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皮賽恩語

意大利半島的古代語言

北皮賽恩語是一種已滅絕的在意大利中東部的部分地區使用。該語言的證據包括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四塊銘文,其中三塊不過是破碎的小碎片。它以古意大利字母書寫。雖然它的文本很容易轉寫出來,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破譯。無法確定它是否與任何其他已知語言有關。北皮賽恩語和南皮賽恩語可能並沒有關聯。銘文總字數約60個,甚至不能確定銘文所寫都是同一種語言。

北皮賽恩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皮賽恩
區域意大利馬爾凱大區
年代公元前1千紀[1]
語系
未分類
  • 北皮賽恩語
文字皮賽恩字母
語言代碼
ISO 639-3nrp
語言學家列表nrp
Glottolognort1401[2]
鐵器時代意大利的語言分布(公元前6世紀)。

「北皮賽恩語」概念的前身最早由語言學家約書亞·沃特莫(Joshua Whatmough)在他的《意大利的古意大利方言》於1933年提出。雖然當時尚幾乎無法閱讀這兩種皮塞恩語,沃特莫還是將中東部意大利語言6塊銘文和南部的所有其他銘文區分開來。後來北部銘文被去掉3個,又添上1個。[3]命名每塊銘文的工作是在這之前做的。

語料

編輯

北皮塞恩語銘文語料由4件具有相似字體和裝飾的雕刻組成,有些的考古地位已知,另一些難以辨識,但據信具有相同的地點和日期。已知的遺址位於佩薩羅以南幾公里處的諾維拉拉村Servici公墓。

 
安科納諾維拉拉石碑-馬爾凱國家考古博物館

所有4個物體都是或碑的碎片。意大利學者習慣於將它們統稱為諾維拉拉石碑。「諾維拉拉石碑」專指時,一般指4塊中最大的一塊,它在刻有字母的石碑上加了一個無字的海戰場景。它被保存在佩薩羅,在那裡它是皮塞尼船重建時的參考。 自19世紀中葉以來,諾維拉拉一直在被「發掘」。在那個年代,挖掘尚不科學、不關心地層學,因此物體的位置沒有記錄。除了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一起來自該遺址的事實之外,甚至不存在其他信息。甚至一個物體的發掘日期現在也不確定。該地區、遺址和博物館經歷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包括戰爭和占領,又使得許多物品丟失了。

由於北皮賽恩語是這種語言的一個特例(它是孤立語言),並且銘文的起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確定,根據推定年代的不同也出現了碑文解讀分歧,有人甚至認為這石碑可能是贗品。[4]:115-125

最確定日期(但不是很確定)的碎片位於佩薩羅的奧利維亞諾博物館,編號是PID 344。[5]它於1860年、1863年或1895年發掘於Servici公墓。它記錄了兩個單字行,不同地轉寫為]lúpeś, ]mreceert[5]或]-UPE ś, ]Mresveat。[3]考古日期也是整個遺址的考古日期,約在公元前800-650年之間。[6]:13字母表的風格對應的時代約在公元前7世紀末和公元前6世紀初。[3]因此,最有可能的日期是大約公元前650年,即諾維拉拉窗口期的結束。這是羅馬王國時期,羅馬-伊特魯里亞戰爭的時期,正如其他石碑上的軍事場面以及幾乎所有男性墳墓中武器的存在所表明的那樣。

迄今為止已知的唯一長銘文就是「諾維拉拉石碑」。它位於羅馬皮格里尼博物館,編號PID 343。[7]紋飾樣式有:螺旋紋、輪紋、魚骨紋、鋸齒紋,與其他碑的紋飾相似。背面是狩獵和戰鬥場景。它和航海的諾維拉拉石碑可能是1889年被一同發掘的。

例文

編輯

諾威拉拉石的刻寫時間約在公元前6世紀:

mimniś erút gaareśtadeś
rotnem úvlin partenúś
polem iśairon tet
śút tratneši krúviś
tenag trút ipiem rotneš
lútúiś θalú iśperion vúl
teś rotem teú aiten tašúr
śoter merpon kalatne
niś vilatoś paten arn
úiś baleśtenag andś et
šút iakút treten teletaú
nem polem tišú śotriś eúś

迪卡洛(di Carlo)和哈克尼斯(Harkness)都獨立得出結論認為前兩個詞應該翻譯成「這座紀念碑」之類的東西,這可能是對這個被認為無法翻譯的文本進行可靠翻譯的開始——當然,我們離完整翻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詞彙證據,連同明顯的形態變化,如-es~-em和-ter~tris,也表明至少有一些形式實際上是印歐起源的,可能是意大利分支。

正如迪卡洛指出的,「baleśtenag」在梅薩比語中有密切的相似之處(「kruvis/tenag」也是如此),這表明意大利亞得里亞海沿岸的這兩個語言間存在某種聯繫。但是「-ag」結尾看上去很像是意大利語族的施事格後綴。如果迪卡洛的判斷是對的(很有可能對),那麼第二個詞「erut」就是一個與「mimnis」一致的中性代詞,這使得後者可能是一個-s-詞幹中性詞(所有-s-詞幹在赫梯語中都是中性的)。正如哈克尼斯所說,這說明「rotnem」可能也是一種一致的中性形式。此外,這還與拉丁語「rota」(有許多印歐語同源詞)相關(-n-詞幹形容詞),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解讀出了一個短語「這(是/個?)輪(形)紀念碑」(注意碑兩側頂部突出的輪子形狀)。

參考

編輯
  1. ^ 北皮賽恩語 at MultiTree on the Linguist List
  2.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North Picene.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3. ^ 3.0 3.1 3.2 Calvelli, Alberto. Lingua e Scrittura. I Piceni. antiqui. [8 Septem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7) (意大利語). 
  4. ^ L. Agostiniani, Le iscrizioni di Novilara, in AA.VV., I Piceni e l'Italia medio-adriatica.
  5. ^ 5.0 5.1 Di Carlo, Pierpolo. PID 344: fragmentary inscription from Novilara (1895 excavations) (PDF). Thesaurus Indogermanischer Text- und Sprachmaterialien (TITUS). 2007 [2021-08-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8-26). 
  6. ^ Davies 1976
  7. ^ Di Carlo, Pierpolo. PID 343: long inscription, probably from Novilara or S. Nicola in Valmanent (antique trade) (PDF). Thesaurus Indogermanischer Text- und Sprachmaterialien (TITUS). 2007 [2021-08-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1-25). 

書目

編輯
  • Davies, Glenys. Burial in Italy up to Augustus (PDF). King's Manor, York: Archaeology Data Service (ads), the University of York. 1976 [2021-08-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12-18). 
  • Agostiniani, Luciano (2003). "Le iscrizioni di Novilara". In I Piceni e l'Italia medio-adriatica. Atti del XXII Convegno di Studi Etruschi ed Italici (Ascoli Piceno, Teramo, Ancona, 9-13 aprile 2000), Pisa – Roma: Istituti Editoriali e Poligrafici Internazionali.:115-125* Di Carlo, Pierpaolo (2007). L'enigma nord-piceno. Saggio sulla lingua delle stele di Novilara e sul loro contesto cultural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dova : Unipress.
  • Harkness, John (2011) "The Novilara Stele Revisited"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vol. 39.:13-35* Poultney, James W. "The Language of the Northern Picene Inscriptions" Journal of Indo-European Studies vol. 7.:49-6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