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共10卷。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蹟的法帖。
宋代初拓本
編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趙光義令出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一說摹勒於棗木板上)於禁內,刻於秘閣;而王著採擇未精,夾雜部分偽跡,或把作者標誤,但古人法書,賴以此傳。自漢章帝至唐高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其中卷九、卷十為王獻之畫,此二卷合計六十三帖。所以歷來將此閣帖稱為「法帖之祖」。宋代文獻記錄此帖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但未見此種拓本流傳。宋仁宗慶曆年間,宮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閣帖》的棗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毀,後來歷代摹刻、翻刻版本繁多。[1]
宋代至清代康熙年間翻刻本
編輯《泉州本淳化閣帖》是宋代翻刻本,帝昺南逃時攜至泉州[2]。明人又頗多翻刻,以上海潘氏(潘祖純)、顧氏及肅王府刻本為著。清康熙年間又將「肅刻本」再刻於西安。
清代乾隆重刻拓本
編輯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根據宋拓本命人將其中部分輯刻於石碑之上,便於大量拓印,從而建立了他的官方書法典範。乾隆三十四年,圓明園之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又適逢《重刻淳化閣帖》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廊的廊壁上,「淳化軒」由此得名。一個世紀後,碑石被毀。《重刻淳化閣帖》刻板144塊,共10卷,匯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1]
收藏及拍賣
編輯上海博物館藏宋拓10卷《淳化閣帖》修內司本,也就是許漢卿收藏的「潘祖純跋本」,並稱「許漢卿本」。這套宋拓的《淳化閣帖》拓本的來歷清楚,有明萬曆年潘祖純的題跋,康熙三十一年龍山查升的跋;拓本採用擦拓的方式,字跡淡雅而清晰,刻工精緻,轉折、牽絲等地方絲毫沒有漏刻或誤刻的痕跡,極為難得。
2011年9月,紐約佳士得推出《澄懷味象:許漢卿珍藏》專場拍賣。許漢卿舊藏的《淳化閣帖》乾隆拓本(一套二函,各五冊)也在此時推出[1][註 1]。
其他
編輯黃伯思有《法帖刊誤》2卷。1991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閣帖》影印本。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來源
編輯- 莫家良:〈《淳化閣帖》與清代書法臨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