领导人、外国部长及大使[126]。据作家霍曼·马吉德所说,这是对保守宗教领袖的亵渎,因为凡人不能设想与神灵及伊玛目有特殊的联系,也不能暗示马赫迪(一名伊玛目)的存在[127]

2006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没有事先咨询教士意见的情况下宣布女子可以进入足球场观赏男子足球比赛。教士当局将之“迅速推翻”,大阿亚图拉穆罕默德·法策尔·兰卡拉尼(Mohammad Fazel Lankarani)在2007年初连续数个星期拒绝会见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以示不满[127]

宪政冲突

编辑

2008年,伊朗议会通过的三条法律掀起了总统与议会主席之间的严重冲突,该三条法律分别是“伊朗与哈萨克民事及刑事法合作协议”、“伊朗与科威特共同投资援助协议”及“工业设计及商标注册法”。冲突的严重程度使伊朗的领导人介入调停。艾哈迈迪-内贾德去信议会主席戈拉姆-阿里·哈达德-阿德尔(Gholam-Ali Haddad-Adel),愤怒地指控他绕过了总统且在宪报上下令实施法律是“费解的行为”[128],并指他违反了伊朗宪法,声称要向他采取法律行动[129][130]。哈达德-阿德尔回应指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信件及言论的语调不当[131]

阿里·科丹

编辑

2008年8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委任阿里·科丹为内政部部长。不过,阿里·科丹出示的牛津大学博士学位文凭其后被揭发是伪造的,牛津大学方面没有阿里·科丹获颁文凭的记录[132]

2008年11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反对议会弹劾阿里·科丹的动议,他在弹劾当天缺席会议[133],阿里·科丹在同年11月4日被伊朗议会以188票通过而被罢免。伊朗宪法规定当内阁超过一半成员出现更替时,便需要将内阁名单提交给议会复核,在阿里·科丹被罢免之前,21名内阁成员当中已有9名成员被更替[134][135]。阿里·科丹的罢免使艾哈迈迪-内贾德接近要向议会提交内阁名单予以复核,而当时的议会是由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一名主要政敌领导。

与国会的冲突

编辑

2009年2月,伊朗最高审计法院汇报指政府仍未将2006年至2007年间1,058,000,000美元的石油收益归入国库[136]伊朗议会主席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要求作出进一步调查,确保相关资金可以尽早归入国库[137]。艾哈迈迪-内贾德批评审计署“疏忽”,“引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议会能源委员会主席哈米德礼萨·卡特辛汇报指政府花费了50亿美元进口汽油,超出了议会批准的30亿美元。卡特辛引述石油部部长戈拉姆侯赛因·努扎里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指示作出额外的采购[138]

2011年5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没有咨询议会的情况下决定合并8个政府部门及开除3名部长[139][140],多名议会议员声言要对艾哈迈迪-内贾德启动弹劾程序[141]。根据议会新闻网站所说,议员穆罕默德-礼萨·巴霍纳尔(Mohammad-Reza Bahonar)表示“这个决定的合法性存疑,事态最终发展成弹劾”。5月25日,议会就另一项指控进行表决,指控称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9年总统选举前向900万伊朗人提供金钱,涉嫌选举舞弊。表决在这项指控出现在主要的保守派新闻网站的数个小时后便举行,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也表态支持调查事件[142]。事件被视为艾哈迈迪-内贾德与其他保守派及昔日支持者的矛盾,当中包括阿里·哈梅内伊,一些保守派认为艾哈迈迪-内贾德滥用权力,又指他的政策挑起冲突[142][143]

地震安全室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被指在2005年牵涉进一则欺诈事件里,他联同阿里阿克巴尔·梅拉比安及穆萨·马兹卢姆发表了法赞·萨利米的一项发明,将之据为己有。事涉的发明是由伊朗学者及工程师法赞·萨利米研发的“地震安全室”(住宅里的避难房间)[144]。德黑兰法院在2009年7月裁定工业部部长阿克巴尔·梅拉比安及穆萨·马兹卢姆罪名成立,但对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事件里的角色保持沉默[144]。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涉嫌发表欺诈发明的著作上将艾哈迈迪-内贾德列为作者[145]

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关系

编辑

在艾哈迈迪-内贾德任职总统的初期,他形容他“享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的“全力支持”,也享受作为他的“门徒”[146][147]。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5年的总统就职典礼上亲吻哈梅内伊的手背及脸颊,被视为是“亲密及忠诚”的表现[148],哈梅内伊在2009年总统选举后全力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与示威者抗衡[149]

不过,两人早在2008年1月就国内政策的发展产生了分歧的迹象[146]。2010年至2011年间,一些资料指出艾哈迈迪-内贾德与哈梅内伊的“不和加剧”[150],两人不和的原因都围绕着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亲信及头号顾问、“教士加强插手政治”的反对者埃斯凡迪亚尔·拉希姆·马沙[151][152],马沙曾任伊朗第一副总统,不久后便按哈梅内伊的要求而辞职。艾哈迈迪-内贾德在2009年罢免马沙的政敌、情报部部长戈拉姆-侯赛因·穆赫辛尼-埃杰伊(Gholam-Hossein Mohseni-Eje'i)。2011年4月,另一名情报部部长海达尔·慕斯勒希(Heydar Moslehi)在艾哈迈迪-内贾德的要求下辞职,但哈梅内伊在数小时内便恢复他的职务[147][153]。艾哈迈迪-内贾德在两周内都没有表态支持慕斯勒希的复职,并在国会、宗教仪式及其他政府活动里进行了“为期11天的退场”以示抗议[150][153]。这个举动引起了教士、议员及军官的抨击,指责他漠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指示[151]。保守反对派在议会里发起“弹劾运动”[152],4个支持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网站被“过滤及封锁”[147],马沙及多名“据传亲近”艾哈迈迪-内贾德的人因“成为巫师”及“召唤神怪”而被起诉[150]。2011年5月6日,据报导艾哈迈迪-内贾德获得最后通牒[154],要求他接受最高领导的介入,否则请辞。他在5月8日“明显屈从”,欢迎慕斯勒希重返内阁会议。虽然艾哈迈迪-内贾德否认他与哈梅内伊之间有任何不和,但事件被指“羞辱和削弱”了他。据半官方媒体法尔斯新闻社报导,艾哈迈迪-内贾德与哈梅内伊的关系“如同父子”[152]

此外,内贾德经常批评温和派的前总统,尤其对哈桑·鲁哈尼的批评最为尖锐。

外交政策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巴库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会见时任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的伊朗采取了与前任政府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155],使伊朗与西方的关系恶化,而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关系则有所进展。鉴于国际制裁伊朗的核计划,艾哈迈迪-内贾德及其外交部部长马鲁切赫·穆塔基经常到访非洲及拉丁美洲,也会接待各国领袖。

艾哈迈迪-内贾德执政的伊朗与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的关系最稳固[156][157],与美国小布殊政府及以色列的关系则恶化。

艾哈迈迪-内贾德经常直率地批评美国以色列英国[158]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

编辑

艾哈迈迪-内贾德贯彻伊朗长期以来拒绝承认以色列为合法国家的外交政策[159]。他就犹太人大屠杀而发表的言论卷入了争议,他指“侵略政权”应要从“时间洪流当中抹消掉”,一些新闻资料将他的言论误译为“从地图上抹消掉”,并错误解读为摧毁以色列[160][161]。有专家指出“地图”一词根本没有出现在他的言论里[162]

艾哈迈迪-内贾德倡议在巴勒斯坦当地举行“自由的选举”,又认为巴勒斯坦人需要为当地的未来发声[163]。西方社会及犹太人组织批评他将犹太人大屠杀形容为神话[164][165][166],又指他的言论是“典型的反犹太主义[167][168][169][170]。艾哈迈迪-内贾德否认这些指控,他表示他“非常尊重犹太人”,也不是要为犹太人大屠杀“作出判断”[171][172][173]

在2010年9月圣城日,艾哈迈迪-内贾德批评巴勒斯坦当局重新展开与以色列的和谈,他指和谈会“胎死腹中”及“注定失败”的[174][175],并促请巴勒斯坦人继续武装抵抗以色列。他进一步指出马哈茂德·阿巴斯无权代表巴勒斯坦人进行和谈[176][177]。阿巴斯的发言人纳比尔·阿布·鲁戴尼赫反驳称艾哈迈迪-内贾德“不能代表伊朗人……他没有资格对巴勒斯坦及其人民说三道四”[178][179]

黎巴嫩

编辑

2010年10月,艾哈迈迪-内贾德总统计划到访黎巴嫩。耶路撒冷邮报报导指他打算在黎巴嫩向以色列的方向掷石“以示厌恶”。真主党的特工会为他的行程提供保护,也会为他提供投掷用的石头[180][181]。据科威特报章《新闻报》报导,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不建议艾哈迈迪-内贾德到访黎巴嫩南部,艾哈迈迪-内贾德解释“到访黎巴嫩南部的战略意义重大”[182]

多个媒体报导艾哈迈迪-内贾德在黎巴嫩南部受到“英雄式的欢迎”[183][184],他在访问期间表示“我们与黎巴嫩政府及人民站在同一阵线上”,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突然到访也使许多黎巴嫩人感到担忧,特别是逊尼派穆斯林及基督徒,他们担心伊朗和黎巴嫩会使国家与以色列发生冲突。美国及以色列批评艾哈迈迪-内贾德到访黎巴嫩,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指艾哈迈迪-内贾德继续进行“挑衅行为”[185]

美国

编辑

2010年9月,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联合国大会称许多人认为九一一袭击事件幕后策划者是美国,并要求调查事件。他表示“厘清事件有助于找出主谋、阿尔盖达的真身、阿尔盖达的所在地及其背后的支持者,这些资讯都应该要公诸于世”,许多西方国家代表愤而离席表示抗议[186]。他的言论触发了大规模抗议,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指有关言论是“不可原谅”、“极其讨厌”及“可恶”的[187]。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同年再度重申九一一事件阴谋论,指出:

注释

编辑
  1. ^ 当中的-[e]是连接词,将两组词语连接,但不在书面上表示出来,也不是姓名的一部分,而在表达姓和名的时候采用。

参考文献

编辑
  1. ^ Iran's first lady makes rare speech at Rome summit. Fox News. Associated Press. 2009-11-15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3) (英语). 
  2. ^ 人民网. [2019-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4). 
  3. ^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7-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4. ^ 中央通訊社. [2016-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5. ^ Chan, Clara Ho-yan.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in Hong Kong: Media and Official Usage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kma. 2018-12-13, 17: 111 [2023-04-18]. ISSN 2445-4559. doi:10.21071/hikma.v17i0.1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英语). 
  6. ^ 發音. Forvo.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7. ^ Gernot Windfuhr. Persian grammar: history and state of its study. Walter de Gruyter. 1979年: 第145页. ISBN 9027977747 (英语). 
  8. ^ Mahmoud Ahmadinejad: President of Iran,第21页
  9. ^ Yossi Melman、Meir Javedanfar. The Nuclear Sphinx of Tehran. Basic Books. 2008年: 第5页. ISBN 0786721065 (英语). 
  10. ^ 10.0 10.1 10.2 Mahmoud Ahmadinejad. Iran Chamber Society. 09-06-2011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英语). 
  11. ^ Mahmoud Ahmadinejad: President of Iran,第83页
  12. ^ 12.0 12.1 John Lee Anderson. Can Iran Change? High stakes in Mahmoud Ahmadinejad’s reelection campaign. The New Yorker. 2009-04-13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英语).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Mahmoud Ahmadinejad. globalsecurity.org.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6) (英语). 
  14. ^ 14.0 14.1 Ahmadinejad Sworn in as Iran's New President. VOA News. 06-08-2005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英语). 
  15. ^ 15.0 15.1 Iran hardliner becomes president. BBC News. 03-08-2005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英语). 
  16. ^ Economists in Iran criticize Ahmadinejad. Los Angeles Times. 10-11-2008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英语). 
  17. ^ Mary Fitzgerald. Nobel laureate urges challenge to Ahmadinejad. Irish Times. 2009-09-23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18日) (英语). 
  18. ^ 18.0 18.1 Robert Tait. Iran interest rate cut sparks panic selling. The Guardian. 2007-07-25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4) (英语). 
  19. ^ Assembly of Experts to study economic reform plan: Rafsanjani. Tehran Times. 2008-08-23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2) (英语). 
  20. ^ Yonah Alexander、Milton M. Hoenig. The new Iranian leadership: Ahmadinejad, terrorism, nuclear ambition, and the Middle Eas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年: 第10页. ISBN 0275996395 (英语). 
  21. ^ Carole Landry. G8 calls on Iran to halt election violence. Google News. 2009-06-25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12) (英语). 
  22. ^ Iran clerics defy election ruling. BBC News. 05-07-2009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英语). 
  23. ^ مجمع مدرسین و محققین حوزه قم: آیا این دولت مشروع است؟. BBC Persian. [2011-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9) (波斯语). 
  24. ^ 24.0 24.1 Yossi Melman、Meir Javedanfar. The nuclear sphinx of Tehran: Mahmoud Ahmadinejad and the state of Iran. Carroll & Graf Publishers. 2007年: 第1–3页. ISBN 0786718870 (英语). 
  25. ^ Robert Tait. A humble beginning helped to form Iran's new hard man. The Guardian. 02-07-2005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6) (英语). 
  26. ^ 卡斯拉·纳吉是英文著作里艾哈迈迪-内贾德的重要传记的作者,他指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原姓是“萨巴吉安”,波斯语里的意思是染料师傅。Kasra Naji. Ahmadinejad: the secret history of Iran's radical leader. I.B. Tauris 2008年:第4页
  27. ^ 在2009年有媒体指“萨布吉安”是常见的伊朗犹太人名字,萨布是指犹太的一种披巾 Mahmoud Ahmadinejad revealed to have Jewish pa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这个说法具备争议,有专家指这个说法不正确. Ahmadinejad has no Jewish roo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28.0 28.1 Anoushiravan Ehteshami、Mahjoob Zweiri. Iran and the rise of its neoconservatives: the politics of Tehran's silent revolution. I.B.Tauris. 2007年: 第51页. ISBN 1845113888 (英语). 
  29. ^ Iran's president launches weblog. BBC News. 2006-08-14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英语). 
  30. ^ Bio: Mahmoud Ahmadinejad. Jerusalem Post. 2006-05-22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31. ^ Iran's Ahmadinejad Heckled at University. Newsmax.com. 2006-12-12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6) (英语). 
  32. ^ Najmeh Bozorgmehr. Interview transcript: Mojtaba Samareh-Hashemi. Financial Times. 2008-05-30 [2011-06-09] (英语). 
  33. ^ Mahmoud Ahmadinejad: President of Iran,第36页
  34. ^ Corey Flintoff. Criticism of Ahmadinejad May Help Him at Home. NPR. 2007-09-25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 (英语). 
  35. ^ 35.0 35.1 35.2 Hussein D. Hassan. Profile and Statements of President Mahmoud Ahmadinejad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2007-01-16 [2011-06-09] (英语). [永久失效链接]
  36. ^ US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Doing Business and Investing in Iran Guide.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9年: 第43页. ISBN 1433011026 (英语). 
  37. ^ 37.0 37.1 The 2005 World Mayor finalists. World Mayor.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0) (英语). 
  38. ^ Robin B. Wright. Dreams and Shadows: The Future of the Middle East. Penguin Press. 2009年: 第315页. ISBN 0143114891 (英语). 
  39. ^ Atul Aneja. New dynamics. The Hindu. 2006-12-30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6) (英语). 
  40. ^ Saeed Kamali Dehghan、Julian Borger. Ahmadinejad's enemies scent blood in Iran power struggle. guardian.co.uk. 2011-05-19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3) (英语). 
  41. ^ Karl Vick. Hard-Line Figure In Iran Runoff. The Wasington Post. 2005-06-19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42. ^ 42.0 42.1 Babnet Tunisia. More on Mahmoud Ahmadinejad. Persian Mirror.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6) (英语). 
  43. ^ 43.0 43.1 Sami Moubayed. Iran and the art of crisis management. Asia Times Online. 2006-06-19 [2011-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0) (英语). 
  44. ^ Bridget Johnson. Mahmoud Ahmadinejad. About.com.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7月7日) (英语). 
  45. ^ Iran to carry on nuclear program. Iran Review. 2007-10-20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英语). 
  46. ^ Nazenin Ansari. Divide and empower. Prospect Magazine. 2006-06-25 [2011-06-10] (英语). 
  47. ^ Michael Slackman. Behind Ahmadinejad, a Powerful Cleric. IRVAJ English. 08-09-2006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2) (英语). 
  48. ^ Khamenei offers implicit support to Ahmadinejad. Google News. 12-05-2009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6) (英语). 
  49. ^ Africa can Learn from President Mahmoud Ahmadinejad. The African Executive. 2009-05-20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7) (英语). 
  50. ^ Pepe Escobar. Travels in Ahmadinejadland. Asia Times Online. 2005-09-15 [2011-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4) (英语). 
  51. ^ BBC: New Iran interior chief approved. BBC News. 2008-11-18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52. ^ M. Mahmood.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Gyan Publishing House. 2006年: 第174页. ISBN 8178355205 (英语). 
  53. ^ IBP USA. Iran Foreign Policy & Government Guide.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6年: 第94页. ISBN 0739783009 (英语). 
  54. ^ Depleted Iran cabinet meets after rejection of four by parliament. Khaleej Times Online. 2005-08-26 [201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8) (英语). 
  55. ^ 55.0 55.1 Edmund Blair. Results in Iranian Vote Seen as Setback for Ahmadinejad. The Washington Post. 2006-12-18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4) (英语). 
  56. ^ Moderate nut leading hardcore nut in Iran election. Hot Air. 2006-12-16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英语). 
  57. ^ Lt. Colonel James Zumwalt. Inmates Will Retain Control of Tehran's Insane Asylum. Family Security Matters. 09-05-2011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3) (英语). 
  58. ^ Ahmadinejad wins Iran presidential election. BBC News. 2009-06-13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59. ^ 59.0 59.1 59.2 Defiant Iran president takes oath. BBC News. 05-08-2009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60. ^ Iran The Presidency. photius.com.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2) (英语). 
  61. ^ Iran poll critics shun ceremony. BBC News. 03-08-2009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62. ^ Nasser Karimi. Iran's opposition calls for inauguration protests. Breitbart. 04-08-2009 [2011-06-13] (英语).  [失效链接]
  63. ^ Borzou Daragahi、Ramin Mostaghim. Iranian president fires two top officials; 2 more protesters reportedly killed. Los Angeles Times. 2009-07-27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3) (英语). 
  64. ^ Jay Deshmukh. Ahmadinejad 'sacks four Iran ministers'. Google News. 2009-07-26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4) (英语). 
  65. ^ آفتاب – باهنر: جلسات دولت نهم از این پس غیرقانونی است. Aftabnews.ir.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9) (波斯语). 
  66. ^ Ahmadinejad unveils new cabinet. Press TV. 2009-08-20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8) (英语). 
  67. ^ Iran backs first woman minister. BBC News. 03-09-2009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68. ^ 68.0 68.1 Iran's unemployment falls to 10.3 pct -minister. Reuters India. 2008-03-31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英语). 
  69. ^ Iran approves plan to lop three zeros off Rial. Press TV. 2009-09-16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7) (英语). 
  70. ^ Laura Secor. Letter from Tehran, The rationalist. The New Yorker. 2009-02-02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1) (英语). 
  71. ^ Robert Tait. “Economics is for donkeys”. New Stateman. 11-09-2008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英语). 
  72. ^ Agence France Presse. Iranian economists lash out at Ahmadinejad's policies. The Daily Star. 2006-06-16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3) (英语). 
  73. ^ Geopolitics casts pall on hobbled Iranian economy. USA Today. 05-09-2006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11) (英语). 
  74. ^ Kimia Sanati. Ahmadinejad held to election promises. Asia Times Online. 2007-08-24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75. ^ Ali Akbar Dareini. Iran's Discontent With Ahmadinejad Grows. The Washington Post. 2007-01-17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英语). 
  76. ^ Ahmadinejad slammed by outgoing economy minister. Google News. 2008-04-22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4) (英语). 
  77. ^ Martyrdom would solve Iran's economic woes: Ahmadinejad. Google News. 2008-08-24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4) (英语). 
  78. ^ Jon Leyne. Iran economy facing 'perfect storm'. BBC News. 2008-10-24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英语). 
  79. ^ Assembly of Experts to study economic reform plan: Rafsanjani. Tehran Times. 2008-08-23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2) (英语). 
  80. ^ Iran: Debate heats up over restructuring of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Organization. Payvand. 2006-10-18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6) (英语). 
  81. ^ Iran's leader taking over Oil Ministry temporarily, news agency says. CNN World. 2011-05-16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5月27日) (英语). 
  82. ^ Scott Peterson. Ahmadinejad calls on Iranian girls to marry at 16. CS Monitor. 2010-11-22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30) (英语). 
  83. ^ Robin B. Wright. Dreams and Shadows : the Future of the Middle East. Penguin Press. 2009年: 第321页. ISBN 0143114891 (英语). 
  84. ^ Robert Tait. Ahmadinejad urges Iranian baby boom to challenge west. The Guardian. 2006-10-23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4) (英语). 
  85. ^ Ebadi protests against Iran’s polygamy bill. Hindustan Times. 04-08-2008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6日) (英语). 
  86. ^ Video of Imam Reza Love Fund. Iran Negah. [2011-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英语). 
  87. ^ USA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ublications. Iran Country Study Guide. Int'l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5年: 第194–195页. ISBN 0739714767 (英语). 
  88. ^ World Report 2007. Human Rights Watch.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89. ^ Human Rights in Crises: A Summary for Jewish World Watch (PDF). Human Rights Watch. 02-06-2008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5) (英语). 
  90. ^ James Joyner. Horowitz Calls Ahmadinejad ‘Persian Hitler’. outsidethebeltway.com. 2007-09-23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英语). 
  91. ^ 91.0 91.1 Nazila Fathi. Students disrupt speech by Iran chief. Deseret News. 2006-12-12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英语). 
  92. ^ Frances Harrison. Crackdown in Iran over dress codes. BBC News. 2007-04-27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93. ^ Ahmadinejad Against Enforcement of Islamic Dress Code. Crethi Plethi. 2010-06-27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英语). 
  94. ^ Second Cultural Revolution in Iran. The Moderate Voice. 2007-06-16 [2011-06-14] (英语). 
  95. ^ صدور حکم بازنشستگی برای ۵۳ استاد دانشگاه علم و صنعت، ادوار نيوز. Gooya.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波斯语). 
  96. ^ New era of Iran - Sri Lanka relationship. Lakehouse Newspapers. 2008-04-29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5月2日) (英语). 
  97. ^ Students chant "death to dictator" against Ahmadinejad.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Resistance of Iran. 11-12-2006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7) (英语). 
  98. ^ Nazila Fathi. Students Cry 'Death to the Dictator' as Iranian Leader Speaks. New York Times. 2006-12-12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英语). 
  99. ^ 99.0 99.1 Michael Theodoulou. Protesters condemn Holocaust conference. The Scotsman. 2006-12-12 [2011-06-14] (英语). [永久失效链接]
  100. ^ 100.0 100.1 Protests, Uprisings, Civil Unrest. What in the World’s Going On?. Collapse Prepare. 2011-03-27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2) (英语). 
  101. ^ Robert Tait. Iranian students hide in fear for lives after venting fury at Ahmadinejad. The Guardian. 2006-12-18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9) (英语). 
  102. ^ Thomas R. Mattair. Global security watch--Iran: a reference handbook. ABC-CLIO. 2008年: 第108页. ISBN 027599483X (英语). 
  103. ^ Excerpts: Ahmadinejad conference. BBC News. 2006-01-14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英语). 
  104. ^ 104.0 104.1 Ahmadinejad: Pursuing nuclear weapons is politically backward. Muslim Herald. 2008-09-24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2月28日) (英语). 
  105. ^ Regina Anne Kelly. Energy supply and renewable resources. Infobase Publishing. 2007年: 第91页. ISBN 0816067686 (英语). 
  106. ^ Disarmament Documentation: 'Iran can now talk to world from vantage point of a nuclear state', Iran President Ahmadinejad, April 13, 2006. The Acronym Institute. 2006-06-13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0) (英语). 
  107. ^ Ahmadinejad:Iran nuke right non-negotiable. UPI. 2006-04-13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英语). 
  108. ^ Barak Ravid. Sources: UN watchdog hiding evidence on Iran nuclear program. Haaretz. 2009-08-19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9) (英语). 
  109. ^ Ali Akbar Dareini. Nuclear Inspections Are Curbed by Iran. The Washington Post. 06-02-2006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英语). 
  110. ^ Iran's Nuclear Program. The New Yok Times. 08-06-2011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111. ^ Mahmoud Ahmadinejad: 'Nuclear Issue of Iran Is Now Closed'. FOX News. 2007-09-26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8) (英语). 
  112. ^ David E. Sanger. Iran Test-Fires Missile With 1,200-Mile Range. The New York Times. 2009-05-20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3) (英语). 
  113. ^ Great Britain: Parliament: House of Commons: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Global security: Iran, fifth report of session 2007-08, report, together with formal minutes, oral and written evidence.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8年: 第35页. ISBN 0215513851. 
  114. ^ Charles Recknagel. Iran: Election Of Ahmadinejad Unlikely To Affect Nuclear Negotiations. Radio Free Europe. 2005-06-27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115. ^ Iran rebukes its prez over N-policy. Times Of India. 2008-06-19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英语). 
  116. ^ Ahmadinejad: Nations jealous of nuclear progress. CNN.com. 11-02-2008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英语). 
  117. ^ Ahmadinejad says he won't rule out an Iran nuclear bomb. CS Monitor. 2009-09-18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18. ^ US, France, Russia pledge support for Iran nuclear deal. Channel NewsAsia. 2009-10-25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5) (英语). 
  119. ^ Iran 'ready for nuclear agreement'. Al Jazeera. 2009-10-29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英语). 
  120. ^ Reza Derakhshi. Iran proposes big changes to draft atom deal: report. Reuters. 2009-10-29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4) (英语). 
  121. ^ 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伊朗前总统和伊朗情报部实施制裁. 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2023-09-19 [202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0) (中文). 
  122. ^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ran : Ahmadi-Nejad's tumultuous presidency.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2007年 (英语). 
  123. ^ دفاع از اظهارات احمدی‌نژاد عليه مسيحيت و يهود، آفتاب. Gooya. 07-06-2007 [201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9) (波斯语). 
  124. ^ Frances Harrison. Iran police move into fashion business. 02-01-2007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6) (英语). 
  125. ^ Ahmadinejad accused of indecency. BBC NEWS. 03-05-2007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英语). 
  126. ^ Ali Alfoneh. Ahmadinejad versus the Clergy. AEI.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英语). 
  127. ^ 127.0 127.1 Hooman Majd. The Ayatollah Begs to Differ : The Paradox of Modern Iran. Random House Inc. 2009年: 第79页. ISBN 0767928016 (英语). 
  128. ^ Iran President Ahmadinejad In Rows With 3 Leading Officials Read more on Newsmax.com: Iran President Ahmadinejad In Rows With 3 Leading Officials Important: Do You Support Pres. Obama's Re-Election? Vote Here Now!. Newsmax. 2008-04-23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英语). 
  129. ^ Ahmadinejad Attacks Haddad Adel. Iran Press Service. 2008-04-23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英语). 
  130. ^ Haddad-Adel: Constitution not violated. Press TV. 2008-04-23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7) (英语). 
  131. ^ Ahmadinejad and Haddad Face off. Rooz Online. 2008-04-27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21日) (英语). 
  132. ^ Statement: Mr Ali Kordan. University of Oxford. 2008-08-15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17) (英语). 
  133. ^ Fake Oxford Degree Minister Fired. Sky News. 04-11-2008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7) (英语). 
  134. ^ Iran minister sacked over forgery. BBC News. 04-11-2011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135. ^ Nazila Fathi. Minister’s Dismissal Is Setback for Iranian Leader. New York Times. 04-11-2008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36. ^ Iran examines missing oil revenue. UPI. 2009-02-16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英语). 
  137. ^ Iran looks into missing $1B oil money. Press TV. 05-02-2009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6日) (英语). 
  138. ^ Majlis searching for $1B missing oil money. Press TV. 2009-02-15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25日) (英语). 
  139. ^ Ahmadinejad Administration Approves Merger Of 8 Ministries. Inside of Iran. 11-05-2011 [2011-06-15] (英语).  [失效链接]
  140. ^ Ahmadinejad criticised for firing three Iran Cabinet ministers. Yahoo News. 2011-05-15 [2011-06-15] (英语). [失效链接]
  141. ^ Iranian lawmakers seek Ahmadinejad's impeachment - TV. RIA Novosti. 2011-05-17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2) (英语). 
  142. ^ 142.0 142.1 Is Ahmadinejad on His Way Out?. Inside Iran. 2011-05-25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英语). 
  143. ^ Thomas Erdbrink. Ayatollah: Iran’s president ‘bewitched’ by senior aide. The Washington Post. 2011-05-16 [2011-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44. ^ 144.0 144.1 Tehran court finds Iran minister guilty of fraud. Tehran Times. 2009-07-27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145. ^ ماجرای 'اتاق امن' و محکومیت وزیر صنایع ایران. BBC. 2009-07-27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3) (波斯语). 
  146. ^ 146.0 146.1 Nazila Fathi. Ahmadinejad loses favor with Khamenei, Iran's top leader. New York Times. 07-01-2008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英语). 
  147. ^ 147.0 147.1 147.2 Geneive Abdo. Clash Over Mashaei Reveals Fissures Within the Iranian Regime. Huffpost. 2011-04-26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英语). 
  148. ^ Ahmadinejad gets key endorsement as Iran president. China Daily. 04-08-2009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英语). 
  149. ^ Damien McElroy. Ayatollah Ali Khamenei backs Mahmoud Ahmadinejad in address at Friday prayers. Telegraph. 2009-06-19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50. ^ 150.0 150.1 150.2 Saeed Kamali Dehghan. Ahmadinejad allies charged with sorcery. The Guardian. 2011-05-05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0) (英语). 
  151. ^ 151.0 151.1 Ali Akbar Dareini. Iranian lawmakers warn Ahmadinejad to accept intelligence chief as political feud deepens. 1310 News. [2011-06-16] (英语). [失效链接]
  152. ^ 152.0 152.1 152.2 Borzou Daragahi. Spy flap weakens Iranian President Mahmoud Ahmadinejad. Los Angeles Times. 02-05-2011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9) (英语). 
  153. ^ 153.0 153.1 Scott Peterson. Iran's Ahmadinejad survives worst storm of his presidency. CS Monitor. 09-05-2011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54. ^ Saeed Kamali Dehghan. Iran's supreme leader tells Ahmadinejad: accept minister or quit. The Guardian. 06-05-2011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3) (英语). 
  155. ^ Amir M. Haji-Yousefi. Iran's Foreign Policy during Ahmadinejad: From Confontation to Accommodation (PDF).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15) (英语). 
  156. ^ Daniel Christopher Jones. Iran & Venezuela make stand against US. GDS Publishing. 2009-11-26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7) (英语). 
  157. ^ Ecuador vows to expand ties with Iran. Press TV. 2010-09-30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3) (英语). 
  158. ^ Ahmadinejad blames West for AIDS. Jerusalem Post. 2008-07-29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16日) (英语). 
  159. ^ Iran president says U.N. sanctions unlikely. CNN. 2006-04-24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30日) (英语). 
  160. ^ President says Zionist Regime of Israel faces deadend. Presidency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News Service. 03-06-2008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6) (英语). 
  161. ^ Hossein Jaseb、Fredrik Dahl. Ahmadinejad says Israel will "disappear". Reuters. 03-06-2008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英语). 
  162. ^ Jonathan Steele. Lost in translation. guardian.co.uk. 2008-06-14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英语). 
  163. ^ Nazila Fathi. U.N. Scrutiny Won't Make Iran Quit Nuclear Effort, President Says. New York Times. 2006-01-15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4) (英语). 
  164. ^ Holocaust comments spark outrage. BBC News. 2005-12-14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2) (英语). 
  165. ^ Germans Protest Against Ahmadinejad, Racism As Cup Opens. Deutsche Welle. 11-06-2006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8). 
  166. ^ Text of Mahmoud Ahmadinejad's Speech. New York Times. 2005-10-30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9) (英语). 
  167. ^ Diplomats walk out as Ahmadinejad rails against Israel in UN. Haaretz. 2009-09-24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2) (英语). 
  168. ^ Luke Harding、Denis Campbell. Iran team face mass protest. The Guardian. 11-06-2006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7) (英语). 
  169. ^ Steven Erlanger. Israel Wants West to Deal More Urgently With Iran. New York Times. 2006-01-13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8) (英语). 
  170. ^ NCC Condemns Ahmadinejad’s Holocaust Statement. NCC News Service. 2005-12-16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7) (英语). 
  171. ^ Ophelie Namiech. How a nice Jewish girl met Iranian madman Mahmoud Ahmadinejad. NY Daily News. 02-10-2009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0) (英语). 
  172. ^ Ahmadinejad's speech @ Columbia university – a transcript. 2007-09-25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英语). 
  173. ^ Iranian leader 'not anti-Semite'. BBC News. 2011-09-21 [201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英语). 
  174. ^ Ian Black.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are 'doomed to fail', says Ahmadinejad. The Guardian. 03-09-2010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8) (英语). 
  175. ^ Parisa Hafezi. Iran's Ahmadinejad calls on Palestinians to fight on. Reuters. 03-09-2010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6). 
  176. ^ Mid-East talks doomed, says Iranian leader Ahmadinejad. BBC. 03-09-2010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77. ^ Ahmadinejad pours scorn on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Telegraph. 03-09-2010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5) (英语). 
  178. ^ Iran continues back-and-forth barbs with Palestinians over peace talks. CNN. 05-09-2010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23) (英语). 
  179. ^ John Lyons. Progress of Middle East peace talks 'a surprise'. The Australian. 06-09-2010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4) (英语). 
  180. ^ Ahmadinejad to throw rocks at Israeli border. The Jerusalem Post. 2010-09-28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7) (英语). 
  181. ^ Ahmadinejad to throw stones at Israel; Will the IDF open fire?. Israelmatzav. 2010-09-29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82. ^ Assad to Ahmadinejad: 'Don't visit southern Lebanon'. The Jerusalem Post. 2010-09-29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6) (英语). 
  183. ^ Iran's Ahmadinejad feted by crowd in southern Lebanon. BBC. 2010-10-14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184. ^ Hugh Macleod. Hezbollah gives Ahmadinejad a hero's welcome in southern Lebanon. The Guardian. 2010-10-14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英语). 
  185. ^ Elizabeth A. Kenndy、Bassem Mroue. Ahmadinejad Boosts Hezbollah With Lebanon Visit. Huff Post. 2010-10-13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7) (英语). 
  186. ^ Ahmadinejad Says Iran May End Enrichment. CBS News. 2010-09-25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2) (英语). 
  187. ^ Barack Obama condemns Mahmoud Ahmadinejad's UN speech. BBC News. 2010-09-25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英语). 
  188. ^ In Beirut, Iranian President Ahmadinejad Reiterates 9/11 Conspiracy, Accuses the West in Al-Hariri Assassination. Memri. 2010-10-18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英语). 
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
官衔
前任者:
侯赛因·塔赫里
为东阿塞拜疆省省长
阿尔达比勒省省长
1993年-1997年
继任者:
贾瓦德·内加朗德赫
前任者:
穆罕默德-哈桑·马利克迈达尼
德黑兰市长
2003年-2005年
继任者:
穆罕默德-巴盖尔·加利巴夫
前任者:
穆罕默德·哈塔米
伊朗总统
2005年-2013年
继任者:
哈桑·鲁哈尼
政党职务
前任者:
迈赫迪·查姆兰
伊斯兰伊朗建筑联盟党魁
2004年-
现任
外交职务
前任者:
阿卜杜勒-阿齐兹·布特弗利卡
十五国集团主席
2006年-2010年
继任者:
马欣达·拉贾帕克萨
优先级
前任者:
阿里·哈梅内伊
伊朗最高领袖
伊朗继任顺序
伊朗总统
继任者:
阿里·拉里贾尼
伊朗议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