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州
紐約州(英語:State of New York),別稱帝國州(英語:Empire State),是位於美國東北部的一個州,首府為雅賓利,最大城市紐約市。紐約州西部及北部與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接壤,東鄰麻省、康涅狄格州、佛蒙特州和大西洋,南接賓夕凡尼亞州、新澤西州,西北部連接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
紐約州 | |
---|---|
美國聯邦州 | |
State of New York | |
綽號:帝國州 | |
格言:Excelsior[1] (精益求精) | |
頌歌:"I Love New York" | |
地圖中高亮部分為紐約州 | |
坐標:43°N 75°W / 43°N 75°W | |
國家 | 美國 |
建州前 | 紐約省 |
加入聯邦 | 1788年7月26日 (第11個加入聯邦) |
首府 | 雅賓利 |
最大城市 | 紐約市 |
最大都會區 | 紐約都會區 |
政府 | |
• 州長 • 副州長 | 凱西·霍赫爾(民主黨) 布賴恩·本傑明(民主黨) |
立法機構 | 紐約州議會 |
• 上議院 | 紐約州參議院 |
• 下議院 | 紐約州眾議院 |
司法機關 | 紐約上訴法院 |
聯邦參議員 | |
聯邦眾議員 | 21名民主黨議員 6名共和黨議員(列表) |
面積 | |
• 總計 | 141,300 平方公里(54,555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美第27名 |
尺寸 | |
• 長度 | 530 千米(330 英里) |
• 寬度 | 455 千米(285 英里) |
海拔 | 300 公尺(1,000 英尺) |
最高海拔 (瑪西山[2][3][4]) | 1,629 公尺(5,344 英尺) |
最低海拔 (大西洋[3][4]) | 0 公尺(0 英尺) |
人口(2019) | |
• 總計 | 19,453,561[5]人 |
• 排名 | 全美第4名 |
• 密度 | 159人/平方公里(416.42人/平方英里) |
• 密度排名 | 全美第7名 |
• 家庭收入中值 | $64,894[6] |
• 收入排名 | 全美第15名 |
居民稱謂 | New Yorker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無 |
• 口頭語言 | |
郵政代碼 | NY |
ISO 3166碼 | US-NY |
傳統縮寫 | N.Y. |
時區 | UTC−05:00(Eastern) |
• 夏時制 | UTC−04:00(EDT) |
緯度 | 40° 30′ N 至 45° 1′ N |
經度 | 71° 51′ W 至 79° 46′ W |
網站 | www |
歷史
編輯紐約州早先為印地安人居住地,主要生活着易洛魁人與阿爾貢金人[7]。長島由易洛魁聯盟的萬帕諾亞格人與萊納佩人大致各佔半分,後者同時控制着紐約港周圍的大部分地區[8]。萊納佩人控制地區北部生活着莫西干人,再向北則自東向西分佈有莫霍克人與佩丘人;南部則大致以阿巴拉契亞為界分佈着薩斯奎哈納人與伊利人[9][10][11][12]。
下州及紐約市在1609至1664年間為荷蘭共和國所佔,稱為新尼德蘭。1664年英荷戰爭後被割讓給英國。英國約克郡的人佔領後,為紀念約克公爵而定名為「新約克郡」,故稱紐約(New York)。紐約州是最早響應美國獨立戰爭的州之一,也是北美十三州之一。1777年4月20日宣佈獨立,1788年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十一個州。
18世紀60年代,因應英國議會1765年通過印花法令,反抗組織自由之子在紐約市成立。同年10月19日,由十三殖民地代表組成的印花法令會議在紐約市舉行,達成《權利與陳情宣言》,成為大陸會議的前奏,《宣言》也成為後來《獨立宣言》的前身。
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上半葉,紐約州一直是美國工商行業的中心,伊利運河和五大湖聯通後交通十分便利,礦產資源豐富,使得紐約州的經濟迅猛發展,在這一時代紐約州長期把持美國經濟第一強州的稱號,直到六十年代後被加州和德州相繼趕超。
2020年4月,COVID-19疫情令紐約州確診超過290,000個病例,其中22,000多人因此喪生,為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州[13]。
地理
編輯紐約州總面積為141,300平方公里,在全美名列第27位。相鄰地區自順時針方向依序為北美五大湖區(由伊利湖與安大略湖連結的尼亞加拉河);恰普蘭湖;加拿大安大略省(聖勞倫斯河)及魁北克省;紐英倫三州(佛蒙特州、麻省、康涅狄格州);大西洋;新澤西州、賓夕凡尼亞州)。紐約市在紐約州的南端,包含了長島,哈德遜河谷的南部及新澤西州北部,其為人口稠密地帶的中心點。紐約州一共有62個郡。請詳見:紐約州行政區劃。
紐約州以風景絕美著稱,四季的景致百變且分明,春季的百花、夏季的綠茵、秋季的紅楓、冬季的白雪,一覽無遺,此外知名的景點還有尼亞加拉大瀑布、伊利湖、安大略湖、五指湖、阿迪朗達克公園、尚普蘭湖等。
經濟
編輯直至1980年代,紐約州是美國經濟最強州,尤以重工業聞名,然而重工業帶來的環境污染隱憂也長期困擾著紐約地區。二戰過後美國漸漸進入產業轉型和升級,將高污染工業大量外移給第三世界國家,紐約也藉機調整產業結構,因此當今的紐約州經濟版圖存在明顯的分工型態,下州以金融和商業為主,上州則以觀光和輕工業為主。80年代以後,加州與德州分別藉由矽谷和石油工業,在經濟總產值上逐漸追趕紐約州,但紐約州受益於產業結構的重整,生活品質有了顯著的提升外,多樣性的產業帶來各類的工作機會,以及優質的環境景致得以永續。
人口
編輯調查年 | 人口 | 備註 | %± |
---|---|---|---|
1790 | 340,120 | — | |
1800 | 589,051 | 73.2% | |
1810 | 959,049 | 62.8% | |
1820 | 1,372,812 | 43.1% | |
1830 | 1,918,608 | 39.8% | |
1840 | 2,428,921 | 26.6% | |
1850 | 3,097,394 | 27.5% | |
1860 | 3,880,735 | 25.3% | |
1870 | 4,382,759 | 12.9% | |
1880 | 5,082,871 | 16.0% | |
1890 | 6,003,174 | 18.1% | |
1900 | 7,268,894 | 21.1% | |
1910 | 9,113,614 | 25.4% | |
1920 | 10,385,227 | 14.0% | |
1930 | 12,588,066 | 21.2% | |
1940 | 13,479,142 | 7.1% | |
1950 | 14,830,192 | 10.0% | |
1960 | 16,782,304 | 13.2% | |
1970 | 18,236,967 | 8.7% | |
1980 | 17,558,072 | −3.7% | |
1990 | 17,990,455 | 2.5% | |
2000 | 18,976,457 | 5.5% | |
2010 | 19,378,102 | 2.1% | |
2020 | 20,201,249 | 4.2% | |
來源: 2015年預測值 |
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至2011年7月1日,紐約州人口達到19,465,197人。與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相比增長了0.45%,在全美各州中繼續保持第3位(僅次於加州和德州)。與其它的州相比,紐約州人口高度城市化,92%的人口在城市中居住。另外,紐約州也保持着較高的人口遷移率,從2000年至2005年間,從紐約州遷移至佛羅里達州的人口數超過其它任何一州遷至另一州的人數。不過,紐約州仍然是國際上最大的移民目的地之一(僅2008年就達420萬),在各州中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州。絕大多數外來移民都安置在紐約市及其周邊地區,而紐約市作為美國最大的城市,人口數已超過810萬,比第2位洛杉磯市多出一倍以上。紐約州有3.8%的人口是LGBT人士。
政治
編輯近25年來,紐約州一直偏向支持民主黨,是民主黨的重要根據地。自1988年歷屆美國總統大選,紐約州一直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在州政府層面,自1975年以來民主黨一直控制眾議院,而共和黨則控制參議院。民主黨過去在州長選舉中多次獲勝,1975-1994年及2007年至今一直由民主黨主政,現任州長為凱西·霍赫爾。
宗教
編輯紐約州紐約市曼克頓的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 Heights)有天主教聖心傳教女修會創始人卡布里尼修女(Saint Frances Xavier Cabrini,又稱為Mother Cabrini)的神龕與墓地。卡布里尼修女是美國第一位受到封號的修女,同時也是一位移民。
下列是紐約州人口信仰比例[15]:
紐約州新教徒中,各教義派所佔比例不同,其中以浸禮會(Baptist)最高(8%)、其次為衛理公會派(Methodist,6%)、接着是路德會(Lutheran,3%)。
重要城市
編輯都會區
編輯排名 | 都會區名稱 | 人口 |
---|---|---|
1 | 紐約-澤西城-白原 MD (州內部分) | 9,790,947 |
2 | 拿騷縣-薩弗克縣 MD | 2,839,436 |
3 | 水牛城-奇克托瓦加 MSA | 1,130,152 |
4 | 羅徹斯特 MSA | 1,071,082 |
5 | 奧本尼-斯克內克塔迪-特洛伊 MSA | 883,169 |
6 | 波基普西-紐堡-米德爾敦 MSA | 675,669 |
7 | 雪城 MSA | 650,502 |
8 | 由提卡-羅馬 MSA | 291,410 |
9 | 賓漢頓 MSA | 240,219 |
10 | 金斯頓 MSA | 178,599 |
11 | 詹姆斯敦-敦刻爾克-弗里多尼亞 μSA | 127,939 |
12 | 格倫斯瀑 MSA | 125,462 |
13 | 沃特敦-德拉姆堡 MSA | 111,755 |
14 | 奧格登斯堡-馬塞納 μSA | 108,047 |
15 | 伊薩卡 MSA | 102,793 |
16 | 科寧 μSA | 98,990 |
17 | 埃爾邁拉 MSA | 84,254 |
18 | 普拉茨堡 μSA | 80,695 |
19 | 奧本 μSA | 77,145 |
20 | 奧利安 μSA | 76,840 |
鎮
編輯紐約州的「鎮」(英語:town)是「行政鎮區」(英語:civil township)。紐約州的每個地方都是「鎮」的一部分除了「市」或「原住民國內屬國」。「鎮」和「自治體」(英語:municipality)是不一致有重疊,鎮轄分為「村」(英語:village)。
教育
編輯- 州立大學
- 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為SUNY)有70多個校區,較大的是:
- 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Albany)
-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Binghamton)
-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Buffalo)
-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 位於紐約市
-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 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
- 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
- 茱莉亞學院(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
- 曼克頓學院(Manhattan College)
-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 佩斯大學(Pace University)
- 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College)
- 聖若望大學(St. John's University)
- 莎拉勞倫斯學院(Sara Lawrence College)
- 葉史瓦大學(Yeshiva University)
- 新學院(The New School)
- 私立大學
- 克拉克森大學(Clarkson University)
-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 科爾傑大學(Colgate University)
-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
- 伊薩卡學院 (Ithaca College)]
-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 柯柏聯盟學院(The Cooper Un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Art)
- 壬色列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
- 史基德摩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
-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
- 艾道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
- 瓦薩學院(Vassar College)
- 庫克學院(keuka college)
- 聯邦政府下屬學院
交通
編輯鐵路運輸
編輯紐約州的鐵路客運主要是由美鐵(Amtrak)所提供。紐約市有全美最大的鐵路使用率,其中包括紐約地鐵、大都會北方鐵路、以及長島鐵路。
主要機場
編輯- 甘迺迪國際機場(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 JFK/KJFK):是達美航空的轉運中心
- 拉瓜地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 LGA/KLGA)
重要高速公路
編輯紐約州境內有數個主要的高速公路系統,包含規模最大的紐約州收費公路(New York State Thruway),與數條州際公路:
Belt pkwy
278號公路Bq and SI expressway
職業運動
編輯美式足球
編輯棒球
編輯- 大聯盟
- 小聯盟
- 水牛城野牛(Buffalo Bisons):3A級國際聯盟,母隊為克里夫蘭印地安人。
- 羅徹斯特紅翼(Rochester Red Wings):3A級國際聯盟,母隊為明尼蘇達雙城。
- 雪城天領(Syracuse Sky Chiefs):3A級國際聯盟,母隊為多倫多藍鳥。
- 賓漢頓大都會(Binghampton Mets):2A級東方聯盟,母隊為紐約大都會。
- 史坦頓島洋基(Staten Island Yankee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紐約洋基。
- 布魯克林旋風(Brooklyn Cyclone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紐約大都會。
- 安尼安塔老虎(Oneonta Tiger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底特律老虎。
- 奧本雙日(Auburn Doubleday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多倫多藍鳥。
- 三城谷貓(Tri-City Valleycat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侯斯頓太空人。
- 哈德森谷叛徒(Hudson Valley Renegade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坦帕灣光芒。
- 巴塔維亞髒狗(Batavia Muckdog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費城費城人。
- 詹姆斯鎮擾亂者(Jamestown Jammers):短期1A級紐約-賓夕弗尼亞聯盟,母隊為佛羅里達馬林魚。
足球
編輯籃球
編輯冰球
編輯其他
編輯0.956( 極高 )
參考文獻
編輯- ^ New York State Motto. New York State Library. 2001-01-29 [200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8).
- ^ Marcy. NGS data sheet. 美國測地局. [2011-10-20].
- ^ 3.0 3.1 Elevations and Dista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1 [2011-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5).
- ^ 4.0 4.1 Elevation adjusted to North American Vertical Datum of 1988.
- ^ Population and Housing Unit Estimate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20-01-29 [2020-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 ^ Median Annual Household Income—2017.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2019 [2019-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 ^ Amelie von Zumbusch; Daniel R. Faust. The First Peoples of New York. The Rosen Publishing Group, Inc. 2014年7月15日. ISBN 978-1-4777-7304-8.
- ^ Colleen Connolly. The True Native New Yorkers Can Never Truly Reclaim Their Homeland. Smithsonian Magazine. 2018-10-05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28) (英語).
- ^ Susquehannock Indians. 巴克內爾大學.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5) (英語).
- ^ Erie Tribe. Access Geneology. 2011-07-09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0) (英語).
- ^ Charles Garrad. `PETUN' AND THE PETUNS. Wyandot Nation of Kansas.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英語).
- ^ Mahican Tribe. Access Geneology. 2011-07-09 [2024-06-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英語).
- ^ Cases in the U.S.. [2020-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2).
- ^ New York: 2000 (Population and Housing Unit Counts) (PDF). 2000 United States Census.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2000 [2010-09-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4-18). (page 1 of the document, page 31 of the file)
- ^ Religious composition of adults in New Y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ew Research Center
- ^ Annual Estimates of the Resident Population: April 1, 2010 to July 1, 2018 - 2018 Population Estimates. US Census Bureau. US Census Bureau. [2019-09-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