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夏埃尔·哈内克
米夏埃尔·哈内克(德语:Michael Haneke,德语发音:[ˈhaːnəkə];1942年3月23日—),奥地利电影导演,生于德国慕尼黑。米夏埃尔·哈内克的作品可分为奥地利时期跟法国时期,以社会议题而闻名于世[1]。他的法国时期有两部作品获得大奖:2001年的《钢琴教师》为他拿下第54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以及双料最佳男、女演员),2005年的《隐藏摄影机》拿下第5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在2005年的欧洲电影奖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Daniel Auteuil)、最佳剪辑等等奖项。2009年以《白丝带》在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2012年他以《爱·慕》再度斩获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也是三年内第二度获得该奖,成为史上第7位获得两次金棕榈奖的导演[3]。
米夏埃尔·哈内克 Michael Haneke | |||||||||||||||||||||||
---|---|---|---|---|---|---|---|---|---|---|---|---|---|---|---|---|---|---|---|---|---|---|---|
导演 | |||||||||||||||||||||||
国籍 | 奥地利 | ||||||||||||||||||||||
出生 | |||||||||||||||||||||||
职业 | 导演 | ||||||||||||||||||||||
活跃年代 | 1974年至今 | ||||||||||||||||||||||
人物译名 | |||||||||||||||||||||||
中国大陆 | 米夏埃尔·哈内克 · 迈克尔·哈内克 | ||||||||||||||||||||||
台湾 | 麦可·汉内克 | ||||||||||||||||||||||
香港 | 米高·汉尼卡 | ||||||||||||||||||||||
新加坡 | 麦克·汉内克 | ||||||||||||||||||||||
马来西亚 | 米高·汉尼卡 | ||||||||||||||||||||||
|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哈内克于1942年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父母是德国演员与导演弗里茨·汉内克和奥地利女演员Beatrix von Degenschild,但他的父亲在战后无法回到奥地利,于是他的母亲与一位犹太裔作曲家亚历山大·史坦布雷赫(Alexander Steinbrecher)再婚。他曾受纳粹迫害,回到维也纳后成为了城堡乐团(Burgtheater)的音乐总监。哈内克由他的阿姨在位于维也纳以南五十公里处的乡下抚养长大。在哈内克小时候,他的阿姨就希望他学习钢琴,因为在那个年代,小资产阶级的男孩学习钢琴是一种社会风气。不过对此他一开始非常排斥,直到有一次他听到了韩德尔的《弥赛亚》,从此喜欢上了古典音乐。哈内克还在一次采访中提及,他在“青春期的压力还没那么大时”曾有过做牧师的志向,虽然他们家从不上教堂。到了青春期时,他极度讨厌学校的一切形式,这时他的创作兴趣他又转向了诗歌,但他从不给他的男性朋友欣赏。[4]在十五岁时,他因《群魔》而喜欢上了陀斯妥耶夫斯基。[4]在通过大学会考后,他选择了哲学系。[5]但在学业一次研讨会中,有一位学生以严谨的论文质疑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这让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成为一名哲学家,他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这让他“挺沮丧的”。哈内克于大学第四年结婚,他也因此开始工作。一开始,他在工厂做工,然后做了司机,最后在邮局的柜台工作。同时他还为电台和报社工作。1967年,哈内克经过父亲的介绍进入了位于巴登-巴登的德国电视二台(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 ZDF)实习,为期三个月。
导演生涯
编辑哈内克在1974年拍摄了他的首部电视电影《接下来......》,剧本改编自詹姆斯·桑德斯的广播剧剧本《利物浦之后》(After Livepool)。1975年,他拍摄了第二部作品《大型垃圾》(Sperrmüll),片名指的是政府规定的垃圾分类,也是一种隐喻。哈内克自己说,到结尾时,这个大型垃圾并不只指一般意义的垃圾,而是直指主角。但这部作品连他自己都觉得很烂[6]。第二年,他执导了由西南电视台和奥地利广播集团共同制片的电视电影《去湖三条路》,这部电影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英格伯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的小说[6]。1979年,哈内克拍摄了他的首部个人电影《旅鼠》(Lemminge),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哈内克的原创。电影被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阿卡迪亚(Arkadien)”和“伤痕(Verletzungen)”。这部电影中的许多场面在当时都是大胆的尝试,如性行为和堕胎,但制片方在阅读剧本时没有对此任何修改的意见。1989年,哈内克拍摄了他的第一部荧幕处女作《第七大陆》(Der siebente Kontinent),这也是他的“冰川三部曲”的开章。
三年后,哈内克执导备受争议的电影《班尼的录像带》(Benny's Video),并因此成名。哈内克在2001年获得生涯首次重大且关键的成功,执导电影《钢琴教师》。它在2001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赢得了评审团大奖,伯努瓦·马西莫勒(Benoît Magimel)和伊莎贝尔·于佩尔也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和女演员奖。朱丽叶·比诺什表示有兴趣与他一起工作后[7],他与她两度合作,例如2000年的《错误密码》(Code inconnu : Récit incomplet de divers voyages)与2005年的《隐藏摄影机》(Caché)。哈内克经常与德国演员乌尔里希·穆埃和苏珊娜·罗莎合作,他们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伴侣。2006年,哈内克在巴黎国家歌剧院执导了他的首部歌剧作品《唐璜》。[8]
2009年,他执导的电影《白丝带》在200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并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和影评人费比西奖。这部电影背景为1913年德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当地发生奇怪的事件,描绘了一个类似法西斯般的氛围,当时孩子受到严格的规范,并受到大人严厉的惩罚,奇怪的死亡事件相继发生。戛纳电影节评委会授予了汉内克金棕榈奖,当时主席为伊莎贝尔·于佩尔,成员包含艾莎·阿基多、哈尼夫·库瑞席(Hanif Kureishi)和罗宾·怀特·潘等人。2012年,他执导的电影《爱·慕》也赢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9][10]。因此,汉内克已经赢得了两次金棕榈奖,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今村昌平、达内兄弟、比利·奥古斯特(Bille August)、艾褔·史约柏格(Alf Sjöberg)与埃米尔·库斯图里察齐名。
米夏埃尔·哈内克认为电影应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想像和自我反思的空间。哈内克认为,电影包含太多的细节和道德上的纯洁来盲目地消费观众。对于观众来说,往往难以确定哈内克电影表达出的理念和确切传达的讯息[11]。
他的多部电影都有一个刻板的资产阶级夫妇,称为安娜/安妮和乔治,例如《第七大陆》(Der siebente Kontinent)、《班尼的录像带》(Benny's Video)、《大快人心》(Funny Games)、《错误密码》(Code inconnu : Récit incomplet de divers voyages)、《恶狼年代》(Le Temps du loup)、《隐藏摄影机》(Caché)、《趣味游戏》、《爱·慕》(法语:Amour)。这对夫妻的身份以及演员在不同电影中持续改变。有时,他们的姓氏为洛朗。
他执导的2012年电影《爱·慕》被奥地利选定为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代表,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2],并且顺利赢得该奖项。
2018年,哈内克开始执导由德国制片公司UFA制片的英语剧集《凯文之书》(Kelvin's book),不过目前处于搁置状态。[13][14]
舞台剧
编辑他执导过许多舞台剧,其中包括在柏林、慕尼黑和维也纳等地演出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与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的作品。2006年,他担任歌剧导演,于巴黎国立歌剧院首演莫扎特的歌剧《唐·乔望尼》,当时巴黎剧院的总经理是杰拉德·莫蒂埃(Gerard Mortier)[15]。2012年,他在纽约市歌剧院指挥歌剧《女人皆如此》。2013年在马德里皇家剧院实现了演出[16]。
作品主题
编辑作品
编辑电影
编辑- 1974年:《接下来......》
- 1975年:《大型垃圾》(Sperrmäull)
- 1976年:《去湖三条路》(Drei Wege zum See)
- 1979年:《旅鼠》(Lemminge)
- 1983年:《变奏曲》(Variation - oder Daß es Utopien gibt, weiß ich selber!)
- 1984年:《谁是埃德加·爱伦》(Wer war Edgar Allan?)
- 1986年:《未婚女子》(Fraulein - Ein deutsches Melodram)
- 1989年:《第七大陆》(Der siebente Kontinent)
- 1992年:《班尼的录像带》(Benny's Video)
- 1993年:《叛乱》(Die Rebellion)
- 1994年:《机遇编年史的七十一块碎片》(71 Fragmente einer Chronologie des Zufalls)
- 1997年:《大快人心》(Funny Games 1997)
- 1997年:《城堡》(Das Schloß)
- 2000年:《巴黎浮世绘》(Code inconnu : Récit incomplet de divers voyages)
- 2001年:《钢琴教师》(La Pianiste)
- 2003年:《恶狼年代》(Le Temps du loup)
- 2005年:《隐藏摄影机》(Caché)
- 2007年:《趣味游戏》(Funny Games 2007)
- 2009年:《白丝带》(Das weiße Band)
- 2012年:《爱·慕》(Amour)
- 2017年:《快乐结局》(Happy End)
电视剧
编辑- 《凯文之书/凯文的书卷》(Kelvin's book)
参考资料
编辑- ^ Wray, John. Minister of Fear..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September 23, 2007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 组图:《愛·慕》导演米夏埃尔·哈内克领金棕榈大奖. 新浪. 2012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 ^ Awards 2012. Cannes. [2012-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 ^ 4.0 4.1 米榭·席俄塔,菲利浦·胡耶. 哈内克论哈内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4: 2–8. ISBN 978-7-5192-0545-4.
- ^ 米榭·席俄塔,菲利浦·胡耶. 哈内克论哈内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4: 9. ISBN 978-7-5192-0545-4.
- ^ 6.0 6.1 米榭·席俄塔,菲利浦·胡耶. 哈内克论哈内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4: 39. ISBN 978-7-5192-0545-4.
- ^ Sight & Sound | Code Unknown (2000). BFI. 2010-07-08 [201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2).
- ^ 米榭·席俄塔,菲利浦·胡耶. 哈内克论哈内克.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4: 248. ISBN 978-7-5192-0545-4.
- ^ 2012 Official Selection. Cannes.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5).
- ^ Cannes Film Festival 2012 line-up announced. timeout. [2012-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0).
- ^ Michael Haneke Interviewed by Alexander Kluge - News und Stories (eng subtitles by dctp). ProSiebenSat.1 Media. 2008-06-23 [201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 ^ Hanke's Amour geht für Österreich ins Oscar Rennen. Der Standard.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 ^ Michael Haneke’s ‘Kelvin’s Book’ Has Been Shelved. World of Reel. 2019-08-19 [2024-12-01] (美国英语).
- ^ Bakare, Lanre. Oscar-winning director Michael Haneke to make 10-part TV series. The Guardian. 2018-01-31 [2024-12-01]. ISSN 0261-3077 (英国英语).
- ^ Opera News > The Met Opera Guild. Metoperafamily.org. [201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3).
- ^ George Loomis. "Giving Così fan tutte a Little Extra Gravity".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3-05 [2019-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相关文献
编辑- Catherine Wheatley: Michael Haneke's Cinema: The Ethic of the Image, New York: Berghahn Books, 2009, ISBN 1-84545-722-6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ichael Haneke. Special Issue of Modern Austrian Literature. 43.2, 2010.
外部链接
编辑- 米夏埃尔·哈内克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
- 米夏埃尔·哈内克在豆瓣上的资料(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