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

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英語:Hanbury Brown and Twiss effect[1];由於量子力學相干性,將一束不相干的分成二束,它們的強度也能發生干涉,這種現象稱為「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它是由羅伯特·漢伯利·布朗英語Robert_Hanbury_Brown理查特·Q·特維斯英語Richard Q. Twiss這兩人於1956年發現的。此後,相干和不相干的一束光為二個探測器接受強度相干的現象,統稱為「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

經典的干涉儀是以觀察二束相位相干的光的干涉而工作的。自發現「漢伯里·布朗及特維斯效應」後,也可利用此效應製成光強度相干的干涉儀。測量有距離的星角大小。現在,物理學家依賴這個效應去試驗複雜光源的量子性質[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Nature 177,27-29;178,1449-1450(1956)
  2. ^ M.Lisa:Ann.Re.Nucl.Part.Sci.55,P36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