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孚

西晉諸侯王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叔达[1]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西晋诸侯王司马懿三弟。司马孚曾历任魏朝要职,如司空太尉,最后官至晋朝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获侄孙晋武帝册封为安平王,死后谥。虽身为司马家德高望重之宗室,但终其一生均忠于曹魏,并未曾参与司马家篡魏之举。亦是唯一曾跟随曹操奠定曹魏,历侍曹魏所有君主,并过渡至西晋的名臣。

安平献王
司马孚
晋朝诸侯王
晋朝上公
晋朝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平王
时代东汉曹魏
主君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司马炎
司马姓
叔达
封爵关内侯→昌平亭侯→长社县侯→长乐公→安平郡公→安平郡王
出生汉灵帝光和三年
180年
逝世晋武帝泰始八年
272年4月3日(272岁—04—03)(91—92岁)
谥号安平献王
亲属
父亲司马防
兄弟兖州刺史司马朗
宣帝司马懿
东武城戴侯司马馗
司马恂
中郎司马进
安城亭侯司马通
司马敏
安平贞世子司马邕
义阳成王司马望
太原成王司马辅
武贲中郎将司马翼
下邳献王司马晃
太原烈王司马瓌
高阳元王司马珪
常山孝王司马衡
沛顺王司马景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司马孚长兄司马朗,字伯达、次兄宣帝司马懿,字仲达、四弟司马馗,字季达、五弟司马恂,字显达、六弟司马进,字惠达、七弟司马通,字雅达、幺弟司马敏,字幼达。都在当时知名,兄弟之间的表字都有个达字,故号称“八达”。

司马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东汉末时局大乱时,虽然处身战乱之中,起居简陋但仍然好学不倦,坚持阅读。

入仕曹魏

编辑

司马孚长于文学,后被曹植任命为文学,然而曹植恃才傲物,司马孚劝谏曹植都不听,于是辞了文学掾,当时曹丕为太子,司马孚迁任太子中庶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当时哭泣过度,司马孚劝止曹丕,并建议曹丕快点继位。当时很多官员听到曹操死亡而相继哭泣,因此司马孚与和洽遏止他们,带着禁卫,并办理丧事,协助曹丕继位魏王并在随后称帝[2]。及后历任中书郎、给事常侍、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先前在樊城之战中,前将军于禁被汉中王刘备大将关羽俘获,后关羽被孙权袭杀,于禁被孙权所获。孙权称臣曹魏,自请送儿子做人质及送还于禁。因为于禁很久没有回去,孙权也没有送质子,魏文帝问司马孚,司马孚说对东吴应该怀柔,畜养士马,以观其变,不应该责备,天下大势不会因为于禁而改变,于禁没到应该是另有原因。后来于禁回魏,果然是因为得病而耽搁。但孙权终究没有派质子,文帝发兵临江问责,孙权便断绝了对曹魏的上贡。

司马孚后又任河内典农、清河太守等职,并获爵关内侯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任命司马孚为度支尚书,任内见诸葛亮北伐数次,魏国边将都未能击退蜀军,需要抽调中央军队,有很大机会来不及救援。故此一方面选兵二万,作为御敌准备,另一方面派遣五千冀州农民上邽屯田,春夏种田而秋冬练兵,令关中地区物资和兵力都足以御敌。其后迁任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后又迁任尚书令

齐王曹芳即位后,辅政的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李胜何晏等人专擅朝政,架空同是辅政大臣的太尉司马懿。司马懿最终在正始十年(249年)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城,史称高平陵之变,政变期间司马孚与司马师驻军司马门。事后司马孚进封长社县侯,加侍中

嘉平三年(251年)迁司空,后迁太尉[3]。嘉平五年(253年),司马孚领兵到寿春防备正在进攻合肥新城的诸葛恪,并派毌丘俭文钦等进攻吴军。吴军因相持太久未能攻克,而军中亦有疫病,唯有撤兵。正元二年(255年)秋,蜀汉将领姜维入侵,大破雍州刺史王经,司马孚于是镇守关中,统御各军[4]。战后回洛阳,迁任太傅[5]甘露五年(260年),皇帝曹髦被弑,曹奂继位,司马孚进封长乐公

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为晋王,司马孚封安平郡公,食邑一万户[6]

皇族宗王

编辑

晋武帝司马炎接收禅让建立西晋后,于泰始元年十二月丁卯(266年2月9日)封司马孚为安平王[7][8],邑四万户,同月乙亥(2月17日)升任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9]

司马孚作为长辈,受到西晋皇族尊敬,但不以为荣,反而常有忧色。临终时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泰始八年二月壬辰日(272年4月3日)逝世,时年九十三。晋武帝于太极东堂举哀三日。下诏:“王勋德超世,尊宠无二,期颐在位,朕之所倚。庶永百龄,咨仰训导,奄忽殂陨,哀慕感切。其以东园温明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绯练百匹、绢布各五百匹、钱百万,谷千斛以供丧事。诸所施行,皆依汉东平献王故事。”司马孚家人遵从他遗令,所赐的物品都不使用。晋武帝又在举丧和下葬时两度拜悼司马孚,显得十分悲伤,感动左右。又赐銮辂轻车、介士武贲一百人和吉凶导从二千余人,前后鼓吹,配飨太庙,谥为安平献王

司马孚享耆寿九十三,在医学未昌的古代可视为人瑞

终称魏臣

编辑
  • 性格豁达宽厚,为人守正清白,未曾有得罪别人。
  • 司马孚对魏忠心耿耿,魏少帝曹髦遭害时,百官都不敢奔赴,唯司马孚放曹髦的尸体在大腿上,悲恸地哭着说:“杀陛下者臣之罪。”又上奏要查明主使者,当时郭太后下令以要庶人礼仪安葬曹髦,司马孚又与群公上表,要求以王礼安葬。司马孚性格至慎,在司马懿执政时都经常退抑而不加参与政事。后来每逢废立时,司马孚都未尝预谋。司马师司马昭二人都以司马孚是长辈不敢相逼。后来到了西晋建立,陈留王曹奂到了金墉城,司马孚拜辞时执著他的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还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在生时虽是西晋太宰,但他亦不以为荣,及至他死前亦以魏臣自称。

家庭

编辑
司马孚家族
 
 
 
 
 
 
 
 
 
 
 
 
 
 
 
 
 
 
高祖父:征西将军司马钧
 
 
 
 
 
 
 
曾祖父:(追谥)豫章府君司马量
 
 
 
 
 
 
 
 
 
 
 
高祖母:征西将军夫人
 
 
 
 
 
 
 
祖父:(追谥)颍川府君司马儁
 
 
 
 
 
 
 
 
 
 
 
 
 
 
曾祖母:(追谥)豫章府君夫人
 
 
 
 
 
 
 
 
 
 
 
父:(追谥)京兆府君司马防
 
 
 
 
 
 
 
 
 
 
 
 
 
 
 
 
 
祖母:(追谥)颍川府君夫人
 
 
 
 
 
 
 
 
 
 
 
 
 
 
安平献王司马孚
 
 
 
 
 
 
 
 
 
 
 
 
 
 
 
 
 
 
 
 
母:(追谥)京兆府君夫人
 
 
 
 
 
 
 
 
 
 
 
 
 
 
 
 

王妃

编辑

子女

编辑

后裔

编辑

评价

编辑
  • 曹叡:“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
  • 毌丘俭:“性甚仁孝。”(《全三国文》)
  • 司马炎:“太傅勋德弘茂,朕所瞻仰,以光导弘训,镇静宇内。” “王勋德超世,尊宠无二,期颐在位,朕之所倚。”(《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 王隐:“献王一门三世,同时十人封王、二人世子,父位极人臣。子孙咸居大官,出则旌旗节钺,入则貂蝉衮冕,自公族之宠,未始有也。”(《艺文类聚·卷四十五》)
  • 朱玚:“典午将灭,徐广为晋家遗家;当涂已谢,马孚称魏室忠臣。 (《陔余丛考》)
  • 房玄龄:“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内弘道义,外阐忠贞。洎高贵薨殂,则枕尸流恸;陈留就国,则拜辞陨涕。语曰‘疾风彰劲草’,献王其有焉。故能位班上列,享年眉寿,清徽至范,为晋宗英,子孙遵业,世笃其庆。”“安平立节,雅性贞亮。”(《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 王应麟:“司马孚自谓魏贞士。孚,上不如鲁叔肸,下不如朱全昱,谓之正,可乎?”(《困学纪闻·考史》)
  • 陈普:“心地终输范粲安,鱼熊兼得古今难。永嘉陵墓温明器,得似安平素木棺。”(《陈普诗集》)
  • 方孝孺:“孚当废弑之际不失臣礼,使曹氏之臣皆能如孚,师、昭虽暴终不敢夺魏而自立也。”(《司马孚论》)
  • 李贽:“如向雄、司马孚者,皆松柏也。可敬,可敬。”(《汇评三国志演义》)
  • 赵翼:“魏、晋以来,易代之际,能不忘旧君者,称司马孚、徐广。……是二人者可谓知君臣大义矣。然孚入晋仍受封安平王,邑四万户,进拜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广入宋,亦徐中散大夫。抑何其恋旧君,而仍拜新朝封爵也?”(《陔余丛考》)
  • 姜再恒:“晋安平王司马孚,当魏晋之际,以忠义闻,然孚也安得为忠义之人乎。孚乃懿之弟,而师、昭之叔父也,炎之叔祖也。昭之弑髦也,枕之股而哭之者孚也,炎之篡兴也,哭于前而拜之者孚也。然懿之杀曺爽也,孚也顺之,师之废芳也,孚也从之,至于师之杀夏侯玄也,师访于孚,孚勗之曰,昔赵俨之葬子也,汝先至,而半坐迎之。玄后至,而一坐尽起,汝恐不能制也。师遂杀玄,玄固当涂之世臣而人望之所归也。翦魏之谋,无急于杀玄,而孚也怂恿而成就之。其阴谋秘计,当不止于此,而犹自谓魏之纯臣,而人亦以忠义之名归之。至于今无辨焉何也,盖孚之智高如其兄,而弥缝掩护,内同其利,外袭其名,当时称之,后世述之。而无人看破春秋有微显阐幽之法,余故为一言。”(‘立斋遗稿’卷15,辨,司马孚)

艺术形象

编辑

三国演义

编辑

与正史大体相当。曹操去世时,司马孚任中庶子,劝曹丕节哀,早登王位; 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之际,司马孚任尚书令,与太尉蒋济共同做表,弹劾曹爽;魏帝曹芳被废后,司马孚赞同太后之言,主立曹髦为帝;曹髦被杀后,司马孚枕尸痛哭,又上表请以王礼安葬;晋代魏时,司马孚哭拜于废帝曹奂前,言“身为魏臣,终不背魏”,被晋武帝司马炎封为安平王,不受而退。

影视

编辑

漫画

编辑

火凤燎原》(陈某):于第一回登场,前额绑着"天下第叁"的布条。

注释

编辑
  1. ^ 表字取自《礼记·聘义》:“孚尹旁达。”
  2. ^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魏武帝崩,太子号哭过甚,孚谏曰:“大行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帝崩,相聚号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大行晏驾,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海内,而但哭邪!”孚与尚书和洽罢群臣,备禁卫,具丧事,奉太子以即位,是为文帝。
  3. ^ 《三国志·魏志·齐王纪》:三月,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秋七月〕辛未,以司空司马孚为太尉。
  4. ^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八月〕戊辰,复遣太尉司马孚为后继。
  5. ^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纪》:〔甘露元年八月〕癸酉,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
  6. ^ 晋书·地理志上》总叙: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惟安平郡公孚邑万户,制度如魏诸王。
  7.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丁卯,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曰皇太后,宫曰崇化。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皇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皇从伯父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辅为渤海王,晃为下邳王,瓌为太原王,珪为高阳王,衡为常山王,子文为沛王,泰为陇西王,权为彭城王,绥为范阳王,遂为济南王,逊为谯王,睦为中山王,陵为北海王,斌为陈王,皇从父兄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楙为东平王。
  8. ^ 《资治通鉴·卷七十九》:丁卯,奉魏帝为陈留王,即宫于邺。优崇之礼,皆仿魏初故事。魏氏诸王皆降为候。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孚为安平王,叔父干为平原王、亮为扶风王、伷为东莞王、骏为汝阴王、肜为梁王、伦为琅邪王,弟攸为齐王、鉴为乐安王、机为燕王,又封群从司徒望等十七人皆为王。
  9. ^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乙亥,以安平王孚为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
  10. ^ 《晋书·卷二十·志第十》:胡讷云:“礼,妇人生以夫爵,死以夫谥。春秋夫人有谥,不复依礼耳。安平献王李妃、琅邪武王诸葛妃、太傅东海王裴妃并无谥,今宜率旧典。”
  11. ^ 《通典·卷八十二 礼四十二·沿革四十二》:姜辑议渤海王服范太妃事:“丧服云‘君为女子子嫁于国君者'。传曰:‘尊同,则得服其亲服'。然则君之庶子有封为君者,其父亦不降之明矣。士之妾子不降母者,以其与父贵贱不足殊也。然则尊与父同,不见厌者,亦宜伸其情,尽礼于其母。渤海王既不承安平之祀,而母已受王命之宠,成太妃之号。愚谓太妃之尊,但当自降于渤海,不得配食于安平之庙耳。至于渤海三王,自宜尽为母之制,不复厌于安平,以从公子降等之礼。”按薛公谋议:“皇子以封为王,列土守藩,不得戚于天子者,父卒为母三年。”
  12. ^ 晋书·缪播(从弟胤)传》:胤字休祖,安平献王外孙也,与播名誉略齐。
  13. ^ 冯惠民. 吴晗 , 编.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08-01 [2023-06-08]. ISBN 978-7530004395. 

参考资料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37》,出自房玄龄晋书
官衔
前任:
孙礼
曹魏司空
250年
继任:
郑冲
前任:
司马懿
曹魏太傅
251年—265年
继任:
曹魏灭亡
前任:
首任
西晋太宰
265年—272年
继任:
司马望
前任:
晋朝安平王
266年-273年
继任:
孙子司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