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蹠類

親緣關係與鳥類較近、與鱷魚較遠的爬行動物

鳥蹠類學名Avemetatarsalia)是蜥形綱主龍類的兩大演化支之一,由英國古生物學家麥可·班頓英語Michael Benton於1999年提出,用以包含所有親緣關係與鳥類較近、與鱷魚較遠的物種[1]

鳥蹠類
化石時期:中三疊世至今,245–0 Ma
(另有早三疊世的存疑紀錄)
一些鳥蹠類物種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亞綱: 雙孔亞綱 Diapsida
下綱: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主龍型類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鑲嵌踝類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龍類 Archosauria
演化支 鳥蹠類 Avemetatarsalia
Benton英語Michael Benton, 1999[1]
下級分類
異名

形態

編輯

鳥蹠類學名由拉丁字根「Ave」(鳥類)及「metatarsal」(蹠骨)所組成,主要基於其踝關節的特徵——擁有一對較大的距骨及較小的跟骨,這兩個骨只有一關鍵連接,使牠們更便於活動,或許因而使牠們普遍發展出直立、雙足行走的形態,腳部也往垂直方向延長,類似於哺乳類

這一類群的表皮可能也普遍具有毛狀至羽毛結構,例如翼龍目身上被有柔絨毛,鳥臀目具有羽莖狀毛,獸腳亞目則發展出絨羽及羽毛。

鳥蹠類其中兩個演化支——翼龍類和鳥類各自獨立演化出飛行能力。

與其姊妹群偽鱷類及其他爬行動物相比,鳥蹠類的骨骼通常更輕盈,而且多數缺乏皮內成骨

分類

編輯

內部分類

編輯

除了匿龍目等少數類群之外,幾乎絕大多數的鳥蹠類都屬於鳥頸類——一個包含了恐龍翼龍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後代的演化支

系統發生

編輯

本類群與其他主龍類的演化關係如下:[2][3]

主龍類

 偽鱷類 Pseudosuchia  

鳥蹠類
 †匿龍目 Aphanosauria
鳥頸類

 †翼龍形態類 Pterosauromorpha  

恐龍形態類

 †兔蜥科 Lagerpetidae  

恐龍型類

 †馬拉鱷龍屬 Marasuchus  

龍群類

 †西里龍科 Silesauridae  

恐龍總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蜥臀目

 †蜥腳亞目 Sauropodomorpha  

 獸腳亞目 Theropoda  

 Saurischia 
 Dinosauria 
 Dracohors 
 Dinosauriformes 
 Dinosauromorpha 
 Ornithodira 
 Avemetatarsalia 
 Archosauria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Benton, M.J. Scleromochlus taylori and the origin of dinosaurs and pterosaur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英語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1999, 354 (1388): 1423–1446. PMC 1692658 . S2CID 84600701 . doi:10.1098/rstb.1999.0489. 
  2. ^ Nesbitt, Sterling J.; Butler, Richard J.; Ezcurra, Martín D.; Barrett, Paul M.; Stocker, Michelle R.; Angielczyk, Kenneth D.; Smith, Roger M. H.; Sidor, Christian A.; Niedźwiedzki, Grzegorz; Sennikov, Andrey G. & Charig, Alan J. The earliest bird-line archosaurs and the assembly of the dinosaur body plan (PDF). Nature. 2017, 544 (7651): 484–487. PMID 28405026. S2CID 9095072 . doi:10.1038/nature2203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31). 
  3. ^ Cau, Andrea. The assembly of the avian body plan: a 160-million-year long process (PDF). Bollettino della Società Paleontologica Italiana. 2018, 57 (1): 1–25. S2CID 44078918 . doi:10.4435/BSPI.2018.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