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紀年
《吉打紀年》(英語:Kedah Annals,馬來語:Hikayat Merong Mahawangsa,直譯:《摩隆摩訶王沙傳》[註 1],爪夷文:حكاية مروڠ مهاوڠسا),是一部馬來文學作品,敘述了吉打王國的歷史和傳說。[1]一般認爲此作品寫成於18世紀末或19世紀某個時期。[2][3]儘管文獻包含了一些史實,但也夾雜着許多不可信的敘事。文獻敘事涵蓋的時代是從摩隆摩訶王沙(Merong Mahawangsa)開拓吉打爲始,直至該地皈依伊斯蘭教爲止。
概要
編輯故事的開篇詳細闡述了國王和其王國建立的傳說,這些傳說可能來自本地傳說或民間故事,也可能受到印度教或伊斯蘭教的影響。該書記載了吉打統治者的始祖,即摩隆摩訶王沙(Raja Merong Mahawangsa)的故事,他被描述爲羅馬國王的親屬,也被認為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後裔。
摩隆摩訶王沙的艦隊從羅馬啟航前往中國途中,遭到傳說中的大鵬金翅鳥迦樓羅(Garuda)襲擊,最終船隻在現今的吉打海岸擱淺。他便在此建立了一個名爲「狼牙脩」(Langkasuka)[註 2]的國家,並成爲國王。在其子摩隆摩訶菩提薩(Raja Merong Mahapudisat)即位後,他便返回了羅馬。狼牙脩也更名爲土蘭之地吉打(Kedah Zamin Turan)。
摩隆摩訶菩提薩有四位孩子:長子成爲暹羅國王;次子成爲霹靂王國的國王;三女成爲北大年王國的統治者;幼子則繼承了吉打王國的王位,稱爲室利摩訶王沙(Raja Seri Mahawangsa),並開創了每當暹羅王子誕生時就向暹羅國王獻上「金銀花」為禮的傳統。
室利摩訶王沙因其兒子不聽從命令,鬱鬱而終。其子隨後繼承王位,稱爲室利因陀羅王沙(Raja Seri Inderawangsa)。之後因陀羅王沙的兒子翁摩訶波利多提利耶(Raja Ong Maha Perita Deria)即位,他又稱「獠牙王」(Raja Bersiong),由於其暴虐行徑,最終被臣民推翻。其子繼承王位,稱爲丕翁摩訶菩提薩(Raja Phra Ong Mahapudisat)。之後其子丕翁摩訶王沙(Raja Phra Ong Mahawangsa)即位,他後來皈依伊斯蘭教,並改稱蘇丹慕查法沙(Sultan Mudzafar Shah),即是吉打蘇丹王朝譜系之始。
摩隆摩訶王沙的後裔
編輯以下是根據《吉打紀年》所列出的前伊斯蘭時期的吉打國王譜系圖,即狼牙脩統治者摩隆摩訶王沙及其後裔:
《吉打紀年》所載的前伊斯蘭時期的吉打國王譜系圖 | |||||||||||||||||||||||||||||||||||||||||||||||||||||||||||||||||||||||||||||||||||||||||||||||||||||||||||||||||||||||||||||||||||||||||||||||||||||||||||||||||||||||||||||||||||||||||||||||||||||||||||||||||||||||||||||||||||||||||||||||||||||||||||||||||||||||||||||||||||||||||||||||||||||||||||||||||||||||||||||||||||||||||||||||||||||||||||||||||||||||||||||||||||||||||||||||||||||||||||||||||||||||||||||||||||||||||||||||||||||||||||||||||||||||||||||||||||||||||||
---|---|---|---|---|---|---|---|---|---|---|---|---|---|---|---|---|---|---|---|---|---|---|---|---|---|---|---|---|---|---|---|---|---|---|---|---|---|---|---|---|---|---|---|---|---|---|---|---|---|---|---|---|---|---|---|---|---|---|---|---|---|---|---|---|---|---|---|---|---|---|---|---|---|---|---|---|---|---|---|---|---|---|---|---|---|---|---|---|---|---|---|---|---|---|---|---|---|---|---|---|---|---|---|---|---|---|---|---|---|---|---|---|---|---|---|---|---|---|---|---|---|---|---|---|---|---|---|---|---|---|---|---|---|---|---|---|---|---|---|---|---|---|---|---|---|---|---|---|---|---|---|---|---|---|---|---|---|---|---|---|---|---|---|---|---|---|---|---|---|---|---|---|---|---|---|---|---|---|---|---|---|---|---|---|---|---|---|---|---|---|---|---|---|---|---|---|---|---|---|---|---|---|---|---|---|---|---|---|---|---|---|---|---|---|---|---|---|---|---|---|---|---|---|---|---|---|---|---|---|---|---|---|---|---|---|---|---|---|---|---|---|---|---|---|---|---|---|---|---|---|---|---|---|---|---|---|---|---|---|---|---|---|---|---|---|---|---|---|---|---|---|---|---|---|---|---|---|---|---|---|---|---|---|---|---|---|---|---|---|---|---|---|---|---|---|---|---|---|---|---|---|---|---|---|---|---|---|---|---|---|---|---|---|---|---|---|---|---|---|---|---|---|---|---|---|---|---|---|---|---|---|---|---|---|---|---|---|---|---|---|---|---|---|---|---|---|---|---|---|---|---|---|---|---|---|---|---|---|---|---|---|---|---|---|---|---|---|---|---|---|---|---|---|---|---|---|---|---|---|---|---|---|---|---|---|---|---|---|---|---|---|---|---|---|---|---|---|---|---|---|---|---|---|---|---|---|---|---|---|---|---|---|---|---|---|---|---|---|---|---|---|---|---|---|---|---|---|---|---|---|---|---|---|---|---|---|---|---|---|---|---|---|---|---|---|---|---|---|---|---|---|---|---|---|---|---|---|---|---|---|---|---|---|---|---|---|---|---|---|---|---|---|---|---|---|
|
流行文化
編輯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R. O. Winstedt. The Kedah Annals. Journal of the Malay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December 1938, 17 (2): 31–35. JSTOR 41559921.
- ^ Hikayat Merong Mahawangsa. Malaysia Factbook. [18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6 December 2021).
- ^ Michel Jacq-Hergoualc'h. The Malay Peninsula: Crossroads of the Maritime Silk-Road (100 BC-1300 AD). 由Victoria Hobson翻譯. Leiden: Brill. 2002: 164–165. ISBN 9789004119734.
外部鏈接
編輯-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所藏《吉打紀年》手稿
- Low, James. A Translation of the Keddah Annals &c. The Journal of the Indian Archipelago and Eastern Asia. 1849, 3: 1–23, 90–101, 162–181, 253–270, 314–336, 46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