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特色条目/存档

中国主题特色条目存档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1

 
泰山封山刻石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意音文字书写系统。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采用的意音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东亚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唯一文字。今可略分为正体中文(繁体中文)与简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另外,日本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传说,伏羲、仓颉都当是对汉字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人物,相传伏羲做八卦,仓颉造文字。仓颉造字,传说黄帝时代,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而汉朝淮南子一书也描述仓颉的贡献为“天雨粟,鬼夜哭”:描述文字的发明有如天上降下五谷广披大众,使得资讯透过文字能传载给任何人。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2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公元前五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3 科举 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熟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才在1905年被废除,持续了整整1300年。科举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现代社会选拔公务员的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18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19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4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时合影

辛亥革命 是指一场发生在宣统三年(1911年),旨在推翻女真人建立的清朝,恢复“正统中华文明”,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辛亥革命成功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段时间的历史。辛亥革命另一种广义的用法,指自清末开始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结束为止。

辛亥革命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革命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5

 
第二代南越国君主赵眜的陵墓出土的丝褛玉衣

南越国 又称为南越南粤,在越南又称为赵朝或前赵朝。它是前203年[1]至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今中国广州市内)[2],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象郡后建立。前196年和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名义上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臣”。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前111年所灭。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南越国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它的建立保证了秦末乱世岭南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来源于秦朝中原地区的统治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技术,使岭南地区落来的政治、经济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南越国君主推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6

 
宋朝科举考试图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南宋,合称两宋。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朝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二宗受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古。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7

清代凌迟行刑照片
清代凌迟行刑照片

凌迟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属于中国古代实施最残酷的死刑之一。凌迟是指刽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数百至数千块,用小刀逐块割下来。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数小时的痛楚才会气绝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伤不正确,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刽子手也可能会受罚。凌迟起源至春秋时期的“”。至五代开始出现凌迟,至明清时达至顶峰,用刑广范。明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施以此刑,据说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罚主要针对叛国者,明成祖朱棣也将许多帮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处凌迟之刑。清朝末年,有至少三次凌迟的行刑过程被驻北京的西方士兵用相机拍了下来,相片传到西方。由于凌迟过于残酷,历代以来均有不少人主张废除。包括南宋时的诗人陆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间的英国驻华支使使馆参赞威妥玛等人。最终,在1905年,凌迟和其他极刑一起废除,唯1907年仍有执行记录。著名受刑人有袁崇焕耿精忠石达开徐锡麟等。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8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8

== 编辑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9 Portal:中国/特色条目/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