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英語: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先進的混合經濟體。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程度最高的經濟體[32],擁有多元的經濟結構,美國企業在技術開發和創新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33][34][35] 按名義GDP計算,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美國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經濟體。[36]截至 2022 年,美國的人均 GDP(名義)位居世界第七,人均 GDP(購買力平價)位居世界第八。[37]2022 年,按名義價值計算,美國占全球經濟的 25.4%,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約佔 15.6%。[38]美元是國際貿易中使用最多的記錄貨幣,也是世界儲備貨幣,其背後是龐大的美國國債市場、美元作為石油美元體系參考標準的作用以及與美元掛鈎的歐元。[39]有幾個國家將其作為官方貨幣,而在其他國家,它是事實上的貨幣。[40]
貨幣 | 美元(美元) ▲ 美元指數 |
---|---|
財政年度 | 2022 年 10 月 1 日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 |
貿易組織 | WTO、G-20、G7、經合組織、USMCA、APEC等 |
國家分組 | |
統計數據 | |
人口 | 339,997,281(2023 年 6 月 6 日)[5] |
GDP | |
GDP排名 | |
GDP增長率 | |
人均GDP | |
人均GDP排名 | |
各產業GDP | |
GDP組成 |
|
3% (2023)[9] | |
| |
勞動力 | |
各產業勞動力 | |
失業率 | |
平均工資毛額 | 60,575 美元(2021 年),每年[17] |
▲ 50 354 美元(2021 年),每年[18] | |
主要產業 | |
對外貿易 | |
出口 | 3.009 萬億美元(2022 年)[19] |
出口商品 | |
主要出口夥伴 | |
進口 | 39570 億美元(2022 年)[19] |
進口商品 | |
主要進口夥伴 | |
外商直接投資存量 | |
外債總額 | ▲ 27 萬億美元(2023 年)[25] |
公共財政 | |
| |
佔GDP的-5.5%(2022 年)[26] | |
收入 | 8.371萬億美元[24] 33.4% of GDP (2022) |
支出 | 9.379萬億美元[24] 37.4% of GDP (2022) |
經濟援助 | 「捐助者」:ODA,352.6億美元(2017年)[27] |
2170 億美元(2023 年)[31] | |
經歷了1970年代的滯脹以後,近年來美國經濟大致呈現緩慢增長的狀態。2007年以來則經受了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面臨的長期問題包括:巨額貿易赤字及政府財政赤字,1970年代以來最低的儲蓄率,日益增長的高額負債如逾30萬億美元公共債務。據財政部官網顯示,美國債務總額中包括公眾持有的債務和政府內部債務。其中公眾持有的債務約23.5萬億美元,政府間債務約6.5萬億美元,按照美國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約23萬億美元來計算,美國債務與GDP的比率為130.65%。
美國經濟依然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工業門類齊全且生產技術先進。傳統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化工、石油、飛機、機械、造船、電力、採礦、冶金、印刷、紡織、製藥、微電子、食品、軍火等。其中鋼鐵的產量佔世界的十分之一以上;汽車產量和發電量均佔世界的1/5以上。新興工業部門有電子電器、光電、雷射、精密機械、宇航、核能、新能源、機械人、新型材料、生物製藥、高速鐵路系統、尖端武器等。其中電子電器、光電、宇航、核能、生物製藥及尖端武器等工業居世界領先水平。美國在電子工業具有領導地位,擁有半導體元件生產的核心技術,並且具有完整的設計生產能力,是高科技晶片的最大出口國。其他的正面因素包括:活躍的風險資本網絡及鼓勵冒險與創新的文化,成熟和規範的金融市場及背後的法律制度,按人均計算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相對開放、覆蓋廣泛的公共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體系,在高科技領域擁有眾多如亞馬遜、蘋果公司、谷歌、微軟、英特爾、英偉達、特斯拉、Meta、這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及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對新移民人才的吸引力,一定的社會福利等等。[41]
歷史
編輯美國的經濟史始於17世紀至18世紀大不列顛王國在北美洲建立的殖民地。在重商主義的影響下,北美殖民地發展起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農戶也從事手工業生產,產品大多用於家庭消費。最大的非農業部門是造船,佔總就業人數的5%至20%。
美國獨立戰爭後,作為新興國家,美國經濟仍然以農業為主,城市人口稀少,消費品大多依賴進口。1787年的費城會議,使整個國家成為一個共同市場,並賦予了聯邦政府徵稅、借貸、鑄造貨幣的權力。1790年,塞繆爾·斯萊特成功建造了美國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標誌着美國工業化的開端。1793年,伊萊·惠特尼發明軋棉機,大大提高了棉花的採摘效率,推動了棉花的大規模種植,1813年,弗朗西斯·卡伯特·洛厄爾首次採用股份集資模式,建立世界上首家一體化紡織廠,美國紡織工業開始起步發展,並在19世紀初期成為美國製造業的主導產業,紡織品成為美國出口的主要大宗商品。19世紀50年代,新英格蘭地區在紡織工業帶領下率先實現工業化。北方的工業進步被認為確保了北方在南北戰爭中的勝利。
19世紀中期,鐵路運輸的廣泛應用,大幅降低了貨運和客運成本。淘金熱吸引世界各地的勞工和技術人才湧入美國西部追逐「美國夢」。19世紀後期,美國進入了經濟快速增長的「鍍金時代」,從紡織工業分離出來的機械製造工業成為主導產業,並形成帶有「零件標準化、可互換性、高效率大批量生產」的美國製造體系。1895年,美國在工業總產值上超過英國,位居世界第一。
20世紀20年代,汽車工業的快速增長、電力的普及為美國經濟帶來繁榮,福利資本主義盛行,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改善,被稱為「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國經濟在1929年6月達到頂峰後,以10月24日股市崩盤為標誌進入大蕭條。1933年3月,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上任後,通過新政策強化國家全面干預金融財政、工業、農業、公共工程、社會保障等領域,經濟開始穩步復甦。
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是美國經濟增長的又一黃金時期。由於布雷頓森林協定的崩潰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機的衝擊,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1981年,美國總統里根推行以增債減稅的經濟政策為主的里根經濟學,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相對減少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20世紀90年代,以互聯網熱潮帶來的新經濟理論尤其盛行,眾多投機資金炒作最終導致2000年代初互聯網泡沫破滅,多間互聯網通信企業破產清盤。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進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經濟一度遭受重創,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令經濟受到再次嚴重衝擊。
貿易夥伴
編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大陸(16%),加拿大(15%)、墨西哥(14%),日本(5%)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6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
地區性
編輯各地區的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航運、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也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中心;洛杉磯是唱片、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也是北美洲西岸以至亞太區的經濟中心;三藩市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矽谷更是全球高科技和科研中心;美國東北部是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藥研究、旅遊業和建造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美國的農業產物發佈不同州分,以擁有廣大平原的南部及中西部地區的規模最大。
產業
編輯第一產業
編輯雖然農業只佔美國國民生產總值1%,但仍是重要的經濟活動。美國農業、礦產和森林資源豐富,耕地、牧地約為4.3億公頃,佔全球農業用地15%左右,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銅、鉛、鋅等有色金屬,以及硫磺、磷酸鹽、鉀鹽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森林和草地共有6.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3%。林地面積僅次於加拿大和巴西,居全球第三位。
美國耕地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18.01%。農業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加上現代化的生產手段,使得美國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五分之一,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肉類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第二產業
編輯美國自十九世紀中葉成為工業強國,而且國內資源豐富,幾乎可在國內生產各類工業製品。美國在二十世紀初已經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鋼鐵業,汽車工業及石油化工成為當時美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同時在電氣設備及航空工業都有堅實基礎。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完成世界第一台電腦的開發,又成功以半導體製造電晶體,在1950年代製造出集成電路,知名公司例如英特爾、超微半導體、惠普、戴爾,奠定美國在電子技術及電腦科技的領導地位。美國雖然在工業產值處於高位,但在1970年代曾經遭受石油危機的衝擊,到1980年代,美國的勞動密集產業有外移趨勢。由於美國工資較發展中國家高得多,所以美國公司都將生產線轉移到鄰國墨西哥及亞洲地區,勞動密集的產品反而需要從國外輸入。美國的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第三產業
編輯美國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42],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紐約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股票交易市場。美國的創意產業發達,美國荷里活是全球電影產業的中心。加州矽谷孕育全球領導地位的資訊服務公司,微軟、蘋果公司、Google、Amazon、Facebook等,都是在業界舉足輕重的資訊服務企業。教育是美國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求學,也為此吸納了不少人才。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43]。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鈎,而美國的證券市場和債劵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金融
編輯美國是全球金融體系最發達的國家。美元是美國的法定貨幣,也是國際貿易中使用最為廣泛的基本貨幣。美聯儲擔任美國的中央銀行職能,美國主要商業銀行有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美國銀行等。
近年狀況
編輯1990年代,電腦及互聯網的普及令美國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及全球科技的領先地位,但到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導致美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陷入持久低速增長。雖然美國經濟在2003年後恢復較好的成長局面,但於2007年又爆發次級房貸風暴,令美國及整個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打擊,且美國金融與經濟的威信一落千丈,並且以美元計算國際黃金和原油的地位也被拿出來討論,隨後到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危機擴散到主要金融及保險機構,導致雷曼兄弟倒閉,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導致金融海嘯波及各國經濟,令全球的金融業、房地產、汽車業、奢侈品、與民間實質消費的成長嚴重下跌,尤其是歐美為首的發達國家,都嘗試透過加大貨幣發行量刺激經濟。目前已經逐漸進入後金融海嘯時代,經濟的模式與未來的重新檢討與改革正逐漸明朗,但不確定性相當高,到2014年後才漸漸走出陰霾。儘管美國經歷多次經濟危機,但美國經濟的份量及地位仍是相當高的。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Jones, Huw. New York widens lead over London in top finance centres index. www.reuters.com. March 24, 2022 [July 29,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1).Template:SemiBareRefNeedsTitle
- ^ Iman Ghosh. This 3D map shows the U.S. cities with the highest economic output. World Economic Forum. September 24, 2020 [March 5,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2).
The New York metro area dwarfs all other cities for economic output by a large margin.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22.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pril 20,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 ^ World Bank Country and Lending Groups. datahelpdesk.worldbank.org. World Bank. [September 29,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8).
- ^ U.S. and World Population Clock. United States census. [2023-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15).
- ^ 6.0 6.1 6.2 6.3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April 2023.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 ^ 7.0 7.1 7.2 The outlook is uncertain again amid financial sector turmoil, high inflation, ongoing effects of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three years of COVI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pril 11, 2023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3).
- ^ 8.0 8.1 United States. CIA.gov.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April 3,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1).
- ^ U.S. inflation falls to 3%, lowest level in more than 2 years, as price pressures ease. Los Angeles Times.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7).
- ^ 10.0 10.1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1.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September 13, 2022 [October 5,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7).
- ^ Income Distribution Measures and Percent Change Using Money Income and Equivalence-Adjusted Income (PDF). census.gov.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January 15, 20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5-21).
- ^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2017 (PDF). cbo.gov.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31, 32. October 2, 2020 [October 19, 2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1-21).
-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hdr.undp.org. HDRO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November 12,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5).
- ^ Inequality-adjusted HDI (IHDI). hdr.undp.org. UNDP. [November 12,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15.0 15.1 15.2 15.3 15.4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by sex and age. BLS.gov.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ctober 4,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7).
- ^ Employment by major industry sector.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July 5,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1).
- ^ National Average Wage Index.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 ^ $60,575【 USA Salary Calculator 】 - Salary After Taxes, goodcalculators.com,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5)
- ^ 19.0 19.1 us-international-trade-goods-and-services-december-2021.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April 16,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8).
- ^ Exports of goods by principal end-use category (PDF). Census Bureau.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5-28).
- ^ 21.0 21.1 U.S. trade in goods with World, Seasonally Adjusted (PDF).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June 1, 20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0-07).
- ^ Imports of goods by principal end-use category (PDF). Census Bureau.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6-11).
- ^ 23.0 23.1 UNCTAD 2022 (PDF). UNCTAD. [2022-01-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12).
- ^ 24.0 24.1 24.2 24.3 24.4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October 2022. imf.org.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 ^ Treasury TIC Data.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1).
- ^ CBO-Historical Budget Data-Retrieved January 28, 2020. [2023-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8).
- ^ Development aid rises again in 2016 but flows to poorest countries dip. OECD. 2017-04-11 [2017-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8).
-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August 20,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18日).
- ^ 29.0 29.1 29.2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London). April 15, 2011 [May 2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Riley, Charles. Moody's affirms AAA rating, lowers outlook. CNN. August 2, 2011 [2014-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U.S. International Reserve Position. Treasury.gov. [January 18,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3).
-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United States. CIA World Factbook. [2010-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 ^ "U.S. Economy - Basic Conditions & Resourc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U.S. Diplomatic Mission to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is said to have a mixed economy because privately owned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Retrieved October 24, 2011.
- ^ (4)Outline of the U.S. Economy – (2)How the U.S. Economy Works. U.S. Embassy 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er. "As a result,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perhaps better described as a 'mixed' economy, with the government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private enterprise. Although Americans often disagree about exactly where to draw the line between their beliefs in both free enterprise and government management, the mixed economy they have developed has been remarkably successful." Retrieved October 24, 2011.
- ^ Karagiannis, Nikolaos; Madjd-Sadjadi, Zagros; Sen, Swapan (編). The US Economy and Neoliberalism: Alternative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Routledge. 2013: 1–2 [2023-08-22]. ISBN 978-1138904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3).
-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y Groups and Subjects (PPP valuation of country GDP). IMF. [20 April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美國英語).
-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22. IMF.org.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October 20,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7).
- ^ Global Economy Watch - Projections > Real GDP / Inflation > Share of 2016 world GDP. PWC. [23 June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9).
- ^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 The Federal Reserve in the International Sphere (PDF). [August 24,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4-10).
- ^ Benjamin J. Cohen, The Future of Mon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691116660; cf. "the dollar is the de facto currency in Cambodia", Charles Agar, Frommer's Vietnam, 2006, ISBN 0471798169, p. 17
- ^ The Depression: If Only Things Were That Good. [201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5).
- ^ "Toward a Learning Economy" by Stephen A. Herzenberg, John A. Alic, and Howard Wial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6-09-27.. 2006. Toward a Learning Economy. URL accessed 3 May 2006.
- ^ The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vel Industry- Key Facts About Inbound Touris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May 2000. ITA Office of Travel & Tourism Industries. URL accessed 3 May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