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迪罗

(重定向自高地酋

考迪罗(西班牙语:Caudillo西班牙语发音:[kawˈdiʎo])在西班牙语中通常指军政领袖或专政元首,多出现在19世纪拉丁美洲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独立建国的时期。1980年版辞海中定义为“以暴力攫取并靠暴力维持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独裁军人”,或“掌握军事力量的独裁政客和向追随者播扬个人崇拜观念的政党领袖”[1]

阿根廷考迪罗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肖像,由意大利画家和雕刻师Cayetano Descalzi意大利语Cayetano Descalzi于1841年所绘

考迪罗起源于西班牙殖民中央统治权威崩溃后,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解放出来的新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的民族英雄革命家独裁者。常见形式为试图在一地域进行政经控制后,再率领私兵对脆弱的殖民地政府发起进攻,如墨西哥安东尼奥·洛佩斯·德·桑塔·安纳阿根廷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便是如此推翻西班牙殖民。考迪罗主义亦被称为军阀独裁统治[2][3]。其实际为军事独裁的一种形式,包括发起独立战争革命领袖英语Libertadores,由此在拉丁美洲的历史著作中产生了早期考迪罗、古典考迪罗、当代考迪罗、革命考迪罗、法西斯考迪罗等多种分支。另有意见认为,考迪罗为19世纪初至70年代在拉美中央到地方产生的强人和军人。[4]

共产中国历史学者认为考迪罗是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地主阶级透过政治舞台上的大小军阀们进行统治的工具。[5]

美洲的考迪罗 编辑

阿根廷 编辑

 
胡安·曼努埃尔·罗萨斯,阿根廷考迪罗

在19世纪的阿根廷历史上,考迪罗是省份中军队的首脑,他们互相斗争,特别是和布宜诺斯艾利斯集权派。所以考迪罗这个词是军事用途的一个术语。这些军阀使用常规军衔,尤其是将军或上校。他们拥有大众的支持,并通过个人魅力和对大众利益的认同,聚集了500到7000人的军队。以下列出的考迪洛几乎都是联邦党西班牙语Partido Federal (Argentina)中富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而他们的主要追随者是高乔人

传统历史学对这个词与其联系的联邦党西班牙语Partido Federal (Argentina)进行了谩骂,但修正主义在历史的潮流成功夺得大众想象中的形象。[6][7][8][9][10][11][12]

阿根廷的考迪罗主义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独立战争时期的考迪罗,那时与保皇派西班牙语Ejército realista en América的对战,如阿蒂加斯和格梅斯(Güemes)。省份自治西班牙语Situación de las provincias argentinas desde 1820时期,面对集权派的领导人物,如基罗加、洛佩斯、伊瓦拉、埃雷迪亚、阿尔道、布斯托斯和费雷等,并在乌尔基萨在卡塞罗斯战役战胜罗萨斯而告终。最后,在米特雷在帕文(Pavón)战胜乌尔基萨之后的第三阶段,这些考迪罗领导各省反对布宜诺斯艾利斯霸权的起义(佩尼亚洛萨、赫尔旦和瓦雷拉在此脱颖而出)。

在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考迪罗(1852年之前):

在1852年以后重要的阿根廷考迪罗有:

智利 编辑

下列是智利历史上的主要人物:

哥伦比亚 编辑

古巴 编辑

厄瓜多尔 编辑

危地马拉 编辑

乌拉圭东岸国西班牙语Estado Oriental del Uruguay 编辑

墨西哥 编辑

墨西哥独立战争期间:

墨西哥革命期间和后续:

秘鲁 编辑

委内瑞拉 编辑

肖像集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辞海: Ci hai. 历史分册, 上海辞书出版社: 294, 1980, 几以暴力攫取并靠暴力维持地主资产阶级统治的独裁军人,称为考迪罗。有时也用来 称呼掌握军事力量的独裁政客和向追随者播扬个人崇拜观念的政党领袖。上述统治 方式和政治作风则称为考迪罗主义 
  2. ^ 世界史 (Shi jie shi) 1:6: 123, 1999, 19 世纪初期,拉丁美洲国家贫出现过被 称为考迪罗主义的政治统浩形式,考迪罗主义 ... 出现了军阀独裁统治,即所谓考迪罗主义,深人探讨考迪罗主义,是研究拉丁美洲史的—个重要课理,历来为学者们所关注。 
  3. ^ 李春辉, 拉丁美洲史稿, 商务印书馆: 209–211, 1983 
  4. ^ 陆国俊. 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 世界历史. 1996, (1). 
  5. ^ 中国历史学年鉴, 人民出版社: 332, 1997, 陆国俊认为:考迪罗是 19 世纪初期拉丁美洲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地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考迪罗主要指19世纪初至70 年代拉丁美洲政治舞台上的大小 军阀们。考迪罗与一般独裁者既有相同点亦有不同之处,考迪罗是独裁者, 
  6. ^ Luna, Félix. Los caudillos. 布宜诺斯艾利斯: Peña Lillo. 1976. 
  7. ^ Sabsay, Fernando. Caudillos de la Argentina. 布宜诺斯艾利斯: El Ateneo. 2002. 
  8. ^ González Arzac, Alberto. Caudillos y constituciones. 布宜诺斯艾利斯: Instituto de Investigaciones Históricas Juan Manuel de Rosas. 1994. 
  9. ^ Zorrilla, Rubén H. Extracción social de los caudillos 1810-1870. 布宜诺斯艾利斯. 1972. 
  10. ^ Lafforgue, Jorge. Historias de caudillos argentinos. 布宜诺斯艾利斯: Alfaguara. 1999. 
  11. ^ Sabsay, Fernando. Ideas y caudillos. 布宜诺斯艾利斯: Ciudad Argentina. 1998. 
  12. ^ Chiaramonte, José Carlos; Buchbinder, Pablo. Provincias, caudillos, nación y la historiografía constitucionalista argentina, 1853-1930. 坦迪尔: Anuario IEHS. 2000. 
  13. ^ Washington Reyes Abadie; Oscar H. Bruschera; Tabaré Melogno. El Ciclo Artiguista 第二卷. 蒙得维的亚. 1975. 
  14. ^ Hooker, Terry; Poulter, Ron. The Armies of Bolivar and San Martin. Osprey Publishing. 1991: 23-24. ISBN 1-85532-128-9 (英语). 
  15. ^ Jorge G. Villanova. Francisco Ramírez ¿Quién, cómo, dónde, cuándo?. 200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5) (西班牙语). 
  16. ^ Batalla de Cañada de la Cruz: 28 de junio de 1820 - Revisionismo batallas y combates.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0). 
  17. ^ Combate de Cotagaita - Cañada de la Cruz.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8. ^ Sebastián Miranda. La Guerra Contra la Confederación Peruano – Boliviana (1837-18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0) (西班牙语). 
  19. ^ » Blog Archive » Juan Felipe Ibarra.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31). 
  20.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RefA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1. ^ La Independencia en la Región de Concepción: Guerra Civil, Ruina y Destrucción (I Part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1) (西班牙语). 
  22. ^ Confederación Perú-Boliviana | Historia Universal.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23. ^ Presidentes de Bolivia - Pizarra.edu.bo | Pedro Blan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