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嘉禮(英語:John Stephen Barclay[1],1957年4月19日),英國籍香港公務員,曾擔任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及東區政務專員,官至首長級乙級政務官。柏在伯明翰大學畢業後於1979年在港英政府投考皇家香港警務處警務督察獲錄取,及後於1982年轉任為政務主任。他及後曾任職於多個決策科局及部門,曾長期任職於民政總署布政司署經濟科規劃地政局等。他除了在1989年至1993年出任東區政務專員外,亦幾乎在整個2000年代擔任效率促進組助理專員。另外,他亦曾三次獲外派至駐海外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包括布魯塞爾悉尼紐約,而在悉尼及紐約均出任處長職務。他在2017年7月從公務員系統退休,使蘇啟龍成為港府最後一名外籍政務官。

柏嘉禮
Steve Barclay
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任期
2014年8月5日—2017年7月28日
行政長官梁振英 林鄭月娥
總專員梁卓文
前任陳淑華
繼任朱瑞雯
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任期
2010年7月12日—2014年8月4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 梁振英
前任黃浪詩
繼任區松柏
東區政務專員
任期
1989年4月23日—1993年7月13日
區議會主席岑才生
前任楊耀聲
繼任呂孝端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莊·史提芬·巴基利
John Stephen Barclay

(1957-04-19) 1957年4月19日66歲)
 英格蘭泰恩河畔紐卡素
國籍 英國
公民權 香港
配偶
兒女一子一女
學歷國王學校
母校伯明翰大學
職業公務員
簽名

早年生活 編輯

柏嘉禮於1957年4月19日生於英國英格蘭諾森伯蘭郡泰恩河畔紐卡素[1][2],及後被送至林肯郡格蘭瑟姆入讀國王學校[3]。他在1975年入讀伯明翰大學,主修地理學體育教育,並在1978年取得文學學士學位[1][3]。儘管他自小渴望成為體育老師,但在大學學習期間放棄了成為老師的目標[4]。在畢業時,柏考慮到在大學時期的女朋友為港英政府外籍公務員的女兒,因此決定投考港府的職位[4][5]

公務員生涯 編輯

早年工作 編輯

柏嘉禮在1979年1月加入港英政府,於皇家香港警務處任職警務督察[6]。柏在3年後曾考慮在完成服務合約時返回英國就業,但最終決定投考公務員職位,並在1982年8月成功獲錄取並轉職至政務主任職系[4][5][6]。他隨後獲派至布政司署經濟科出任助理經濟司,但在同年12月就獲調任至政務總署,並被派遣往北區政務處任職,負責粉嶺/上水新市鎮的地區發展工作[6]。在港工作多年的他雖然已略懂廣東話,但因中英邊界問題與深圳市官員交流時,仍因兩地用詞不同而有語言隔閡[7]。他在1984年9月被調回布政司署,於財政科出任助理庫務司[6]。在1986年1月,他重返經濟科出任助理經濟司,歷任多個不同分科,負責消費者保護海關政策、工業事務等不同範疇[6]。在任內,他曾負責知識產權範疇,包括在1988年為保護集成電路設計的版權而作公眾諮詢,以及促成知識產權署在1990年成立[8]。及後,他在1989年4月晉升為高級政務主任,亦在1990年4月轉至房屋署任職,負責房屋政策[6]

東區政務專員 編輯

 
柏嘉禮在1990年至1993年出任東區政務專員

柏嘉禮在1990年4月23日接替楊耀聲出任東區政務專員[9][10],而柏亦在同日獲港府奉為官守太平紳士[11]。柏在社會賢達舉行的交接宴會上表明妥善安排香港在1991年首次立法局直選是他的首要任務[10];儘管港島東選區選情激烈,柏仍親身到街頭派發傳單向選民宣傳投票日[12]。他在上任後針對建築日漸老化的東區,鼓勵居民促進住宅大廈管理,加強保養及維修工作[13],並要求相關部門加快清拆僭建物[14]。另外,針對街道、巷裏及斜坡等公共空間則在他統籌下由港府斥資整理,以改善東區市容[15]。隨後,他更主辦大廈管理訓練課程,增進區內居民的大廈管理知識[16]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後,深得地區領袖尊重的柏更獲東區區議會於首次召開會議時以大型蛋糕慶祝其生日[17]

表現良好的柏在1993年4月升任首長級丙級政務官[6],而早已調離布政司署工商科的他仍因豐富版權管制經驗而以專員身份繼續參與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的版權法律改革小組委員會至1993年[18]。然而,鰂魚涌一台位於工地的升降機在1993年6月2日因超載而墜下以致12人死亡,柏亦為此作災難應急安排[19]。最後,他在1993年7月13日卸任[6]

首長級丙級政務官 編輯

柏嘉禮在離任專員後,於1993年8月被港府派至香港駐布魯塞爾經濟貿易辦事處出任副代表,負責香港與歐洲共同體及其成員國的雙邊及多邊關係[6]。返港後,他於1996年7月底在布政司署規劃地政科履任首席助理規劃地政司,負責廢物和能源政策,以及監督環境保護署的運作和局方的國際關係事務,而他的職稱亦在中國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後改為規劃地政局首席助理局長[6][20]。他在任內曾與機電工程署推動包括建築整合太陽能等的綠色建築和堅持執行生物醫療廢物徵費[21][22],以及與副局長蘇啟龍在眾多反對聲音下展開家居廢物徵費的政策制定程序[23][24]

然而,柏在1997年12月時曾被批評沒有代表港府前往日本京都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但他就以香港不是公約締約方作回應[25]。另外,他在1998年12月時表明拒絕向回收商提供補貼和在2000年6月指六年間創造的回收業職位僅約一千個,惹來建制派泛民主派的議員一同抨擊港府對發展回收業的支持不足[26][27]。他在1999年11月獲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頒長期優良服務獎狀[28],而環境食物局在2000年1月1日成立時,他的崗位在重新調配後為環境食物局首席助理局長[6][20]。不過,他在半年後就於同年7月獲調派至中央政策組任職統籌主任,負責負責統籌《2000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的演詞撰寫及編輯工作[6]

效率促進組助理專員 編輯

 
柏嘉禮曾帶領考察團到加拿大參考當地各級政府在公私營合作的經驗

柏嘉禮在2000年12月初調離中央政策組,後於在休假後在年底加入同屬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效率促進組,出任助理專員[3]。他任內主管檢討政府服務及提供顧問服務的分組。在2004年5月,他曾支援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審視香港地鐵提交的西港島綫南港島綫東段建議,質疑要求港府注資欠成本效益,並反建議公私營合作模式[29]。及後,他極力提倡以公私營合作模式興建基建及政府設施,包括以工程連服務合約批出喜靈洲超級監獄淨化海港計劃設施,以及與路政署署長麥齊光倡議公私合營港珠澳大橋[30][31][32]

另外,因港府在2000年代受財政赤字困擾,柏因而主張外判更多政府服務以縮減開支,並研究減省投標程序等[33]。他更為此舉辦研討會召集各部門主管分享由服務供應者轉為合約監管人的經驗[34]。及後,他更將主題擴展至公私營合作[35],甚至出訪加拿大聯邦政府地方政府英語Local government in Canada參考當地經驗[36]。在2006年時,港府就外判公共服務發表調查報告,柏滿意按年節省18億港元的成果[37][38]

然而,柏鼓勵擴展外判服務的方針影響港府職員的編制及晉升機會,因此在港府內引來不受歡迎的聲音,一些公會甚至發信香港立法會質詢效率促進組,而部分外判服務的質素亦受公眾質疑[39][40]。柏在立法會上極力反駁不滿聲音,強調外判服務的效益及監管機制有效[40]。不過,在2009年至2010年時身兼香港海外公務員協會主席的他則曾於立法會和高級公務員評議會上為同僚爭取權益[41][42]。最終,柏在2010年中結束長達十年的效率促進組助理專員任期,再次展開駐外生涯[3][5]

經貿辦處長 編輯

駐悉尼辦 編輯

 
柏嘉禮曾任職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黃浪詩於2010年7月11日卸任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後,柏嘉禮隨即接任,掌管香港與澳洲關係,亦兼管有關紐西蘭的事務[3][5][43][44]。他在上任後隨即出席紐西蘭的電影節以宣傳香港電影電視,並主張《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可為電影市場帶來合拍片等機遇[45]。香港和紐西蘭繼在他上任前數個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後,在他上任後兩地亦於年底再簽署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英語Tax treaty[46][47]。為加強兩地關係,他曾出訪皇后鎮達尼丁奧塔哥大學等地,與當地商會、酒商及學者等會面,宣傳與香港的合作空間[47]。他強調香港並非「另一個中國城市」,亦向當地民眾指出香港與紐西蘭共同使用英語官方語言、適用普通法系和尊重司法獨立[47]

雖然柏為英籍人士,但他積極在澳紐各地舉辦春節酒會等傳統華人活動,鞏固港人群體和宣傳投資香港[48][49]。駐悉尼辦總部香港樓英語Hong Kong House在2010年慶祝15週年,並在他任內完成改建供當地港人、華商及僑社等借用[50]。他在派駐悉尼期間以編外職位形式得到晉升機會,在2011年11月2日晉升為首長級乙級政務官[44]。及後,他亦負責在大洋洲內於2012年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包括在澳紐等地安排文藝節目及掛上大型燈飾等[51][52]。另外,柏在任內亦積極鼓勵澳洲學生來港留學,而香港在2014年更成為澳洲政府資助學生留學的新科倫坡計劃英語New Colombo Plan的最受歡迎目的地,柏更為此親自向獲獎學生介紹香港[53]。最後,柏在2014年7月11日任滿四年開始休假,及後在同年8月4日卸任並由區松柏接替[44][54]

駐紐約辦 編輯

柏嘉禮在2014年7月休假期間前往美國紐約準備上任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他於同年8月5日接替陳淑華,主管香港與美國東部的聯繫[5][55]。在履新翌日,他就主持紐約證券交易所開市鐘儀式,作為慶祝駐紐約辦主辦的紐約香港龍舟節的一部分[5]。然而,雨傘革命在2014年9月爆發,柏在紐約接見香港民主運動的支持者,並曾親自接收請願信[56]。柏認為雨傘革命是自六七暴動以來香港最大的政治啟蒙運動,港府既對運動發展估算錯誤,亦不了解青年人的想法[57]。及後,他除了游說留美香港學生回流外[57],亦會在大學[58]、社區組織[59][60]及文化活動[61]上以專題演講形式介紹香港歷史一國兩制等概念,以加強外界對香港的信心。

 
柏嘉禮曾主持多次紐約證券交易所開閉市鐘儀式

柏執掌駐紐約辦時延續推廣香港文化的措施,包括在2014年8月上任首週就為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李小龍蠟像揭幕[62][63]和與移動影像博物館英語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舉辦龍剛電影回顧展等[64][65]。他在2015年亦開展多個港美藝術家交流項目,當中包括與雅禮協會合作邀請香港藝術家到耶魯大學深造[66][67]。在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時,他除了再次到紐交所主持閉市鐘儀式[68]和在紐約及芝加哥等地舉辦音樂及影視活動外[69][70],亦邀請譚燕玉紐約時裝週發佈特色時裝[69],甚至與僑民團體於曼哈頓華埠組織巡遊活動[71]等。然而,柏在上任時希望在每年均探訪他管轄的31個州份至少各一次,但最終只有25個州份達標,未及他本人期許[72]

退休 編輯

作為港府內最後留任的數名外籍政務官之一,在相對較為年輕的麥敬年提早退休後,柏嘉禮和蘇啟龍成為最後兩名外籍政務官[73][74]。在退休前,柏曾表示不少美國人對特區政府在成立20年後仍有來自英國的政務官感到驚訝,但他相信外籍公務員在未來仍可擔任重要角色,並以在2017年上任的投資推廣署署長傅仲森為例子[57]。柏決定在2017年7月28日後卸任並退休,由朱瑞雯接替,而蘇啟龍則成為港府最後一名外籍政務官[44][57]。柏在退休後先在紐約乘坐美鐵洛杉磯遊覽美國,始返回香港生活[72]

個人生活 編輯

柏嘉禮與名為為珍(Jan)的女子結婚,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分別名為基隆(Kieron)及卡拉(Kara[1][55]。柏喜歡運動,亦熱愛煮食及飲食[1]。他在退休後決定於香港定居,惟在當時才在香港置業[57]

榮譽 編輯

勳銜 編輯

頭銜 編輯

  • 柏嘉禮,JP(John Stephen Barclay, JP,1989年4月23日-1993年7月13日[11];2013年8月23日-2017年7月28日[7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公務員事務科. 香港政府政務職系名錄. 香港: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 1992-04-01: 2. 
  2. ^ John S Barclay, 1957. England and Wales Birth Registration Index, 1837-2008. 2014-10-01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透過FamilySearch (英語). 
  3. ^ 3.0 3.1 3.2 3.3 3.4 Steve Barclay. 柏嘉禮. 2017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7) –透過linkedin (英語). 
  4. ^ 4.0 4.1 4.2 Hong Kong’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 Conversation with Steve Barclay [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與柏嘉禮的對話] (PDF). 達特茅斯學院. 2015-08-24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04) (英語). 
  5. ^ 5.0 5.1 5.2 5.3 5.4 5.5 新任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開市鐘.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4-08-07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6).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香港政府政府總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務員簡介 二零零一年. 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01-07-01: 299. 
  7. ^ 政壇:政務官「去殖」 走剩兩外籍AO. 太陽報 (香港). 2016-01-12 [2023-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9). 
  8. ^ 廠商投訴很易被人抄襲 半導體晶片設計產權 港府建議立例予保護 柏嘉禮稱正徵詢有關行業意見. 大公報 (香港): 5. 1988-06-30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9. ^ 柏嘉禮出任東區政務專員. 華僑日報: 5. 1990-04-24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0. ^ 10.0 10.1 東區社團宴新舊專員歡送楊耀聲迎柏嘉禮. 華僑日報: 7. 1990-05-30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1. ^ 11.0 11.1 11.2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 香港政府各公務委員會及其他名表 一九九零年七月一日. 香港: 香港政府布政司署. 1990-07-01: 206. 
  12. ^ 東區政務專員栢嘉禮親身到街上派傳單呼籲巿民. 華僑日報: 3. 1991-09-02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3. ^ 東區政務專員柏嘉禮稱 大廈管理完善業主住客獲益 提供良好環境兼保值. 華僑日報: 5. 1990-06-30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4. ^ 東區政務專員柏嘉禮說 違例僭建物須速清拆 厦管統籌小組優先查察此類建築. 華僑日報: 11. 1990-11-23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5. ^ 東區明年增加五個選區 政務專員柏嘉禮履任三月 望綠化山坡整頓小巷容貌. 華僑日報: 7. 1990-07-29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6. ^ 結業典禮在銅鑼灣坊會擧行 大厦管理訓練課程 東區專員盼多開辦. 華僑日報: 6. 1991-07-04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7. ^ 新一屆東區區議會昨擧行首次會議 主席岑才生順利連任 各議員會後並慶祝東區政務專員栢嘉禮快樂生辰. 華僑日報: 5. 1991-04-20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透過香港公共圖書館. 
  18. ^ 研究報告書 - 版權法律的改革(論題二十二) (PDF). 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 vii. 1993-11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2-27). 
  19. ^ 12 Die Lift Plunge [升降機下墜引致12死]. 南華早報. 1993-06-03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英語). 
  20. ^ 20.0 20.1 財務委員會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討論文件EC(2000-01)11號 (PDF). 香港立法會. 2000-05-31 [2023-02-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2-13). 
  21. ^ Pitch for green buildings [綠色建築議案]. 南華早報. 1997-10-27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英語). 
  22. ^ Doctors face fee for clinical waste disposal [醫生面臨診所費物處置費]. 南華早報. 1999-10-24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英語). 
  23. ^ Doubts on extending waste disposal fees [擴展廢物處置費的疑問]. 南華早報. 1998-11-07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英語). 
  24. ^ litter [小垃圾]. 南華早報. 1999-01-24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英語). 
  25. ^ Absent SAR 'indifferent' to climate change issues [缺席的特區對氣候變化問題「無動於衷」]. 南華早報. 1997-12-06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英語). 
  26. ^ No subsidy for waste paper recyclers, says Government [政府指不會資助廢紙回收商]. 南華早報. 1998-12-02 [2023-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7) (英語). 
  27. ^ 議員斥推動環保工業不力. 明報. 2000-06-21: A11. 
  28. ^ 資深政務主任獲頒長期優良服務獎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1999-11-04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9-14). 
  29. ^ 廖秀冬質疑地鐵港島新線. 東方日報. 2004-05-30: A23. 
  30. ^ 超級監獄擬私人參建. 明報. 2004-05-30: A06. 
  31. ^ 路政署長:港珠澳橋可考慮公私合營. 明報. 2004-06-21: A08. 
  32. ^ 港基建研效澳洲公私合營. 星島日報 (香港). 2004-06-21: A05. 
  33. ^ 政府外判服務有助滅赤. 東方日報. 2005-02-03: A38. 
  34. ^ 公務員學習由服務供應者轉為合約監管人角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05-06-30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25). 
  35. ^ 研討會研習公營部門與私營機構合作計劃的融資事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05-09-30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2). 
  36. ^ 政府官員分享加拿大公私營合作考察團的經驗.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06-07-09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37. ^ 二○○六年政府外判調查報告今日發表.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06-12-08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38. ^ 政府非工程外判服務慳18億. 成報. 2006-12-09: A10. 
  39. ^ 布培. 地政總署署長於2001年4月20日致政府本地土地測量師協會主席的覆函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地政總署署長. 2001-04-20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04) –透過香港立法會. 
  40. ^ 40.0 40.1 立法會CB(1)2019/08-09號文件 (PDF). 香港立法會. 2009-05-29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2-13). 
  41. ^ 立法會CB(1)470/09-10號文件 (PDF). 香港立法會. 2009-10-17 [2023-03-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20). 
  42. ^ 去年警威脅上街 張震遠:今年好和諧. 明報. 2010-05-21: A08. 
  43. ^ Foreword [前言]. Hong Kong Monitor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 2010-07, (7)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英語). 
  44. ^ 44.0 44.1 44.2 44.3 人事編制小組委員會2019年1月23日會議的跟進事項 (PDF). 香港立法會. 2019-01-23 [2020-12-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25). 
  45. ^ 悉尼經貿處處長鼓勵影音業合作共同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0-07-16 [2020-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46. ^ 財政司司長訪問新西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0-12-01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8). 
  47. ^ 47.0 47.1 47.2 Dene Mackenzie. Opportunities in Hong Kong [香港的機會]. 奧塔哥每日時報. 2011-04-18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英語). 
  48. ^ 香港駐悉尼經貿處舉辦連串新春酒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1-02-09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49. ^ 悉尼經貿辦農曆新春酒會迎接馬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4-02-11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50. ^ 香港樓慶祝十五周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0-11-11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51. ^ 香港樓繽紛活動慶回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2-06-21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52. ^ 慶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活動 展現香港創意及活力澎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2-07-03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7). 
  53. ^ 香港為「新科倫坡計劃」獎學金得主首選目的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4-06-26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5). 
  54. ^ Foreword [前言]. Hong Kong Monitor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 2014-03, (3)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英語). 
  55. ^ 55.0 55.1 Mr Steve Barclay, Director, 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New York,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Government [柏嘉禮先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 2014-10-23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9) (英語). 
  56. ^ 港駐紐經貿處長見支持佔中者. 星島日報. 2014-10-11 [2023-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2) –透過Facebook的「支持香港民主運動 - 紐約站」. 
  57. ^ 57.0 57.1 57.2 57.3 57.4 香港末代外籍政務官 柏嘉禮:保持國際化是成功關鍵. 蘋果日報 (香港). 2017-07-27 [2023-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58. ^ ICS & OIA Lecture: Steve Barclay, "The 'Handover' of Hong Kong -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ition" [柏嘉禮:香港回歸前後的生活]. 俄亥俄州立大學. 2015-08-24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英語). 
  59. ^ Hong Kong Before and After 1997 [香港在1997年的前與後]. 哥倫比亞扶輪會. 2015-08-24 [2023-03-12] (英語). 
  60. ^ Hong Kong Under Chinese Sovereignty - Success or Failure? [中國主權下的香港:成功還是失敗?].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 2017-06-13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英語). 
  61. ^ Asian Heritage Month Lecture: "Hong Kong-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nsition (1997-2017)" [亞洲遺產月講座:《香港-轉型前後的生活(1997-2017)》]. 萊特州立大學. 2017-04-04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4) (英語). 
  62. ^ 香港駐紐約經貿辦處長歡迎李小龍蠟像在紐約展出.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4-08-14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63. ^ 美國華人: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展出李小龍蠟像. on.cc東網. 2014-08-15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64. ^ 美國華人:名導龍剛紐約獲頒終身成就奬. on.cc東網. 2014-08-17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65. ^ 「粵語片再崛起的標誌」名導龍剛紐約病逝. 文匯報 (香港). 2014-09-03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66. ^ 紐約經貿處助港藝術家赴美深造. 大公報. 2016-09-23 [202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9). 
  67. ^ 港美經濟聯繫持續增強.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5-02-20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68. ^ 李碩. 紐約證交所敲閉市鐘 慶回歸20周年. 世界日報. 2017-07-01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9) –透過雅虎奇摩新聞. 
  69. ^ 69.0 69.1 香港作曲家音樂啟動駐紐約經貿處慶祝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活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7-04-08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70. ^ 慶祝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活動於芝加哥啟動.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2017-05-13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1). 
  71. ^ 美東華人華僑舉行集會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 星報 (澳門): 第四版. 2017-06-25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11). 
  72. ^ 72.0 72.1 脫「雨傘運動」展新章程 港駐紐約新處長:重建美商信心. 蘋果日報 (台灣). 2017-07-27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4). 
  73. ^ 政壇:小氣候:外籍政務官只剩六人. 太陽報 (香港). 2012-11-29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5). 
  74. ^ 政Whats噏︰政務官去殖化 外籍AO走剩2個. on.cc東網. 2016-01-11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9). 
  75. ^ 75.0 75.1 第4873號公告 太平紳士條例 (第510章) (PDF).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13-08-23, 34 (17) [2013-08-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3-02-28).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政府職務
前任者:
楊耀聲
東區政務專員
1989年4月23日-1993年7月13日
繼任者:
呂孝端
前任者:
黃浪詩
香港駐悉尼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2010年7月12日-2014年8月4日
繼任者:
區松柏
前任者:
陳淑華
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處長
2014年8月5日-2017年7月28日
繼任者:
朱瑞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