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
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馬術比賽從8月15日到8月28日在馬可波羅奧林匹克馬術中心舉行。分為盛裝舞步賽、障礙賽和三日賽三項,每項均設團體和個人金牌,共產生6枚金牌。
獎牌榜
編輯各國獎牌榜
編輯排名 | 國家 / 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計 |
---|---|---|---|---|---|
1 | 美國(USA) | 1 | 2 | 2 | 5 |
2 | 德國(GER) | 1 | 1 | 2 | 4 |
3 | 英國(GBR) | 1 | 1 | 1 | 3 |
4 | 巴西(BRA) | 1 | 0 | 0 | 1 |
法國(FRA) | 1 | 0 | 0 | 1 | |
荷蘭(NED) | 1 | 0 | 0 | 1 | |
7 | 西班牙(ESP) | 0 | 1 | 1 | 2 |
8 | 瑞典(SWE) | 0 | 1 | 0 | 1 |
總計(共8個國家 / 地區) | 6 | 6 | 6 | 18 |
盛裝舞步
編輯個人盛裝舞步
編輯金牌: | 銀牌: | 銅牌: |
荷蘭 安基·范赫林斯芬 鹽販 |
德國 烏拉·扎爾茨格貝爾 頑固 |
西班牙 薩拉特 美女 |
團體盛裝舞步
編輯金牌: | 銀牌: | 銅牌: |
德國 海克·克默爾 Bonaparte 胡貝圖斯·施密特 Wansuela Suerte 馬丁·紹特 Weltall 烏拉·扎爾茨格貝爾 Rusty |
西班牙 Beatriz Ferrer-Salat Beauvalais 胡安·安東尼奧·希門尼斯 Guizo Ignacio Rambla Oleaja 拉斐爾·索托 Invasor |
美國 Lisa Wilcox Relevant 5 Günter Seidel Aragon Deborah McDonald Brentina Robert Dover Kennedy |
障礙賽
編輯個人障礙賽
編輯金牌: | 銀牌: | 銅牌: |
巴西 羅德里戈·佩索阿 Baloubet de Rouet |
美國 克里斯·卡普勒 Royal Kaliber |
德國 馬爾科·庫切爾 Montender 2 |
註:愛爾蘭選手奇·奧康納原本奪得金牌,但2005年3月28日,國際馬術聯合會取消了他的成績,原因是他的賽馬「沃特福德水晶」的尿樣中「被檢測出氟菲那嗪等安定類的違禁藥物」。
團體障礙賽
編輯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美國 彼得·懷爾德 Fein Cera 麥克萊恩·沃德 Sapphire 比齊·馬登 Authentic 克里斯·卡普勒 Royal Kaliber |
瑞典 羅爾夫-約蘭·本特松 Mac Kinley 馬琳·巴亞德 Butterfly Flip 彼得·埃里克松 Cardento 佩德·弗雷德里克松 Magic Bengtsson |
德國 奧托·貝克爾 Cento 盧德格爾·貝爾鮑姆 Goldfever 克里斯蒂安·阿爾曼 Coster 馬爾科·庫切爾 Montender |
三日賽
編輯個人三日賽
編輯金牌: | 銀牌: | 銅牌: |
英國 萊斯利·勞 Shear L'Eau |
美國 Kimberly Severson Winsome Adante |
英國 皮帕·芬內爾 Primmore's Pride |
團體三日賽
編輯金牌: | 銀牌: | 銅牌: |
法國 阿諾·布瓦托 Expo du Moulin 塞德里克·利亞爾 Fine Merveille 迪迪埃·庫雷熱 Débat D'Estruval 讓·特萊爾 Espoir de la Mère 尼古拉·圖贊 Galan de Sauvegère |
英國 珍妮特·布雷克韋爾 Over To You 瑪麗·金 King Solomon III 萊斯利·勞 Shear L'Eau 皮帕·芬內爾 Primmore's Pride 威廉·福克斯-皮特 Tamarillo |
美國 Kimberly Severson Winsome Adante 達倫·基亞基亞 Windfall 2 John Williams Carrick Amy Tryon Poggio II Julie Richards Jacob Two Two |
在8月18日的比賽中,原本德國是第一名,但是1個小時以後德國隊的金牌被取消,原因是德國隊女選手貝蒂娜·霍伊在比賽中被罰的12分沒有記入總成績。德國隊變成第三名。經過德國隊上訴,罰掉12分又被從罰分中去掉,金牌又重新還給了德國人。組委會發表聲明說:仲裁委員會認為在比賽開始前的倒計時階段是不應該有罰分的(即使隊員在這個時間內發生失誤)。
美國、法國和英國隨即向體育仲裁法庭提出了抗議,三名法官作出最終判決,推翻了馬術協會的決定,令處罰再次生效。這一事件被德國媒體稱為「這可能是德國奧運史上最黑暗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