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秘魯關係
日本-秘魯關係(日語:日本とペルーの関係,西班牙語:Relaciones entre Japón y Peru),是指日本國和秘魯的外交關係,兩國於1873年建交。現在,兩國皆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亞太經合組織、東亞-拉丁美洲合作論壇成員國。日本在秘魯首都利馬設有大使館,秘魯則在日本首都東京設有大使館,並在東京、名古屋設有總領事館。
日本 |
秘魯 |
---|---|
代表機構 | |
日本駐秘魯 大使館 | 秘魯駐日本 大使館 |
歷史
編輯兩國關係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當時即有日本人移民到秘魯,而當時的西班牙商人也已經與日本商人有經貿上的往來,他們將日本商品帶入了當時還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秘魯。
1872年5月,一艘秘魯輪船瑪耶西號運載232名契約華工從葡屬澳門前往秘魯卡亞俄港途中,由於船隻損壞,被迫駛入日本橫濱,其中的一名不堪受虐的華工跳入海中,被英國水手救起。英國方面在了解瑪耶西號虐待華工的情況之後,通知了日本外務大臣,日方與英、美等國領事以及清政府共同對此進行了調查。[1] 後來日本法院認定「瑪耶西」號船長違反了國際法準則,華工得以釋放。1873年,日本和秘魯簽署了《日秘修好通商航海條約》[2],兩國正式建交,秘魯是拉丁美洲國家中第一個與日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
兩國於1873年建立外交關係之後,才開啟近代日本與南美洲國家間的外交往來關係。首批790名日本移民於1899年搭乘「佐倉丸」號輪船移民秘魯[2][3],他們簽訂了勞工契約,在秘魯的棉花田、蔗糖農場工作。其中,日僑野內與吉等人還參與了馬丘比丘地區鐵路的建設。數年後,因為工作負擔極大,大多數移民者紛紛離開莊園到利馬等城市生活,也有少部分人移民到了環境更加惡劣的玻利維亞,截止到1936年,秘魯已有日僑23,000人。
二戰期間,秘魯國內掀起了反日暴動,秘魯人攻擊日僑的住家、企業,有10名日僑在暴動中被秘魯人毆斃、數十人受傷。1942年1月,因珍珠港事件,秘魯與日本斷交。美國政府認為秘魯的日僑對於同盟國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在美國的壓力下,秘魯政府將1,700名日裔秘魯人被送往美國強制收容。
1959年,秘魯恢復了與日本的外交關係。1961年,秘魯總統曼努埃爾·普拉多·烏加特切成為第一個訪問日本的拉丁美洲國家元首。
1989年,秘魯總統阿蘭·加西亞·佩雷斯將每年的4月3日定為「日秘友好日」。
1990年以後的日秘關係
編輯1990年,阿爾韋托·藤森(藤森謙也)成為第一個日裔秘魯總統,作為日僑,他非常重視發展與日本的關係。
1996年12月17日,在秘魯首都利馬,14名圖帕克·阿馬魯革命運動(Túpac Amaru Revolutionary Movement,簡稱MRTA)成員挾持了正在日本駐秘魯大使官邸參加明仁天皇誕辰63周年慶祝活動的數百名包括日本大使青木盛久在內的高級外交官、政府和軍方官員以及企業高管。這一事件被稱為「日本大使館人質危機」(Japanese embassy hostage crisis)。
之後,該組織武裝人員多次要求釋放460名被關在監牢裡的戰友作為人質交換條件。阿爾韋托·藤森雖然同意同恐怖分子進行談判,但他的態度一直強硬,一再表示不向恐怖分子妥協,堅決反對釋放該組織被關押的460名罪犯的條件。雙方僵持數月之久,恐怖分子先後釋放了300餘名人質,但秘魯政府始終沒有讓步。
1997年,藤森在大使館附近的一所住宅內親自指揮了代號為「查文德萬塔爾」(秘魯印加帝國之前著名文化時代的名字)的行動,約200多名秘魯武裝部隊和特種警察部隊人員突襲了日本大使官邸,解救了被恐怖分子扣押的72名人質。這次行動歷時38分鐘。在戰鬥中,恐怖分子全部被擊斃,有一名人質死亡,幾名軍人傷亡,其餘人質全部獲得解救,從而結束了持續了126天的人質危機。[4][5][6]
日本橋本龍太郎首相在人質危機解除後的次日早上7點的記者會上對人質獲救表示感謝,並派遣外相池田行彥前往秘魯處理事後事務。池田飛往秘魯後,向秘魯政府表達了他對人質獲救一事的感激之情,並轉交橋本龍太郎首相寫給藤森總統的一封私人信件。在秘魯政府解決了人質危機後,日本政府決定恢復對秘魯的財政援助。
然而,藤森任職後期,被指涉及多宗政治貪污醜聞。自他的醜聞被揭發後,他於2000年利用訪問日本的機會,透過傳真及郵寄遞交請辭信後,流亡日本。由於藤森的父母早已向日本使館為藤森保留日本國籍,並且在1985年修例時沒有放棄,因此可於日本居留。不少日本政客對藤森表示支持,其中原因是在1997年的日本大使館人質事件中表現果斷。之後秘魯政府多次要求將藤森引渡回國,但均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絕。這一事件也一度導致了日本和秘魯關係的緊張。
目前,秘魯有近十萬名日僑,人數在拉丁美洲僅次於巴西。由於日本經濟發達,且自1990年以來開始招募海外日僑來日工作,至2018年,在日本的秘魯人人數已達60,000人。[7]
高規格訪問
編輯秘魯訪日
- 總統曼努埃爾·普拉多·烏加特切 (1959年)
- 總統藤森謙也 (1992年,1995年)
- 總統阿蘭·加西亞·佩雷斯 (2008年,2009年,2010年)
- 總統奧良塔·烏馬拉 (2012年)
日本訪秘
經貿關係
編輯截止至2018年,秘魯對日貿易總額達2,632億日元,日本對秘魯貿易總額輸出達813億日元。秘魯主要向日本出口銅礦、鋅礦、液化天然氣、魚粉、鋅合金等,而日本則主要向秘魯出口汽車、輪胎以及鋼鐵製品等。另外,日本也是秘魯第三大援助國。[8]。
旅遊
編輯簽證
編輯持有日本護照的日本公民可以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秘魯,停留最多183天,但秘魯移民局對一般旅客均核發90天效期簽證。前往亞馬遜河流域宜事先注射黃熱病的疫苗接種。經秘魯轉機,亦無需辦理簽證。
秘魯曾於1972年即與日本簽訂了互免簽證的協議[9],但由於日本對部分中南美洲國家執行嚴格的移民控制,自1995年7月15日之後,對秘魯公民的免簽待遇取消,因此,持秘魯護照的秘魯公民仍然需要提前申請簽證才能入境日本。[10]秘魯的公務或外交護照持有者則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日本。[11]
教育
編輯日本的京都大學、大阪外國語大學、早稻田大學、東京農業大學、創價大學、立命館大學、日本經濟大學等高等院校已經和秘魯的拉莫利納農業大學、秘魯天主教大學等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協定。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秘鲁华工案与晚清领事保护. 光明網. [2011-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簡體)).
- ^ 2.0 2.1 Reseña Histórica: Japón-Perú (in Spanish). [2017-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 ^ Japanese-Peruvians-Reviled and Respected: The Paradoxial Place of Peru's Nikkei. [2020-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5).
- ^ query.nytimes.com
- ^ emergency.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3-24.
- ^ Andrew Reding, Peru's Fujimori – A Latin American Pinochet with an Asian Fac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5-02-24., Pacific News Service Jinn Magazine, 30 January 1997. Retrieved 23 February 2006.
- ^ Aquino Rodríguez 1999,第3頁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ペルー基礎データ. 日本外務省. 2019-09-10 [2020-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日語).
- ^ ビザ免除国・地域(短期滞在). 日本外務省. 2020-07-27 [2020-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日語).
- ^ Visa Exemptions for Diplomatic and Official Passport Holder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Japan. [2020-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9).
- ^ "10 años de fundación del Colegio 「Mundo de Alegría」, en la ciudad de Hamamats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Embassy of Peru in Japan. Retrieved on October 24, 2015.
- ^ "Colegi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olegio Hispano Americano de Gunma. Retrieved on October 24,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