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震(1696年—1756年),宗岳,号愣阿,室名静春斋,出身桐城张氏,治诗经举人身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政治人物,官至从二品湖北巡抚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庆市桐城市)人。文华殿大学士张英之孙,礼部左侍郎张廷璐长子。

张若震
大清 通奉大夫
大清 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
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坐衔)
国家清朝
时代清代中期
主君清高宗清仁宗
张姓
若震
宗岳
愣阿
位阶从二品文职
族裔汉族
籍贯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庆市桐城市
出生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一日戌时
1696年11月25日)
逝世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四日亥时
1756年12月24日)
61岁
亲属
父亲礼部左侍郎 张廷璐
增贡生
钦赐举人

张若震出身于桐城张氏,其家世显赫,祖父张英、伯父张廷玉皆官至大学士,父张廷璐曾任礼部侍郎

张若震于雍正元年(1723年)获赐举人出身,雍正六年(1728年)被授予浙江天台县知县官职,雍正七年(1729年)升嘉兴府同知,雍正八年(1730年)任台州府知府雍正十年(1732年)迁浙江盐驿道,雍正十二年(1734年)至乾隆七年(1742年)任浙江布政使乾隆十四年(1749年)任甘肃布政使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河南布政使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西安布政使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湖北巡抚[1]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卒于任上。[2]

生平

编辑

钦赐举人

编辑

张若震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一日(1696年11月25日)戌时,是张廷璐的长子,而后在参与科举时,选择治诗经,后取得了增贡生身分。

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的癸卯科顺天乡试[3],时年28岁的张若震,因为伯父张廷玉礼部尚书身分担任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因此回避,而后在御试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而后被御赐举人功名。

雍正五年(1727年),挑选教职引见给皇帝,奉旨命往浙江以知县用。并在天台县建立了先农坛[4]

历任浙江

编辑

雍正六年(1728年),时年33岁的张若震被实授为正七品的浙江台州府天台县知县。雍正七年(1729年),身为知县的张若震重修县内的学宫[5][6]

同一年,时年34岁的张若震被升任为正五品的浙江嘉兴府海防同知,隔年(1730年)再升为正四品台州府知府[7]在台州知府任上,张若震再次重修了当地的学宫。[8]

雍正九年(1731年),再次被雍正帝引见,被赐予紫貂墨刻之属。

雍正十年(1732年),时年37岁的张若震,迁任正四品的浙江盐驿道道员。隔年在西湖苏堤跨虹桥以西,重修曾被康熙帝御题“正学阐敎”、“崇文”的崇文书院[9]

雍正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734年5月27日),雍正帝特意下旨,将时年39岁的张若震拔擢为从二品浙江布政使[10]并赐御书福字一幅。

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1735年9月7日),雍正帝下谕,他认为浙江盐务的情况大不如以前,总督衔浙江巡抚程元章(53岁)如今的能力办理巡抚事务已经是勉强了,而浙江布政使张若震(40岁),不仅年力精壮而且实心任事,且此前担任过盐道道员,所以让其兼管盐政。[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清史列传》册3·卷22
  2. ^ 《清史稿》卷二○二·表第四二 :“张若震十月辛亥卒。”
  3. ^ 阅卷官:王项龄,江南华亭人;励廷仪,直隶静海人;李周望,直隶蔚州人;张伯行,河南仪封人;阿克敦,满州人;史贻直,江南溧阳人;李绂,江西临川人。
  4. ^ 《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二》:“先农坛,在东郊界牌,国朝雍正五年,知县张若震奉文建立坛宇,并置耤田四亩九分。”
  5. ^ 《浙江通志·卷二十七》:“天台县儒学,在县治东南……雍正七年,知县张若震重修。”
  6. ^ 当地孔庙有《天台县重修学宫记》石碑
  7. ^ 《清史稿·卷一百一十六》:“府知府一人。初制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从四品。”
  8. ^ 《浙江通志·卷二十七》:“台州府儒学,在府治东南……雍正六年,知府江承玠修。九年,知府张若震重修。”
  9. ^ 《浙江通志·卷二十五》:“崇文书院,在西湖跨虹桥西……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南巡,御题正学阐敎四字。赐为额爰鼎新之榜,曰崇文。中为飨堂,辟其左为亭,敬摹御书勒石崇奉,后为敬修堂为诸生斋舍。雍正十一年,盐驿道张若震,重修规制大备。”
  10. ^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陞江西布政使宋筠、为奉天府府尹。调浙江布政使刁承祖、为江西布政使司布政使。升浙江盐驿道张若震、为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
  11. ^ 《浙江通志·卷一》:“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钦奉上谕,浙江盐务渐不如前,若不留心整顿,必致废弛难理。程元章,力量仅能勉强办理巡抚事务,不能兼理盐政。浙江布政使张若震,年力精壮,实心任事,从前在盐道任内,曾经谙练其办理,亦属妥协。着伊兼管盐政,凡地方文武官弁有闗涉盐务者,准其举劾,若有作弊掣肘者,即着纠叅,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