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城
房里城是位于今台湾苗栗县苑里镇的民筑城池,为今苗栗县为一曾筑过土石的城池[1][注 1],该地原为道卡斯族蓬山八社之一房里社所有。该城已不存,但苑里镇公所于过去的南门、北门处有立碑纪念[2]。
沿革
编辑苑里镇过去为平埔族道卡斯族的居住地,清雍正初年时出身泉州的毛、游、李、蔡、陈、郭六姓来此开垦猫盂社(今苑里镇中正里一带)附近土地,为汉人移居开垦之始[1]。
咸丰三年(1853年),今苑里镇、通霄镇发生了闽粤械斗与漳泉械斗,后来通霄街变为粤人(客家人)群居地,苑里街城为漳州人群居地,苑里泉州人遂于房里庄以北重建新街,后称房里街[2]。由于房里街有土地公港并设有盐馆,且是台湾织布业与染布业中心之一[注 2],为该地区的经贸中心。后来因为常受海盗、土匪侵扰,房里士绅陈植东、蔡锡畴遂发起捐款建城,城的周围种有刺竹,刺竹外于东西北三面开沟[2]。
同治元年(1862年)发生戴潮春事件时,以蔡锡畴为主的士绅为了自保而再次捐资强化城防,除加高城墙、补修竹围外,并在沟底安置钉桶与按户抽丁轮流守备[2]。
后来在光绪二年(1876年)时,苑里街与房里城爆发大规模的漳泉械斗,导致城内发生大火,城垣城门亦受损,之后许多士绅富商搬离房里,房里城因而衰微[2]。
建筑
编辑房里城建有四座城门,周长约三里[1],城外环有刺竹,刺竹外除南面与房里庄比邻而未开沟其余均有开沟。
城内的信仰中心是创于雍正二年(1724年)的顺天宫,主祀妈祖,又称“内城妈祖”[2]。而房里城内在繁荣时期,因街屋屋顶相连而有不见天的景象[1]。