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鎮 (饒平縣)
東山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東山鎮 | |
---|---|
鎮 | |
坐標:23°54′13″N 116°55′58″E / 23.90355°N 116.9328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饒平縣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人口 | |
• 總計 | 15,972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44 51 22 113 |
電話區號 | +86 (0)768 |
東山鎮在明朝時期屬弦歌都東洋堡小榕社,清朝時期屬元歌都東洋堡小榕社。
行政區劃
編輯東山鎮下轄以下地區:[2]
大片村、水美村、雙羅村、紅豐村、湖嶺村、西山村、東山村、東南村、東明村和長教村。
信仰
編輯雙羅村
- 三山國王廟:供奉三山國王
水美村
- 水口庵王爺廟:供奉三山國王
湖嶺村
- 伯爺公廟:供奉感天大帝
語言
編輯東山鎮為潮汕話使用範圍區域。
姓氏由來
編輯涂姓, 涂鈴在南宋建炎元年(1127)中進士,任泉州刺任滿居泉州,後裔繁衍漳浦盤陀及詔安仙塘等地。明永樂年間,涂佛孫之三子涂先化從漳浦梅林徙居詔安縣橋東鎮,為仙塘村開基始祖,也是詔安縣涂姓開基始祖。涂先化次子涂梅隱,涂梅隱六子涂興隆移居詔安霞葛鎮五通村下涂社。涂興隆三子涂益子,其子涂孟盛於明景泰三年(公元1449)年遷廣東饒平縣東山鎮,為湖嶺村及西山村涂氏開基祖。涂孟盛三子居饒平縣東山鎮西山村。
朱姓, 宋代朱熹,字元晦,謚文,為紫陽派祖(朱氏76世),祖籍江西,生於福建龍溪城外毓秀峰下,後入籍福建南平建陽考亭。派下遷漳州漳州東山、平和、潮州饒平等。福建平和朱氏開基祖為朱熹曾孫朱濂,生於福建建陽考亭,官至宋末太師相,宋末元初因避兵亂遷平和縣霞寨鎮大坪,而後又遷九峰鎮定居開基。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五世孫 朱灼上,字亞相,號三郎 由福建平和縣遷至龍虎坑或稱老虎坑(今饒平東山鎮)。
王姓, 饒平中部王氏來源有二派均為惟和公支派,王氏讓公居泉州開元寺曹巷,長子坦公宋初以事攜幼子萬璧窠居漳浦九都續移饒平黃岡,後移海陽縣登瀛(今潮安歸湖鎮)。庚一公復移饒之饒平海山黃岡,下至五世孫惟誥、惟修、惟和、惟精、惟一、惟平、惟志,和因倭亂奉母秦氏偕其弟兄,避於鳳凰山之東坑尾名為王厝島。王惟和次子師全號東軒,移饒平東山鎮。
吳姓, 吳大成南宋「漸山七賢」之一,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縣八角井,遷福建省漳州詔安縣梅洲吳氏開基祖,長子吳奮龍後裔元朝仁宗延佑年間(公元1314-1320年)居於漳浦縣,因遭受倭寇侵擾再遷南靖縣西南山坳。明成化年間,再遷至福建省平和縣,明嘉靖年間遷至饒平縣螺坑(今東山鎮)。
張姓, 唐朝開元時宰相張九齡,因唐末戰亂,世族各分遷關中、豫章、閩汀寧化而居,迨化孫公自福建寧化再遷上杭。張盛德(西元1306-1377年)又名子預,居海陽縣光德鄉(現大埔縣)南山黃竹塘座萬石堂。娶大小妻劉氏、羅氏。劉氏居饒平,生四子,張衍昌、張繼旺、張啟盛、張名卿。劉氏媽生四子:長子衍昌(葫蘆),居烏石,明朝間,衍昌烏石派後裔遷三饒下寨鄉(鄰近新豐鎮濚西村),傳至張夷緒(或稱張彞序)由三饒下寨遷下壩鄉(霞霸鄉)(現新塘鎮下壩村),為新塘下壩開基祖。又衍昌烏石派後裔張毅直(謚姐福)遷「仙螺村」,村名後改「雙螺村」又改「雙羅村」為雙羅開基祖(現饒平東山鎮)。
張姓, 福建漳州雲霄西林元甫公的第五代孫張得義之長子張安利,先到平和縣大豐堡(今平和九峰鎮)開拓,其第四代孫張孕和因戰亂遷入詔安二都雪裡村(今詔安太平鎮雪裡);不久,又因訴訟案於元天順年移居詔安紅星鄉梅仔坑,衍時福、時壽兩子。時壽前往饒平雙螺開基(今東山雙羅村)。
詹姓, 六十一世祖大任公,生兩子:次祀(六十二祖),從福建寧化石壁村遷往江西廣昌。祀生勉(六十三祖)。勉生二子:長五十郎學傳(六十四祖)。六十四世祖五十郎公諱學傳(1101-1189),字成宗,號正鋒。北宋欽宗丙午年(1126年),社會動盪,南遷移居廣東大埔茶陽長窖村。學傳公是開基粵東、閩西南始祖,育有二子:長子五五公黑龍泰(六十五祖),次子五八公白龍秦;公與劉氏合葬長窖村。墓地修葺一新,被大埔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黑龍公,妻藍氏生一子十八郎(六十六祖);裔孫派廣東大埔和福建龍巖、永定、上杭、漳州、寧化、邊城、南靖等地。六十九世祖肇熙公,行三五郎,諱上弦,字東潞,號維明,生於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妻張氏、楊氏,張氏生二子:必達、必敬,楊氏生一子:必恭。暫住海陽錢塘(今大埔縣錢東錢塘村),後遷往湯溪白水塘,最後在西瓜園(今饒洋西瓜園村)定居,是開基饒平的始祖。七十二世祖伯珪公,諡敦崇,生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妻鍾氏,生五子:宗廣、宗亨、宗厚、宗華、宗源,繼妻鄒氏,生三子:宗教、宗疇、宗耿。宗廣公兄弟時稱八大房。其後派居饒平茂芝、饒洋、新塘上南淳新村、小榕乾子上、樟溪新民等地。
劉姓, 始祖開七公,南宋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六世祖文和公,初居饒平元歌都新安寨,今饒洋赤棠村,劉文和次子劉瑤,號四八郎,生有六子,五子百五郎,居饒平縣石井鄉,生四子,四子劉谷珍,為開基饒平縣小榕社(今饒平縣東山鎮)。
田姓, 田氏雁門衍派裔孫田世昌先居河南南劍,遭際宋末世亂,元兵南侵,便輾轉遷徙福建漳州龍溪開基,成為田氏雁門衍派人閩開漳始祖。田四郎,名克基,原居福建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元末世亂,乃遷廣東潮州饒平東山小榕坑尾開基,為田四郎支系始祖。建土樓,名田厝。
羅姓, 羅氏永彪公,文學出身,官至福建汀州太守,轉升本府道而終。裔孫公明公,居福建漳州府平和縣長樂鄉,公明公後裔居平和長樂、平和大溪、詔安、饒平、海陽(今潮安)、大埔、大榕、五節(今浮濱五祉)、浮山、漳浦、小榕(今饒平東山鎮)、軍寨(饒平高堂鎮)、黃岡(饒平黃岡鎮)、海豐等處。
黃姓, 明朝末年,其先祖黃肖公從三饒烏洋南新南聯道韻的派系遷入浮濱鎮下安村,峭山公後裔子孫,建業公之子,弘裕公,又名打鐵公,創祖小榕康美(即坑尾)榕樹下(今饒平縣東山鎮紅豐村)。
黃姓, 黃氏,由福建莆田遷廣東饒平東山紅峰鄉(原小榕坑尾)。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饒平小榕坑尾人黃實吾移來普寧流沙赤水頂山定居。
余姓, 饒平東山長教余氏金溪派衍是宋代廣東八賢之一,慶曆四諫官,忠襄余靖公的後代,至明時均美公任南京國子監,子孫始從大埔西河鎮上黃砂遷入饒平,歷三代,通公遷長教,是為饒平東山長教始祖。
鄧姓, 志聖公,顯公長子居福建汀州府連城縣石壁都禾口村,南宋寧宗慶元年遷潮州程鄉大椹石橋頭開基,鄧氏後裔遷廣東豐順縣潭江鎮社輋遷至大埔縣桃源鎮李坑再遷饒平縣老虎坑(今饒平縣東山鎮)。
陳姓, 北廟北陳開漳聖王派景肅支脈,陳成,明洪武三年(庚戌,1370年),從福建漳州詔安縣二都太平鎮白葉分居詔安縣霞葛鎮排下,後裔分衍廣東饒平東山坡下(今饒平東山壩頭)。
陳姓, 開漳聖王陳元光派,南宋初年陳景雍回漳為一世始祖,至今已傳衍三十二世。陳景雍,名天澤,字伯恭,奉父命回漳,福建漳州漳浦杜潯宅兜村人,居安仁鄉修竹裏(四都竹港一帶,今屬漳州雲霄)。宋末元初,長子陳思悳、次子陳思憲兄弟(二十世 )避元捕世家,舉家遷漳州詔安縣二都太平白葉開基。裔孫陳宗蔡(二十六世)南江支系景雍支脈,從福建漳州詔安縣二都太平鎮白葉下城遷廣東饒平縣東山宮還。
陳姓, 明朝惠帝年間,陳氏裔孫自福建寧化石壁輾轉南來至福建詔安縣溪南立業,其後復遷詔安白葉下城而居,始祖為德令公。綿延蕃衍,遞傳至十世,於清康熙年間,念十二郎公攜眷徙遷廣東潮州府饒平縣小榕(即念東山鎮)東明村。
呂姓, 始祖呂鄭葉公於明初從福建上杭長房七世,初遷福建漳州詔安縣秀篆北坑,生兩子,長剛正(後裔現移秀篆鎮煥塘村),次剛直。至明成化年間,二世剛直公,妣張氏、池氏,張氏所岀後裔現遷居秀篆鎮隔背村(有後裔移台灣),池氏生兩子,自福建詔安縣北坑,後遷廣東饒平縣東山。
謝姓, 觀福公,福遠公長子,宋帝昺祥興末年(1278-1279年)任建陽都尉兼制統將軍。公本居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因世事不平擇居福建永定金豐洋背。二世復昌公千四郎遷居漳州小靖(今詔安秀篆)。子二:翁大四十九郎住漳州、奕佳五十二郎遷廣東潮州饒平縣黎坑(今東山鎮黎光樓村)。
參考資料
編輯- ^ 2023年饶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2023年东山镇 (饶平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