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入侵拉多加卡累利阿

芬蘭入侵拉多加卡累利阿是1941年發動的軍事行動,被普遍認為是繼續戰爭的一部分。芬軍在戰爭初期就解放了拉多加卡累利阿英語Ladoga Karelia,當地曾根據作為結束冬季戰爭的《莫斯科和平協定》,於1940年3月13日割讓給蘇聯。後來蘇聯於1944年夏季的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攻勢解放了東拉多加卡累利阿。

芬蘭入侵拉多加卡累利阿
繼續戰爭東方戰線的一部分

芬軍入侵期間跨過1940年雙方同意的邊界進入蘇聯境內
日期1941年7月至8月
地點
結果 芬軍勝利
參戰方
 芬蘭
 德國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埃里克·海因里克斯
帕沃·塔爾韋拉英語Paavo Talvela
菲利浦·達尼洛維奇·格列連科英語Filipp Gorelenko
參戰單位
卡累利阿軍團 第7軍團英語7th Army (Soviet Union)

初始部隊佈局

編輯

芬軍在繼續戰爭開打之時擺出的是防守陣勢,但曼納海姆於6月29日創建了卡累利阿軍團,交由埃里克·海因里克斯少將指揮,並下令準備進攻拉多加卡累利阿。卡累利阿軍團包含第六軍(下轄第5英語5th Division (Continuation War)及第11師)、第七軍(下轄第7英語7th Division (Continuation War)及第19師)及奧伊諾寧戰鬥群(Group Oinonen,也被稱為0戰鬥群,下轄騎兵旅、第1及第2獵兵旅)。芬蘭第1師則作為預備隊。[1]芬軍計劃先推進至拉多加湖岸,再沿着岸邊深入以分割蘇聯守軍。[2]

蘇軍方面駐防的是第7軍團英語7th Army (Soviet Union)索爾塔瓦拉附近的第168步兵師及亞尼斯湖北面的第71步兵師。蘇軍沿着索爾塔瓦拉邊境、瓦爾奇拉及柯爾皮瑟卡(Korpiselkä)等重要路口均修築了野戰防禦工事。[3]

發起攻勢

編輯
 
這幅地圖描繪了芬蘭1941年夏秋之際在卡累利阿地區的攻勢,該攻勢與德軍的巴巴羅薩行動相呼應。圖上顯示了芬軍推進的最遠處,以及冬季戰爭前後的變界線變化。

7月9日,芬軍收到發起攻勢的指令,其中帕沃·塔爾韋拉英語Paavo Talvela指揮之第6軍的主要任務,係在突破蘇軍在瓦爾奇拉及柯爾皮瑟卡(Korpiselkä)的防線。[4]芬軍的攻勢很快就壓倒蘇方守軍。魯本·拉古斯英語Ruben Lagus指揮的芬蘭第1獵兵旅從0戰鬥群中調來,以作為攻勢的矛頭,並成功在蘇軍防線上撕裂出突破口,隨後芬軍輕步兵(部分人員配備腳踏車)便透過這個缺口向前推進。[5]

由芬蘭第六軍的第11師組成的右翼攻勢,在亞尼斯湖東岸遭遇蘇軍的激烈抵抗,直至7月16日芬軍才掃清障礙。掃蕩完畢後,第11師向前推進並繞過亞尼斯湖南端,並沿着耶尼斯河面西方建立陣地。[5]同時,位於亞尼斯湖西岸的芬蘭第七軍也向南進攻,然而蘇軍強大的防禦工事阻滯了芬軍攻勢,後者直到7月15日才攻抵蘇軍主力防線。7月17日,芬蘭第七軍才推進到耶尼斯河,並於四天後才完成對周圍殘餘蘇軍的掃蕩。[6]由於芬軍的推進將戰線擴大,因此部分部隊於7月16日開始重新部署,其中芬蘭第1師奉命掩護東翼的推進,而芬蘭第17師也留下漢科海軍基地英語Hanko Naval Base當地的蘇聯守軍,同樣被重新部署到東翼。擁有兩個團的德國第163步兵師則收到奪取蘇維拉提(Suvilahti, Republic of Karelia)城鎮及周邊鐵路要道的命令,這些調度有效地讓區芬軍力量一躍至三個師。[5]

芬蘭第六軍左翼的推進由兩個旅組成的奧伊諾寧戰鬥群負責,但幾乎在推進之始便遭遇阻滯。這次推進牽制了部份蘇軍,但指揮第六軍的塔爾韋拉認為,奧伊諾寧戰鬥群的任務徹底失敗。然而,他也同時批評上級在已知蘇軍強大防禦陣地的情形下,卻依然下令要他的輕武裝部隊發動進攻。[7]

芬軍主力持續沿着索爾塔瓦拉彼得羅札沃茨克的鐵路,向南往洛伊莫拉俄語Лоймола的方向前進。7月15日,芬軍攻佔洛伊莫拉。塔爾韋拉將軍進一步派兵進攻,第1獵兵旅更在經歷110公里遠的挑戰推進後,於次日抵達位於科伊里諾加俄語Койриноя拉多加湖畔。如此一來,當地蘇軍的聯繫也遭切斷。[8]當塔爾韋拉率軍繼續沿着拉多加湖岸向東並進一步向內陸推進時,蘇軍已經重整部分部隊,並向拉多加湖東岸緊急增援。蘇聯第452摩托化步兵團在薩爾米鎮英語Salmi (rural locality)周圍建立的防禦陣地,然而推進的芬軍包圍守軍,並於7月21日攻佔薩爾米。7月23日,第六軍攻抵1939年戰前邊界後,曼納海姆於隔日下令叫停繼續向東進攻的勢頭,並要求部隊沿圖勒瑪河(Tuulema River)設立防禦陣地。[8]芬軍對於跨越1939年舊邊界感到不快,初期甚至有超過兩千人拒絕越境。[9]

拉多加卡累利阿區的持續交火

編輯

芬軍第7軍第7師從東向索爾塔瓦拉發起進攻,並於7月25日攻佔魯斯克阿拉英語Ruskeala村,讓圍攻位於索爾塔瓦拉蘇聯守軍的芬軍能夠統一戰線。為增援當地駐防的第168步兵師,蘇軍派出第198摩托化師並準備對耶尼斯河發起反擊。然而芬軍卻奪得蘇軍反擊計劃,有了這些計劃,芬軍在增援到來的情況下擊退了蘇軍的反攻,到了8月1日,蘇軍第198摩托化步兵師已全面潰退。芬軍決定派出陸軍第二軍推進並包圍蘇軍。[10]

8月7日,芬軍第二軍第2師已經抵達位於拉赫堅波希亞的拉多加湖岸,並切斷湖西北方蘇軍單位的撤退路線。芬軍在索爾塔瓦拉附近的進攻部隊第2、7、19師重組為第一軍,隨後於8月15日攻佔該城。駐防當地的蘇聯第168步兵師沿着岸邊撤退,但遭包圍。蘇軍設法撤離了大多數在拉多加湖中駁船上的人員,而芬軍則奪取了大量蘇軍未能帶走的戰爭物資。[11]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註解

編輯
  1. ^ Lunde (2011) p. 158
  2. ^ Nenye (2016) p. 68
  3. ^ Nenye (2016) p. 70
  4. ^ Lunde (2011) p. 159
  5. ^ 5.0 5.1 5.2 Lunde (2011) p. 160
  6. ^ Nenye (2016) pp. 81-82
  7. ^ Nenye (2016) p. 81
  8. ^ 8.0 8.1 Lunde (2011) p. 161
  9. ^ Nenye (2016) p. 84
  10. ^ Nenye (2016) p. 87-88
  11. ^ Nenye (2016) p. 88-89

參考書目

編輯
  • Lunde, Henrik O. Finland's War of Choice: The Troubled German-Finnish Alliance in World War II. Newbury: Casemate Publishers. 2011. ISBN 978-1-61200-037-4. 
  • Nenye, Vesa; Munter, Peter; Wirtanen, Tony; Birks, Chris. Finland at War: The Continuation and Lapland Wars 1941–45. Osprey Publishing. 2016. ISBN 978-1-4728-1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