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戰爭

日本内战

戊辰戰爭(1868年-1869年,慶應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西方文獻史上也稱之為「日本革命」或「日本內戰」,指的是日本幕末時期,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帝國政府擊敗江戶幕府勢力的一系列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主要戰役先後有鳥羽伏見之戰會津戰爭、與箱館戰爭。戊辰戰爭源自武士階級與貴族對幕府在過去十年間,即黑船來襲叩開日本國門後,對待外國人的寬厚處事態度的不滿;不平等條約所引入的西方貨物,導致日本市場面臨與同時期亞洲國家的相同衰弱。日本西南方武士(以薩摩藩長州藩為首)組成軍事聯盟,在天皇的支持下成立帝國政府尊王攘夷(尊奉天皇,驅逐洋人)。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在面對巨大的政治壓力下,將權力交還給天皇,史稱大政奉還,試圖以此保留德川家的政治影響力。

戊辰戰爭
(1868–1869)

戊辰戰爭中薩摩藩之藩士
日期1868年1月27日 - 1869年6月27日
地點
結果
參戰方

1868年:

薩長土肥聯盟: 以及眾多尊王派藩主大名

1868年:

其他親藩大名

以及眾多佐幕派藩主大名

1868年:
 大日本帝國

1869年:
 蝦夷共和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有栖川宮熾仁親王
小松宮彰仁親王
西鄉隆盛
黑田清隆
大村益次郎
山縣有朋
桐野利秋

1868年:
輪王寺宮公現法親王
德川慶喜
勝海舟
榎本武揚
松平容保
田中玄清  
松平定敬
近藤勇  處決


1869年:
榎本武揚
大鳥圭介
荒井郁之助
土方歲三 
法國 儒勒·布呂奈
法國 尤金·科拉徹
兵力

6000人(1868年初)[1]

30000人(1868年底)[2]
超過15000人(1868年初)[3]
傷亡與損失
超過1125人傷亡 超過4550人傷亡
戊辰戰爭戰役圖

隨後的軍事與政治衝突使德川慶喜發起軍變,一度奪取京都皇居。經過一系列的軍事衝突後,江戶開城,德川慶喜親自投降。忠於幕府幾股勢力陸續遷移到日本東北部、北海道,曾嘗試建立蝦夷共和國,意圖維護幕府的統治。明治政府在箱館戰爭中的勝利打破了幕府效忠派最後的堅持,自此戊辰戰爭以新政府的全面勝利告終。戰爭總共動員了69,000人,約有8,200人喪生。新成立的明治政府最終放棄了將洋人逐出的目標,採取繼續現代化的政策,並着眼與列強就不平等條約重新談判。基於明治政府重臣西鄉隆盛的主張,德川家及其家臣得到寬大處理,諸多前德川幕府領導者及武士被新政府賦予職責。這場戰爭隨着時間的流逝,被美化為「不流血的革命」,因為相對於日本的人口規模,戰爭導致的人員傷亡較少。帝國政府內部西南武士階級與革新派的政治衝突,後導致更血腥的西南戰爭

戰爭經過

編輯

衝突開始

編輯

1867年11月9日至1868年1月3日(慶應3年12月9日),倒幕派在朝廷發起宣告將政權交歸天皇大政奉還)。新政府於小御所會議上要求征夷大將軍德川慶喜向朝廷返還官位和領地(辭官納地)。

此事刺激了幕府,更激化了雙方的對立。會津藩桑名藩日語桑名藩的藩兵以謁見天皇為名從大坂京都進軍,同時,以薩摩長州兩藩軍隊為主力的政府軍亦重兵集結,1868年1月27日雙方在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爆發武裝衝突,即鳥羽伏見之戰。薩長軍獲得壓倒性軍事勝利,倒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實權,並宣布德川慶喜為朝敵。

1868年1月30日(慶應4年1月6日),德川慶喜放棄大阪城,由海路逃往江戶,失去指揮官的幕府軍隨即潰散,鳥羽伏見之戰結束。

江戶開城

編輯

1月31日,朝廷發布討伐德川慶喜的命令。2月3日,剝奪了慶喜的官職;9日,由西鄉隆盛擔任總參謀的東征軍以薩摩、長州等藩兵為主力,相繼從京都出發。3月12-13日,東征軍諸路接近江戶,決定3月15日發起總攻。幕府主戰派要求決一死戰,但幕府重臣勝海舟看到了民心向背的嚴重形勢,與薩長軍統帥西鄉隆盛談判成功,勸說德川慶喜投降。4月11日,新政府軍和平接收江戶,軟禁德川慶喜,但德川家得以延續。

此後內戰擴大到東北地方。政府軍先後平定了彰義隊奧羽越列藩同盟蝦夷共和國等舊幕府殘餘勢力。

東北列藩的抵抗

編輯
 
會津戰役後的會津若松城

8月的會津戰役是戊辰戰爭中的一場關鍵戰役。政府軍3000人迂迴突襲會津藩若松城,戰鬥歷經1個多月;9月22日,松平容保率會津藩開城投降。會津藩戰死3000人。戰後會津藩被遷移到斗南藩(今青森縣)。

箱館戰役

編輯
 
箱館戰爭中新政府艦隊正與蝦夷共和國艦隊作戰,圖中的2艘軍艦為官軍的東艦春日丸

12月15日,原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北海道成立蝦夷共和國政權,與明治政府軍交戰。之後舊幕府軍戰敗,土方歲三戰死。明治二年5月17日(陽曆1869年6月26日),榎本決定五稜郭開城投降,並於5月18日轉交給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成立一百多天的蝦夷共和國宣告結束。至此,幕末內戰「戊辰戰爭」以德川幕府及其殘餘勢力的失敗、新政府軍的勝利之下告終。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Banno, p. 39.
  2. ^ Banno, p. 48.
  3. ^ 15.000 soldiers during the Toba-Fushimi campaign. Banno, p.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