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幹喬(1903年9月—1946年1月),原名梁昭桂廣東梅縣松口鎮大塘村人。黃埔一期,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十三太保之一軍統局元老。 軍統十人團之一

梁幹喬
個人資料
性別
別名梁幹喬
出生1903年9月
逝世1946年1月(42歲)
 中國西安市
籍貫湖南湘鄉
國籍 中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1929年7月被開除)
學歷
經歷

生平

編輯

梁幹喬之父經商,家產8000元,1924年春隨父赴廣州經營商業。1924年4月由國立廣東大學校長鄒魯及廣東大學法學院院長粱龍保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改名梁幹喬。加入中共。1926年冬,黃埔軍校一、二、三期畢業生保送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追隨校長拉狄克、副校長庫秋莫夫加入「托派」。[2]。「經過我們兩人(梁幹喬與陸淵)的宣傳,不數月間,留俄學生之同情反對派者,幾占全數之半。」[3]1927年11月7日,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十月革命勝利十周年慶典時,梁幹喬等中大托派學員在遊行人群中經過列寧墓時,突然亮出托派標語,向主席台高喊托派口號。「紅場事件」導致中大開除梁幹喬、區芳史唐宋逢春等人黨籍、學籍,遣送回國。1927年底經海參崴到上海。

當時四一二事變後不久,中共黨內比較混亂,這些人繼續留在黨內工作,梁幹喬被分配到在香港的廣東省委,化名「梁大慈」。1928年9月,東江特委書記彭湃後轉任中央農委書記,梁幹喬被派往東江接任特委書記。1928年12月初,秘密往上海秘密參加托派的「中國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反對派」成立會議,起草了政治綱領,被委派為華南方面的負責人[4],編印《我們的話》機關刊物。 「我們的話派」成為中國最早的托派組織。梁幹喬回到香港後,與在太古船廠擔任中共支部書記的區芳一起,在船廠工人中建立了托派的一個支部和三個小組,梁幹喬的托派身份隨之暴露。1929年7月初,廣東省委開除了梁幹喬的黨籍。

經流放在土耳其的托洛茨基調停,1931年5月1日至3日,中國4大托派組織:我們的話派無產者社十月社戰鬥社等在上海召開「統一代表大會」,成立了一個統一的托派組織「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還選出了「中央執行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梁幹喬落選中執委。由於生活困頓,在托派內部沒有發展出路,梁幹喬與陸淵、劉英等人到南京加入了中國國民黨[5]「無產者社」四大金剛之一的馬玉夫因為沒能當選「中執委」,而到淞滬警備司令部告發,使托派中執委9人被捕了5個、常委5人中被捕了4個。[6]

梁幹喬以黃埔一期、莫斯科中山大學首批反對斯大林反對中共的中國學員的身份,備受重視。首先發表了文章《回憶與展望》,與托派生涯告別:「歷史以最輕薄的態度對待了反對派(即托派的自稱)。反對派在今後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是沒有它的地位的。」成為黃埔系創建力行社的十三太保之一。康澤出任力行社宣傳處長,梁幹喬擔任了助理,仿造此前的托派刊物《我們的話》創辦了《我們的路》周刊,製造反共剿共輿論。[7]同時,梁幹喬成為軍統局前身的「十人團」成員之一。力行社特務處組建後,任第三科(交通科)科長、特務處書記長。1932年10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訓研究班少將訓育組長,同時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交通研究院少將訓育組長、副主任[8]。1934年兼任新生活運動促進會理事。1935年任力行社中央幹事會幹事,張學良創辦的四維學會兼任理事,南京中央憲兵司令部政訓處長。1936年6月發生「兩廣事變」,梁幹喬負責策反廣東空軍。

抗戰爆發後,梁幹喬任軍統局鄭州辦事處主任,招收了近千名流亡青年在鄭州辦訓練班。戴笠要求把這批學生送到正在湖南籌備的軍統訓練班。為此二人關係破裂。1938年2月梁幹喬脫離軍統,投奔康澤,在康澤手下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副廳長。1938年8月中旬赴西安投靠黃埔一期同學胡宗南。遭日軍轟炸受輕傷。擔任戰干四團游擊戰術教官、中央軍校七分校學生總隊長、第十戰區政治部主任。1940年8月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陝西省軍隊組訓民眾動員總指揮部,梁幹喬如願任邠洛區指揮官,轄旬邑淳化耀縣3個縣,指揮部設在耀縣的文廟。負責封鎖陝甘寧邊區伸入關中的「囊形地帶」。梁幹喬時與陝西省政府主席祝紹周、第三十七集團軍總司令員陶峙岳等人的關係非常緊張。1942年邠洛區指揮部遷到淳化,兼任了陝西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1945年春邠洛區指揮部改為陝西省第二守備區,任保安指揮官。1945年6月26日耀縣警備營營長劉文化率士兵一部,向陝甘寧邊區警備一旅三團二營投誠,與此同時,高里鎮守碉壘一個排的士兵將排長綁了起來,也向邊區赤水保安大隊投誠,史稱「淳化事件」。1945年7月監察院晉陝監察使童冠賢暨戰區第二巡察團主任胡伯岳以「破壞行政,縱屬殃民」等六條罪狀彈劾梁幹喬。陝西省政府主席祝紹周解除梁的二區專員兼保安司令職務,第二守備區保安指揮官職務由苟福堂接任。1946年1月8日在西安病逝。葬在翠華山

後人輯有《梁幹喬先生遺作集》。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趙龍文輯、梁幹喬遺著《火焰的人生》,中華書局1947年版
  2. ^ 李樵《徐以新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版
  3. ^ 陸淵:《以前種種》,《蘇俄評論》1931年第3期
  4. ^ 梁幹喬《回憶與展望》,《蘇俄評論》1931年第3期
  5. ^ 劉平梅. 中国托派党史.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 [202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6). 
  6. ^ 歷史上的「中國托派」:陷害一個人最厲害罪名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6-02-22.
  7. ^ 康澤:《復興社的緣起》,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第37輯,中華書局1963年版
  8. ^ 《程一鳴回憶錄》,群眾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