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

美國科幻電影
(重定向自The Matrix

黑客帝国》(英语:The Matrix,香港译《22世纪杀人网络》,台湾译《骇客任务》)是一部1999年的好莱坞科幻电影,由沃卓斯基姐妹执导,基努·里维斯劳伦斯·菲什伯恩凯莉·安摩丝雨果·维文等演员主演,并由香港电影界的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此片以哲理基督教元素作为故事架构和子弹时间的特殊镜头及电脑特效而著名,在全球获得很高的票房。2003年,推出续集《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及第三集《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19年,因为该片的20周年庆,推出了4K修复版本,将此片重回大萤幕[4]。第四集《黑客帝国4》于2021年上映。

黑客帝国
The Matrix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沃卓斯基姐妹[注 1]
监制乔·西佛
编剧沃卓斯基姐妹[注 1]
主演
配乐唐·戴维斯英语Don Davis (composer)
摄影比尔·珀普英语Bill Pope
剪辑札克·斯坦伯格英语Zach Staenberg
制片商
片长136分钟
产地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9年3月31日 (1999-03-31)(美国)
  • 1999年4月28日 (1999-04-28)(澳大利亚)
  • 1999年5月20日 (1999-05-20)(香港)
  • 1999年6月12日 (1999-06-12)(台湾)
  • 2000年1月14日 (2000-01-14)(中国大陆[1]
  • 2019年7月26日 (2019-07-26)(4K修复版-台湾)
  • 2020年1月17日 (2020-01-17)(4K修复版-香港)
发行商华纳兄弟
预算6300万美元[2]
票房4.67亿美元[2]
前作与续作
续作黑客帝国:重装上阵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黑客帝国
香港22世纪杀人网络[3]
台湾骇客任务

剧情简介 编辑

 

托马斯·安德森表面上是个朝九晚五的电脑工程师,私下却是个代码为尼奥Neo)的高超黑客。尼奥总觉得自己身处的世界存在难以言喻的不协调感,在他私下追查的结果,知道了这一切都跟被称作“矩阵”(The Matrix)的神秘事物有关。在另一名黑客崔妮蒂(Trinity)引导下,尼奥和传奇黑客神秘人物墨菲斯(Morpheus)联络上,想由他口中得知“矩阵”的真相。

墨菲斯等人把尼奥带到真实世界,它是机械中的机械。使尼奥得知真实世界已经被电脑机器所占领统治。为了培养人类当成能量来源,电脑机器模拟1999年的人类世界(现实世界其实已踏入2199年左右)创造出虚拟程序世界“矩阵”,也就是尼奥过往所认识的世界。借由和人体大脑神经联结的连接器,使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理六根)等讯号传递到人类大脑时都仿佛是真实的,以此囚禁人类的心灵。

墨菲斯等人是较早被解放而得以脱离矩阵的一群,他信奉在“矩阵”中可预知未来作出预言的先知Oracle)。最初从“矩阵”中觉醒并解放其他人类的人被称作救世主,先知预言墨菲斯将在有生之年找到救世主的转世,他会再次来到人间并拯救所有被电脑机器所囚的人类。墨菲斯相信这个预言最终找到了尼奥,他认定后者就是转世的救世主,但尼奥却对此身份有所怀疑。

尼奥通过与墨菲斯的计算机程序训练,发现只要看破真相,并坚定相信在虚拟世界中的一切都不是真的,就可将各种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现象如万有引力摩擦力的程序加以改变甚至破坏,以此做出各种违背物理定律的事,例如:一拳把人打飞至十多米远、跳跃至半空停留七、八秒才落地等,这在“矩阵”中也适用。

尼奥墨菲斯等人再次透过连接器进入“矩阵”拜访先知,先知告知尼奥“现在的他”并不是救世主。他们返回真实世界的途中,矩阵派出多个以史密斯(Agent Smith)为首的特务追杀。特务有人类的外表且极善于扭曲“矩阵”中的物理现象,是电脑机器创造用来在“矩阵”专门追捕目标的程序,墨菲斯为了保护尼奥而落入了特务之手。

尼奥等人发现原来他们一行人中的塞弗(Cypher)出卖了他们的情报予特务,塞弗抢先回到真实世界后,将仍在“矩阵”的队友强制拔除连接器逐一杀死,最后却被没进入“矩阵”的坦克(Tank)所杀。坦克之后成功唤回尼奥和崔妮蒂,但墨菲斯却因无法唤回而持续和“矩阵”连线中。

尼奥和崔妮蒂再次连线进入“矩阵”成功救出墨菲斯,在墨菲斯和崔妮蒂回到真实世界后,尼奥却被拦截到他的史密斯击毙而呈现弥留状态。此时真实世界中的崔妮蒂紧依著尼奥和他对话并深深的吻了他,感受到真实世界的深情之后尼奥仿佛顿悟一般地复活,复活后的尼奥对自己“救世主”的身份已无丝毫怀疑,明白到自己可以重写“矩阵”内程序的能力。尼奥入侵史密斯的程序码使他被覆写删除,史密斯因此爆炸而灰飞烟灭,其他的特务见状吓得落荒而逃,尼奥最后也平安返回现实世界。

最后的画面中,尼奥在“矩阵”内用电话亭向电脑机器通知他将要解放所有人类,之后的故事在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中继续发展。

演员表 编辑

制作 编辑

特效 编辑

黑客帝国中的动作戏多用称作“子弹时间”的特殊慢镜头处理,被誉为是拍摄手法的经典创新,之后的许多电影都可以看到类似黑客帝国慢动作的场景。

影响 编辑

评价 编辑

烂番茄的好评度为88%,在155条专业评论中,136条专业评论赞同,19条专业评论反对,平均分为7.71/10,观众的评价则是85%[5],在Metacritic上,电影获得了73分[6],本片获得全方面的赞誉。

2023年,烂番茄满25周年特别专题中,本片在该站名列“影评家选出过去25年的最佳电影”排行榜第9名[7]

哲学思想 编辑

哲学神学世俗主义都在《黑客帝国》里有浓重的表现。诺斯底教派的信徒也会注意到很多相关的主题。

其中有相当多内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并蕴含启蒙涅槃重生的概念。对印度教佛教的深度涉及包括自由意志对抗命运,还在电影的配乐中使用印度教的颂歌、理念、虚幻(Maya)、因果报应(Karma)和存在论的多种观点。

《黑客帝国》以很多方式解析真实超现实,并阐述人的观点是实质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虚幻

值得注意的是,《黑客帝国》一片虽然有探讨经典哲学问题的意图,但它们的进行并不十分严谨,多半是因为故事的因素而伴随出现,而叙述的哲学内容也多半是已经被哲学家们讨论过。

争议 编辑

电影中提到“矩阵使用人类作为能量来源”的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根据热力学定律,人体在进行生命运转时为一耗散结构,其维持生存所须摄入的能量必定比向外界释放的较多。事实上,在最初的剧本使用的是“母体使用人类的大脑作为并行处理机”作为解释,但后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故改成了现在电影中的说法。

《黑客帝国》一书收录了电影拍摄的最后一版剧本(1998年版本),其中的解释是机器发明了一种新的核能发电法,但是需要少量的电能起始发电过程。而根据《第二次文艺复兴》中的解释,机器最初用人发电为解燃眉之急,并没有用人类开始循环发电,之后才简化发电步骤,舍弃潮汐能,地热等等需要新设备的发电方法,直接用人类的少量体能起始核电过程。事实上在电影中,墨菲斯确实提到了“裂变”,但是没有如剧本中一样明确解释,以致造成误解。

另外,在《黑客帝国动画版》中,也出现了矩阵之外,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愿意与人类和平相处。既然矩阵可以有意识,一般的机器人也可以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的一般机器人与矩阵的关系,在电影版没有加以铺陈,但也具有深思之处。[注 2]

有部分观众认为这电影的灵感疑似受到《楚门的世界》的影响。后者中的主角楚门周遭的所有景物和人物都是人为制造且演出的,这部分确实雷同《黑客帝国》的桥段。

原著作者 编辑

黑客帝国原著作者为电影导演兼编剧沃卓斯基兄弟本人,在他们与黑客帝国影迷的一次网上聊天中透露了黑客帝国系列创意的开始[8]。当时两人在制作一个和黑客帝国无关的漫画,一位同事问他们有何新的创意,由于当时赛博朋克科幻小说较热门,他们就以赛博朋克创意开始构思,在三天内构思出了故事大纲。由于两人非常低调,我们只能推测黑客帝国剧本诞生的时间。《黑客帝国》制片人乔·西佛说过黑客帝国的剧本在《V字仇杀队》(1984年)后写成,沃卓斯基兄弟在1988年暂时离开了漫画业,在好莱坞撰写剧本,所以《黑客帝国》最初的剧本是在1984年到1988年的一段时间中完成的。

《黑客帝国》第一部的修改并不大,一些被删除的部分也以其他形式保存下来,例如黑客帝国漫画《真实世界没有花朵》的故事就是属于原剧本的一部分。然而《黑客帝国》两部续集的原剧本完全被改写,上映电影续集的故事剧本是在《黑客帝国》第一部上映后,以相似的思路但不同的故事结构重写而成。

另外,在剧情的方面,黑客帝国被认为与士郎正宗所画的漫画《攻壳机动队》有思想上的密切关联。

相关条目 编辑

系列电影 编辑

其他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演职员表中作“沃卓斯基兄弟”(英语:The Wachowski Brothers)。
  2. ^ 此和平共生桥段后来在《黑客帝国4》实现。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新千年首部大片《黑客帝国》登陆广州. 新浪. 2000-01-14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The Matrix. Box Office Mojo. [199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5). 
  3. ^ 22世紀殺人網絡 (4K復刻版). 英皇戏院.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4. ^ The Matrix - 20th Anniversary. 2019-06-28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5. ^ The Matrix. Rotten Tomatoes. [199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9). 
  6. ^ The Matrix.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1999-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7. ^ CRITICS PICK THE BEST MOVIES OF THE LAST 25 YEARS.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2023-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0). 
  8. ^ 存档副本. [200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