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屿

台灣澎湖群島之一

西屿,西方文献称为渔翁岛(Pescadores),是位于台湾澎湖群岛中的第二大岛,总面积约为18.7148平方公里,西屿乡的横礁村和白沙乡的通梁村以跨海大桥相连接。[1]

西屿
西屿
绰号:渔翁岛
西屿在台湾的位置
西屿
西屿
地理

西屿位置图
位置台湾海峡
坐标23°36′29″N 119°30′43″E / 23.607931°N 119.511966°E / 23.607931; 119.511966坐标23°36′29″N 119°30′43″E / 23.607931°N 119.511966°E / 23.607931; 119.511966
群岛澎湖群岛
面积17.84平方千米(6.89平方英里)
海岸线56.543千米(35.1342英里)
最高海拔52米(171英尺)
管辖
澎湖县
西屿乡
人口统计
人口8,173
族群汉人

名称由来 编辑

 
日军于1895年3月25日占领澎湖渔翁岛后升旗。

西屿得名之因位于澎湖本岛的西边,所以被称为“西屿”,西屿的别称为“渔翁岛”,是因为自古台湾海峡的渔产就极为丰富,有许多的渔船在西屿的西边海域进行作业,捕鱼的人员和船只数量极多,17世纪初,渔翁岛(Pescadores)成为荷兰人澎湖群岛的通称,其中《热兰遮城日记》即出现许多澎湖的地名与岛名,1726年《新旧东印度公司志》所收录的(福尔摩沙岛与渔翁群岛图)中,就有标示出包括Piscadores(渔翁群岛,指澎湖群岛)、Pehou(白沙岛)、渔翁岛(西屿)等岛屿,往后西方地图绘制者也沿袭此一命名原则。[2]

18世纪初期,在1819年的《澎湖群岛图》中,西屿则拼为Sisseyu。在中文文献或官方的文书中,则在1630年以后的《皇明世法录》收录<彭湖图说>一文以西屿、西屿头等地名称呼,后续《澎湖纪略》、《澎湖续编》、《澎湖厅志》等书也都以“西屿”称呼岛屿。

1860年代以后,台湾陆续开放淡水、安平、鸡笼、打狗等通商口岸,台湾、澎湖又成为外国战争或贸易的攻略目标。外国海图多出现渔翁岛之名以代表西屿,渔翁岛名称则是1875年以后,才开始被清廷官方或民间使用。

地理环境 编辑

西屿距马公最近处仅约四海里。与澎湖本岛、白沙岛环抱而成南北各有出口,北方出口由左方白沙岛通梁前之白沙礁与右方渔翁岛横礁东之流连礁,紧封海面,中有水道一线称“吼门水道”,南方出口由右方渔翁岛之内垵东头与左方风柜尾外之虎井屿、桶盘屿、四角屿、鸡笼屿层层屏障,形成天然良好避风港。

西屿的总面积为18.7148平方公里,西屿乡的横礁村和白沙乡的通梁村以跨海大桥相连接。

行政区划 编辑

根据澎湖县政府所提供的2008年7月份户数与人口数统计表,可得知西屿乡的总户数为2681户,总人口数为8173人。西屿乡又分为二崁、大池小门、内垵、外垵、合界、池西、池东、竹湾、赤马、横礁,总共11村。

旅游 编辑

古迹 编辑

自然景观 编辑

位在小门屿的西北边海岸,是一个外型类似鲸鱼头部的海蚀洞。

牛心山位于澎湖县西屿乡,为澎湖古八景之一。远远看外形酷似牛心,因而得名。原为一个与西屿分离的玄武岩方山地形,后经海水堆积作用而和陆地相连,是一陆连岛。 牛心山地形为两层玄武岩层中夹着一层砂岩与一层页岩,平均高度约数十米。

玄武岩柱指的就是当熔岩流爆发后遇到海水,便快速地冷却收缩凝固成类似六角状的玄武岩柱,这样的特殊地形在澎湖到处都可以看到,像是桶盘屿、虎井屿皆可见到。大菓叶的柱状玄武岩柱和其他玄武岩柱最大的不同是,它的颜色是呈现偏土黄色的,是因为此处的玄武岩柱长期被覆盖在表土之下。会被发现的原因为,日治时期为了交通便利,决定在大菓叶建造码头。当时就在玄武岩柱所在处挖土造港,却意外地使这一片一直沉睡在地底的玄武岩柱曝光。

公共设施 编辑

图片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西嶼. 澎湖知识服务平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2. ^ 西〈福爾摩沙與漁翁群島圖〉. 藏品资料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