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娘子乐队

(重定向自铁娘子乐队

铁娘子(英语:Iron Maiden,或译为铁处女)是一个出身于英国伦敦重金属乐队,由原吉普赛之吻英语Gypsy's Kiss微笑者英语Smiler的贝斯手史提夫·哈里斯英语Steve Harris (musician)于1975年成立。截至2015年已发行16张录音室专辑、11张现场专辑、4张迷你专辑和7张精选辑。

铁娘子
2008年的铁娘子
乐队
英文名Iron Maiden
音乐类型重金属音乐[1]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的乐队之一)
出道地点 英国·伦敦·莱顿
活跃年代1975年至今
唱片公司
网站www.ironmaiden.com
相关团体
现任成员
已离开成员
请见 离任成员
奖项
格莱美奖

身为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的先驱,铁娘子在80年代早期开始取得商业上的成功。经过多次阵容的调整,该团发行了有多张专辑且获得英国与美国的白金或黄金唱片认证。其中包括1982年的《兽名数目英语The Number of the Beast (album)》、1983年的《残破心神英语Piece of Mind》、1984年的《力量之奴英语Powerslave》、1985年的现场专辑《死后复生英语Live After Death》、1986年的《似曾相识英语Somewhere in Time (Iron Maiden album)》与1988年的《生生不息英语Seventh Son of a Seventh Son》。自1999年主唱布鲁斯·迪金森和吉他手艾德里安·史密斯英语Adrian Smith回归,乐队的人气复苏[2]。2010年发行专辑《终极边境英语The Final Frontier》在28个国家的唱片排行榜夺冠,获得广泛好评。2015年9月4日发行第16张录音室专辑《灵书英语The Book of Souls》。

在缺乏主流或电台支持的情况下[3],铁娘子仍成为重金属乐界最成功与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根据英国《观察家报》在2015年的报告,该乐队在全世界已经累积销售九千万张唱片[4]。2002年获得“艾佛·诺维洛奖”国际成就奖。截至2013年10月,他们在过去35年间完成超过两千场公开演出。他们是世界上首先拥有私人巡演广体客机、并由成员担任机长驾驶的乐队[5]

历史 编辑

成立初期(1975-1978年) 编辑

 
1976年,铁娘子在伦敦东区的车马俱乐部首次亮相。[6]

1975年圣诞节,刚离开微笑者的史提夫·哈里斯成立了铁娘子乐队。哈里斯命名该乐队的灵感来自于当时他刚看过的一部电影《铁面人英语The Man in the Iron Mask (1939 film)》,该电影改编自大仲马的著作《布拉热洛纳子爵》,因此他就以中世纪刑具铁娘子来命名[7]。铁娘子的创始团员共有5位,贝斯手:史提夫·哈里斯、主唱:保罗·戴、鼓手:罗恩·马休、双吉他手:泰瑞·兰斯和戴夫·苏利文。1976年5月1日,经过5个月的排练,乐队在伦敦车马俱乐部英语The Cart and Horses Pub首次登台演出[8],之后在圣尼古拉大厅演出[9]

然而,乐队的创始阵容并未维持太久,在70年代曾有12种不同的组合。最先离开的是主唱保罗·戴,他因“在舞台上缺乏能量与魅力”而遭开除[10]。丹尼斯·威尔科克成为第二任主唱,他是的乐迷,所以会在演唱会的现场玩火、涂浓妆及玩弄假血液[10]。威尔科克的朋友戴夫·莫瑞受邀加入后,另外两位吉他手泰瑞·兰斯和戴夫·苏利文接着也离开[11]。这造成了哈里斯在1976年将乐队暂时解散[11],但是没多久又合而为一,而此时莫瑞是唯一的吉他手。此后,哈里斯和莫瑞成为参与所有铁娘子专辑录制的元老团员。

 
史提夫·哈里斯和戴夫·莫瑞,他们两人是参与所有铁娘子专辑录制的元老团员。

1977年,铁娘子又招募一位吉他手鲍伯·索耶,但他因为经常在台上用牙齿弹吉他而遭开除[12]。成员的冲突情形也再度发生:吉他手莫瑞与主唱威尔科克之间意见不合,导致哈里斯将莫瑞开除[13];另外他也开除了鼓手罗恩·马休[8]。11月,新成员加入阵容:键盘手东尼·莫尔、吉他手泰瑞·瓦普蓝与鼓手贝利·柏基斯。乐队在景宁镇的桥屋进行演出,但表现非常糟糕[14],于是贝利·柏基斯遭开除,鼓手换成道格·桑普森[15]。因为哈里斯觉得键盘乐器不适合铁娘子,所以键盘手东尼·莫尔也遭开除[15]。几个月后,主唱威尔科克因不满乐队决策而退出,戴夫·莫瑞则回到乐队里[16]。由于莫瑞喜欢担任主奏吉他,不认同此决策的泰瑞·瓦普蓝也遭开除[8]

乐队至此只剩下史提夫·哈里斯、戴夫·莫瑞和道格·桑普森三人,他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排练并寻觅新主唱[17]。1978年11月,乐队在莱顿斯通的红狮酒吧遇上保罗·迪安诺;成员们惊艳于他的歌声,随后他成为了第三任主唱[18]。史提夫·哈里斯曾说:“保罗的声音有种特质,有点刺耳,或者随便你怎么形容,反正这使他的声音有很大优势”[19]。此时,戴夫·莫瑞又是唯一的吉他手。史提夫·哈里斯说:“戴夫是个绝佳的乐手,他可以自己一个人弄出一大堆超棒的乐句。我一直想要找第二个人来组成双吉他编制,但真的很难找到配得上戴夫的人”[20]

唱片合约与早期作品(1978-1981年) 编辑

 
1980年的保罗·迪安诺和史提夫·哈里斯。他们正在替犹大祭司不列颠钢片之旅英语British Steel Tour演唱会暖场。

在1978年初,已经成立三年的铁娘子开始录制第一张试听带,团员在剑桥的宇宙空间录音室录了四首乐曲[21],寄望这张作品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21]。铁娘子首先把成品寄给尼尔·凯英语Neal Kay,他是伦敦“音乐屋英语Soundhouse”知名的重金属DJ,也是后来形成“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的重要推手之一[22]。尼尔·凯听过试听带后,开始在“音乐屋”固定播放。其中一曲〈徘徊者〉受到现场观众喜爱,在票选中登上“尼尔·凯之重金属音乐排行榜”第一名,也就是刊登在《声响英语Sounds (magazine)》杂志上、当时英国音乐圈著名的百强周榜[23]。试听带副本也寄给罗德·史墨伍德英语Rod Smallwood,他随即成为铁娘子的经纪人[24]。乐队借此提升了知名度,并获得EMI集团的青睐。11月9日,铁娘子将这卷试听带取名为《音乐屋录音带英语The Soundhouse Tapes》发行[25]。因乐队对〈奇异世界〉的制作成效不满意,它只收录了三首乐曲[26]。全部五千卷拷贝在一个月内销售一空[27]

1979年12月,铁娘子正式获得EMI集团的唱片合约[28]。乐队曾邀请戴夫·莫瑞的童年好友艾德里安·史密斯加入[29],但史密斯正忙着于自己的顽童英语Urchin (band)而回绝了。之后找到了丹尼斯·斯特拉顿加入,担任第二吉他手[30]。不久后,鼓手道格·桑普森因健康问题退出。在斯特拉顿的引介下,遗缺由前参孙英语Samson (band)鼓手克莱夫·伯尔递补[31]。1980年,EMI集团为了测试市场反应而发行合辑《给妈妈听的重金属英语Metal for Muthas》,里面收录了“英国重金属新浪潮”中几个乐队的作品,以及铁娘子的〈圣殿英语Sanctuary (Iron Maiden song)〉和〈怒童〉两曲[32]。发行后获得成功销量,同时举行了近三十支乐队的联合宣传巡演:给妈妈听的重金属之旅英语Metal for Muthas Tour。这张合辑最终掀起著名的“英国重金属新浪潮”,金属乐瞬间成为欧美各大唱片公司和媒体追逐的对象,并使铁娘子成为该音乐运动的领导乐队之一[33]

1980年,铁娘子成为继何许人之后,第二组在指标性节目“流行之巅”演出完整演唱会的乐队。4月14日,在史提夫·哈里斯的创作主导下,铁娘子发行首张录音室专辑《铁娘子英语Iron Maiden (album)》,登上英国专辑排行榜第4名[34]。除登上MTV首播的主打歌〈铁娘子〉外,也收录了〈自由奔跑〉、〈飞越万年〉和〈歌剧魅影〉等日后成为经典的乐曲(〈圣殿〉在英国的首发版本中并未出现,但是有收录在美国发行的版本以及之后的再发行版本)。同时,乐队展开巡演:铁娘子之旅英语Iron Maiden Tour。期间也担任吻的揭密之旅英语Unmasked Tour、和犹大祭司不列颠钢片之旅英语British Steel Tour巡演暖场团,足迹远至意大利、德国、比利时、法国、荷兰、瑞典、丹麦、挪威,累积观众数达三十五万人。此时,因创造力与个性上的分歧,丹尼斯·斯特拉顿遭开除[35]。10月,已解散顽童的艾德里安·史密斯加入。

1981年2月2日,发行第二张录音室专辑《杀手英语Killers (Iron Maiden album)》,登上专辑榜第12名。这张专辑收录许多已完成的旧作,因此只有〈浪子回头〉与〈莫尔格街凶杀案〉是新歌[36]。后者的曲名灵感来自爱伦·坡的同名短篇小说[37]。因乐队对首张专辑的制作人非常不满意[38],这次改与经验丰富的知名制作人马丁·伯奇英语Martin Birch合作[39],他将持续参与铁娘子之后十张专辑的制作,直到1992年退休为止[40]。专辑发行后,展开第二次、也是生涯首次的世界巡演:杀手之旅英语Killer World Tour,成为英国当地的头条新闻。这次巡回也包括在美国的首场演出,分别为犹大祭司与幽浮英语UFO (band)开场[41]

获得成功(1981-1985年) 编辑

 
第四任主唱布鲁斯·迪金森。

自1981年起,保罗·迪安诺的自我毁灭行为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吸食古柯碱和酗酒[8]。他后来坦承:“我不是只有吸一点古柯碱,而是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停的在吸...乐队对我的承诺过了几个月、几年都没达成,我知道我没法完成巡回,行程太多了”[42]。他的演出开始每况愈下,在杀手之旅后就遭开除[43]。乐队立即着手寻找新的主唱[44]

雷丁音乐节英语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与经纪人开会后[45],1981年9月,前参孙的主唱布鲁斯·迪金森试音后加入铁娘子[44]。他随后与乐队进行一个小型的巡回演唱会,包括意大利[43]。在某些场次,他们特别演唱了几首即将发行的专辑新曲:〈被诅咒的孩子们〉、〈金合欢22街〉,向乐迷推介他们正在进行的乐风走向[46]

1982年3月22日,发行第三张录音室专辑《兽名数目英语The Number of the Beast (album)》,登上英国专辑榜第1名[47],同时在奥地利、荷兰、瑞典登上排行榜前十名,在美国也获得白金唱片的百万销量认证[48]。尽管迪金森贡献了新曲〈被诅咒的孩子们〉、〈密谍〉和〈亡命山丘英语Run to the Hills〉的创作,但当时仍存在参孙的合约效力,因此他的名字无法列入词曲创作者中[49]。之后他们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巡回演唱会:野兽大道之旅英语The Beast on the Road,足迹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与澳大利亚等国家,包括雷丁音乐节。此时《纽约时报》报导,《兽名数目》已在全球卖出一千四百万张,铁娘子跻身为国际知名乐队[50]。然而,野兽大道之旅在美国引起了争议。因为新专辑同名歌曲的关系,乐队的演出遭到社会保守团体抗议阻挠而告吹,他们宣称铁娘子是魔鬼、撒旦教教徒[48]。另一批基督教行动主义团体也公开烧毁铁娘子的(同时还有奥兹·奥斯本的)专辑以示抗议[51]

1982年12月,克莱夫·伯尔因个人以及演唱会行程安排的问题而离团,他的位子由前信任英语Trust (French band)鼓手尼可·麦布莱恩递补[52]。尽管哈里斯表示开除的原因是“分心于其他乐队外的活动”[53],但伯尔不同意这点,认为把他开除是不公平的[54]。乐队随后到巴哈马罗盘点录音室英语Compass Point Studios制作新专辑[55]。1983年5月16日,发行第四张录音室专辑《残破心神英语Piece of Mind》,登上英国专辑榜第3名[56]、美国告示牌200大专辑榜第14名[57]。《残破心神》收录的乐曲〈骑兵英语The Trooper〉和〈伊卡洛斯的飞行英语Flight of Icarus〉,不但登上单曲榜的高位,也在美国的各大电台上热播[58]

世界和平之旅英语World Piece Tour中,乐队公开演出新曲〈午夜两分前英语2 Minutes to Midnight〉、〈王牌飞行员英语Aces High〉和〈老水手之歌英语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收录在第五张录音室专辑《力量之奴英语Powerslave[59]。长达13分半钟的长篇叙事曲〈老水手之歌〉,是取材自18世纪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同名诗。〈回到村庄〉是先前热门曲〈密谍〉的续篇,一样是取材自帕特里克·麦高汉英语Patrick McGoohan主演的电视系列剧《密谍》。

1984年8月,铁娘子展开《力量之奴》的世界宣传巡回:奴役世界之旅英语World Slavery Tour,这次他们在一年内游历了二十八个国家,最终完成了近两百场表演,是该团至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巡回演唱会,也将是史上最大型的世界巡演之一[59],估计共吸引三百五十万人观看[60]。许多演出场次是在同个城市里一场接一场表演,像是在加州长滩就连续演出了四场。而长滩也是随后发行的现场演唱会专辑《死后复生英语Live After Death》主要录音现场,它登上英国专辑榜第2名,成为铁娘子的关键里程碑,以及商业成功的代表之一[61]

乐队也首次登陆南美洲,他们与皇后乐队在巴西的里约摇滚音乐节英语Rock in Rio上联名压轴。据估计,他们出场时舞台下聚集了三十万人[62]。为了宣传这张经典作品,这次巡回演唱会使他们累垮了,以致于整个行程结束之后全团休息了四个月之久(虽然他们原本预计要休息半年),并取消了现场专辑《死后复生》的宣传和巡回[63]。这是乐队历史上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当时就连国际巨星乐队也很少会巡回超过一百场,规模之大历史罕见[64]。布鲁斯·迪金森更是不堪负荷,曾扬言再不结束巡回就要退出[65]

音乐实验(1986-1989年) 编辑

在他们结束休息计划后,1986年9月29日发行第六张录音室专辑《似曾相识英语Somewhere in Time (Iron Maiden album)》,登上英国专辑榜第3名、美国告示牌第11名[57]。虽然专辑主题大致围绕着时间旅行,但是这并不是一张概念专辑。另一个特点是,他们首次使用合成的贝斯与吉他,以加强音乐结构与层次。艾德里安·史密斯说:“我们想搞点新玩意,所以用了吉他合成器,我写的〈异乡异客英语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ron Maiden song)〉和〈蹉跎岁月英语Wasted Years〉效果都不错”[66]。虽然与铁娘子的原有风格有所差异,但是它在欧美市场的成绩相当出色,单曲〈蹉跎岁月〉的销量也十分亮眼。此外,这次没有收录主唱布鲁斯·迪金森的创作,他的素材在制作时遭到摒弃[67]。当时迪金森投注了部分心力在个人的音乐。此前,吉他手艾德里安·史密斯都是和迪金森一起创作,这回他开始自己写歌,包括〈异乡异客〉、〈疯狂海洋〉和〈蹉跎岁月〉[68]

明显的实验继续出现在下一张专辑《生生不息英语Seventh Son of a Seventh Son》,这次就成为一张典型的概念专辑了,故事主题围绕在一个拥有千里眼能力的小孩,取材自美国作家欧森·史考特·卡德的小说《第七个儿子英语Seventh Son (novel)[69]。这也是乐队首次在录音时使用键盘乐器,由两位吉他手操作[69]。与前一张专辑的吉他合成器形成对比,乐评们认为这样的专辑较易受市场接受[70]。而这次采用了多首布鲁斯·迪金森创作的曲目[70]。它依然取得巨大的成功,是铁娘子第二张登上英国专辑榜冠军的专辑[71]。但是跟前四张相比,这张在美国的销量只拿到金唱片认证[72]

这次巡演命名为第七次之旅英语Seventh Tour of a Seventh Tour,期间在摇滚怪兽音乐节英语Monsters of Rock的演出中聚集超过十万人,打破该音乐节的最高纪录[73]。该届音乐节上的乐队还有大卫·李·罗斯英语David Lee Roth、吻、麦加帝斯枪与玫瑰万圣节[74]。然而,那次音乐节发生悲剧,在枪与玫瑰演出时,有两名乐迷在冲撞中死亡,因此次年该音乐节取消举办[73]。冬季的巡演尾声选在英国,11月27至28日在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的演出实况,后来发行为影像作品《英格兰娘子英语Maiden England[75]。在这次巡演中,加入了固定支援演唱会的键盘手麦可·肯尼[76]。此前他曾经帮铁娘子在演出现场弹奏键盘。直到2000年之前的四张录音室专辑,也都是由他接手键盘录制,原本这项工作是史提夫·哈里斯负责的[77]

阵容动荡(1989-1994年) 编辑

 
吉他手杰尼克·热尔。

1989年,在与其他铁娘子成员忙完巡回演唱会后,吉他手艾德里安·史密斯与他自己的个人乐队发行专辑《银与金英语Silver and Gold (ASAP album)[78]。1990年,主唱布鲁斯·迪金森开始了个人音乐活动,与前吉兰英语Gillan (band)的吉他手杰尼克·热尔合作,发行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刺青的百万富翁英语Tattooed Millionaire[79],还展开了个人巡演[80]。同时,为纪念首次做出音乐作品的十周年纪念,铁娘子发行合辑《第一个十年英语The First Ten Years (boxed set)》,收录了十片光碟及两片黑胶唱片。合辑在1990年2月24日与到4月29日期间分批发行,每批收录两首单曲,包括原始版本中的B面曲。

此后不久,铁娘子在新的录音室集合工作。在前期制作时,吉他手艾德里安·史密斯由于不认同乐队对音乐风格的“精简”决策、与史提夫·哈里斯产生摩擦而离团[81]。乐队找来布鲁斯·迪金森个人专辑中的吉他手杰尼克·热尔来取代史密斯,成为七年来的第一位新团员[80]。1990年10月1日,发行第八张录音室专辑《死之华英语No Prayer for the Dying[82],其中收录的翻唱曲〈带你女儿去屠宰场英语Bring Your Daughter... to the Slaughter〉是乐队首次夺下英国单曲排行榜冠军的作品。它原先是布鲁斯·迪金森为动画电影《半夜鬼上床:猛鬼怪胎》创作的配乐,但史提夫·哈里斯很喜欢它,于是铁娘子便重新录制了这次意外夺冠的版本[83]

在完成新专辑宣传巡回无人祈祷之旅英语No Prayer on the Road并结束休息计划后,乐队展开新的制作。1992年5月11日,发行第九张录音室专辑《暗夜之惧英语Fear of the Dark (Iron Maiden album)》,这张专辑使乐队第三度在英国专辑榜夺冠[84]。其中收录后来在演唱会歌单上常见的经典曲〈暗夜之惧英语Fear of the Dark (song)〉、登上单曲榜第2名的〈致命快感英语Be Quick or Be Dead〉,以及第21名的〈地狱永存英语From Here to Eternity (Iron Maiden song)〉。这张专辑有许多杰尼克·热尔的创作,而哈里斯和狄金森之间没有合作曲。乐队随即展开暗夜恐惧之旅英语Fear of the Dark Tour,包括首次南美洲巡回,但智利的行程因为遭天主教团体投诉而取消[85]。乐队也在摇滚怪兽音乐节中担任压轴、巡回七个欧洲国家[86]。其中在多灵顿公园赛道英语Donington Park的演出实况,后来发行为现场专辑《多灵顿现场英语Live at Donington (Iron Maiden album)》,曲目〈自由奔跑〉的特别嘉宾是两年前负气离团的吉他手艾德里安·史密斯[86]

1993年,布鲁斯·迪金森为了进一步发展个人的事业而离团。不过,他同意留任到真实人生之旅英语Real Live Tour巡回结束及完成两张演唱会专辑(后来合并成一套发行)后再离开[87]。3月22日发行《真实人生英语A Real Live One》,收录1986年至1992年的歌曲。10月18日发行《真实死亡英语A Real Dead One》,收录1975年至1984年的歌曲。然而,真实人生之旅并不顺利,史提夫·哈里斯声称布鲁斯·迪金森有几次没有好好唱歌,对着麦可风自言自语[88]。迪金森否认这项指控,他表示“氛围不适合的话,我也不可能像个笑脸先生”,他也说“自从我计划离开后,乐队在巡回期间的气氛就一直很差”[89]。他与铁娘子在1993年8月28日做最后一场共同演出,这场表演由英国广播公司拍摄播出,并发行为录像带《大吵大闹英语Raising Hell (video)[90]

新主唱接替(1994-1999年) 编辑

 
第五任主唱布雷斯·贝利。

迪金森离开后,铁娘子试听了几百卷候选人的歌声音源,包括知名歌手与没没无闻的素人。最后在1994年,他们选择曾替铁娘子暖场的狼毒草英语Wolfsbane (band)前成员布雷斯·贝利[91],因为哈里斯很看好他[92]。贝利与前任主唱有着全然不同的风格,所以在乐迷之间的评价是毁誉参半[93]

乐队在长达两年的沉寂后(若算进录音室作品的间隔则是三年),于1995年10月2日发行第十张录音室专辑《未知数英语The X Factor (album)》,登上英国专辑榜第8名[94]。它在德国和法国赢得“年度专辑奖”[95]。它收录长11分钟的史诗曲〈十字圣号〉、灵感来自电影《怒火风暴》的〈不安的人英语Man on the Edge[96],以及取材自小说《苍蝇王》的〈苍蝇王英语Lord of the Flies (song)[97]。这张专辑和前九张的风格比起来较为黑暗,因为主要词曲作者史提夫·哈里斯正经历离婚以及父亲的去世,在专辑中有许多地方反映了他内心的感受[95]。1995年至1996年间,乐队进行了未知之旅英语The X Fac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首次在以色列和南非表演[98]。乐队演奏了新曲〈病毒英语Virus (Iron Maiden song)〉,它的歌词攻击了一些乐评和记者,因为他们最近散播铁娘子将要解散的谣言[99]

巡回结束后,乐队回到录音室展开新制作。1998年3月23日,发行第十一张录音室专辑《虚拟十一英语Virtual XI》,该专辑在排行榜的名次相比之下较低[100],在英国专辑榜上位居第16名[101],在铁娘子的团史上是首次全球销售量低于一百万张[102]。同时,哈里斯协助重制乐队的所有唱片,包括《多灵顿现场》[103]

1999年1月在双方同意之下,贝利离开铁娘子[104]。原因是贝利在虚拟十一之旅英语Virtual XI World Tour期间声音出现问题[105]。吉他手杰尼克·热尔后来表示,有一部分其实是乐队的错,因为逼他唱太多超出自身音域的歌曲了[106]

迪金森和史密斯的回归(1999-2002年) 编辑

 
艾德里安·史密斯在1999年回归后,铁娘子成为三吉他编制。

当乐队考虑找人接替主唱遗缺时,经纪人罗德·史墨伍德说服史提夫·哈里斯邀请布鲁斯·迪金森回归[107]。后来哈里斯坦承“一开始其实不太愿意”。他在考虑之后,意识到迪金森无可取代的能力,以及他们合作十一年来的成果,便同意了[107]

乐队开始与迪金森在布莱顿开会讨论[108],几个小时后,艾德里安·史密斯也打了电话来[109]。加上原先的吉他手戴夫·莫瑞和杰尼克·热尔,自此铁娘子成为三吉他编制[110]。成员团聚之后,举办了一个成功的巡回演唱会猎人艾迪之旅英语The Ed Hunter Tour,同时也为该团新发行的电脑游戏《猎人艾迪英语Ed Hunter》作宣传。《猎人艾迪》包括三片光碟,第一片有14首歌曲,第二片有6首歌曲和游戏安装程序,第三片则是游戏主程式。前20首歌曲是在官网上由乐迷票选出来,游戏主角则是乐队成员和吉祥物艾迪[111]

迪金森回归后,乐队的共识为“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不仅仅是复出专辑,而是一张真正最棒的专辑”[107]。2000年5月29日,发行第十二张录音室专辑《美丽新世界英语Brave New World (Iron Maiden album)》,登上英国专辑榜第7名[112]。这次完全没有在哈里斯的个人录音室制作[113],他们到法国威廉泰尔录音室英语Guillaume Tell Studios与制作人凯文·雪莉英语Kevin Shirley合作[112]。此专辑中,主题受到其它作品影响的歌曲有取材自1973年英国电影《异教徒》的〈异教徒英语The Wicker Man (song)〉,以及取材自阿道斯·赫胥黎小说《美丽新世界》的同名歌曲[114]。这张专辑拥有更前卫的旋律、更精心编排的结构和键盘音色[114]

2000年中展开美丽新世界之旅英语Brave New World Tour,2001年1月19日在里约摇滚音乐节上,铁娘子聚集了超过二十五万名观众[115]。这场的演出实况在2002年3月制成光碟发行,名为《巴西摇滚嘉年华英语Rock in Rio (album)[116]。乐队直到2002年3月21日才结束巡回,期间在英国布里斯顿学院英语Brixton Academy与前鼓手克莱夫·伯尔连续演出三场,他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117]。乐队为他成立了“克莱夫·伯尔多发性硬化症信托基金”,并举行过多场慈善募款演场会[118]。伯尔于2013年逝世[119]

《死亡之舞》、《攸关生死》(2003-2007年) 编辑

 
2006年的主唱布鲁斯·迪金森。

完成渴望艾迪之旅英语Give Me Ed... 'Til I'm Dead Tour世界巡演后,铁娘子在2003年9月2日发行第十三张录音室专辑《死亡之舞英语Dance of Death (album)》,推出后广受好评,登上英国专辑榜第2名与美国告示牌第18名[57],在芬兰、瑞典与意大利排行榜夺冠[120]。制作人依旧是凯文·雪莉,许多乐评认为这张专辑足够与早期的佳作匹配,例如《杀手》、《残破心神》和《兽名数目》[121]。如同过往,专辑仍受到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影响。特别是与1244年征战卡特里派大本营事件有关的〈异教屠杀〉[122],以及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雪戴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Passchendaele有关的〈巴雪戴尔〉[123]。2003年10月19,乐队展开死亡之舞之旅英语Dance of Death World Tour世界巡回,其中在德国威斯特法伦会议中心的演出实况,于2005年8月发行为现场演唱专辑与DVD影像作品《死神大道英语Death on the Road[124]

2005年,乐队为庆祝成立三十周年,以及首张专辑《铁娘子》发行二十五周年而举办艾迪翻转世界之旅英语Eddie Rips Up the World Tour巡回演唱会。这次巡演中他们只表演前四张专辑的歌曲,同时宣传2004年发行的影像作品《铁娘子的历史 - 第一部分:初期英语The History of Iron Maiden – Part 1: The Early Days》,也只收录前四张专辑的作品[125]。同时,也重新发行单曲〈兽名数目〉做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126],登上英国单曲榜第3名[127]。巡演行程中包含多个音乐节的演出压轴,在瑞典乌利维球场英语Ullevi Stadium聚集了近六万人[128],该场演唱会也透过卫星电视在欧洲各地直播,估计约有六千万户收看[129]。完成欧洲行程后,乐队受邀到美国参加奥兹音乐节英语Ozzfest,与黑色安息日联名压轴。然而在最后一场演出时,奥兹·奥斯本的妻子莎朗·奥斯本英语Sharon Osbourne关掉音响系统,阻挠铁娘子的演出,事件登上国际新闻。莎朗指迪金森是“喜欢向人挑衅的可怜虫”[130],迪金森则回击:“在她的世界里,整容是非常重要的事。在我的世界里,无所谓。我变老了,满脸皱纹。那又怎么样?”[131]。随后,乐队在雷丁里兹音乐节英语Reading and Leeds Festivals压轴演出[132]、在爱尔兰RDS竞技场英语RDS Arena完成演唱会后,至伦敦举行“克莱夫·伯尔多发性硬化症信托基金募款慈善演唱会”作为终点站[118]。同年,乐队入选好莱坞摇滚名人堂[133]

年底,乐队回到录音室工作。2006年8月28日,发行第十四张录音室专辑《攸关生死英语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lbum)》,虽然此专辑并非概念专辑[134],但是在歌词与专辑的封面插图处处可见关于关宗教和战争的主题。它发行后同样取得优异成绩,登上英国专辑榜第4名、美国告示牌第9名[57],首次在美国唱片市场挤入前十大专辑[135]。同时,它还获得经典摇滚荣誉奖英语Classic Rock (magazine)的年度专辑奖[136]。10月,乐队展开攸关生死之旅英语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首次将历年专辑中的作品都列入歌单[137]

在2007年,乐队敲定多个音乐节的邀约,成为野兽之旅英语A Matter of the Beast的行程,同时庆祝《兽名数目》发行二十五周年的数位专辑发行[138]。演出包括迪拜沙漠摇滚音乐节英语Dubai Desert Rock Festival艾迪音乐节英语Eddfest海尼根即兴音乐节英语Heineken Jammin' Festival摇滚运动场音乐节英语Fields Of Rock格瑞斯波普金属音乐聚会英语Graspop Metal Meeting等等[139]。乐队在印度邦加罗尔宫英语Bangalore Palace庭园广场的演出聚集了超过三万人[140],也成为第一组在印度演出的国际知名重金属乐队[139]。随后登上下载音乐节英语Download Festival压轴演出[141],聚集超过八万人[142]。6月24日,再度到伦敦举行“克莱夫·伯尔多发性硬化症信托基金募款慈善演唱会”作为终点站[143]

成员自驾专机全球巡演、《魔鬼航班666》(2007-2009年) 编辑

 
2008年巡回中的铁娘子。他们选择传统的舞台艺术,特别强调80年代的布景风格[144]

2007年9月5日,乐队宣布他们新的世界巡演名为时光倒流之旅英语Somewhere Back in Time World Tour,同时宣传数字化之后重发的现场专辑《死后复生》[144]。 巡回歌单的安排着重在80年代的热门经典曲,并强调《力量之奴》时期的舞台布景设计,所有背景都是画的[144]。2008年2月1日,巡演从印度出发。为了解决后勤问题,乐队自己订制一架波音757客机,由主唱布鲁斯·迪金森亲自驾驶,承载一百多名随行人员和十二吨重的器材。他在90年代离开铁娘子后考取民航运输驾驶员执照,担任过星辰航空公司英语Astraeus Airlines的机长[145]。专机取名为“艾迪一号”[146]。乐队自己开着私人飞机巡演,里程数将近五万英里。同时专机让乐队得以抵达许多没去过的偏远角落表演。他们首次登上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波多黎各演出。

巡演同时宣传新发行的精选辑《时光倒流英语Somewhere Back in Time》,收录1980年《铁娘子》至1988年《生生不息》间的作品,以及《死后复生》中的现场收音版[147]。2008年夏天,时光倒流之旅回到欧美,乐队扩大了舞台布景规模,包括旧式的经典舞台艺术、《死后复生》时期的原始元素、巨型木乃伊版艾迪、烟火、机械道具等[148]。7月,回到英国特维克纳姆体育场演出后,又继续前往欧亚及中南美洲巡回[149]。这次的世界巡回非常顺利且成功,是该年度票房第二高的英国音乐人巡回[150]

2月,乐队继续出动“艾迪一号”[151],降落在阿拉伯、新西兰、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等国家[152]。3月在摇滚印度音乐节英语Rock 'n India上,聚集了两万人。在巴西圣保罗的专场演出中,聚集了六万三千人[153]。4月2日,最后一站位于佛罗里达州。时光倒流之旅全球巡回累积超过两百万名观众数[154]。在2009年全英音乐奖中,铁娘子获得英国最佳现场演出奖[155],这个奖项是经由大众投票,而铁娘子取得压倒性的得票率获选[156]

2009年1月20日,铁娘子宣布他们将于2009年4月21日发行纪录片《铁娘子:魔鬼航班666英语Iron Maiden: Flight 666》,并于全球四十一个国家上映。内容为2008年2至3月间的时光倒流之旅演出实况与纪录[157],焦点着重于乐迷,迪金森说:“这部片有三分之二不是我们”[158]。 该片由邦尔电影英语Banger Films制作,院线上映则由EMI集团与环球音乐企业英语Universal Music Enterprises发行[159]。上映一个月后分别发行蓝光版与DVD版[154],并登上十九个国家的音乐排行榜榜首[160]

《终极边境》和世界巡回演唱会(2010-2014年) 编辑

 
2012年的铁娘子。

2010年初,乐队与凯文·雪莉展开新专辑制作[161],8月13日发行第十五张录音室专辑《终极边境英语The Final Frontier[162]。新专辑赢得广泛好评[163],它夺下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唱片排行榜冠军,是乐队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商业成功[164]。虽然史提夫·哈里斯曾说铁娘子最终只会发行十五张专辑[165],其他成员仍证实还会再做下一张新专辑[166]

同时,乐队展开终极边境之旅英语The Final Frontier World Tour全球巡回演唱会,横跨五大洲、三十六个国家,总计聚集约两百万名观众[167]。该巡演首次造访新加坡、印尼和韩国[164],最终点位于英国伦敦[168]。同时乐队发行单曲〈黄金国英语El Dorado (Iron Maiden song)[169],该曲在2011年获得格莱美奖最佳金属乐演奏奖英语Grammy Award for Best Metal Performance[170],是继1994年的〈暗夜之惧〉和2001年的〈异教徒〉后的第三次格莱美奖提名[171]

2011年6月6日,发行精选辑《永世恐惧英语From Fear to Eternity (album)[172],横跨二十年中的八张录音室专辑,网罗三十二首经典曲目[172]。其中布雷斯·贝利在籍时的曲目,由布鲁斯·迪金森重唱录制。在发行该精选辑的新闻稿中,经纪人罗德·史墨伍德也透露将会发行新的影像作品,内容是在智利和阿根廷拍摄的终极边境之旅演出实况[173]。1月27日,该影像作品命名为《生命极限演唱纪实英语En Vivo! (Iron Maiden album)》,贩卖形态包括CD、密纹唱片、DVD和蓝光光碟[174]。除了十七首曲目的演唱会片段、宣传影片和巡回简介影片外,它还收录一部巡回纪录片《兽的幕后》,内容为乐队和工作人员的采访[175]。乐队的单曲〈血盟兄弟〉获第55届格莱美奖最佳硬摇滚/金属乐演奏奖提名,但最终落败[176]

2012年2月15日,乐队宣布即将举行为期两年的英格兰娘子之旅英语Maiden England World Tour,根据1989年的影像作品《英格兰娘子》来命名[177]。6月21日在北美展开该巡回,直到2014年7月5日在英国完成结尾[178]。地点包括多灵顿公园、瑞典的友谊竞技场[179]、里约摇滚音乐节[180],以及首次在巴拉圭演出[181]。2012年8月,史提夫·哈里斯表示《英格兰娘子》将会发行数位版[182],贩卖形态包括CD、密纹唱片和DVD[183]

《灵书》(2015年至今) 编辑

 
2016年的铁娘子。

乐队证实,《终极边境》不会是铁娘子的最后一张专辑[166],布鲁斯·迪金森在2013年7月透露第十六张专辑的制作计划,约在2015完成[184]。2015年2月,鼓手尼可·麦布莱恩表示新专辑已经完成,而迪金森也透露自己的舌癌已根治[185]。5月,经纪人罗德·史墨伍德证实新专辑的进度,但为了让迪金森休养,2016年才会举行巡演[186]。9月4日,发行第十六张录音室专辑《灵书英语The Book of Souls[187],再度取得全球性的商业成功,成为铁娘子第五张夺下英国排行冠军的专辑[188]

该专辑与《美丽新世界》一样在法国的威廉泰尔录音室制作[189],也是乐队首次发行双碟专辑,总时间长九十二分钟[189]。迪金森创作的〈云中帝国英语Empire of the Clouds〉取代1984年的〈老水手之歌〉,成为铁娘子最长的歌曲[187]。8月14日,发表〈光速〉的音乐录影带[190]

2016年2月,乐队展开灵书之旅英语The Book of Souls World Tour世界巡回演唱会,将在全球六大洲、三十六个国家演出,其中包括萨尔瓦多、立陶宛和中国的首演[191]。乐队同时将巡回专机“艾迪一号”升级,订制能续航更久、速度更快的波音747-400型客机[192]。2016年9月,乐队证实巡演将进一步延长到2017年[193]

奖项 编辑

特色与成就 编辑

铁娘子是公认在重金属历史中,在商业上最成功和最有影响力的乐队之一,也是“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的先驱及领导者之一[223],在重金属音乐界也是公认的支柱乐队之一[224]。他们具有领导者的作用,带领着“英国重金属新浪潮”的崛起,随后在速度金属鞭击金属[225]力量金属[226]旋律死亡金属[227]的诞生上有很大影响力。金属制品鼓手拉尔斯·乌尔里希在1987年表示:“铁娘子比任何其他乐队都要有影响力,他们在80年代负责打开了重金属的大门,对像我们这样的金属乐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228]

铁娘子分别位居VH1频道的“百大最佳硬摇滚乐队”第24名[229]MTV“史上最伟大的十个重金属乐队”第4名[230],以及VH1经典英语VH1 Classic的“二十大重金属乐队”第3名[231]。铁娘子还获得2002年艾佛•诺维洛奖国际成就奖[203],也在2005年入选好莱坞摇滚名人堂[133]

吉祥物 编辑

 
2008年,在舞台上的“艾迪”巨型道具

铁娘子的著名吉祥物“艾迪英语Eddie the Head”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专辑封面及演唱会现场的虚构人物[232]。设计者包括一位乐队的朋友大卫·比斯利与早期鼓手道格·桑普森[233]。设计灵感来自于美国摄影师雷夫·摩士英语Ralph Morse的二战照片,拍摄于瓜达康纳尔岛战役中,一颗日军头骨的照片[234]。它第一次登台还只是个喷假血的纸制面具,当时叫做“艾德华”[233],英国艺术家德里克·里格斯英语Derek Riggs将它绘制成铁娘子的首张专辑封面,并改为现在的名字[235]。乐队大部分的音乐作品封面都是以艾迪为主,例如〈圣殿〉封面上,艾迪持刀蹲伏在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尸体上[236]。〈炼狱〉封面上,艾迪的脸有一半变成魔鬼[237]。〈亡命山丘〉封面上,艾迪手持印第安战斧与魔鬼缠斗[238]。《真实死亡》封面上,艾迪成为电台主持人[239]。《力量之奴》封面上,艾迪成为巨大的法老坐像,背景融合埃及金字塔阿布辛贝神殿[240]

在1992年以前,艾迪一直是由德里克·里格斯所画,之后也开始由不同风格的画家设计出各种分身,如英国插画艺术家梅尔文·格兰特英语Melvyn Grant马克·威尔金森英语Mark Wilkinson休·赛姆英语Hugh Syme汤姆·亚当斯英语Tom Adams (illustrator),以及美国导演鲍勃·塞斯卡英语Bob Cesca等人[84]。艾迪经常在舞台上化为巨型道具(玻璃纤维制成,眼睛与四肢有活动能力,嘴巴能开合、有时能够喷出红烟)[233],并配合每年不同的专辑主题与巡演风格改变造型与外貌。例如奴役世界之旅中,艾迪在舞台上成为一尊巨大的木乃伊干尸,眼睛还能射出火花[241]。艾迪也不只是摆设道具,经常会由工作人员扮成艾迪的巨型人偶,让它在舞台上四处走动、与团员和观众互动,有时还会弹起电吉他[242]

艾迪也出现在以该团成员为主角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艾德猎人英语ED Hunter》中[243],以及手机角色扮演游戏《铁娘子:野兽的传承》[244]。它不但出现在无数的书籍漫画、海报、T恤及乐队周边商品中[232],还在2008年拿了金属之锤金神奖英语Metal Hammer Golden Gods Awards偶像奖[209]吉普森吉他公司称艾迪是“世上最知名的金属乐象征和最通用的符号之一”[245]

乐队字体 编辑

铁娘子的官方标志字体也是一个著名象征。1979年在乐队第一卷试听带《音乐屋录音带》封面上就开始使用这个字体。这个字体最早是出现在大卫·鲍伊主演的电影《天外来客》海报上,由艺术家维克·菲尔原创[246]。英国作曲家兼吉他手戈登·吉尔川普英语Gordon Giltrap也用过这个字体。然而史提夫·哈里斯表示是他自己的原创,凭早期担任建筑绘图员的能力所设计[247]

歌词主题 编辑

铁娘子多样化的歌词经常取材自战争、历史、时事、文学和影视作品[248]。作词者通常是史提夫·哈里斯、艾德里安·史密斯和布鲁斯·迪金森。两位前主唱保罗·迪安诺和布雷斯·贝利也有一些创作,其他成员则很少贡献填词[249]

文学作品:
圣经:
影视作品:
神话:
  • 〈力量之奴〉取材自埃及神话,描写一位垂死的埃及法老,感叹自己终究是个屈服于死亡力量的奴隶[253]
  • 〈伊卡洛斯的飞行〉取材自希腊神话人物伊卡洛斯与父亲设计飞行翼、逃出塔楼监狱,最后伊卡洛斯死亡的悲惨故事[251]
  • 〈明日的大门〉取材自希腊神话中命运三女神摩伊赖,祂们掌控着人类的命运丝线,就如同互联网让所有人成为电脑的奴隶。曲名的大门也音同盖兹[258]
战争、时事、历史事件与人物:

音乐风格 编辑

 
2008年的贝斯手史提夫·哈里斯

铁娘子的主要创作者是贝斯手史提夫·哈里斯[272],他曾透露受到黑色安息日深紫齐柏林飞船尤拉希普平克佛洛伊德创世纪杰叟罗图英语Jethro Tull (band)瘦李奇英语Thin Lizzy幽浮英语UFO (band)威斯朋艾许英语Wishbone Ash等70年代前卫摇滚的影响[273]。哈里斯在2010年表示:“我想,如果有人想了解最早期的铁娘子,特别是吉他和弦,那就一定要听威斯朋艾许的《阿格斯英语Argus (album)》、还有一些瘦李奇的作品,但没那么多。然后我们透过创世纪和杰叟罗图的启发,开始做一些比较前卫的东西。你们把这些重的即兴重复段和速度结合,自然就明白了”[274]。2004年,哈里斯解释乐队的“沉重”灵感来自“黑色安息日和深紫,再加上一点齐柏林飞船的元素”[275]。以这些重金属元老为典范,哈里斯形塑了自己“跑马灯式”的演奏风格,吉他手杰尼克·热尔形容他的贝斯声“更像节奏吉他”[276],经常在八分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有时还会出现强力和弦[277]。他主导了乐队狂放奔腾的风格,例如〈骑兵〉[278]和〈亡命山丘〉[279]

乐队的三位吉他手戴夫·莫瑞、艾德里安·史密斯和杰尼克·热尔,都有各自的个人影响和演奏风格,他们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即兴重复段,以及旋律技巧并重的经典吉他独奏。戴夫·莫瑞以他的连奏英语legato技术闻名,他表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自从听了吉米·罕醉克斯的连奏,我很喜欢这种风格,长大后依旧如此”[280]。他也说受蓝调摇滚的影响比较大,而不是重金属。艾德里安·史密斯则受到强尼·温特英语Johnny Winter帕特·特拉弗斯英语Pat Travers影响,成为旋律性乐手[281]。杰尼克·热尔则比较喜欢古典和即兴的风格,他到深紫吉他手瑞奇·布莱克摩尔很大程度的影响[282],他表示自己能与史密斯的连奏形成对比[283]

主唱布鲁斯·迪金森经常与吉他手艾德里安·史密斯合力创作[284],他的歌剧式唱腔受到亚瑟·布朗英语Arthur Brown (musician)彼得·汉米尔英语Peter Hammill伊恩·安德森伊恩·吉兰英语Ian Gillan影响[285],音乐界经常公认迪金森是史上最优秀的重金属歌手之一[286]。而鼓手尼可·麦布莱恩虽然只有在《死亡之舞》中创作过一曲歌词[287],但史提夫·哈里斯经常依靠他创作新的曲子。艾德里安·史密斯说:“史提夫很爱跟他一起演奏,他们常在贝斯和鼓声之间琢磨,两人一埋头编曲就是好几个小时”[288]

在乐队历史中,音乐风格大致是保持不变的,除了1986年在《似曾相识》中运用合成器[82]、1988年在《生生不息》开始出现键盘[70],以及1990年的《死之华》回到早期方向,有更加精简和直白的风格[81]。近年来,他们的音乐中有更多前卫元素[289],而哈里斯解释以现代的定义来说并不是前卫,而是70年代版本的梦剧场[290],他也说《生生不息》是铁娘子第一张往前卫方向尝试的作品[291],并在1995年的《未知数》再度深化,他说“就像是《生生不息》的延续吧,逐渐增加元素的感觉”[95],这种发展与乐队早期的风格形成对比[274]。美国线上音乐数据库AllMusic曾评论铁娘子最早期的风格是“清楚源自于朋克摇滚的元素”[292],不过哈里斯坚决否认这项说法:“我认为很可能是我们的主唱保罗·迪安诺留短发的缘故,而且我们当时就会演奏一些非常具有攻击性的快歌。对我来说那根本就和朋克无关,那是纯粹的金属乐,当年我们一直很想吓吓那些朋克族”[293]

舞台与演唱风格 编辑

 
穿着古英军制服演唱〈骑兵〉的布鲁斯·迪金森

铁娘子的作品封面与舞台艺术以恪守传统著名,他们至今仍坚持使用旧式的舞台布景,拒绝采用数位科技来辅助视觉效果。即便他们排斥各种新的多媒体技术,铁娘子的现场演出效果仍然极佳。布鲁斯·迪金森表示:“有人向我们推销新款的液晶萤幕墙,这让我们感觉像站在拉斯维加斯一堆花哨的角子机前,太可怕了!我们所有舞台背景都是画的,我们很自豪这种旧式舞台艺术。铁娘子的二维帆布比任何现代科技都更有三维效果”[294]

而乐队的招牌主唱属第四任的布鲁斯·迪金森,他的唱腔虽然从未受过正规训练,仍拥有歌剧式特色的宽广音域,这对于现场表演、尤其是凝聚万人以上的现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他与罗尼·詹姆斯·迪欧罗柏·哈尔福德并列为歌剧式唱腔的三大先驱,许多摇滚歌手与力量金属主唱都采用他们的技巧[295]。除了标志性的歌唱风格,铁娘子的现场也以充满活力著称[296],迪金森表示他的角色是“把足球场大的场地缩到拇指那么小,把歌声传到最遥远角落的那个人”[297]。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迪金森除了借助强大的肺活量来演唱,也保持着和观众的眼神交流[298],他会不停鼓励观众“跟我大声喊出来”,并对着最后排的观众说话[299]。他也批评那些不与观众交流的表演者,特别是那些偷偷用提字器的歌手,他说:“观众们都付了不少钱来看演唱会,结果有些人竟然还记不住那该死的歌词”[298]

迪金森在现场演唱〈骑兵〉时,经常会穿上17到19世纪英国陆军的红色军服英语Red coat (British Army and Royal Marines),并挥舞英国国旗[300]

对重金属音乐的影响 编辑

 
2008年的主唱布鲁斯·迪金森

根据美国《吉他世界英语Guitar World》杂志的看法,铁娘子的音乐已经“影响了新的金属世代,从传奇的金属制品到当红的七级炼狱[274]。金属制品鼓手拉尔斯·乌尔里希便表示:“一直以来对铁娘子怀有不可思议的崇敬和钦佩”[301]超级杀手吉他手凯瑞·金英语Kerry Kingthey曾表示:“铁娘子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炭疽吉他手伊恩·斯考特英语Scott Ian也说“铁娘子对我的人生有重大影响”[302]

七级炼狱主唱马修·桑德斯英语M. Shadows指出铁娘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现场乐队,他们的音乐是永恒的”。混种魔兽主唱马特·哈菲英语Matt Heafy说:“没有铁娘子,肯定也不会有混种魔兽”[301]滑结主唱科瑞·泰勒英语Corey Taylor说:“史提夫·哈里斯比一堆用四根手指弹贝斯的人还厉害。布鲁斯·迪金森?老兄!对我来说他就是典型的老牌重金属歌手,他是非常伟大的表演家。我对铁娘子的一切都非常狂热,以前还一直在课本上画艾迪”[230]。铁娘子也对旋律死亡金属的诞生有巨大影响力,烈焰邪神加斯帕·史壮布兰英语Jesper Strömblad便透露曾把死亡金属和铁娘子丰富绵密的吉他旋律结合[303]

其他曾表明受到铁娘子影响的重金属乐队包括福斯英语Fozzy主唱克里斯·杰利可[304]三吋铁血英语3 Inches of Blood主唱凯恩·派普英语Cam Pipes[305]咏叹调贝斯手维塔利·杜比宁[306]残月魔都主唱兼吉他手麦可·雅各法尔英语Mikael Åkerfeldt[307]X JAPAN吉他手HIDE[308],以及麦加帝斯[309]伽玛射线[310]安格拉[311]撒野英语Running Wild (band)[312]邪神大敌[313]肢解英语Dismember (band)[314]命运警示英语Fates Warning[315]仁慈命运[316]悄声暴动英语Quiet Riot[317]末日审判英语Sentenced[318]天使尘英语Angel Dust (band)[319]惊异传奇英语Unearth[320]。梦剧场的现任和前任成员约翰·帕特西英语John Petrucci约翰·迈恩英语John Myung麦克·波诺英语Mike Portnoy都表示,铁娘子是当年成立梦剧场时,对他们最大的影响之一[321]

已故鼓手克莱夫·伯尔在前三张经典专辑做出了成绩,许多乐队的鼓手如超级杀手、圣约英语Accept (band)冰冻大地英语Iced Earth永不超生英语Nevermore万圣节死神英语Death (metal band)病态天使英语Morbid Angel造物主弑神者英语Deicide (band)机械头英语Machine Head (band)幽冥大帝异教狂徒索多玛英语Sodom (band)魅影魔星英语Shadows Fall杀神狂徒英语Deicide (band)都指出,铁娘子早期的鼓法,大大影响了他们的风格[322]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编辑

铁娘子从未成为商业媒体的最爱之一,乐队并不寄望主流电台和电视节目的支持,几乎都在主流媒体之外的范围活动[95]。尽管如此,铁娘子的名字仍时常出现在其他音乐人的作品,有几首歌曲特别提到铁娘子,例如美国小麦合唱团英语Wheatus的〈年少轻狂的浑蛋英语Teenage Dirtbag[323]、丹麦水叮当的〈回到八零年代英语Back to the 80's (song)[324]、加拿大魔数41的〈肥唇英语Fat Lip[325]、美国摇滚乐队威瑟的〈心之歌〉[326]、美国蓝调游客英语Blues Traveler的〈疯子乔〉[327]以及NOFX的〈艾迪、布鲁斯和保罗〉,音乐网站人造卫星英语Sputnikmusic评论这首歌是“对保罗·迪安诺离开乐队的一个幽默反应”[328]。此外,瑞典力量金属乐队萨巴顿英语Sabaton (band)在他们歌曲〈金属机器〉中提到〈暗夜之惧〉、在〈金属狂潮〉中提到〈担心射伤陌生人〉[329],以及在〈金属开膛手〉中提到〈兽名数目〉[330]

许多音乐人与乐队都录制了向铁娘子致敬的专辑。例如2008年,英国《啷当!英语Kerrang!》杂志在第1219期中,附赠合辑《天堂娘子:向铁娘子致敬英语Maiden Heaven: A Tribute to Iron Maiden》,由许多受到影响的知名后辈乐队翻唱他们的作品,包括金属制品、机械头、梦剧场、混种魔兽、恶灵驶者英语DevilDriver和七级炼狱[301]。其它的致敬专辑还包括《黄金野兽》、《异相》、《外西凡尼亚666》、《向野兽致敬》、《精神粮食》、《我们的音乐屋录音带》、《恶魔之子》、《美国娘子》等,将近三十张[331]。2010年亚力安传说致命诱惑黑洞异次元英语Threshold (band)的成员组成致敬乐队娘子联盟英语Maiden uniteD,并发行专辑《残破心神不插电版英语Mind the Acoustic Pieces》,重新演绎铁娘子的专辑《残破心神》[332]。其他许多音乐人也以各种乐器翻奏过铁娘子的作品,包括运用钢琴[333]、电子音乐[334]弦乐四重奏[335]嘻哈音乐来向铁娘子致敬[336]

铁娘子的歌曲也授权给多个电视游戏使用,包括《恶刹车手2英语Carmageddon 2[337]、《侠盗猎车手:罪恶城市[338]、《侠盗猎车手:自由城之章[339]、《侠盗猎车手:失落与诅咒[340]、《托尼霍克职业滑板4英语2Tony Hawk's Pro Skater 4[341]、《SSX巡回赛英语SSX on Tour[342]以及《劲爆美式橄榄球10英语Madden NFL 10[343]。他们的歌曲也出现在一系列的音乐游戏中,例如《吉他英雄》与《摇滚乐队英语Rock Band (video game)[344]。铁娘子的音乐也出现在电影,包括《惊变》(美国片名为《毛骨悚然》)[266]、《化学婚体英语Chemical Wedding (film)[345]和《拿命线索英语Murder by Numbers[346]。而MTV的动画片《瘪四与大头蛋》中,两位主角经常提到铁娘子是很棒的乐队[347]

变形金刚的作者比尔·福斯特英语Bill Forster是一位铁娘子乐迷,他时常在书中参考铁娘子,例如《方舟》系列和《火种源年鉴》系列书籍[348]

引用撒旦象征的争议 编辑

铁娘子在1982年发行的《兽名数目》,是他们自己最喜欢、最广受好评也最受争议的专辑之一。美国基督教团体指控铁娘子是魔鬼崇拜者,猛烈批评《兽名数目》是用来推广撒旦教与撒旦主义的东西、对美国青少年有负面影响,他们将该作品与同名单曲公开焚毁,并呼吁大众跟进[51]。除了铁娘子,同时间遭受指控的还有奥兹·奥斯本AC/DC。经纪人罗德·史墨伍德说:“那些基督徒一开始用火烧,但光碟燃烧后产生烟雾,他们担心自己会吸到乙烯基等致癌物,于是改用铁锤敲那些专辑”[349]。不只在美国,1992年乐队预计到智利圣地亚哥举办巡回演唱会,但因为遭天主教团体投诉而取消[85]

相反的,乐队成员一再严正否认他们是撒旦教,驳斥魔鬼的说法,布鲁斯·迪金森也在舞台上澄清过[62]。史提夫·哈里斯说:“真是疯子,他们完全朝错误的方向思考,而且显然连歌词都没看过,就指控我们是魔鬼和垃圾。那不过是一种戏剧性,就像恐怖片一样”[48]。近年来,迪金森表示这些人十分愚蠢[252],而且这些抗议示威活动反而替铁娘子“免费做足了宣传”[8]。哈里斯表示,〈兽名数目〉这首歌是关于他做的一个噩梦,还有看了电影《天魔2:恶魔之子》后出现的灵感[262],在创作时也取材自欧洲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中充斥的地狱场景[350],以及罗伯特·伯恩斯的诗《农夫汤姆英语Tam o' Shanter (Burns poem)[252]。此外,乐队的鼓手尼可·麦布莱恩自1999年以来一直是基督徒[351]。他后来在《残破心神》专辑内页注明“不懂就别碰”。

乐队巡演专机:艾迪一号 编辑

 
铁娘子的巡演专机(波音747-400型客机),乐队将它取名为“艾迪一号”。由曾任英国星辰航空公司英语Astraeus Airlines机长的主唱布鲁斯·迪金森自驾

2008年时光倒流之旅巡回演唱会之前,铁娘子为了解决后勤问题,委托英国星辰航空公司英语Astraeus Airlines订制一架波音757-200型客机(航空器注册编号:G-OJIB)[352],乐队把这架全客机改装成客货两用机英语Combi aircraft,以便运输乐队、百余名随行工作人员、演出器材和舞台道具,并且也能够抵达先前去不了的国家演出[145]。飞机也彩绘了铁娘子乐队标志与艾迪的头像,形成巡回宣传的话题,吸引很多媒体的关注[145]。然而,因为铁娘子的关系,当这架飞机出现在其他国家的机场时,有宗教团体认为有恶魔的飞机在附近,而拒绝登机[353]

这架巡演专机经过官网乐迷投票后,取名为“艾迪一号”[146]。由主唱布鲁斯·迪金森担任机长、亲自驾驶。迪金森在90年代退出铁娘子后,到美国考取了民航运输驾驶员执照[354],之后他在星辰航空公司担任机长。2006年以黎冲突爆发后,他曾亲自驾机前往黎巴嫩,接出乐队、利物浦球队和英国公民。 他驾驶“艾迪一号”的情形也收录在获奖纪录片《铁娘子:魔鬼航班666》中[355],该片于2009年4月在四十二个国家的电影院上映[157]。2010年,乐队换了一架飞机(航空器注册编号:G-STRX)[356],用于终极边境之旅巡回演唱会,也配合新专辑主题改变机身的彩绘样式[357],该专机也成为2012年《现场实况!》中的纪录焦点之一。

2016年,灵书之旅的巡演专机升级为波音747-400型大型喷气式客机(航空器注册编号:TF-AAK),这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飞机型号。由亚特兰大冰岛航空提供,并负责安排飞行权限和燃油补给[358]伏尔加-第聂伯航空则负责改装与内饰[359]。这架空中巨无霸装有四具喷射发动机和双层甲板,空间更大、速度更快,续航能力也更久[192]。巨大的机身外观与发动机整流罩上绘有乐队标志、巡演名称、巡演城市与艾迪一号的字样,垂直尾翼则是艾迪的脸。机舱内各处都有艾迪的图案,所有座椅套和女空服员的领巾也有艾迪一号字样[360]

2016年3月12日,在智利的阿图罗·梅里诺·贝尼特斯准将国际机场停机坪上加油时,因为机场地勤人员的疏失,一辆转向失灵的大型拖板车撞上“艾迪一号”的引擎,导致飞机左舷的1号及2号发动机严重破损,漏出大量燃油、两名拖车驾驶也受到轻伤。当时乐队成员、工作人员与二十二吨的舞台硬件设备都还没上飞机,因此并未延误演唱会。两具价值四百万美金的全新发动机、推力反向器、整流罩、零部件、工具和维修技术团队紧急赶往智利[361],经过技术团队二十四小时的轮班修复,“艾迪一号”在事故十天后已完全修复[362]

成员 编辑


作品列表 编辑

巡回演唱会 编辑

巡回时间 巡演名称 演出阵容 场数
主唱 贝斯手 吉他手 鼓手
1980年2月 给妈妈听的重金属之旅英语Metal for Muthas Tour 保罗·迪安诺 史提夫·哈里斯 戴夫·莫瑞 丹尼斯·斯特拉顿 克莱夫·伯尔 11
1980年4月 - 1980年12月 铁娘子之旅英语Iron Maiden Tour 101
1981年2月 - 1981年12月 杀手之旅英语Killer World Tour 艾德里安·史密斯 118
1982年2月 - 1982年12月 野兽大道之旅英语The Beast on the Road 布鲁斯·迪金森 184
1983年5月 - 1983年12月 世界和平之旅英语World Piece Tour 尼可·麦布莱恩 139
1984年8月 – 1985年7月 奴役世界之旅英语World Slavery Tour 187
1986年9月 – 1987年5月 似曾相识之旅英语Somewhere on Tour 151
1988年4月 - 1988年12月 第七次之旅英语Seventh Tour of a Seventh Tour 98
1990年9月 – 1991年9月 无人祈祷之旅英语No Prayer on the Road 杰尼克·热尔 106
1992年6月 - 1992年11月 暗夜恐惧之旅英语Fear of the Dark Tour 65
1993年3月 - 1993年8月 真实人生之旅英语Real Live Tour 45
1995年9月 – 1996年9月 未知之旅英语The X Factour 布雷斯·贝利 128
1998年4月 - 1998年12月 虚拟十一之旅英语Virtual XI World Tour 81
1999年7月 - 1999年10月 猎人艾迪之旅英语The Ed Hunter Tour 布鲁斯·迪金森 艾德里安·史密斯 28
2000年6月 – 2001年6月 美丽新世界之旅英语Brave New World Tour 81
2003年5月 - 2003年8月 渴望艾迪之旅英语Give Me Ed... 'Til I'm Dead Tour 55
2003年10月 – 2004年2月 死亡之舞之旅英语Dance of Death World Tour 52
2005年5月 - 2005年9月 艾迪翻转世界之旅英语Eddie Rips Up the World Tour 42
2006年10月 – 2007年7月 攸关生死之旅英语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Tour 57
2008年2月 – 2009年4月 时光倒流之旅英语Somewhere Back in Time World Tour 90
2010年6月 – 2011年8月 终极边境之旅英语The Final Frontier World Tour 98
2012年6月 – 2014年7月 英格兰娘子之旅英语Maiden England World Tour 100
2016年2月 – 2017年5月 灵书之旅英语The Book of Souls World Tour 91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hillips & Cogan 2009,第第117页页.
  2. ^ Green 2010.
  3. ^ Smith 2009.
  4. ^ Munday 2015.
  5. ^ Newbold 2016.
  6. ^ Wall 2004,第第29页页;Bushell & Halfin 1985,第第9页页.
  7. ^ Barton 1979.
  8. ^ 8.0 8.1 8.2 8.3 8.4 EMI 2004.
  9. ^ Wall 2004,第第29页页.
  10. ^ 10.0 10.1 Wall 2004,第第32页页.
  11. ^ 11.0 11.1 Wall 2004,第第33页页.
  12. ^ Wall 2004,第第44页页.
  13. ^ Wall 2004,第第46页页.
  14. ^ Wall 2004,第第23页页.
  15. ^ 15.0 15.1 Wall 2004,第第48页页.
  16. ^ Wall 2004,第第50页页.
  17. ^ Wall 2004,第第52页页.
  18. ^ Wall 2004,第第54页页.
  19. ^ Wall 2004,第第53页页.
  20. ^ Wall 2004,第第64页页.
  21. ^ 21.0 21.1 Wall 2004,第第66页页.
  22. ^ Wall 2004,第第67页页.
  23. ^ Wall 2004,第第104–105页页.
  24. ^ Wall 2004,第第83页页.
  25. ^ Wall 2004,第第103页页.
  26. ^ Wall 2004,第第102页页.
  27. ^ Wall 2004,第第104-105页页.
  28. ^ Wall 2004,第第108页页.
  29. ^ Wall 2004,第第163–164页页.
  30. ^ Wall 2004,第第121页页.
  31. ^ Wall 2004,第第123页页.
  32. ^ Wall 2004,第第137页页.
  33. ^ Wall 2004,第第139页页;Saulnier 2012.
  34. ^ Wall 2004,第第143页页.
  35. ^ Hinchcliffe 1999.
  36. ^ Wall 2004,第第183页页.
  37. ^ 37.0 37.1 Brannigan.
  38. ^ Wall 2004,第第145页页.
  39. ^ Wall 2004,第第181页页.
  40. ^ Wall 2004,第第300页页.
  41. ^ Wall 2004,第第251页页.
  42. ^ Wall 2004,第第194页页.
  43. ^ 43.0 43.1 Wall 2004,第第219页页.
  44. ^ 44.0 44.1 Wall 2004,第第218页页.
  45. ^ Wall 2004,第第217页页.
  46. ^ Dome 2014.
  47. ^ Wall 2004,第第227页页.
  48. ^ 48.0 48.1 48.2 Wall 2004,第第228页页.
  49. ^ Shooman 2007,第第82页页.
  50. ^ Pfanner 2010.
  51. ^ 51.0 51.1 Young(1).
  52. ^ Wall 2004,第第233页页.
  53. ^ Wall 2004,第第232–233页页.
  54. ^ Marlow 2011.
  55. ^ Wall 2004,第第246页页.
  56. ^ Wall 2004,第第247页页.
  57. ^ 57.0 57.1 57.2 57.3 Billboard.
  58. ^ Wall 2004,第第245页页.
  59. ^ 59.0 59.1 Wall 2004,第第253页页.
  60. ^ Stenning 2006,第第102页页.
  61. ^ Wall 2004,第第257页页.
  62. ^ 62.0 62.1 EMI 2008.
  63. ^ Wall 2004,第第258页页.
  64. ^ Stenning 2006,第第104页页.
  65. ^ Wall 2004,第第255页页.
  66. ^ Huey(3).
  67. ^ Wall 2004,第第260页页.
  68. ^ Wall 2004,第第261页页.
  69. ^ 69.0 69.1 69.2 Popoff & 2005(d).
  70. ^ 70.0 70.1 70.2 Wall 2004,第第265页页.
  71. ^ Wall 2004,第第263页页.
  72. ^ RIAA.
  73. ^ 73.0 73.1 Wall 2004,第第269页页.
  74. ^ UK Rock Festivals.
  75. ^ Wall 2004,第第272页页.
  76. ^ Wall 2004,第第266页页;Johnson 1988.
  77. ^ Gennet 2010.
  78. ^ Wall 2004,第第273页页.
  79. ^ Wall 2004,第第281页页.
  80. ^ 80.0 80.1 Wall 2004,第第285页页.
  81. ^ 81.0 81.1 Wall 2004,第第283页页.
  82. ^ 82.0 82.1 Prato.
  83. ^ Wall 2004,第第282页页.
  84. ^ 84.0 84.1 Wall 2004,第第289页页.
  85. ^ 85.0 85.1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 2011(2).
  86. ^ 86.0 86.1 Wall 2004,第第291页页.
  87. ^ Wall 2004,第第293页页.
  88. ^ Wall 2004,第第296页页.
  89. ^ Wall 2004,第第297页页.
  90. ^ Wall 2004,第第298页页.
  91. ^ Wall 2004,第第301页页.
  92. ^ Wall 2004,第第302页页.
  93. ^ Stagno & 2006(b).
  94. ^ Wall 2004,第第313页页.
  95. ^ 95.0 95.1 95.2 95.3 Wall 2004,第第311页页.
  96. ^ Paterson 2009,第第44页页.
  97. ^ 97.0 97.1 Popoff & 2005(b).
  98. ^ Wall 2004,第第314页页.
  99. ^ Wall 2004,第第316页页.
  100. ^ Sverigetopplistan.
  101. ^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1998.
  102. ^ Stagno & 2006(a).
  103. ^ Saulnier 2010.
  104. ^ Wall 2004,第第324页页.
  105. ^ Wall 2004,第第321页页.
  106. ^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2010.
  107. ^ 107.0 107.1 107.2 Wall 2004,第第328页页.
  108. ^ Wall 2004,第第329页页.
  109. ^ Wall 2004,第第330页页.
  110. ^ Wall 2004,第第331页页.
  111. ^ Adams.
  112. ^ 112.0 112.1 Wall 2004,第第341页页.
  113. ^ Berelian 2000.
  114. ^ 114.0 114.1 114.2 Wall 2004,第第342页页.
  115. ^ Wall 2004,第第353页页;Shooman 2007,第第176页页;Sanctuary 2002Martins 2002.
  116. ^ Wall 2004,第第357页页.
  117. ^ Wall 2004,第第361页页.
  118. ^ 118.0 118.1 Blabbermouth.net 2005c.
  119. ^ BBC News 2013.
  120. ^ Wall 2004,第第368页页.
  121. ^ Wall 2004,第第369页页.
  122. ^ Wall 2004,第第373页页.
  123. ^ 123.0 123.1 Wall 2004,第第375页页.
  124. ^ Blabbermouth.net 2005a.
  125. ^ Blabbermouth.net 2005b.
  126. ^ Blabbermouth.net 2004d.
  127. ^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2005.
  128. ^ Metal Underground 2004.
  129. ^ Metal Underground 2005.
  130. ^ KNAC 2005Sullivan 2005.
  131. ^ Wilde 2008.
  132. ^ NME 2005Williams 2005.
  133. ^ 133.0 133.1 133.2 Guitar Center.
  134. ^ Blabbermouth.net 2006.
  135. ^ Billboard 2006.
  136. ^ 136.0 136.1 136.2 Blabbermouth.net 2006b.
  137. ^ Vincentelli 2006Evening Times 2006.
  138. ^ Blabbermouth.net 2007b.
  139. ^ 139.0 139.1 Blabbermouth.net 2007a.
  140. ^ Vulliamy 2007.
  141. ^ Metal Underground 2007.
  142. ^ Blabbermouth.net 2007d.
  143. ^ Blabbermouth.net 2007c.
  144. ^ 144.0 144.1 144.2 Lane 2007.
  145. ^ 145.0 145.1 145.2 Metal Storm 2007.
  146. ^ 146.0 146.1 Cashmere 2008.
  147. ^ Lane 2008.
  148. ^ Sputnikmusic 2008.
  149. ^ Thrash Hits 2007.
  150. ^ Khan 2009.
  151. ^ Bezer 2008.
  152. ^ Soto 2008.
  153. ^ Kaczuroski 2009.
  154. ^ 154.0 154.1 Bezer 2009d.
  155. ^ 155.0 155.1 Bezer 2009b.
  156. ^ Blabbermouth.net 2009c.
  157. ^ 157.0 157.1 Bezer 2009a.
  158. ^ Greene, Andy. Iron Maiden's Flight 666 : Bruce Dickinson on Airborne Adventure. 滚石 (杂志). 2009-06-25 [2014-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英语). 
  159. ^ Blabbermouth.net 2009d.
  160. ^ Bezer 2009f.
  161. ^ Masters 2009.
  162. ^ Bezer 2010a.
  163. ^ MetaCritic1.
  164. ^ 164.0 164.1 Coleman 2011.
  165. ^ Daily Star 2009.
  166. ^ 166.0 166.1 Bezer 2010bDawson 2011.
  167. ^ Blabbermouth.net 2011a.
  168. ^ Blabbermouth.net 2010f.
  169. ^ Blabbermouth.net 2010c.
  170. ^ Blabbermouth.net 2010g.
  171. ^ Rock on the Net.
  172. ^ 172.0 172.1 Blabbermouth.net 2011c.
  173. ^ Brave Words & Bloody Knuckles 2011.
  174. ^ Blabbermouth.net 2012.
  175. ^ UpVenue.
  176. ^ Alderslade 2012b.
  177. ^ Alderslade 2012a.
  178. ^ Kielty 2012.
  179. ^ Nilsson 2012.
  180. ^ Childers 2012Rocha 2012.
  181. ^ Crónica 2013.
  182. ^ Jaedike 2012.
  183. ^ Hartmann 2013.
  184. ^ Tez 2013.
  185. ^ Kielty 2015aKaufman 2015.
  186. ^ Munro 2015.
  187. ^ 187.0 187.1 Grow 2015.
  188. ^ MetaCritic2Sexton 2015.
  189. ^ 189.0 189.1 Kielty 2015b.
  190. ^ Lach 2015a.
  191. ^ Lach 2015bAlfa.lt 2015.
  192. ^ 192.0 192.1 Lach 2015b.
  193. ^ Lach 2016b.
  194. ^ Blabbermouth.net 2011b.
  195. ^ Bandit Rock 2015.
  196. ^ Bandit Rock 2016.
  197. ^ 197.0 197.1 Płyty Rocku Antyradia 2015 rozdane. Muzyka. 2015-03-18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5) (波兰语). 
  198. ^ Barton 2009.
  199. ^ BBC News 2015.
  200. ^ Fulker 2016.
  201. ^ 201.0 201.1 YLE.
  202. ^ Gill 2011.
  203. ^ 203.0 203.1 Sanctuary Group 2002.
  204. ^ Juno Awards 2010.
  205. ^ Jones 2005.
  206. ^ Anderson 2013.
  207. ^ Walker 2016.
  208. ^ Blabbermouth.net 2004a.
  209. ^ 209.0 209.1 209.2 Thrash Hits 2008.
  210. ^ 210.0 210.1 Bezer 2009e.
  211. ^ Metal Storm 2011.
  212. ^ Blabbermouth.net 2012b.
  213. ^ Kielty 2014.
  214. ^ Newsbeat 2016.
  215. ^ Metal Storm (1).
  216. ^ Metal Storm (2).
  217. ^ Metal Storm (3).
  218. ^ Blabbermouth.net 2004b.
  219. ^ Cooper 2015.
  220. ^ Wejbro 2011.
  221. ^ Bezer 2009c.
  222. ^ BBC 2009.
  223. ^ Weber & n.d.(a).
  224. ^ Recensione: Killers. TrueMetal. 2006-03-02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06) (意大利语). 
  225. ^ What Is 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Heavymetal.about.com. 2010-05-31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1-27) (英语). 
  226. ^ Joel McIver,第第14页页.
  227. ^ Melodic Death metal story. Metal Storm. 2010-05-31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1) (英语). 
  228. ^ Mark Putterford,第第18页页.
  229. ^ VH1 2005.
  230. ^ 230.0 230.1 MTV & 2006(a).
  231. ^ VH1 2006.
  232. ^ 232.0 232.1 Wall 2004,第第133页页.
  233. ^ 233.0 233.1 233.2 Wall 2004,第第62页页.
  234. ^ Iron Maiden: 6 datos curiosos sobre la banda, 2 pertenecen a Chile. El Cuartel del Metal. 2016-03-10 [2016-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西班牙语). 
  235. ^ Wall 2004,第第136页页.
  236. ^ Mick Wall. Iron Maiden: Run to the Hills, the Authorised Biography (3rd ed.). Sanctuary Publishing. 2004: 第148页. ISBN 1-86074-542-3 (英语). 
  237. ^ 'Purgatory'. Derek Riggs. [201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1) (英语). 
  238. ^ 'Run to the Hills'. Derek Riggs. [201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3) (英语). 
  239. ^ A Real Dead One. Derek Riggs. [201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2) (英语). 
  240. ^ Wright, Holly.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Eddie The Head. Metal Hammer. 2014-08-21 [2014-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7) (英语). 
  241. ^ Wall 2004,第第254页页.
  242. ^ YouTube上的10 Greatest Iron Maiden Onstage Eddies
  243. ^ Popoff & 2005(a).
  244. ^ Lach 2016a.
  245. ^ Lefkove 2008.
  246. ^ Meansheets 2010.
  247. ^ EMI 1998.
  248. ^ Walser,第第12页页.
  249. ^ Cytaty w tekstach Iron Maiden. Best Of Iron Maiden.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波兰语). 
  250. ^ 250.0 250.1 Iron Maiden.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8) (英语). 
  251. ^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251.6 251.7 251.8 Piece of Mind.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52. ^ 252.0 252.1 252.2 Eagle Vision 2001.
  253. ^ 253.0 253.1 253.2 253.3 253.4 253.5 Powerslave.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54. ^ 254.0 254.1 254.2 254.3 254.4 254.5 Somewhere in Time. Ironmaidencommentary.com.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55. ^ Pop Goes Shakespeare... The Bard in Modern Music. 英国广播公司.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英语). 
  256. ^ 256.0 256.1 256.2 No Prayer for the Dying.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57. ^ 257.0 257.1 257.2 257.3 257.4 257.5 The X Factor.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58. ^ 258.0 258.1 258.2 258.3 258.4 258.5 Dance of Death.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259. ^ 259.0 259.1 259.2 259.3 259.4 Killers.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60.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261. ^ 261.0 261.1 261.2 261.3 The Number Of The Beast.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62. ^ 262.0 262.1 Wall 2004,第第224页页.
  263. ^ 263.0 263.1 Fear of the Dark.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64. ^ 264.0 264.1 Brave New World.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65. ^ 265.0 265.1 265.2 Virtual XI.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266. ^ 266.0 266.1 BillWyman.com 2014.
  267. ^ 267.0 267.1 267.2 The Final Frontier.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268. ^ Lombardelli, Tiphaine. Bruce Dickinson (Iron Maiden) : la générosité dans l’âme. RADIO METAL. 2015-08-12 [2015-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法语). 
  269. ^ Be Quick or Be Dead.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270. ^ 【音樂】鐵娘子:聽搖滾還可以學歷史. Medium.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中文). 
  271. ^ Tribal Rhythms! Top 10 Native American Rock Songs for Thanksgiving. COED (website)英语COED (website). 2014-11-26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英语). 
  272. ^ MusicRadar 2010.
  273. ^ Blabbermouth.net 2004cEMI 2004Wall 2004,第第27页页;Wall 2004,第第154页页.
  274. ^ 274.0 274.1 274.2 Bienstock 2011.
  275. ^ Blabbermouth.net 2004c.
  276. ^ Popoff & 2005(c).
  277. ^ Fender.
  278. ^ Huey(2).
  279. ^ Lawson.
  280. ^ McIver & 2010(a).
  281. ^ McIver & 2010(c).
  282. ^ Wall 2004,第第277页页.
  283. ^ McIver & 2010(b).
  284. ^ Wall 2004,第第244页页.
  285. ^ Dmme.net.
  286. ^ Rosen 2011HearYa.com 2006Blabbermouth.net 2009aBlabbermouth.net 2009b.
  287. ^ Ling 2005b.
  288. ^ Wall 2004,第第241页页.
  289. ^ Dome 2006aDome 2006b.
  290. ^ Dome 2006b.
  291. ^ Wall 2004,第第264页页.
  292. ^ Huey(1).
  293. ^ VH1 2011.
  294. ^ 鐵娘子談成功秘訣 恪守傳統是制勝法寶. 新浪. 2010-07-30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中文). 
  295. ^ Roadrunner Records 2011Hit Parader 2010Blabbermouth.net 2009bGraham 2009.
  296. ^ Labrador 2013Ramirez 2013.
  297. ^ Sexton 2008.
  298. ^ 298.0 298.1 Beaumont 2014.
  299. ^ Cashmere 2008Thomson 2008.
  300. ^ Bruce Dickinson Gets Egged At Ozzfest; Sharon Osbourne Calls Him A "Prick". Metal Underground. 2005-08-21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301. ^ 301.0 301.1 301.2 Kerrang! 2008.
  302. ^ Young(2).
  303. ^ Metal Update 2010.
  304. ^ MTV & 2006(b).
  305. ^ Charlesworth 2009.
  306. ^ Lenta.ru 2010.
  307. ^ Lawson 2013.
  308. ^ Kato, Yusuke. Guitar Heroes: hide. Rock 'n' Roll. January 1995, 93 (英语). 
  309. ^ Smyers, Darryl. Megadeth's Dave Ellefson Talks About Christianity and Lady Gaga. Dallas Observer. 2012-03-01 [2013-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英语). 
  310. ^ Gamma RayAllmusic上的页面. [2015-07-29].
  311. ^ Interview with, Andre Matos of Angra. Ram.org. 1996-10-05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5) (英语). 
  312. ^ Brian Rademacher. Interview with, Rolf "Rock 'N' Rolf" Kasparek. Rockeyez.com. 2004-04-10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英语). 
  313. ^ Paul Schwarz. Arched Bridges Beware CoC talks to Mike Amott of Arch Enemy. Chroniclesofchaos.com. 1999-07-07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1) (英语). 
  314. ^ Paul Schwarz. Dissecting a Decade of Dismemberment CoC interviews Dismember's Matti Karki. Chroniclesofchaos.com. 2000-08-12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5) (英语). 
  315. ^ Michael Menegakis. Here is an exclusive Frank Aresti interview from March 1999. Www0.org.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英语). 
  316. ^ Mercyful FateAllmusic上的页面. [2015-07-29].
  317. ^ Quiet RiotAllmusic上的页面. [2015-07-29].
  318. ^ SentencedAllmusic上的页面. [2015-07-29].
  319. ^ Angel DustAllmusic上的页面. [2015-07-29].
  320. ^ Interviews : Unearth. Deadtide.com. [2010-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1) (英语). 
  321. ^ Blabbermouth.net 2010e.
  322. ^ Clive Burr Memories. ultimateclassicrock.com. 2014-12-06 [2016-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英语). 
  323. ^ Basham 2000.
  324. ^ MetroLyrics(1).
  325. ^ Sputnikmusic(1).
  326. ^ MetroLyrics(2).
  327. ^ MetroLyrics(3).
  328. ^ Thomas 2009.
  329. ^ MetroLyrics(4).
  330. ^ MetroLyrics(5).
  331. ^ Tributes To Iron Maiden. The Iron Maiden Commentary.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英语). 
  332. ^ Maiden United.
  333. ^ AllMusic.
  334. ^ Aquarius Records.
  335. ^ Loftus.
  336. ^ AllMusic(2).
  337. ^ Giant Bomb.
  338. ^ IGN.
  339. ^ Allgame.
  340. ^ Rockstar Games.
  341. ^ Blabbermouth.net 2002.
  342. ^ Cheat Code Central.
  343. ^ Metal Insider 2009.
  344. ^ East 2009Rock Band.
  345. ^ Chemical Wedding. chemicalweddingmovie. [2014-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英语). 
  346. ^ JoBlo.com.
  347. ^ WardlawLing 2005.
  348. ^ Angelfire(1)Angelfire(2).
  349. ^ Eagle Vision 2001Young(1).
  350. ^ IRON MAIDEN NUMBER OF THE BEAST 1st UK PRESS MiNt ArChIvE PSYCH PROG ROCK METAL. Popsike.com. 2015-05-07 [2016-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英语). 
  351. ^ Godscare.
  352. ^ Bezer 2008Metal Storm 2007.
  353. ^ Blabbermouth.net 2008.
  354. ^ Sorel-Cameron 2007.
  355. ^ Juno Awards 2010Bezer 2009c.
  356. ^ EMI 2012.
  357. ^ Blabbermouth.net 2010d.
  358. ^ PlaneSpotters.netSands 2016.
  359. ^ volga-dnepr.com 2016.
  360. ^ Lord of the flights: Take a rare tour around Iron Maiden's gigantic 'Ed Force One' 747 with leader singer Bruce Dickinson (who also pilots the aircraft on tour). 每日邮报. 2016-06-08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英语). 
  361. ^ Go Inside The Cockpit Of IRON MAIDEN's 'Ed Force One' Plane With BRUCE DICKINSON (Video). 地铁报. 2016-03-13 [2016-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英语). 
  362. ^ Iron Maiden’s private jet Ed Force One badly damaged in crash, two injured. Blabbermouth.net. 2016-04-13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英语). 

参考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