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皇家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
起源和发展
编辑按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为神仙居所[1]:32。具有浓厚慕仙思想的秦始皇曾在离宫兰池宫中开凿兰池,在池中堆筑蓬莱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1]:32。
典型范例
编辑曾经采用过“一池三山”布局的宫苑包括:
- 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
- 北齐:邺城仙都苑大海
- 北魏:洛阳城华林园天渊池
- 南朝:建康城华林园天渊池,及玄武湖
- 隋朝:长安大兴宫后苑;洛阳东都宫九州池;洛阳西苑北海
- 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长安太极宫后苑“四海”;洛阳宫九州池;洛阳东都苑凝碧池(即隋朝西苑北海)
- 北宋:东京艮岳大方沼
- 元朝:大都太液池(万岁山、圆坻、犀山)
- 明朝:南京玄武湖[2];北京太液池(北海琼华岛、中海水云榭、南海瀛台)
- 清朝:圆明园福海(北岛玉宇、蓬岛瑶台、瀛海仙山三岛);清漪园昆明湖(南湖岛、治镜阁、藻鉴堂);避暑山庄(如意洲、月色江声、芝堤云径;金山岛、临芳墅、戒得堂)
- 拉萨罗布林卡湖心宫三岛
此外,中国古代民间园林中也多有在园中凿池、并在池中布置一岛、二岛或三岛以象征仙山的事例。杭州西湖中的小瀛洲(三潭印月)、湖心亭和阮公墩即为“一池三山”的典型例子。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逐渐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清朝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曾在其漱春园(或作淑春园)中仿圆明园蓬岛瑶台布置池中岛屿(即燕京大学未名湖东岸荒岛),后成为其罪状之一。
在国外的影响
编辑现存实例
编辑参考
编辑- ^ 1.0 1.1 李源. 《玄武湖“三神山”新考》. 江苏地方志 (江苏省南京市: 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00, (2000年第5期): 32–33. ISSN 1003-8485 (简体中文).
- ^ 明朝初年曾扩挖疏浚玄武湖,此后湖中岛屿为存放黄册的禁地。虽然玄武湖实际上并非宫苑,但其布局明显模仿一池三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