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可使用编辑工具条上的按钮。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人类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乐,成为一名快乐的维基百科人。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Chia 777--2007年12月25日 (二) 01:39 (UTC)(via Welcomebot (留言))
有英文条目吗?
编辑你好,请问渐变断面、活塞效应是否有英文条目?若有则将该条目连至英文版维基百科,谢谢。-yiken (留言) 2007年12月28日 (五) 18:05 (UTC)
答复: 经查活塞效应并没有英文条目,一般而言列车隧道之空气动力,国外都将之归类于pressure surge或transient flow,但也没有相关之条目,而在台湾一般则以他的现象称呼为活塞效应。 经查隧道渐变断面并没有英文条目,在英文将隧道渐变断面称之为flare tunnel。隧道渐变断面在高速列车隧道之空气动力中,可扮演减轻隧道内产生过大之压力及隧道口微压波噪音之功用,因此,隧道渐变断面为相当重要之隧道设施。
你好,请问水锤作用文中提及“因水锤作用所造成之巨大压力更是惊人”,请问可否举出实例说明如何惊人,且所谓巨大压力需要数据显示可明白知道是多么巨大。另外,建议附上一张说明图来辅助,毕竟很多维基人并非对于水锤作用有认知,因此若有说明图是有利于文中说明,简单的说就是“只知其词而不知其意,同一文半解。”谢谢。-yiken (留言) 2008年1月3日 (四) 17:35 (UTC)
答复: 已经完成补强。谢谢你的指教!
现象
编辑你好,对于隧道通风、活塞效应,虽然活塞效应条目并非出自你手,但有鉴于你常编辑这两条目,加上我个人疑问不知向何位[[物理]维基人请教,因此找上Kuo-LunHWANG前来询问,你是否知道隧道可能因为地形、隧道主体设计、道路路线、隧道工法,在已定的气候所做影响,却并未采取防范设计,造成的现象是我个人无法理解,故因无法得知此为何现象,在维基百科条目浏览并无查获,此现象是“大关山隧道位于中央山脉,地理位置影响,隧道东口是处于迎风面,台风影响最为明显,将太平洋气流、水气送入大关山隧道东口,碍于隧道口无法容纳瞬间过大气流,因此被推挤的气流产生隧道西口的风速大于隧道东口风速。”-yiken (留言) 2008年1月18日 (五) 17:26 (UTC)
答复: 地形、标高等确实会影响隧道内之气流,基本上之物理现象为在隧道口两侧因空气总压力不同将造成隧道内的气流流动。 我不了解你真正问的问题,你的问题是背风面的隧道出口流速较迎风面的隧道入口流速大吗? 若是如此(我并不晓得该隧道之实际状况),我猜可能气团经过山岭在背风面产生一阵强烈的负压气流,导致使隧道内之空气被加速,这应是阵风的情况,使得在隧道出口处出现强风。若长时观测隧道入口之流速将仅比隧道出口之流速略小,因为,出口处之压力较小密度较小产生之体积流量较大所致,若以重量流率来看长期入出口应该一样。
我因并不实际了解你的问题,且对该处并不熟悉,但我试著猜原因,希望能满足你要的答案,若答非所问也请你不要见怪。 欢迎再来信息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