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伊萬·丹尼洛維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俄語:Ива́н Дани́лович Черняхо́вский,1906年6月29日—1945年2月18日),蘇聯大將。
伊萬·丹尼洛維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 ||||||||||
---|---|---|---|---|---|---|---|---|---|---|
出生 | 俄羅斯帝國基輔州烏曼 | 1906年6月29日|||||||||
逝世 | 1945年2月18日 波蘭佩尼恩日諾 | (38歲)|||||||||
墓地 | 新聖女公墓 | |||||||||
服役年份 | 1924-1945年 | |||||||||
軍銜 | 蘇聯大將 | |||||||||
參與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
獲得勳章 |
| |||||||||
其他工作 | 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司令 |
早期經歷
編輯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父親是一名鐵路職工,在他九歲時死於傷寒,他自己也一直在鐵路上工作。1924年,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加入了蘇聯紅軍,進入敖德薩步兵學校學習。1925年他轉入基輔炮兵學校學習,1928年畢業後,他加入了蘇聯共產黨。1928—1931年曆任排長、團測繪隊隊長、炮兵連政治副連長、炮兵偵察教導連連長等職。1931年進入列寧格勒軍事技術學院學習。1932年起進入工農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學習,1936年畢業。
畢業之後的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擔任第8坦克旅第2坦克營參謀長,後任第1坦克營營長。1938年5月起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獨立第九輕型坦克團團長。1940年升任坦克旅長,7月起任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坦克第28師副師長,1941年3月起任該師師長[1]。
1941年6月23日起,他所指揮的這個師在西北方面軍內對敵優勢兵力進行了艱苦的防禦戰,在希奧利艾西南、西德維納河、索利齊和諾夫哥羅德等地的防禦作戰中顯示出頑強的戰鬥力。由於坦克耗盡,1941年12月之後,他改為步兵第241師師長。1942年5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被授予少將軍銜,不久升任第18坦克軍軍長。1942年7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擔任沃羅涅日方面軍所屬第60集團軍司令,指揮該集團軍參與沃羅涅日—卡斯托爾諾耶戰役。1943年1月在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羅索什戰役中收復沃羅涅日,獲得紅旗勳章。1943年,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部隊參與庫爾斯克戰役,之後強渡傑斯納河和第聶伯河。因在強渡第聶伯河作戰英勇,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1943年11月起,該集團軍又先後參加了基輔戰役、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羅夫諾—盧茨克和普羅斯庫羅夫—切爾諾維策等戰役[1]。
方面軍司令
編輯1944年3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被授予上將軍銜。1944年最高統帥部對1943年底到1944年初西方面軍的作戰失敗進行了調查,認為司令員瓦西里·索科洛夫斯基指揮有誤,加之戰線過長,兵力過於分散,決定將其改組為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以加強方面軍對其下部隊的指揮效率,伊萬·葉菲莫維奇·彼得羅夫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分別任兩個方面軍的司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同學,作為統帥部代表和他們兩人討論戰場形勢的什捷緬科回憶道:「和彼得羅夫相比,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名氣不大。但他是位傑出的司令員,受過紮實的戰役訓練,精通炮兵和坦克兵。他年青、有毅力、要求嚴格、全部精力都貫注在自己承擔的艱巨任務上。」[2]。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不久就指揮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參加了1944年夏天實施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在維捷布斯克-奧爾沙攻勢中協同巴格拉米揚指揮的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突破了德軍第3裝甲軍團的防守。6月26日,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被授予大將軍銜。從6月28日起,指揮方面軍主力,在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的協助下,完成了對明斯克東部德軍集團10萬餘人的合圍。擔任最高統帥部代表的華西列夫斯基回憶說:「對於軍隊和多種多樣的複雜戰鬥技術裝備的諳熟,善於吸收別人的經驗,深邃的理論知識,這些條件使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能夠出色地指揮他的集團軍,出色地解決最高統帥部給他規定的極為複雜的任務。」[3]
1944年7月,剛剛解放明斯克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發起維爾紐斯攻勢,解放了維爾紐斯和利達兩城,前出至涅曼河並強渡該河,8月1日占領考納斯,將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割裂成了東普魯士和波羅的海兩個部分。1944年11月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回到莫斯科,和總參謀部人員討論了1945年方面軍的作戰計劃[2]。1945年1月13日,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發起了東普魯士攻勢,進攻柯尼斯堡。2月18日他本人在梅爾薩克市(今波蘭佩尼恩日諾)附近被彈片擊中後犧牲,享年37歲,同車另外四人均未受傷。
身後
編輯華西列夫斯基接替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他回憶說自己得到消息時非常沉痛,稱讚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為「一個優秀的統帥、一個無限忠誠的共產黨員、一個心腸特別好的人」[3]。切爾尼亞霍夫斯基被葬於維爾紐斯,1990年被遷葬於莫斯科新聖女公墓。位於東普魯士的因斯特堡改名切爾尼亞霍夫斯克。維爾紐斯等市樹有其紀念碑[1]。
烏克蘭國防大學以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