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中国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
世纪: 19世纪中国 / 20世纪中国 / 21世纪中国 |
年代: 1890年代中国 / 1900年代中国 / 1910年代中国 / 1920年代中国 / 1930年代中国 / 1940年代中国 / 1950年代中国大陆 |
年份: 1921年中国 / 1922年中国 / 1923年中国 / 1924年中国 / 1925年中国 / 1926年中国 / 1927年中国 / 1928年中国 / 1929年中国 |
纪年: 乙丑年(牛年)、中华民国14年 |
1920年代中国指的是从1920年到1929年的时局变化。在经历了1910年代的多次政治事件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际环境,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无法绝对控制相关省区。社会舆论开放、社会运动频繁、反对党和军阀都成了北洋政府的制衡力量,北伐战争以后东北易帜,北洋政府时期正式结束,进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1]:2-3。
政治
编辑这十年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初受军阀控制,但在中国国民党实行联俄容共以后,因成立黄埔军校,渐能掌控两广军事大局;加上中国国民党组织、宣传和运动,到1925年五卅运动后,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之国民政府,成为国家统一希望[1]:13。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员及中国国民党左派占了优势,密谋倒蒋,形势对蒋中正不利[2]:44。1926年3月20日,蒋发觉中山舰行动可疑,怀疑共产党阴谋暴动,遂断然逮捕代理海军局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及军中共产党员,解聘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季山嘉,遣送回国,汪精卫对蒋大为不满,称病请假出国[2]:44。1926年5月,蒋与鲍罗廷商定“整理党务案”,要点是:1.凡中国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务须服膺三民主义;2.中国共产党员在中国国民党各高级党部之委员人数不得超过总数之三分之一;3.中国共产党员不得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之部长[2]:44。先后历经北伐国共第一次合作、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中国共产党迫于形势,仓猝起事,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等策动受共产党影响之北伐军2万人发难,占领南昌,几天后败逃[2]:41。1927年7月清党后,陈独秀被指为右倾机会主义者而被迫下台。中共由瞿秋白继续领导。“南昌起事”失败后又发生两湖秋收起事。毛泽东等率领残部四百余人与朱德等残部于江西井岗山会合,并成立第一个苏维埃组织,简称苏区,并采游击战略与国军周旋。1928年,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议决暂停工农暴动政策,以发展工农红军为要务,并建立苏维埃巩固共产党实力,实行土地改革新措施。这次会议统一了全党思想,并克服了党内存在的左倾,毛泽东渐露头角[3]。1928年起,国府在中央层面逐步建立起一个以训政为目的的管治模式[注 1][4]。1928年10月4日,中国国民党中央颁布第172次党务会议通过的《训政纲领》[注 2],此后,国民政府即依据“训政纲要”实施训政,并草拟训政时期约法。中国国民党在1926至1928年之革命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3。
外交政策
编辑此一时期,起先北洋政府是国际所承认之唯一合法政府,参与各种国际事务,大部时间有由国会选出之总统,有由总统任命之内阁[1]:2。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派兵北伐,1927年4月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到1928年6月推翻北洋政府,成为国际上所承认之合法政府[1]:10。
民族政策
编辑民国建立后,满汉间民放矛盾消失,蒙汉、藏汉、回汉间矛盾扩大,主政者倡“五族共和”,谋抟成中华民族,实际政策无论是优待满蒙,还是种族同化,国内民族矛盾大于清代,同时英国、俄国从军事、外交介入西藏、蒙古,问题变得复杂[1]:9-10。北伐完成前后,中国国民党主导国家发展,积极解决国内民族问题,但收到成果不很大,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冲转趋剧烈[1]:10。
财政政策
编辑1928年能为中央提供财政收入之省分只占中华民国法定疆域的三分之一,而且都集中在中国东南地区中国国民党实际控制区域内[5]:15。1929年大萧条,各国不敢向外投资。例如发轫于1920年代的针织、丝织、染织、印染、毛纺织等工业都有长足发展。国府早于1927年北伐之后,在英美的支持下使用白银为抵押,开始筹备统一货币,推行货币改革,逐步废除银本位制度。
军事
编辑中国国民党完成北伐和清党后内忧外患频仍,1928年至1930年间各派军人之冲突,甚至比北洋政府时期为激烈[1]:6。革命势力,藉国共合作、各种政治和社会运动,由南方发展到北方,最后北伐成功[1]:10。中国基本完成统一。此后中共先后在湖南、广东东部和广州等地起事,均告失败,毛泽东在湖南起事失败后,率残部进入江西、湖南交界之井冈山,建立红军和发展革命根据地[2]:41-42。
国家人力物力主要消耗在权力斗争或内战上[1]:4-5。1928年秋,中国国民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颁布《训政纲领》,实行一党专政,以党治国,收归地方政权;1929年元旦,召开国军编遣会议,将全国军队整编、裁遣,以减少军费开支并收归军权,冯玉祥及李宗仁指蒋中正以编遣之名,行削藩之实,密谋对抗[2]:41。由于国共关系破裂,导致第一次国共内战发生。惟中共自1927年以后武装割据、武力扩张,对南京国民政府之威胁与日俱增[1]:3。1929年3月,桂系李宗仁首先发难,此后冯玉祥、唐生智等各路军阀先后起兵,均告失败[2]:41。
大事纪
编辑- 蒙古人民党在苏联红军支持下发动革命夺取政权,驱逐了俄国白军势力和北洋政府官员。
- 孙中山发动三次革命,在广州市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举行,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6]:2。
- 日本将山东交还中华民国。
- 7月16日至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制定党纲,提出反帝反封建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之基本任务,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并通过《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和《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等[6]:3。
- 中国国民党本部军事委员会成立,蒋被任为委员,旋又受任为大本营参谋长;蒋辞东路讨贼军参谋长职,专办大本营机务,扈从孙中山亲征[7]:9。孙文越飞宣言,苏联支持孙中山。国共合作。
- 6月12日至6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6]:3。
- 1月11日至1月22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分析中国社会各阶层在革命运动中之地位,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之经验教训,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之重要,作出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之决议[6]:4。
- 5月30日——上海发生英国屠杀中国群众之五卅惨案,随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大规模之全民反帝运动[6]:4。
- 4月,蒋建议中国国民党中央,请整军肃党,准期北伐[7]:11。4月16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政联席会议推蒋为军事委员会主席[7]:11。
- 5月,第二次全体执委会开会,蒋为主席,决议接受海内外请愿北伐案,发表宣言[7]:11。
- 6月1日,中央常会决议,任蒋为中央组织部部长[7]:11。
- 6月4日,中央全体执委及各省市海外党部联席会议开会决议,迅即出师北伐,并任蒋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11。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制定《对华政策纲领》,宣称满洲和蒙古对日本国防和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是日本生命线,为维护满蒙权益,将不惜动用武力[2]:45。
- 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武汉,中央军委分配朱德、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等工作[6]:5。
- 武汉政府下令,突免蒋职[7]:13-14。
- 4月12日——蒋在上海发动政变,捕杀工人和中国共产党员[6]:5。蒋解散上海总工会等非法组织,彻底清除中国共产党份子[7]:13-14。
- 4月18日——国民政府奠都南京,蒋发表告民众书[7]:13-14。
- 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紧急时期之任务,通过政治形势与任务等各项决议案[6]:5-6。
- 共产国际向中共发出指示,要求中共实行土地革命政策,建立工农武装队伍8至10个师,并改组武汉政府[2]:44。
- 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把电报副本送给汪精卫看,汪精卫认为这是对国民革命事业之根本危害,遂加紧部署反共[2]:44。国共合作破裂。
- 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之指示,中共中央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陈独秀停职[6]:6。
- 7月15日——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通过“分共”决议案,汪精卫大规模捕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群众,中共中央临时常委迅即决定实行武装反抗,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6]:6。
- 4月,日本出兵山东,阻碍北伐,蒋一面与日本交涉,一面委朱培德为前敌总指挥,积极北进;直鲁联军反攻济宁;蒋亲赴界河,督攻兖州,以挽救之;蒋赴泰安,督攻济南,并决定济南克复后,即渡河追击,不使日本阻止碍行进[7]:16。
- 5月3日至5月5日,日军在济垣横行滋扰,向国军袭击挑衅,蒋严戒国军勿予还击,并严令入济南部队,于5月3日夜退出城郊,派员与日军师团长福田商约束部队,未得要领;5月4日、5月5日,日军仍继续放枪发炮,并引张宗昌以飞机炸国军司令部,蒋为完成北伐,忍辱勿较,限令国军星夜渡河,仅饬留李延年步兵团驻守;5月6日移节党家庄,继续提兵北进,并吁召汪精卫、胡汉民回国,又切告奉系早日觉悟,日本阻碍阴谋,于是粉碎;蒋进驻石家庄督师[7]:16。
- 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指出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之政治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中国共产党之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之纲领,选出新中央领导机构,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国内协助李维汉、任弼时处理中央日常工作[6]:7。
- 12月——张学良易帜,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
- 6月25日至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六届二中全会,会议全面地总结检查六大以来工作,提出继续深入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扩大苏维埃区域,建立红军,纠正非无产阶级意识,加强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等项任务[6]:7。
- 9月27日——俞作柏、李明瑞通电反蒋[6]:8。
- 9月28日、9月30日——蒋介石两次打电报给李明瑞,威胁他不要“效尤李、白,重蹈张逆(发奎)自绝党国之覆辙”,李明瑞置之不理[6]:8。
- 10月1日——俞作柏、李明瑞不听邓小平劝说,在南宁召开大会,誓师反蒋,宣布由俞作柏任讨蒋南路军总司令,李明瑞任副总司令,出发攻粤[6]:8。
- 10月中旬——俞作柏、李明瑞反蒋失败,邓小平和党其他领导人决定把掌握之三支部队拉出南宁,转移到左右江地区[6]:9。
出生
编辑- 1920年2月23日——孔德成,孔子七十七代嫡长孙,衍圣公,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2008年逝世)
- 1920年3月7日——柏杨,台湾作家、观察家和文化思想家,被称为“台湾的鲁迅”。(2008年逝世)
-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995年逝世)
- 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中国共产党前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总理。(2008年逝世)
- 1921年6月27日——白光,1940至1950年代的中国著名影星、歌星,素有“一代妖姬”之称。(1999年逝世)
- 1921年11月12日——曾灶财,香港传奇人物。(2007年逝世)
- 1922年10月1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长子,在朝鲜战争遇难。(1950年逝世)
- 1923年1月15日——李登辉,中华民国前总统。
- 1923年5月17日——邹承鲁,中国生物化学家。(2006年逝世)
- 1923年9月24日——李元簇,中华民国前副总统。
- 1923年12月2日——单国玺,耶稣会会士,枢机主教。(2012年逝世)
- 1924年2月6日——金庸,原名查良镛,中国新武侠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 1924年12月24日——乔石,中国政治人物,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 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美籍华人物理学家。
- 1927年3月5日——王又曾,台湾企业家。
- 1927年3月30日——曾近荣,香港男演员及主持人。(2011年逝世)
- 1927年8月19日——星云法师,中华民国扬州人,创办佛光山寺及佛陀纪念馆。
- 1928年1月5日——钱其琛,中国外交家,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香港国际企业家,香港及亚洲首富,亦是华人首富。
- 1928年10月1日——朱镕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任国务院总理、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 1928年10月20日——李鹏,中国政治人物,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
- 1928年10月21日——余光中,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逝世
编辑- 1921年6月14日——周务学,中华民国少将(1869年出生)
- 1921年10月27日——严复,启蒙思想家(1853年出生)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兴中会、同盟会、中华革命党的主要创办人(1866年出生)
-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中国政治人物(1877年出生)
- 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中国记者(1886年出生)
-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中国革命烈士,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北京被北洋军阀处决(1889年出生)
-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国学大师,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1877年出生)
- 1927年7月4日——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任书记陈独秀长子,革命烈士(1898年出生)
-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革命烈士,上海工人武装起义领导者(1901年出生)
- 1927年12月12日——张太雷,革命烈士(1898年出生)
-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中华民国第三任总统(1864年出生)
-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北洋军阀奉系首领(1875年出生)
-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中国思想与评论家(1873年出生)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 ^ 有论者指孙中山一直主张西方式的政党民主,试图在中国建立多党政治体制。孙中山以外的其他革命党人,也对多党政治寄予了极大希望。但是,随着宋教仁被刺,中国建立多党民主政治体制的设想行不通了,于是,革命党人开始寻求一种威权的政治体制模式。中华革命党,就是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孙中山的本意,是用一个权威性的、强有力的政党,从上而下推进革命。孙中山认为,在军政和训政时期,民众不足以主政,“一切军国庶政,悉归本党负完全责任。”
- ^ 《训政纲领》共六条:第一,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第二,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时,以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第三,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推行,以立宪政之基础;第四,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第五,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执行,受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第六,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施。
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张玉法. 《中華民國史稿》. 台北: 联经出版. 1988. ISBN 957-08-1826-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王尔敏校订. 现代教育研究社编辑委员会 , 编. 《會考版中國歷史(中學五年級適用)》. 香港: 现代教育研究社. 1993. ISBN 962-11-2588-X.
- ^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华网.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8).
- ^ 见《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97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 ^ 罗松涛. 《1949,國民黨敗給共產黨的100原因》. 台北: 海鸽文化. 2016. ISBN 978-986-392-053-3.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李辛芝、王月宗 (编). 《偉大的實踐,光輝的思想——鄧小平革命活動大事記》. 北京: 华龄出版社. 1990. ISBN 7-80082-011-4.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陈布雷等编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7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