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秦国本打算借着胜魏解楚的威势趁胜扩大战果,向韩、魏二国借道攻齐以挫败齐国,却反被齐国打败,于是秦国派遣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向齐国赔罪。

桑丘之战
日期前323年
地点
今山东兖州
结果 秦国战败
参战方
秦国 齐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张仪 匡章田婴
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战役年代

编辑

焦循杨宽认为此战役当在齐威王末年,[1][2]钱穆认为当在秦惠王三年(前335年),[3]于鬯认为当在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4]朔雪寒综合时代背景及前人说法,认为当在齐威王三十四年(前323年)。[5]

时代背景

编辑

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齐国在马陵之战打败了魏国,齐国国势窜起。隔年(前340年),齐、秦、赵从东、西、北三面夹攻魏国,齐、秦在同一阵线,共同敌对魏国,[6]此时两国关系尚属友好。

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后,有心要进军中原,于次年(前324年)任命张仪为秦相,并攻取魏国陕邑(今河南省陕县);[7][注 1]隔年(前323年)魏国犀首公孙衍发起魏、赵、燕、韩、中山“五国相王”引起齐、楚二国不满,齐国打算割地给赵、燕2国一起施压千乘小国中山国取消称王未果[8],楚国出兵在襄陵(今河南省睢县)击败魏国,夺取魏国八个邑。[9]此时秦相张仪正策划着“欲以秦、韩、魏之势伐齐、荆(楚)”,[10]向秦惠王献计,认为“和楚国一起进攻魏国,魏国受到挫折就会投向楚国,韩国本来是魏国的友好国家,这样秦国就被孤立。不如出兵来迷惑他,魏国和楚国大战,秦国就可以取得河西以外的领土而回。”于是秦惠王反过来允诺魏国与之一起反击进犯的楚军,以便取得魏国西河之外的土地。[11]

秦国挟胜魏国之威势,且帮魏国化解了楚军的继续进犯,因此便想趁势扩大战果,此时楚国将领昭阳正在移动军队准备攻齐,齐国因与魏、赵等国交恶而势单力孤,秦国见此良机,于是假道韩、魏以攻齐国,[12]企图借此挫败齐国的威势。

战役进程

编辑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秦国借道魏韩向齐国展开军事行动,先是越过韩、魏、卫三国,佯攻大野泽左岸的阳晋(今山东省曹县)要道,突然从阳晋南下至齐国西南重镇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部),这里道路险恶,秦军想出其不意,从这里北上绕过右壤直插齐国的南阳腹地。[13]。这时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率领部队前去迎战,此时匡章的父亲已死。齐威王曾特许他打了胜仗之后,就为其母亲更葬,但为匡章以“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的理由谢绝,使齐威王对匡章的为人有了较深的了解。[12]

秦军行至齐鲁边界处的桑丘(今山东省兖州市),秦军和匡章率领的齐军主力相遇,齐、秦两军对垒扎营。秦军将领为了严明军纪,也为拉拢齐地人心,故下令:“有谁敢在距离柳下季坟墓五十步内的地方打柴的,便判死罪,绝不宽恕。”同时为了激励士气,还下令悬赏“有谁能得到齐王首级的,封万户侯,赏赐二万两黄金”。[14]

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又必须顾及到后方,惟恐韩、魏二国在后图谋。所以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威胁向齐出兵,实际上却犹疑不定不敢进攻。[13]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开战前夕,让双方使者多次互相来往。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当中,等待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破敌。齐威王派往前线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齐威王回报说:“章子让齐军加入秦军。”齐威王听了置之不理。过了不久,又有前线回来的探子向齐威王回报:“匡章让齐军向秦军投降。”齐威王仍旧不理会。如此反复多次。朝廷众大臣见此情景,向齐威王请求说:“说章子失败降秦的探子,人不相同而言辞相同,大王为何还不发兵前去讨伐他呢?”齐威王胸有成竹地回答:“这很明显的不是背叛寡人的行动,为何要讨伐他呢!”不久之后,匡章的战术大获成功,秦军被混进军营的齐军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队内外夹攻,原本战意就不甚坚决的秦军一触即溃。齐国朝中得知前线传来齐军大胜的捷报。左右大臣吃惊,询问齐威王何以有此先见之明。齐威王告诉他们,从匡章的日常表现便可推断出,坚信他“为人子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尽管前线三次送来情报说匡章可能降秦,但齐威王都没有相信,坚持放手让匡章指挥作战,终于保住了这次抗秦战争的胜利。

秦国得知前线败讯,连忙派遣陈轸作为使者,[9][注 2]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齐国向齐威王谢罪。[12]

后续

编辑

秦国攻齐失败后,为防齐、楚与魏联合攻秦,派遣陈轸出使齐国向齐国求和,并打算会盟一事。齐国虽大胜秦国,但不敢于此时与楚国相抗,以免最后造成秦、楚二国合攻齐国的局面;而此时田忌尚在楚国,齐威王对此更有顾忌,[5]于是委托陈轸前往楚军说服楚将昭阳不进攻齐国,为齐国解危,并向楚国提出会盟一事。而楚将昭阳因惧怕秦、齐、魏三国联合攻楚,于是接受了陈轸的游说。[9][15]秦国派张仪和齐、楚大臣在啮桑(今江苏省沛县西南)会盟。[16][17][18][19][20][21]而田婴也因为匡章之胜,于明年(前322年)加封于薛。[22]齐国于两年后(前320年)派遗使者往秦国“迎妇”以成“和亲”之举。[23]此后二十余年间齐、秦两国再无交兵,直至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齐、魏、韩三国联军伐秦为止。

啮桑之会后,张仪因此诸战役功不抵过,有丧失秦国相位的危机,为化解这场政治危机,于是以“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21]的理由主动请缨免相而借着秦国威势入魏国为相,以魏国宰相之位为秦国谋取利益,[5]巩固推行连横策略而斗诸侯;而魏将公孙衍亦于啮桑之会当年,合中山五国相王”,有“合众弱以攻一强”的意图,其用意在广结与国,合纵抗秦,借盟国之力挽救魏国的颓势。此战之后的四十余年间,“战国时代之合纵连横斗争的局势于是焉开”。[2]

谬误

编辑

此战在中国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中被误为观泽之战,而史实上的观泽之战是发生在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齐、宋两国联军打败魏军。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史记·卷五·秦本纪》将“秦称王”与“相张仪”二事同系于秦惠王十四年(前325年)。
  2. ^ 按《史记·张仪列传》,秦惠王时,陈轸与张仪争宠,后张仪封秦相之年,陈轸奔楚。陈轸奔楚后,未受重用,又为楚怀王使秦。因此陈轸能在秦、楚之间游刃有余,而得以在张仪败战之后,担任出使齐、楚之使者。[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焦循《孟子正义》:威王未尝与秦交兵,齐秦之斗在宣王时,而伐燕之役将兵者正是章子,则恐误编于威王策中,即不然,亦是威王末年。
  2. ^ 2.0 2.1 杨宽.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台湾: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2年: 第465页、第471页、第473页、第486至487页. ISBN 9570517441. 
  3. ^ 钱穆. 《先秦諸子繫年》. 台湾: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 第321至323页. ISBN 9789571929347. 
  4. ^ 于鬯《战国策编年》。
  5. ^ 5.0 5.1 5.2 5.3 朔雪寒. 《孫臏考》. 台湾: 天策府策略研究中心. 2011年: 第62至70页. ISBN 9789868757509. 
  6. ^ 張欣宇:戰國時代秦國的對外關係 (PDF). 政大机构典藏. [2014-06-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7-14) (中文(台湾)). 
  7.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惠王更元年〕,相张仪,将兵取陕。
  8. ^ 《战国策·中山策》第2章〈犀首立五王〉、第3章〈中山与燕赵为王〉。
  9. ^ 9.0 9.1 9.2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楚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将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又移兵而攻齐,齐王患之。陈轸适为秦使齐,齐王曰:“为之奈何?”陈轸曰:“王勿忧,请令罢之。”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珪。”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臣请得譬之。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遍,请遂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一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此为蛇为足之说也。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
  10. ^ 《韩非子·内储上·七术》。
  11. ^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楚威王攻梁也,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魏,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孤秦也。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
  12. ^ 12.0 12.1 12.2 《战国策·齐策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与秦交和而舍,使者数相往来,章子为变其徽章以杂秦军。候者言章子以齐入秦,威王不应。顷之间,候者复言章子以齐兵降秦,威王不应。而此者三。有司请曰:“言章子之败者,异人而同辞。王何不发将而击之?”王曰:“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为击之!”顷间,言齐兵大胜,秦军大败,于是秦王拜西藩之臣而谢于齐。左右曰:“何以知之?”曰:“章子之母启得罪其父,其父杀之而埋马栈之下。吾使章子将也,勉之曰:‘夫子之强,全兵而还,必更葬将军之母。’对曰:‘臣非不能更葬先妾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夫为人子而不欺死父,岂为人臣欺生君哉?”
  13. ^ 13.0 13.1 《战国策·齐策一·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曰:“……今秦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至卫阳晋之道,径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行,百人守险,千人不得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
  14. ^ 《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齐宣王见颜斶,……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15. ^ 《战国策·齐策二·昭阳为楚伐魏》: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16. ^ 《史记·卷五·秦本纪》:〔惠王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
  17.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惠王更二年〕,相张仪,与齐、楚会啮桑。
  18. ^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怀王六年〕,秦使张仪与楚、齐、魏相会,盟啮桑。
  19. ^ 《史记·卷四十·魏世家》:〔襄王〕十二年,楚败我襄陵。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啮桑。
  20. ^ 《史记·卷四十六·田世家》:湣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
  21. ^ 21.0 21.1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其后二年,使与齐、楚之相会啮桑。东还而免相,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
  22. ^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引《纪年》: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
  23. ^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齐湣王四年〕,迎妇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