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級戰艦

科羅拉多級戰艦美國建造的一種戰艦

科羅拉多級
Colorado class
USS Maryland (BB-46)
馬里蘭號戰艦
概觀
艦種戰艦
艦名出處美國州名
擁有國 美國
前型田納西級
次型南達科他級戰艦 (1920年)
同型科羅拉多(USS Colorado BB-45)
馬利蘭(USS Maryland BB-46)
華盛頓(USS Washington BB-47)
西維珍尼亞(USS West Virginia BB-48)
完成1923年8月30日(科羅拉多)
1921年7月21日(馬利蘭)
1923年12月1日(西維珍尼亞)
結局拆解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32,600噸(科羅拉多、馬利蘭)
33,590噸(西維珍尼亞)
滿載排水量37,500噸
改裝後38,400噸
全長190.2米
全寬29.7米
改裝後32.9米
吃水11.6米(標準)
動力4螺旋槳
兩座蒸汽輪機帶動發電機驅動
功率最大28,900馬力
最高速度21節
續航距離8,000海里/10節
5200海里/12節
乘員1,080人
武器裝備8門16英寸/45倍口徑主炮(雙連裝)
12或14門5英寸/51倍口徑副炮(單管)
改裝後增加:
8門5英寸/25倍口徑高炮
40毫米高炮32-44門
20毫米高炮60門
裝甲側舷水線(最大)13.5英寸
炮塔正面18英寸
炮塔側面10英寸
指揮塔16英寸
甲板3.5英寸
艦載機

設計

編輯

美國在得到日本建造長門級戰艦的情報後,更改田納西級戰艦的設計,主要改進火力和防護力,8門16英寸(406毫米)口徑主炮取代了14英寸口徑主炮。由於火力加強,防禦也相應加厚來抵禦敵方相同口徑炮彈的攻擊。科羅拉多級繼承了當時美國戰艦的標準風格,包括籠式主桅;飛剪型艦艏;副炮安裝在艏樓甲板以上;

科羅拉多級採用電氣推進的動力系統。該級的航行速度同當時的所有美國戰艦一樣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最大航速只有21節。在該級艦建造時美國海軍要求不得將藍圖作改動,因為1917年海軍法案要求建造16艘戰艦和6艘戰鬥巡洋艦,這樣做可以減少建造時間。[1][2][3][4]

科羅拉多級戰艦計劃建造4艘,但三號艦華盛頓號(BB-47)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終止建造。建成的同級艦三艘:科羅拉多號(BB-45)、馬利蘭號(BB-46)、西維珍尼亞號(BB-48)。二號艦馬利蘭號首先於1917年開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也有人將科羅拉多級稱為馬利蘭級。在華盛頓條約有效時期,科羅拉多級和英國的兩艘納爾遜級戰艦、日本的兩艘長門級戰艦被各國海軍人士稱為「big seven」。

服役情況

編輯

科羅拉多級建成後均在太平洋艦隊服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最強大的戰艦。該級艦在1930年代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加強防空火力並加裝5英寸高炮。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時,科羅拉多號正在西海岸的聖地亞哥維修從而逃過一劫。馬利蘭號被兩顆炸彈穿透上層甲板,艦體發生縱向傾斜。西維珍尼亞號由於停泊在福特島外側,左舷被多枚魚雷命中,因其水密性較好並且及時打開右側注水閥門進行反注水而避免傾覆,但艦體嚴重受損並沉入水中。

1942年科羅拉多號、馬利蘭號拆除後部主桅進行現代化改裝,大大加強了防空火力。西維珍尼亞號在1943年打撈出水進行改裝,拆除前後主桅,艦體上層建築拆除並徹底重建,使其於田納西級更加相像。馬利蘭號隨後支援了塞班島登陸戰役並被一枚魚雷擊中受損。1944年西維珍尼亞號與馬利蘭號參加了雷伊泰灣海戰並同其他4艘老式戰艦一起擊沉了扶桑號戰艦山城號戰艦。這是戰爭中最後一次的戰艦炮戰。其後該級艦參加了包括沖繩島戰役在內的美軍登陸作戰。

科羅拉多級於1947年相繼退役,1959年全部解體。

註釋

編輯
  1. ^ Gardiner & Gray 1985,第118頁.
  2. ^ Friedman 1985,第128, 137頁.
  3. ^ DiGiulian 2008 (Mark 1).
  4. ^ Breyer 1974,第223, 226頁.

參考書目

編輯

在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