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历史上3次组建。[1]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 | |
---|---|
存在时期 | 1937年-1949年 |
国家或地区 | 中华民国 |
效忠于 | 中华民国 中国国民党 |
部门 | 正规军、西北军 |
种类 | 军队 |
规模 | 3个师 |
驻军/总部 | 迪化 |
国民四军组成的第一个第三十军
编辑1925年11月奉军郭松龄发动反奉军事政变,战败后被虐杀,残部出走关内,1925年12月在李烈钧、方声涛携带10万大洋和若干面粉到山海关游说下,魏益三率部投靠占据平津冀北的冯玉祥北京政权,改称国民军第四军,辖一师一旅共6个步兵团、1个重炮兵团、1个工兵营以及少量骑兵,总司令魏益三。[2]1926年3月冯军与直奉联军作战,国民四军脱离冯玉祥,自立为“正义军”,据守家乡保定,所部扩充为4个旅,其中2个旅编成1个师,魏益三兼任师长,另外2个旅作为独立旅。1926年5月31日在同乡张席珍、陆军大学同学靳云鹗的引荐下,魏益三率部投靠了直系吴佩孚,任十四省讨贼联军第四军(司令齐燮元)副总司令兼第1路司令,参加了攻打冯玉祥部的南口战役,一直进攻到了天镇,冯玉祥败走绥远,魏部战后补充冯玉祥部俘虏兵实力增长到7万余人,编为三路,每路下辖5个步兵团,还直辖1个炮兵团、1个骑兵团、1个卫队团、1个手枪队。[3]1926年10月加入吴佩孚系的靳云鹗的河南保卫军任副司令兼第2方面军军长,开赴信阳集结,准备支援湖北战事,下辖3个师、1个混成旅和炮兵、骑兵各1个团。1926年12月28日,蒋介石派魏益三的军校同学王法勤、晏道刚、何遂[4]游说,该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5]
1927年4月,该军隶属唐生智的北伐军左翼军,参加河南省境内的北伐战争,与奉军作战。第2师担任第1线进攻,参加了围困遂平之战。
1927年7月,该军驻守鄂北武胜关、广水、黄陂一带。七一五事变后,1927年8月该军发生内讧,军长魏益三率2个师投奔蒋介石;唐生智命留武汉的一个师由彭振国代理军长。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讨唐,唐生智战败,彭振国辞职,郝梦龄代理军长。1927年底,留武汉政府之30军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桂系收编,两支第三十军合并后,魏益三任军长。[6]1928年2月25日,国民政府对该军进行整编,所辖第1、第2、第3师分别改番号为第103、第104、第105师。1928年6月骑兵旅扩编为教导师。后任军长王泽民。1928年底,该军番号取消,所辖部队缩编为第54师。师长王泽民(桂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副师长刘凤池,下辖闻捷160旅、郝梦龄161旅和薛毓瑸162旅。一个月后新桂系土崩瓦解,魏益三复任师长。[7]1929年夏唐生智重掌军权后,暗中联系魏益三密谋反蒋。唐生智战败后,1930年初魏益三被迫下野,同乡表弟郝梦龄代理师长[8],副师长魏我威(魏益三之子),下辖第160、161、162三个旅旅长张鸾诏、王育德、李大同。第54师参加了中原大战、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1931年在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中,为营救在莲塘被红军包围打垮的上官云相第47师,8月7日从良村出发即被红军打垮,副师长魏我威、第160旅旅长张鸾诏阵亡,郝梦龄化妆成伙夫逃命,第161旅旅长王育德、第162旅旅长李大同、师参谋长刘家麒、参谋赵子立等逃回驻地永丰。此战损失一半以上人员。战后旅长分别为汪醒吾、刘书春和郭子权。第54师休整后,调往皖鄂边界罗田、英山一带围剿鄂豫皖红军,师部驻罗田。1933年7月碎石山战斗中,第162旅在追击红军途中遭红82师反击,旅长郭子权阵亡。1934年3月葛藤山战斗,第161旅在安徽金家寨被红二十八军突袭后路,全旅1600余人被俘,旅长刘书春被俘后死亡。1934年12月第54师缩编为四个团,被调到大西南负责修筑川滇、川黔公路。1937年5月郝梦龄去陆军大学深造,刘家麒接任第54师师长。[9]
西北军一部组成的第二个第三十军
编辑中原大战后,1930年底西北军吉鸿昌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2路军,吉鸿昌任总指挥:[10]
- 第31师
- 第33师,师长葛云龙
- 第30师:
孙连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在宁都起义后只剩下第27师和独44旅共7个团,合编为第四十二军。第二十六路军辖两个军、共3个师又1个独立旅的番号。孙连仲亲自兼任两个军的军长。
1937年7月至1937年底,第三十军隶属第二十六路军改编的第一军团,先后参加了平汉路北段沿线作战和太原会战中的娘子关战役。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奉命坚守台儿庄主要防御阵地、武汉会战在武汉外围六(安)商(城)公路和固(始)潢(光)公路沿线担任阻击日军的作战任务。武汉会战失利后,第42军军长冯安邦在撤退途中遭日机轰炸阵亡。1939年3月,孙连仲把第一军团的2个军的3个师又1个旅全部编入第三十军,孙连仲任第五战区副司令兼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驻南阳。1939年4月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初至6月下旬的枣宜会战、1941年豫南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1943年军长池峰城兼豫北鄂边区游击总指挥时,参加了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
邯郸战役中第三十军被重创于东西玉曹、冢王地区。1946年上半年在山西运城改编为整编第30师。1946年7月至1948年7月,先后参加了临(汾)浮(山)战役、吕梁战役、晋南战役、豫西战役和临汾战役等。1948年8月副军长黄樵松率领第27师和第30师第89团增援太原,黄樵松升任军长。1948年11月3日军长黄樵松拟率所部起义,被第27师师长戴炳南出卖被捕,送南京在雨花台枪决。戴炳南接任军长,仵德厚接任27师师长。1949年4月该军在太原战役被歼灭,军长戴炳南、师长仵德厚被俘。
第三十军一部组成的第三个第三十军
编辑1948年8月后,第三十军将所留部队为基础扩编为第一百一十三军,军长鲁崇义。1949年5月,胡宗南将第一百一十三军改称第三十军:
各师合编为:
- 第27师:师长
- 第30师:师长尹瀛州
第三十军主官人事异动与部队调动
编辑-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1939年8月~1944年4月〕
- 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一军团
- 第33集团军
- 第2集团军
- 第五战区
- 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部
- 第4集团军 1945年6月,该军驻守河南汲县
- 整编1军
- 第30师:1928年秋吉鸿昌被冯玉祥派往甘肃接管佟麟阁的第11师残部,平息马仲英部。吉鸿昌升任第10军军长,门致中第7军被缩编为该军第22师,由冯安邦任师长。后第10军又被缩编为第11师,原第22师被缩编为该师的1个旅。下属3个旅长分别是彭振山、彭国桢和张华堂/徐荣华。中原大战战败后,吉鸿昌率部退黄河北岸,接受蒋军收编,西北军第11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30师。直属第二十二路军。1931年12月李鸣钟下台后,彭振山任师长。旅长张金照、彭国桢、张思贤。师长吉鸿昌兼/1931年8月李铭钟兼/1931年11月彭振山/1934年6月孙连仲兼/张金照(37年6月代理,38年2月实任)/1939年3月张华棠,升任副军长/1943年王震,邯郸战役被俘/尹瀛洲。1941年3月该军第30师与第68军暂编第36师对调建制关系。1946年驻防山西垣曲。
- 第31师:1926年初,由原绥远都统署的手枪团加上绥远警察一部改编为西北军第12师36旅,吉鸿昌任旅长。助刘郁芬克复兰州城、平定陇东南。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以孙良诚为总指挥组成援陕军,吉鸿昌部一马当先将围困西安近一年的10万镇嵩军击退。孙良诚部扩编为第3方面军,吉鸿昌为第19师师长,下辖第55、56两个旅。1927年7月第19师偷渡黄河袭占温县,冯玉祥授予第19师“铁军”称号。1927年10月,第19师在兰封火车站血战直鲁联军徐源泉部,旅长张印湘负伤,吉鸿昌亲自赤膊上阵地。1928年4月在曹县全歼直鲁联军第三路军总司令刘志陆师,打到济南城下,又进抵天津杨柳青。二次北伐结束后,孙良诚以去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将吉鸿昌解职,旅长张印湘升任第19师师长。1931年旅长王康得、李敬明、章辅卿。师长张印湘/1932年7月李敬明兼旅长/1934年11月池峰城/1939年3月乜子彬代理,1940年1月实任。1945年6月该师被裁撤。
- 27师:1939年3月第四十二军裁撤,第27师调归第三十军。师长黄樵松。1941年3月黄樵松调任第六十八军第143师师长,第五十五军第29师师长许文耀继任第27师师长。1946年仵德厚任副旅长,驻防山西翼城
- 第67师:1945年6月从第八十六军改隶该军。师长李学正,副师长陈成武,王树民任参谋长,驻防河南洛阳。
参考文献
编辑- ^ 刘凤瀚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11页
- ^ 魏益三:“郭松龄反奉亲历记”,《辽宁文史资料》第16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 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7页。
- ^ 何达:“何遂主持黄埔军校校务前后”,《百年潮》,2012年第4期。
- ^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 ^ 《参事介绍 魏益三》,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室网站。
- ^ 魏益三:“我由反奉到投冯投吴投蒋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五十一辑》,第215-251页。
- ^ 山丹:“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郝梦龄”,《环球军事》,2005年第15期。
- ^ 记者蒋太旭 实习生汪峥:“抗日将领刘家麒墓湮没杂草丛”,《长江日报》,2014-7-18。
-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