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莫爾現象
鮑莫爾現象(英語:Baumol effect)或鮑莫爾成本病(英語:Baumol's cost disease)是美國經濟學家威廉·鮑莫爾所提出的一種現象,主要在說明一種經濟部門的生產力相對落後於另一種部門的理由。
理論
編輯他建立兩部門宏觀經濟增長模型,其中一個部門是進步部門,另外一個部門是停滯部門。進步部門的生產率相對快速增長將導致停滯部門出現相對成本的不斷上升。他認為很多服務部門都具有這一特徵,相對於製造業,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更難以提高,因而,隨着製造業的生產率改進,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反而上升。
鮑莫爾在1960年代發表的論文中選用的是舞台藝術當作例子。他發現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所需的演奏人數或是戲劇的演員人數和演出內容在整個19世紀都沒有發生變化,因此該行業的生產率增長為0,但由於隨時代變化工資不斷提高,因此藝術行業的人力成本不斷提高[1][2] 。
參考
編輯引用
編輯- ^ Baumol, W. J.; Bowen, W. G. On the Performing Arts: The Anatomy of Their Economic Problems (PDF).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 1965, 55 (1/2): 495–502 [2022-05-09]. doi:10.2307/181629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7-08).
- ^ Baumol, William J.; Bowen, William G. Performing Arts, The Economic Dilemma: A Study of Problems Common to Theater, Opera, Music, and Danc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6 [2022-05-09]. ISBN 026252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2).
來源
編輯- What Ails Us, James Surowiecki, New Yorker, July 7, 20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Baumol's Disease - Is there a Cure? Bill Hackos, Comtech Services, Inc.; Charles Dowdell, The Raymond Corporation
- America's Economic Malady: A Bad Case of 'Baumol's Disease'; Charles Hugh Smith, DailyFinance.com, Dec. 1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