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太平天国

49.180.207.229在话题“洪秀全有后人”中的最新留言:7个月前
优良条目落选太平天国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2015年2月28日优良条目评选落选
基础条目 太平天国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
条目“太平天国”已被列为历史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军事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军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军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历史专题 (获评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南京专题 (获评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南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市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真的有影响么?

编辑

太平天国运动与伊朗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等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给侵略当地的殖民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列宁称这段时间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革命风暴”。

隔着十万八千里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怎么个影响法啊?--雪夜猫子 (talk) 07:15 2005年1月12日 (UTC)

真的有很多因政治立场而自圆其说的历史解释!--Formulax 07:40 2005年1月12日 (UTC)

虽然隔着十万八千里,但是彼此有相同的敌人,这还不够么?这些国家同样饱受欧美殖民者的侵略带来的困苦和屈辱,同样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而战,相互之间不能影响吗?由于反抗者和被反抗者之间实力相差悬殊,反抗者之间会相互鼓舞、相互激励,这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又与政治立场何干?就像二战时受种族主义迫害的国家的抵抗运动,难道不能相互声援么?--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2:44 (UTC)numzero回复


  • 这个太平天国对中国文化的破坏非常大,所到之处,古文化,如寺院、道观等,被焚毁殆尽。--维基书虫 (talk) 04:46 2005年9月26日 (UTC)

烧了不少毁了不少是事实,“焚毁殆尽”未免夸大其词,其实任何一次改超换代,都没少破坏,清朝如是,国民党撤离大陆前如是,中共也如是,只不过成王败寇,胜利者的罪行都被粉饰调了或者转嫁给别人身上了,比如清朝就经常把他们杀人放火的恶果栽赃给太平天国,这是有许多资料(包括参与者自身的供词)可查的。--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2:44 (UTC)numzero回复


太平天国制度上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太平天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运动十分的相似,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和太平天国的制度很类似。这个是否可以解释一下,说明其联系,应该和中国的文化、状况有关系。 --Tysss 05:42 2005年11月9日 (UTC)

太平天国普遍推行的是私有制,中国早期推行的是全面公有制,“十分相似”吗?--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2:44 (UTC)numzero回复


天平天国所主张的制度完全就没有推行,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在很难扯得上什么相似之处。--吹尽狂沙 14:01 2006年8月24日 (UTC)

太平天国主张并在一定地区一定程度推行过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经济制度上在农村实行照旧完粮纳税为主、着佃交粮为辅的税赋制度,禁浮收、勒折(“安庆易制”的主要内容),鼓励商贸活动,商税只收一次,禁抽厘;政治制度包括:上层实行军师负责制,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分离,县以下级官员由民众推选产生(《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乡官选举制度);文化方面的包括:颁布天历;科举考试不限门第出身;禁止留辫子,禁缠足,禁鸦片,禁娼妓,禁赌博,禁人口买卖,鼓励寡妇再嫁,使用标点符号,以民间容易辨识的仿宋体(或楷体)为主要官方文字;另外还有自己的避讳制度、礼仪制度……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各项制度执行的力度和覆盖面各不相同,但“完全就没有推行”从何说起呢?--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2:44 (UTC)numzero回复

太平天囯

编辑

太平天国应该写作太平天,囗中王。--一枝06:39 2005年11月30日 (UTC)

为什么删掉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编辑

为什么删掉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这又违反什么条文了吗?70.32.189.204 17:02 2006年2月15日 (UTC)洛城小四

为什么又删掉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

编辑

为什么又删掉太平天国奉天讨胡檄!?这有违反什么条文吗?这违反中立吗?这是史实!是关于太平天国的重要史实!为什么要删掉呢?编辑者给个说法!洛城小四 20:13 2006年2月15日 (UTC)洛城小四

原始文献请放到wikisource--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08 2006年2月16日 (UTC)

::原来如此,不过难道你不觉得此条目的编辑者把它编的太偏激了吗?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的功绩和当时人民对它的拥戴。~~~~洛城小四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南京城民怨其断绝往昔的经济生活,因天朝企图设立天库并管制市场,并依据性别、职业让百姓分居。因此城中百姓多有和清朝合作者,以消极抵抗太平天国的统治。可参见Withers, J. L. (1983). The Heavenly Capital: Nanjing under the Taiping, 1853-1864.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Yale University. --Pbice 22:46 2006年8月19日 (UTC)

怎么没有太平天国的影响?比如破坏之类的?


我不知道是Pbice朋友没有完整读过你提的那本著作,还是那位作者对太平天国历史的了解本身就十分有限,你所说的太平天国在南京推行的那套政策,在太平天国只在武昌推行真正实行了两叁个月,在南京真正实行了约两年,且太平天国当局本身也明确强调了,这仅仅是一项为适应战斗需要而颁布的临时性政策,而太平天国从1850年金田团营到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覆败,前后22-23年,占领过超过600座城池,你觉得用小于1/300和1/10甚至100/的情况作为例子去证明太平天国的情况,有说服力吗?--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2:02 (UTC)numzero回复

玉玺

编辑

图附“太平天国洪秀全玉玺,原印边长19.6厘米,侧面雕双凤朝阳纹。对于王玺上的文字应怎样读起,学界历来存有分歧”。不觉玉玺上的文字有分歧。请问何分歧之有?HenryLi (留言) 2008年7月23日 (三) 13:15 (UTC)回复

以下是太平玉玺的排列,


      天
  璽      玉
      父
輯    上    恩
    平  太
睦    帝    和


永真主天天救八永
賜王王兄王世位定
天貴輿基洪幼萬乾
祿福篤督日主歲坤

注意这是11句话四字短语组成的韵文,不能都从上朝下读,因为“太平玉玺”四个字就是从下往上写的,不能都从右往左读,因为“幼主>天王>天兄”是错误的次序,但也不能从左往右读,因为“贵福”指的就是幼主,“幼主>天兄>天王”的次序同样是错的,另外,“真王贵福”对称的“八位万岁”是指谁?地位和幼主比是高是低?应该读幼主还是先读“八位万岁”?“主王舆笃”又是指什么?读起来次序要要有规律,要押韵,还要符合太平天国的上下尊卑,意思还要通顺,还要兼顾太平天国“尚左”的传统……不解决这些问题,你要怎么读呢?--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3:18 (UTC)numzero回复

汉字简化

编辑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源于太平天国, 为了提升识字率,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都书简体。 经非正式统计,太平天国总共使用一百多个简体字, 其中80%为后来的中共采用”(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P.38)。 太平天国最有名的字是将“国”的“或”改成“王” 不过太平天国灭亡后,文字简化运动也停止。


太平天国改文字主要目的是出于避讳,而不是为了文字简化。有时为了避讳,他们也会把一个简单的字改得很麻烦。--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3:37 (UTC)numzero回复


据史料记载,现大陆和日本使用的简化“国”字是武则天创立的。

准确的说,太平天国使用并承认了不少民间流行的异体汉字(包括草书楷化、隶化字),这些异体汉字在以往都是难登大雅的“世俗文字”,而太平天国不但承认这些文字,更在官方玉玺、文件等载体中使用这些文字。但是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简化字”,只能称作是“民间习字”,而且没有相关记载表明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了这些文字。Wikixiangtan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19:15 (UTC)回复

太平天国使用并承认了不少民间流行的异体汉字,但也有自己创造新的汉字,如将“魂”字的“鬼”改成“人”,把金玺的“玺”字中的“玉”改成“金”,某些改字是由《钦定避讳字样》明旨颁布的,怎能说“没有相关记载表明太平天国强制推行了这些文字”?--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3:37 (UTC)numzero回复

POV:评价一段的比例问题

编辑

“近来,虽然中国大陆官方教科书上依旧正面评价太平天国为主,但是近年来夏春涛等现代大陆学者开始负面评价太平天国”,然后后面跟的就全是对太平天国负面评价的描述。这里有偏见性地挑选了来源,对太平天国的正面评价在中国大陆的可靠来源上可以说是多数观点,但整段中只有第一句话提及,根本未体现出这种比例来;反而让重要少数观点(即负面评价)占据了太大的篇幅。—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1月30日 (五) 12:33 (UTC)回复

(+)支持 — 的确该词条中有关太平天国的评价基本上全是一些新兴的负面观点,而这些观点目前来说还不完全成熟,并不符合维基百科的中立方针,条目中缺乏正面和主流观点。Wikixiangtan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19:02 (UTC)回复

太平天国评价一直受政治立场的干扰,不管民国、大陆、台湾,欧美都是如此,因此我将“评价”按政治立场的区别,划分为“民国和台湾”“中国大陆”“香港和海外”三个部分,分别介绍其代表性的观点,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太平天国评价的状况,并且做到中立——不刻意偏向、强调任何一方的观点,也可以让读者结合各方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来认识他们的观点。

--Numzero (留言) 2009年10月18日 (日) 21:50 (UTC)numzero回复

建议单独建立“太平天国之乱”条目

编辑

建议将“太平天国之乱”部分和右侧框栏移出单独建立词条 118.251.145.243 (留言) 2009年4月17日 (五) 18:40 (UTC)回复

Disputed-section

编辑

罪隶省没有列出。--Mewaqua 2009年5月12日 (二) 13:22 (UTC)回复

已做出修正。Numzero (留言) 2010年11月19日 (五) 22:16 (UTC)回复

修改说明:关于简介修改的若干理由

编辑

1 将太平天国定性为“大规模反清运动”,相信是最中立、客观的说法。 2 不赞成将太平天国说成事“洪秀全建立”的政权,《李秀成自述》证实早期的起义筹备都是冯云山做的,《天兄圣旨》证明金田起义的直接筹备是由杨秀清、萧朝贵主导的,起义后洪秀全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的作用也不及其他领袖,定都天京后的几年,清廷甚至连他是否还活着都无法确定。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中,洪秀全的贡献是最小的,他作为领袖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故改成首义诸王共同建立说。 3 “拜上帝会”成立时间、太平天国起义时间、建国时间、覆灭时间,都是饱受争议的论题,没必要将这些有很大争议的细节问题写入简介。现只保留兴起和败亡的时间地点及波及省份。 4 太平天国没有女军的正式建制,总兵力百万的说法也有争议,简介部分应尽量选择公认之事实。 5 1850年-1873年期间,中国境内的全部省份都有反清活动,次数达三位数,其中,十万人以上者即超过十次,灾荒年份也很多,咸同年间的人口损失应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总爆发的结果,太平天国顶多是一个导火索,将人口损失归于太平天国或其中的某几次反清活动掩盖了问题的实质。 6 中国历史上以外来宗教发动起义者,有宋朝的摩尼教,明清的白莲教,太平天国并非首创,刻意强调“拜上帝教”意义不大。 7 太平天国蓄发是为了恢复被清朝强行扼杀的“汉家衣冠”,“于大清国初年薙发留辫后,太平军因拒绝此俗”没有触及实质。 8 既然加入了清朝官方对太平天国的相关称呼,也理应加入清廷灭亡以后中国官方对太平天国的相关称呼。Numzero (留言) 2010年11月19日 (五) 20:41 (UTC)回复

修改说明:关于“太平天国起事”的修改

编辑

有几处修改的原因无法在参考资料中体现,特此说明。

1 删掉了《平定粤匪纪略》中关于拜上帝会来历的说法。之前的版本说《平定粤匪纪略》是清朝官方史书,这是不正确的,平定太平天国的官方史书是《钦定剿平粤匪方略》,前面加了“钦定”二字才是官修。有关拜上帝会的建立经过,洪仁玕口述、韩山文整理的《太平天国起义记》中记载得非常详尽,罗尔纲的考证并不是他个人的观点,而是学界的共识,窃以为对于一个已经被确认为错误的说法,不应再列入词条。当然,如果哪位同好能提供参考资料,显示学界对罗尔纲的结论仍然存在重大争议(须是针对罗尔纲的考证进行的正面反驳),欢迎提供出来继续探讨。 2 《原道醒世训》《百正歌》和《原道觉世训》实际上写于洪秀全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这几篇文章对洪秀全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对太平天国的反清实践影响却不大,因此可以放在洪秀全个人的词条中介绍,似无须在太平天国词条中专述。 3 洪秀全与冯云山1847年定十款天条之说有误,太平天国官书《天命诏旨书》正式,起义之初军中只有五项纪律,如果那时已有十款天条,就没必要再发布五项纪律了。 4 修正了金田团营的时间,关于起义的时间、定国号的时间和地点、洪秀全称王的时间和地点、封五军主将的时间和地点、起义军早期的称号和洪秀全早期的王号,都存在很大争议,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这个说法的确定带有一定官方背景,因为大陆把这一天定做金田起义的纪念日,但学术争议并没有因此结束。考虑到这一情况,我在编辑中涉及以上问题时尽量用避开争议的方式叙述。只有洪秀全初称“太平王”这一点,过去有争议是因为史料不足,在《天兄圣旨》发现后于基本尘埃落定,因此采信。 5 太平天国的制度是由冯云山草创的,但从草创到定案、颁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体共同完成的,非冯云山一人之功。 Numzero (留言) 2010年11月19日 (五) 20:42 (UTC)回复

删除失败原因

编辑

经过再三思考后,我认为这个部分应该被删除。

维基百科的原则包括中立和非原创研究,即其描述应当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而不是编辑者或个别人的看法。

本词条也有历史评价的部分,但这部分的目的是对近代以来太平天国受到的各类评价进行客观的展示,而不是由编辑者来展示自己的评价或倾向。

所谓“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一个典型的原创研究型的题目,它所对应的内容不可能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而只能是观点的表达,我以为它已经背离了维基的原则。

个人意见,编辑者应当将其总结的“失败原因”所依据的客观添加进正文中(并附上必要的参考文献),至于该事实是否构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应当留给读者去判断。

--Numzero (留言) 2010年11月20日 (六) 01:48 (UTC)回复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在中学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通常有提及,可以参考它们(算不算可靠来源?)去编写。--Mewaqua 2011年6月30日 (四) 12:03 (UTC)回复

会因为执政者和政策的变化而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变化十几次的结论,怎能视为可靠?Parcivale (留言) 2011年8月12日 (五) 22:20 (UTC)parcivale回复

8月12日修订说明

编辑

1 删除“此次运动所引发的战争造成约2000万到3000万人死亡,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之一”,一是太平天国战争时期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有很大争议,该数据没有权威性和代表性,二是太平天国战争同期,中国内地十八省每省都有起义,在很多省份,地方起义的规模和影响远超过太平天国,并且咸同年间很多地区还发生了大灾荒,灾荒和救灾不利也是各地起义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起义和太平天国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各种起义已经此起彼伏延续了数十年,显示出清朝统治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太平天国时期的全国大起义是不断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不能用将其他起义说成是“太平天国引发”的,太平天国可能是催化剂导火索,但不是起因,就算没有太平天国,只要矛盾存在,就迟早会爆发,只是地点、人物、防守可能有所不同罢了。比如陕西地区的回汉仇杀,是民族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能因为和太平天国发生在同一时期,就认为和太平天国存在因果关系,把回汉仇杀造成的人口锐减也视为太平天国战争的结果。

2 删除了有关天王宫殿的大量细节介绍,这些内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细枝末节,所占篇幅与北伐、西征的总篇幅相仿,属于严重的繁简失当,此类内容应列入“太平天国天王府”“天朝宫殿”之类的条目详述。

3 《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不是太平天国翻译的。

4 “圣库制度”部分存在很多错误,这一制度仅在太平军中长期推行,并未在地方行政中推行,而且,虽然太平军和地方政权的编制中都有军、师帅、旅帅等名目,但军队的编制方式和地方政权的编制方式是不同的,并发直接延用《太平军目》。此外,“ “太平天国领导阶级的特权思想和享受无度破坏了经济储备”没有根据,“对诸王与高级官员也未能很好地作出限制”“但进入大城市后讲享受与排场,挥霍公共财物的奢靡之风像病疫一样地滋长起来”则不符合事实,太平天国后期的确存在上述情况,但原因十分复杂,而前期并非如此,因此不能归为“领袖特权思想和享受无度”的后果。

5 删掉“但由于战事频繁及其它原因,许多列出的措施未能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内有效实施”,太平天国曾经尝试在统治区内全面推行《天朝田亩制度》,后来主动放弃其中很多措施,是因为政策不切实际,阻力太大,和战事频繁无关。

6 “太平军渐次改称为义勇军”之说缺少可信来源。Parcivale (留言) 2011年8月12日 (五) 22:20 (UTC) parcivale回复

这里的死亡人数仅仅是指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与清军战争所引发的死亡,并未包括同时期甘陕回变、捻军等造成的死伤;虽然仅甘陕回变就造成了西部地区2000万人的死亡,但是由于与太平天国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包括在内,此外2000万为保守估计,史学界更为权威的估计高达500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几乎从4亿减为2.5亿。此外,这里2000万死亡数据来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为国际上相当权威的一部百科全书,有相当的可信性,至于下面其他已删内容也应作适当保留,不应完全删除。—Aronlee90 (留言) 2011年8月13日 (六) 04:06 (UTC)回复

2000万这个数字,如果用来估计太平天国战争时期全中国人口的非自然死亡数字,是明显低估了,但如果用以估计该数字和太平天国直接相关的部分,究竟是高估还是低估,恐怕尚难轻断。《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译自《不列颠百科全书》,编撰者中没有一位太平天国历史的专家,也没有一位中国近代人口问题的专家,而本人至少可以举出十位以上太平天国历史或中国近代人口学的专业学者发表的与其观点相异的论文、著作,证明其并非“权威”。再者,《不列颠百科全》是英国人编撰的,英国本身也是太平天国战争的参战国,作为太平天国的对立方,和太平天国战争有巨大的直接利益关系,再考虑到语言的隔阂,很难令人相信该著作对太平天国的负面陈述能够做到完全的中立、客观,正如涉及韩战时,美国或中国的辞典中对对方的争议陈述都不能轻易认定为事实。

迄今为止,史学界所有有关太平天国人口损失的估计都是依据人口统计数字做出的,单凭这些人口统计数字怎么能区分出哪些是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哪些是同时期的灾荒或其他起义造成的人口损失呢?举例而言,你说数字中“并未包扩捻军造成的死伤”,但所有此类统计数字中,安徽省的人口损失都占很大比例,而安徽正是捻军的主要活动地区,尤其僧格林沁在剿灭捻军时动辄屠村,将捻军家乡及根据地民众不问良莠,不分老幼,一律赶尽杀绝,造成无数平民的死亡,怎能单纯从人口统计数字中得到区分呢?还是安徽省,在1859-1861年的大饥荒中蒙受了严重的人口损失,其中和州府和颖州府几乎没有因太平天国战争蒙受值得一提的人口损失,但在三年大饥荒中却有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而相关统计是否有科学地将这些数字从“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人口损失”中剔除掉呢?如果你所提供的数字确实剔除了太平天国时期非正常人口损失中各种与太平天国无关的重要损失,请给出相关来源。

至于“当时全国人口几乎从4亿减为2.5亿”等说法,更是建立在完全不可靠的人口登记数字基础上的,如江苏(苏州)布政使所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等人口稠密的四府一州,在太平天国战争后一直没有将所属人口上报,也就是说,这四府一州在太平天国战争前的全部人口,都被你给出的数字计入了“太平天国战争造成的死亡人口”,如此粗疏的统计结果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Parcivale (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0:48 (UTC)parcivale回复

地方起义的规模和影响远超过太平天国????这是搞笑还再干嘛阿—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Verbty2987对话贡献)于2015年4月19日 (日) 20:22加入。

条目漏了一些重要的内容

编辑

有些重要的内容没有出现,例如当时基督教国家、在华洋人、教室、外交官、租界舆论等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以及太平天国后来禁毁经史子集,还不许人们谈论史事、名人(见[1][2])。希望娴熟太平天国史事者能据可靠资料予以扩充--RekishiEJ (留言) 2012年2月9日 (四) 16:50 (UTC)回复

为什么不提潘旭澜著的《太平杂说》?

编辑

对太平天国评价部分,为什么不提一提潘旭澜著的《太平咋说》?书中对起事原因、天平天国的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都有论述,但和罗尔刚的《太平天国史》对太平天国的评价意见不一样,值得一看。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3.234.90.116对话)于2012年7月22日 (日) 10:04加入。

《太平杂说》不是史学作品,而是影射史学
“《太平杂说》走的仍是文革时期泛滥一时的“影射史学”的路子,书名“杂说”而非“评论”,已经暗示了此书和辛亥革命党人大量杜撰而编写的《太平天国战史》及曾经广泛流传的大量“石达开伪诗”性质相似一样,“醉翁之意不在酒”。正因为此书的目的原是借“太平事”而“发杂说”,并非客观全面地评价太平天国,自然也就只搜罗对自己有利的史料,全不考虑其真实性,可信度,客观性,全面性的问题了。 ”
有关《太平杂说》的作品性质和立场性,可搜索“驳太平杂说”,查看相关评论合集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Poyangliehuo对话贡献)于2012年10月16日 (二) 09:35加入。

删掉部分国民党高层评价

编辑

政治家公开评论历史往往带有政治目的,即使如此,这种评价仍可从一个侧面客观反应出一段历史对后世的影响,但带有政治目的去评价具体历史事件则难免有失客观。这一部分是清朝灭亡后中国不同时代、党派高层领袖对太平天国的整体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所在的政治集团在某一历史时期所受太平天国历史的影响,代表了他们所在政治集团在一定历史上时期对太平天国历史的基本态度,这属于“太平天国历史评价”的一个方面,然而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具体认识或分析却只是他们的个人见解,并无代表性,因此这一部分不应涉及具体的历史事件及细节。如孙中山先生认为太平天国“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乃因此覆亡,这是整体评价,具有应当保留,至于洪秀全的政之道,杨秀清想当皇帝是不是太平天国衰亡的重要原因,这些具体看法则没有必要保留。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Poyangliehuo对话贡献)于2012年10月16日 (二) 10:45加入。

杂七杂八的内容及评价太多,对战争经过的原始记载太少,重要的是摆事实而不是评价

编辑

Subaguang留言2023年1月24日 (二) 06:30 (UTC)回复

天字上横长是正常

编辑

条目开首提到太平天国的“天”字上横比下横长,好像暗示写法有故意改变,但其实“天”字这个写法,一向是传统明体字的正确写法。《康熙字典》的“天”字就是上长下短,传统排版的中文圣经,“天”字也是上长下短,当时其他书籍中的“天”字也是一样。到了现代,新字形明体才依手写“天”字,改成上短下长。所以条目无需特别注明。--Stomatapoll留言2014年1月12日 (日) 02:19 (UTC)回复

太平军应当从中剥离。

编辑

虽然太平天国与太平军可以被认定为同一组织,但是太平军并不应当归并于太平天国中。

太平军可以分为前期,这一时期天国与太平军实质为同一组织;到永安封王并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天国行政体系已经正式建立,国家虽然在起义之初便以建立,但仅为名义上的,而此时则已经是正式建立,而此时的太平军则已脱离军政混合,为独立军事组织,为太平天国的军事组织。

而且在太平天国灭亡后虽然主体太平军消亡但依然存留一定残存力量,或融入其它组织,或远逃海外。

个人认为太平军应当但立一条用叙述其内容。 --Jyu..§[عشق، مانند لوتوس] 2014年11月11日 (二) 10:53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太平天国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历史-清朝历史,提名人:Subaguang留言2015年2月21日 (六) 12:57 (UTC)回复

投票期:2015年2月21日 (六) 12:57 (UTC) 至 2015年2月28日 (六) 12:57 (UTC)
1支持,2反对,落选。--183.30.254.11留言2015年2月28日 (六) 17:15 (UTC)回复

首段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来源商榷

编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函请内政部教育部参考酌办,不久正式订立规定,“嗣后如有记述太平史实者,禁止沿用‘粤贼’诸称,而代以太平军或相应之名称”,从此将“太平天国”、“太平军”等称谓写入正史。[来源请求]

以上为条目首段文字,最近被补上了太平天国的崛起与陷落这个来源,但是打开链接可以看见相关段落写明了来自百度百科,而百度百科的对应内容恐怕也是从维基剿说过去的,所以这个来源恐怕还是支撑不起这段话。- I am Davidzdh. 2017年11月11日 (六) 04:20 (UTC)回复

建议改名:“太平天国”→“太平天囯”

编辑

太平天国” → “太平天囯”:依太平天国#cite_note-a1-2所述,应正名为太平天囯。-- tang891228 留⁠言 2018年8月1日 (三) 10:07 (UTC)回复

恕在下径行  驳回WP:VCC-- Creampie共此决心 2018年8月2日 (四) 05:02 (UTC)回复

@Tang891228,关于“国”与“囯”的问题,请详见WP:繁简处理中有关异体字的处理,其中恰好有这一例。 --首都巡警 ☎110 2018年8月3日 (五) 07:08 (UTC)回复

关于太平天国的国旗

编辑

在下认为该“国旗”真实性存疑,故径行删去,若有异议请及时提出。 ——魔琴 [ 已经告假 留言 贡献 ] 2021年10月29日 (五) 12:13 (UTC)回复

洪秀全有后人

编辑

长孙女洪恩新生于1859年,与父母居于香港,天京被围城千岁逃难,都是逃到香港她家,深夜抵达.后其次子周耀庭凑建<崇真会救恩堂>,创办<救恩书院>,为第一任校监.--161.81.72.118留言2023年8月16日 (三) 01:48 (UTC)回复

请问您是在哪里得知这件事的呢?
想了解一下出处…--49.180.207.229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06:57 (UTC)回复
返回到“太平天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